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20679200000026

第26章 学生日常交往礼仪(3)

我国汉族人的姓名组合比较简单,姓在前,名在后,有单姓和复姓,有单名和复名。称呼时,可根据场合的需要和关系的远近,既可连名带姓,也可直呼其名而不称姓。男女都一样,且无婚前婚后之别。当然,在正式场合,称呼时要么用姓名全称,要么以姓氏加称谓。然而在港澳地区,女性结婚后,除了原来自己的姓外,还要在前面加上丈夫的姓。如一女士在结婚前叫刘玉英,其丈夫姓李,那她婚后姓名全称为李刘玉英,我们一般称呼时,称其为“李太太”即可。日本人的姓名顺序与我国相同,即姓在前名在后,但姓的字数常常比我国汉族人的姓要多,一般最常见的姓名由四个字组成,如福田纠夫、二阶堂进等。但姓和名的搭配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如福田、二阶是姓,纠夫、堂进是名,往往不易区分。公关人员在接到名单时应设法了解清楚,以免误会。一般称呼只称姓,对男子也有加“君”,如“福田君”。正式场合和社交场合才呼全名。按姓前名后顺序构成的,还有朝鲜、柬埔寨、越南等国。另外,匈牙利人的姓名和欧洲其他国家不同,也是姓在前,名在后。欧美人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英美人的姓名,一般为名在前,姓在后,有时还加教名。如威廉·亨利·哈里森,则威廉是教名,亨利是本人名,哈里森是姓。另外,也有把母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姓作为第二个名字。在西方,还有人沿用父名或父辈名,在名后缀以小(Junior),或罗马数字以区别,如William Harrison,Junior译为小威廉·哈里森;William Harrisor.Ⅱ译为威廉·哈里森第二。妇女结婚后,则不得再用自己原木的姓,必须改用丈夫的姓。英美人姓名的书写常把名字缩写为一个字头,但姓不能缩写,如W.S.Thomson,可译为W.S.汤姆森。口头称呼时,一般只称姓,如汤姆森先生,怀特小姐等。除非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称呼姓名全称。以英语为本国文字的国家,姓名组成称呼大致如此。

法国人的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2~5节组成,但最后一节总是姓,其余全是名,多是教名或由长辈起的名字,如亨利·勒内·阿贝尔·居伊·德·莫泊桑,一般可简称为居伊·德·莫泊桑。法国妇女的姓名,口头称呼时与英语国家相同,婚后也改用丈夫的姓。

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已婚妇女常把母姓去掉加上丈夫的姓。口头称呼时常称父姓,或第一节名加父姓。俄罗斯人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如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伊万为本人名字,伊万诺维奇为父名,伊万诺夫为姓。口头称呼时一般可只称姓或只称名,但为表示客气和尊重时也可称名字加父名。俄罗斯人姓名排列顺序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有时也可将姓置于最前面。名字和父名一般都可以缩写为一个字母,而姓不能缩写。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变。

(第二节)其他日常交往礼仪

一、点头礼

微微地点头,以对人表示礼貌,这是点头礼适用于比较随意的场合。如在路上行走或在公共场合与熟人相遇,可行“点头礼”,友好地点点头即可,忘记对方姓名或只觉得对方面熟时,可点头致意,但点头时要面带微笑,这是对人的礼貌。

二、告别的礼节

向他人提出告辞后,应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不能虽然提出要走,而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当主人送行时,要让主人留步。作为主人,当他人提出告辞后,应诚心挽留,若对方没有要留下的意思,也应随同客人站起来相送。

让客人走在前面,并送出房间,不可一只脚在房间里,另一只脚在房间外相送,也不可客人刚一出门,就砰地关门,或是不等客人走远就开始议论客人。客人走时,要说些“欢迎下次再来”、“慢走”之类的话,以示礼貌。

(第三节)与不同的人交往的礼仪

一、与领导相处的礼仪

学校的领导,上至校长、书记,下到处、科级管理人员,有的领导就是老师,一身二任。从原则上来说,对领导要做到一是尊敬,二是服从。这里说的尊敬主要是指从人格上尊重领导,不论是对校长、书记、处长、科长,还是一般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如此。这里说的服从主要是指按照领导的规定、章程、规矩办事,服从管理人员的领导和指挥。

这里有几种情况特别应该引起注意。

第一,对待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要对校长、书记或系主任、系总支书记毕恭毕敬,而对一般管理人员却不放在眼里,低看一等,用势利眼对待人这是很不好的。一个有教养的人,综合素质高的人,又有礼仪修养的人,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看待。

第二,对待领导不要阿谀奉承,吹吹捧捧,高帽子满天飞。一个正直正派的领导是很不喜欢这些的,甚至很反感这些低俗的东西。孔子在《易·系辞传》中有这样两句话:“上交不诌,下交不读。”作为一个学生,尤其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到巍巍正气在身,不要染上势利小人之习,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把话说得合情合理一些,把事办得妥当一些。

第三,有少数的同学把自己的前途希望寄托在领导的照顾、优惠或优待上,也就是企图用拉关系、走后门的歪门邪道来求得一个好的分配或其他什么利益。这是一种不正直、不道德的行为,是社会上不正之风在学校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不仅不能仿效,而且还应该抵制和反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自觉培养自己正直的人格,成为引导社会潮流,顺应社会进步的弄潮人物。我国战国时期有个贤士叫颜斶,他是齐国人。有一次,齐宣王召见他,不客气地叫他过来拜见。颜斶却说,“您过来见我不是很好吗!”齐王很不高兴,其他大臣也责怪颜斶。颜斶义正词严地说道,“如果我顺从地走到大王面前,那就表明我是个仰慕权势的小人;如果大王到我面前来,那就表明他礼贤下士,尊重有学问的人。你们说我应该做哪种人?”齐王愤怒地问道,“到底国王高贵还是贤士高贵?”颜斶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是贤士高贵!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一道命令,谁敢在贤士柳下季的墓地砍伐树木,就杀他的头。同时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万户侯,赏他20 000两黄金。这就说明一国之君,他的头比不上贤士墓地的树木。”一席话说得齐王张口结舌。大臣们指责他是个村野粗人,颜斶从容地回答道,“从前的大禹也是出身乡村,由于他尊重有才能的人,所以他后来才当了天子。”齐王觉得自己理亏,于是说,“现在我承认你高贵,请你收我做你的弟子,我保你有肉吃,有车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颜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玉石本来就是山里的东西,经过雕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美,出生在穷乡僻壤的有学问的人,做官后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淳朴。我这个人过惯了布衣粗食的艰苦生活,走路比坐车稳当,过清静日子比作威作福要好。”所以《战国策·齐策四》中记载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这就是“安步当车”这个典故的由来。我们中华民族一向赞赏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社会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对趋炎附势、投机取巧者一向是鄙视的。

二、与老师相处的礼仪

(一)交往的基本礼仪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除了同学之外,最直接最大量的交际对象是老师。过去,人们习惯称老师为先生,先生者先我之生也,其含义是:一为年龄比自己大;二为知识比自己多。按照唐代韩愈的说法,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教书育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其意思是老师是仅次于天、地、君、亲之后的重要人物。有道是:“一日为师,一生为师。”解放后把老师尊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过去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作: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前几年我们也常看到拖欠老师工资的现象,老师的住房、福利待遇、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但是,近几年来情况大大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都很重视教育,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教师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社会地位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这一切都说明老师在学校里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性。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生越尊敬老师,老师越能教得起劲,教得用心,越能把真才实学教给学生,这样教和学两方面的良好结合,是整个教学过程所需要的。古代就有“程门立雪”的故事,说的是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40岁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学习很用功,经常去找老师求教,不管天寒地冻、酷暑炎热坚持不懈。有一次,杨时约上同学游醉,俩人一起去找老师求教,他们到学堂时,正好程老师坐在椅子上睡觉,他们为了让老师能够多睡一会儿,好养养疲倦的身体,便站在门口等候。等程老师一觉醒来时,便看见杨时和游醉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赶快叫他们二人进屋来。这天正巧天气很冷,又下着鹅毛大雪,他们二人的身上全是白白的雪花。

作为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上课,即课堂学习,此外还有课外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阅批试卷及其他各种课外活动。以前曾经有一种习惯,学生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见到自己的老师必定要行礼,或鞠躬或敬礼。现在学生见了老师不用行什么礼,只要打一招呼就可以了,大多数情况下喊一声“老师”就行了,有的学生也说声“老师,您好!”其实只要问候一声“您好”也就够了,是以表达相遇时的礼仪了。但是,千万不要采取视而不见,不理不睬的做法,这可是大失礼仪的行为。如果在课堂上,开始上课时,一般都要起立,行注目礼(注目礼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下面详细说明)。如果有什么问题提问时,可以先举手,等老师允许以后,再站起来讲话。在课堂上最重要的礼仪是安静,注意听讲,不要交头接耳,低头做小动作,更不要睡大觉或干与本课无关的事。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这既是表明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表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

现在,大学里的课堂情况比较多样复杂,一般来说,小班上课,人少,好管理;大班上课,人多,管理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政治理论性的思想教育课,有时候课堂秩序较乱,干什么的都有,睡觉的、交头接耳的、读其他书籍的、看报的、听收音机的,甚至还有出出进进的。有的同学连开始上课的起立也懒得起,别人起立了,他还坐在那里;有的同学虽然起立了,也没有“注目”,不合注目礼的要求。这些都是对老师没有礼貌的表现,也说明这些同学缺乏礼仪知识和礼仪修养。正确的做法是,行注目礼,必须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并注视对方,面带微笑或庄重肃穆,等老师还礼以后,再缓慢平稳地坐下。

(二)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有时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误会,产生分歧,与老师发生矛盾,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有这样一件小事,小王同学在语文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一同学传过一张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网球。小王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谁知被李老师发现,马上批评了小王上课传纸条,随便讲话的现象。当时,小王同学有口难言,十分委屈,认为李老师不实事求是,存心丢他的面子,是否因上次没完成作业,借此机会报复。第二天上学路上,正巧碰到李老师,小王仍然打招呼:“李老师早!”但李老师没作声,只顾低头走路。小王认为李老师还在记仇,故意不理他,让他难堪,就暗地发誓今后再也不理他了。以后每逢上语文课,小王感到非常厌烦,对他讲的课听不进去。就这样,小王对李老师的成见越来越深,为此,他感到很苦恼、气愤。

师生间的误解是常有的,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矛盾、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