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智慧一点通
20672500000017

第17章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等得到了,又时时刻刻担心害怕失去。

人生不过就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过程。

孔子的“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等得到了,又时时刻刻担心害怕失去。

人生无非就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只收获不失去是不可能的。人获得了生命,到最后还不是要归于尘埃?所以大可不必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苦苦地挣扎、徘徊,该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管你怎么费力也不会得到。得到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因为一时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的得意,要看清前方的路;失去的时候也不要悲观沮丧,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重要的是振作起来,谁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谁也不能证明你就不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正面和反面两个极端。你得到了金钱,同时你就可能会失去休闲的时间,会失去健康的体魄;你失去了爱情,同时你可能就会获得与人相处的智慧,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为你日后获取另一份爱情打下坚实的基础。得失之间,需要你细细地去品味和权衡。得到的时候,不要张狂失态;失去的时候,不要太过计较。

人生处世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着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以诗、书、画“三绝”为后人称道。他写的诗歌,自然流畅,大都来自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他的书法融隶、楷、行、草为一体,苍劲有力,自成一家。他的画富于灵性,栩栩如生。他最擅长画兰和竹,所画竹子,挺拔潇洒,疏落有致;所画兰花,含蓄秀气,兰蕊如蝶。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考中进士,做了县令。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并且不满于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达官显贵被罢官。回到扬州后他心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着清静幽雅的生活,企望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仅表现在他一生的情感和行为中,尤其体现在着名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郑板桥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他心胸旷达、不为物欲所累的最真实写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惬意安乐。

在古代,还有一个与郑板桥人生态度截然相反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知道他的人都很佩服他。夏王也从侍从的口中听说了后羿的神奇本领,并在无意中目睹了后羿的表演,对他非常赏识。

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到宫中,单独让他一个人表演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带到后花园的一处宽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更精彩,我还特意定了一个赏罚规则:如果你射中了,我就赏给你黄金万两;如果你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开始吧!”

后羿听完夏王的话,一言不发,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慢慢地走到距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然后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准备好姿势开始瞄准。这时,他一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准都没有将箭射出去。最后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把箭射了出去,它却钉在距离靶心只有几寸的地方。后羿看到后,脸色一下子就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没想到精神却更加不集中,射出的箭也偏得更离谱了。

最后,后羿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却百思不得其解,就问侍从:“后羿平时射箭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我给他定下了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侍从回答说:“后羿平时射箭,持的是一颗平常心,水平自然也就能正常发挥。可今天他射出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这叫他如何能静下心来施展射技呢?”

夏王听后说:“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射箭手啊!”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得的。因此,在生活中,对于所拥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对于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这是一种精明、智慧和机智的生活态度。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弄懂弄通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正是祸福相依相成的道理。所以对得失,尤其对功名利禄方面的得失,应该豁达一些,淡泊一些,千万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过于注重个人的得失,会使一个人变得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人在患得患失间不但会失去欢乐,还会失去机会,失去把握人生方向的能力。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又往往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得与失都是你迟早的经历,如果在得与失中苦苦挣扎,那人生未免太过无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人早在一千年前就得出了这个道理,何况我们今天的现代人?

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美学家尼采曾指出:“不患得患失是活得久、过得好的艺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一生的人,他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忧虑,生命也因此衰老得更快;而在不患得患失中的人,他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乐趣,因而他的生命也获得长久。精神的力量传递给肉体、感染着肉体,美好的情绪既能使人快乐,也能使生命延伸。就让活得长久、过得快乐的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吧,它可以使人生充满快乐。

患得患失者,整天或为得失所忧,或被得失所累,生活郁郁寡欢。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整天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灵被得失纷扰得没有片刻安宁。这些人,你给他十两银子,他会想象你肯定得了十两金子;头们开个日常的工作会,他会费尽心机打听,看谁又要被提拔了;单位发工资,他会把工资表翻个底朝天,生怕谁多拿了半分钱;同事们聚会若少了他,他会猜想肯定避开他在搞什么鬼名堂。这些人整天神经兮兮,心情忐忐忑忑、惴惴不安,生活哪来轻松与愉快?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生活中出现阴影是因为我们挡住了人生的太阳。人生的太阳是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是热爱生活,是一种拥抱生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