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08

第8章 禅机涌现 不断创新(1)

禅以为,在人的潜能中本来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禅的方法就是以和“中”对应的、创造性的修行方法.来开发人的这种潜能,打开智慧。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去找真理,实现自我价值。

依葫芦画瓢

有一天,著名文学家韩愈去拜访宝通禅师,问道:“你春秋多少?”

宝通禅师举起念珠,反问道:“知道了吗?”

韩愈答道:“不知道。”

宝通禅师说:“昼夜一百零八。”

韩愈听完更是不解,于是便回去了。

第二天,韩愈又去拜见禅师,到了院门前面见到首座,于是提起前一天的事来询问其中的意思,首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叩齿三下作答。等见到宝通禅师,又提出同一问题,宝通禅师也是叩齿三下作答。

韩愈见此情况说道:“原来佛法没有两样。”宝通禅师听了,忙问他的话是何意。韩愈答道:”刚才请教首座,他也是如此。”

于是,宝通禅师派人找来首座问道:“你也是这样回答的吗?”首座笑着点了点头。宝通禅师立即决定把首座逐出院去。

原来,宝通禅师常以叩齿来回答别人的提问,表示禅不能开口讲,一讲就失去了禅意。而首座却依葫芦画瓢,还包以为得意,最终被禅师逐出寺院。

【智慧小语】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禅要讲创造性,依葫芦画瓢就是典型的没有创造性,也就失去了禅的生命,因此遭到禅师的反对。

我们在行事中,也忌讳依葫芦画瓢,随波逐流,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以巧妙的新方式来达到完美行事。

在工作中,许多人习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摸索的步骤,能少走弯路,减少时间和精力的耗损,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势往往会起到一种妨碍的作用,它会使人陷进一种旧的思维模式和教条中,难以进行新的尝试,无法在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在工作中,身为员工的你应该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和创造性的收获。

慧可安心

有一个年轻人,听说达摩祖师住在嵩山,就去拜谒他。年轻人来到嵩山,尽心尽力地服侍祖师。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从来没有听到祖师跟他讲过一句佛法。

在一个大雪天的日子里,年轻人决定肃立雪中,以此明志。如果祖师再不开示佛法,就冻死算了。

这样过了一天,雪已经下到年轻人的膝盖了,他冻得奄奄一息。祖师出来看到年轻人这样,便问年轻人为何如此?

年轻人赶忙回答:“请师父慈悲,教我无上心法口巴!”

达摩祖师说道:“要学无上心法,必须德行好,智慧高。”

年轻人听后,拿来一把刀,一下把左手砍掉。祖师一看,说:“为法捐躯,勇气可嘉。”

于是,祖师终于肯收这个年轻人为徒,法名为慧可。

慧可又说道:“我的心无法安宁,请师父帮我安心。”

祖师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一愣,自己刚才烦躁不安的心哪儿去了?只好回答:“我的心找不到了。”

祖师笑了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置好了。”

【智慧小语】

转换视角,增加成功概率

安心之道,其实就在于一个转变。如果你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必定原来的烦恼不再属于你。佛性之道,就在于一个“变”字。如果能够不断转换自己看待世问万物的视角,定会从中体会出许多新义来。

在公司中,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做事能有一个好的角度,从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这种好的角度,从何而来呢?当然是从思维而来。

按照成功学原理,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出路,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临济大喝

一日陆济禅师意识到自己即将圆寂,于是他召集众弟子说:“我西去后,你们不可让正法也随着灭却!”

大弟子惠然立即表明态度说:“身为您的弟子,我们决不会将老师的正法灭却,我们会谨记在心。”众弟子听后也一致表态。

临济禅师看到这些点了点头,然后问:“那么,假如日后有人问起我的禅法是什么,你们如何作答?”惠然马上学着临济禅师教导他们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脸色一沉,非常不以为然。他叹了一口气说道:“真没想到,我的正法却会在你们这些大喝一声的人那里灭却,你们真让我失望!”说完,临济禅师端坐在法座上悄然圆寂。

此时,惠然伤心不已。他对大师的言行感到非常不解,于是对大家说:“老师平时教导我们时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他也大喝一声呢?”

众弟子正在犯疑,这时临济禅师突然醒来了,他说:“我吃饭你们能当饱吗?我死你们能代替吗?”弟子们听后急忙跪拜在地。

大弟子惠然请求说:“老师!弟子不明白您的教诲,请不要着急离开,再多给我们一些明示吧!”

临济禅师却突然大喝一声道:“我才不给你们留下模仿的机会!”说完,临济禅师真的圆寂了。

弟子们呆在那里,禅师的话久久在耳边回荡。

【智慧小语】

单纯的模仿没有任何意义

临济禅师给弟子们留下的是其参禅悟道的精神,而不是其行为,精神是模仿不到的。这些也正是禅的精髓所在。

工作和学习也是一样,你单纯去模仿别人并没有任何用处,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获得突破。那么怎样从他人那里学习知识、借鉴经验呢?要有侧重点,即充分考虑自己的才能和爱好去加以选择。要学会消化和吸收。要会举一反三。

有一点还要记住:模仿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沿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虽然保险,却永远落后于人。因此,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通过模仿,超越模仿,这才是成功之道。

方丈斩蛇

一日午后,老方丈手持一把戒刀、带着两个弟子去寺外练功。

正当方丈练得起劲的时候,忽见一青年女子从不远的草地上飞奔而来,嘴里还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师徒三人感到意外之际,拼命奔跑的女子已经来到师徒三人的跟前。这时,两个弟子惊得目瞪口呆——女子的身后居然有一条毒蛇正紧追不舍。

只有老方丈处变不惊,他连忙招呼那女子:“快转弯、快转弯,转弯就能甩开它!”女子听到老方丈的呼声,真的想转弯。可是,惊惶失措的女子在转弯的瞬间竟然摔倒了。近在咫尺的毒蛇眼看就要咬住她,她吓得大哭。

就在这时,老方丈未加思索,就把手里的戒刀猛力甩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把毒蛇斩为两段。青年女子得救了。

在回寺院的路上,两个弟子问方丈,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救生而杀生,算不算犯戒。

老方丈沉思片刻,对两个弟子说:“这要看救什么和杀什么,救人危难、扶助众生,是佛家的本分;行侠仗义、铲除邪恶,是另一种超度。”

【智慧小语】

法规要活用

在公司中,作为一名员工,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法规都要灵活运用,都要有个辩证法则,一味地死搬硬套,不仅会犯墨守成规的错误,还混淆是非标准,甚至会泯灭应有的良知。

在现实生活中,清新的空气、鸟鸣和潺潺的山间溪流的声音能卖钱吗?有人挑战规则: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清新的空气装在一种容器中成为都市人难得一闻的“空气罐头”;鸟鸣和水声被灌录在光碟上,使人有了倾听大自然万籁的耳福。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向一切规则挑战,敢于突破常规I往往可以赢得老板的器重。

巴罗的梦

有一个叫巴罗的人做了个梦,梦中佛祖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够找到第一块钻石,你将得到整个钻石矿!钻石就在淌着白沙的河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巴罗的脑子里都是钻石影子。于是,巴罗把他所有的家产全部换成了钱,然后就走上了寻找钻石的路。他风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当一切希望都泯灭的时候,他自杀了。

买下巴罗房子的那个人,有一次在后院的河水中洗衣服。太阳照过来,河里的沙子突然变成了白色的,河沙中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他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天然的钻石。

于是他就拿来铁锹和筛子,把河水中的沙子全都挖了出来,用筛子筛过以后,各种大大小小的钻石纷纷呈现在他的面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那个人兴奋极了:“巴罗辛辛苦苦地去寻找钻石,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哪里想得到,其实钻石就在他家的后院里!”

【智慧小语】

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

真正的佛法宝藏,不在经里,不在口里,在自己的心里;真正的能源宝藏,不在山里,不在海里,在自己的心里。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好的东西总在别人手中,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也不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钻石”,一旦失去就后悔莫及了。

我们的头脑就是我们的“白沙河”,只要你善于发现,仔细琢磨,就很容易开发出无尽的宝藏。

任何一个人,哪怕你业绩平凡,只要承认自己拥有“钻石宝藏”,并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着力开发,都能够在适应自身素质的基础之上,在不同层次的意义上,各自发现出弥足珍贵的自己的声音来。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钻石宝藏”的可行和可贵,并且有决心和勇气去脚踏实地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小路

有一个寺院建在一个山坡上,春天一到,山坡上就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到处开满了鲜花,漂亮极了。

寺院里的老禅师经常带一个小和尚到山坡上散步。时间一长,山坡的草地上就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有一天,禅师忽然问小和尚:“你经常跟我出来散步,有什么发现和心得吗?”

小和尚望着绿油油的草地,迷惘地摇摇头。

禅师便又开导说:“你看看我们的脚下和身后。”

小和尚低头看了看,又回头看了看。惊喜地说:“我们踩出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