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07

第7章 读禅悟道 用心做事(2)

对于每个员工来说,在工作时,一定要工作。不要用抱怨、挑剔、计较、叫苦来折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心无旁逸,专心致志,一时只关心的话题就是工作,你的心会很安定。这就是中国禅宗的平常心,也是儒家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一心一意。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乃至所有努力追求完美工作的人,就是全心全意与一心一意的实践者。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时想到的不是诺贝尔奖,乔丹在场上漂亮地投球时想的不是金牌……他们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只关注他们当下关注的问题本身,精纯无杂。

在某个时段内能够做到一心一意,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且在这种时候,你才是心平气和、深深喜乐的,也是最出成就的。

除了一心一意以外,你还需要做到的是全心全意。全心全意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整修灵魂与所从事的工作全部融合的境界。它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做到了,也就离完美更近一步了。

老和尚念经

在一个寺院里,有一个新来的小和尚正在打扫院子。他透过打开的禅房的门,看见一个老和尚一会儿读经文、一会儿闭上眼睛、一会儿好像昏昏欲睡的样子。

小和尚感到非常奇怪,他以为这个和尚老了,体力不支、精力不足了。于是他走到近前,趁老和尚睁开眼的时候,轻轻地说:“师父,你既然感觉很累,就先休息一下吧。”

“我正在念经文,怎么能休息呢?你这小和尚倒是体谅人啊。”老和尚微笑着说。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又有一些不解,说:“可是我刚才明明看到,您快要睡着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正是我读得最入迷的时候啊。”

见小和尚还不明白,老和尚就亲切地对小和尚说:“无论是读经文还是读其他的书,不能只知道读,既要随时思考,还要用心牢记和联想,有时候需要不断地咀嚼、回味……只有把书读到这种地步、这种程度,书中的内涵才能化作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这时,小和尚终于明白了。

【智慧小语】

真正的投入才会有所获

无论做什么,只有真正地投入和沉迷,才会有所收获,有所造诣,造化出自己的学问和境界来。同样,一名员工要想做好一份工作,就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个方向。

要想完成一件简单乏味的工作,惟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这个工作的难度。不妨把沉闷的工作转变成具有战略性的比赛,跟别人比,跟从前的比,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制订规则和目标,给自己一个时限。这样增加挑战性也许能够迫使你进入理想的全神贯注状态。因为为了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

要知道,不管你做的是什么,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而忽略现在,会使你的表现大为失色。一流的网球运动员心里只会想着如何打出一个漂亮的球,不会想着赢得比赛。连连击出好球,自然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想要保持专心致志,必须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集中于自己的手上。

小和尚的点化

一天,方丈为弟子们讲解经文,可是有个小和尚怎么听也听不明白,想不通,参不透。方丈告诉他要多动动脑筋。

小和尚问方丈:“怎么多动脑呢?”

方丈说:“多动脑就是多思考。”

小和尚更加不解:“可是我又怎么去思考呢?”

这时,方丈递给小和尚两个同样大小的粟子,问他这两个栗子有什么不同。

小和尚说:“一个是生的,另一个是熟的。”

方丈问何以见得。小和尚说:“凉的肯定是生的,热的肯定是熟的。”

方丈说:“那可不一定啊,凉的也许是熟的,煮熟后又放凉了;而热的可能是生的,只是在热水里稍微烫了烫。”

小和尚沉思片刻,说:“两个粟子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凉的。”

方丈说:“这回说对了,可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小和尚说:“凭感觉呗!”

“可是你又是怎么感觉的呢?”方丈又问道。

这时小和尚好像明白什么似的,接着说:“用手感的,用心觉的。”

方丈说:“你的这种说法太笼统了,让人越听越糊涂。”

小和尚接着说:“这有什么糊涂的,正如你说的思考一样,心觉就是思,手感就是考。”

他怕方丈没明白,叉接着说:“思就是用心、动脑筋,考就是用手去触摸或用眼去观察啊!”

此时,方丈面露微笑,对小和尚说:“多谢小禅师的教诲和点化啊!”

小和尚也回过味来,惊喜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同时又不好意思地向方丈笑了笑。

【智慧小语】

要学会思考

思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许多人在平常工作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忘记,甚至是荒废了思考,从而被世界、被现实社会关在门外。

一个只知道蛮干,却不知道动脑子去思考的员工,在工作中肯定无法取得大的成绩,从而也就永远无法超越别人。

一个员工只有学会思考,才会有进步的可能;不会思考的员工,只有被公司、社会所淘汰。

小和尚敲钟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仔细聆听,神态极其专注。待钟声一停,便向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师父,他是新来的小和尚。”

于是禅师让侍者把那个新来的小和尚叫来,问道:“你今天早上司钟的时候,心里一定在念着什么,否则,你不会敲出这样的钟声的。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格外高亢响亮,只有真心诚意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念着什么,只是在我尚未出家之前,时常告诫自己,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时就应该想到钟即是佛,并且敬钟如佛。”

禅师听后面露喜色,又提醒道:“往后行事时,都要保有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

【智慧小语】

小事也要做好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做事的态度,做小事不认真的人,你能期望他把大事做好吗?

要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的小事堆积而成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把小事情做好,才可能有朝一日干大事。

一名员工在公司里做事,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忽略小事,轻视小事,从小事做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竹漏

有一个寺院建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寺院不远处有一挂四季飞流的瀑布。瀑布的源头是一眼清洌的山泉,寺里的用水就是从这个山泉汲来的。

有一天,一个小和尚汲水回来,对山泉的水源百思不得其解,他想:高高的山上都能冒出泉水来,那山下的水井怎么不冒水呢?再说了,山泉上边的山头既不是很大,又没有存水的凹处,这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泉水来自什么地方呢?他越想越困惑,就去请教师父。

师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取出一个下端有漏孔的竹筒,让小和尚往里倒水。小和尚一边倒着,竹筒一边漏着。小和尚只要一停止倒水,竹筒里的蓄水很快就流干流净了。师傅就在竹筒里盛满细沙,再让小和尚往里注水。这样一来,不用往竹筒里注多少水,竹筒下端小孔里的细流就淅淅沥沥地流好长时间。

小和尚不解,师父说:“泉眼上边的山头就好比装满细沙的竹筒,内在的结构不全是坚硬的顽石,有一部分是糠木一样的吸水石,每逢雨雪天气,它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保存大量的雨水雪水,为泉水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既是大自然的神奇,又蕴涵着物种世象的一般原理。”

小和尚欣然顿悟地说:“多谢师父开导。”

【智慧小语】

学会接纳与吸收

一个智者的头脑和心胸,就像这孕育泉水和瀑布的山头一样,易于接纳和吸收外来的知识和心灵营养,厚积薄发地产生自己的智慧;更像这个盛满细沙的竹筒,既不能空虚,也不能凝结……

人们常说的“头脑开化”和“虚心接受”,就是这个道理。顽而不化的头脑和死心眼儿,成不了智者。

在现代公司里,一个头脑开化、能够虚心接受意见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大力士输禅师

有一位大力士,经常自夸自己力气奇大无比而横行乡里。

有一天,一位禅师经过村子,被大力士百般刁难,禅师急中生智道:“大力士,你不是自夸力气大吗?我们来比划比划,如果我赢了,你就让我走如何?”

大力士一拍胸脯,说道:“没问题,你说怎么比划?”

“既然你力气大,那我们就比力气好了。我手中有一条手帕,如果你能逆风把手帕扔得比我远,我就认输。”

“这还不容易,你输定了。小样,还和我比力气呢!大力士抓起手帕就扔,当时风刮得很猛,大力士扔的手帕怎么也抛不远。

轮到禅师了,他捡起一块小石头包在手帕中,待风稍平息的瞬间,轻轻一扔,就把手帕扔出好远。

大力士虽心有不甘,还是只得让禅师走了。

【智慧小语】

智慧观照,凡事圆融无碍

在现在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里,要想稳操胜券,要着重于智能,智高一筹就多了一成胜算。

想要智高一筹的关键在于多思。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一个好员工应该时刻思考一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问题,然后适时地解决掉它。并且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多想上一想,或者,在你这一想之间就有了解决的方法。

若在职场中想要出类拔萃,就请你让头脑随时保持清明,多观察,善用智慧,要稳,要准,往往可以攻克铜墙铁壁,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