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05

第5章 惜情感恩 以心对心(2)

一个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内在形式的公司只是形同虚设,同样,如果一个员工只注重工作中的条条框框,而不能用一颗“佛心”去工作,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善于用“佛心”工作的员工,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公司、为老板创造出巨大的业绩,同时还要会恰到好处地把这些能力表现出来,这样的员工才会得到老板的欣赏和信赖。

老和尚洗浴

有一天,小和尚在禅房门口看到老法师正端坐在阳光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小和尚就非常惊讶和不解地走上前去,低声问道:“师父,您怎么了?”

“没怎么,我正洗浴呢。”老法师心平气和地说。

小和尚就更困惑了,转了几个圈之后,又凑过去问法师:“师父,没看到您洗浴呀?”

“我是在洗浴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老法师静静地说。

小和尚就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竞,学点见识,就打破沙锅地问道:“怎么为自己的心灵洗浴呢?师父能否开导开导弟子?”

老法师微笑着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心结,便可以为心灵洗浴了。”

小和尚点点头,若有所悟。

【智慧小语】

给心灵洗个澡

为身体洗澡,使人清爽;为心灵洗澡,同样会令人心旷神怡。

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看不开,放不下,一味地固执而造成的。痛苦就犹如人心灵中的垃圾,它是一种无形的烦恼,由怨、恨、恼、烦等组成。

清洁工每天把街道上的垃圾带走,街道便显得宽敞、干净。假如你也每天清除一下内心的垃圾,那么你的心灵便会变得愉悦快乐了。

一个员工若能经常性地为自己蒙尘的心灵沐浴,并以感恩的心情去工作,他的心地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

佛陀教子

佛陀在出家以前育有一子,名叫罗罗。由于他性情粗犷,又爱说谎,佛陀便把他带到竹林精舍去净化。

有一次,有人要拜访佛陀,罗罗说:“老师现在住在山上。”其实,当时佛陀在竹林精舍。访者知道后,非常气愤。

佛陀听说了这件事,打算要好好教化一下罗罗。他让罗罗找一个盆子,并且盛些水来替他洗脚。洗罢,佛陀指着那盆水问罗罗说:“这盆水还可以饮用、洗脸或漱口吗?”

罗罗答:“洗过脚的水已经脏了,怎可以拿来饮用和洗漱呢?”

佛陀又说:“你也像一盆水,如果肚子充满了贪嗔痴等毒素,就会像那盆水一样,失去它的功用。”

接着,佛陀要罗罗把水倒掉,然后问道:“眼前这空水盆能否装盛饮食?”

罗罗答:“洗过脚的盆,是不干净的,怎能拿来装盛饮食呢?”

于是,佛陀又说:“凡是污秽的东西,人人都不愿去理会。同样,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不但不受人欢迎,甚至被人遗弃。你以前的思想言行不检,有如弄脏的盆子,怎么盛饭装菜呢?”

罗罗若有所悟,从此,他不再说谎了。

【智慧小语】

谎言欺人也自欺

说谎有时候会使别人受到伤害,但是当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说谎者本人,因为说谎者会因此而遭到四周人的鄙夷的眼光,以后不管你再说什么,你的话一定会让听者大打折扣。即使谎言未被揭穿,谎言编造者也会因为自己的谎言而感到不安。

如果不幸犯下过失,与其以说谎的方法来隐瞒事实,倒不如老老实实地承认来得好些,这是要求改过的惟一机会,也是请求原谅的惟一方法。

如果你不想使自己的良心或名誉受到伤害,港在公司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员工,你就不应该说谎。

乞丐又变回乞丐

有一个老乞丐遇到了佛祖,他请求佛祖满足他三个愿望,佛祖答应了他。

乞丐的第一个愿望是要变成一个有钱人,佛祖立刻满足了他。

成了有钱人后,乞丐又希望自己能年轻30岁,佛祖手一挥,老乞丐就变成了一个20岁的小伙子。

乞丐兴奋极了,接着又向佛祖提出了他的第三个愿望:一辈子不需要工作。

佛祖也答应了他,乞丐立刻又变回了路旁那个又老又脏的乞丐了。

乞丐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我为何又变得一无所有了呢?”

佛祖说:“工作是我所能给你的最大祝福了。想一想,如果你什 么都不做,整天无所事事,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只有投入工作才有生命的活力。现在你把我给你的最大的恩赐都扔掉了,当然就一无所有了。”

【智慧小语】

感恩让你变得诚敬

爱,是一种恩德。当你用一颗温存仁厚的心,才能体验他人之爱,你就会明白,这就是恩德、恩情,是别人对你的施予不计回报。

工作是佛祖赐予我们的恩典。如果你把自己的老板看作是你的佛祖,那么你就可以说,工作是老板赐予我们的恩典。

我们从工作中所获得的一切、所享受到的一切,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许多人所创造、所奉献的,这其中包括你的老板和同事。他们或直接或间接,构成了今日你的“喜缘”。他们给了你一个机会,给了你一个平台,提供工作环境;他们在工作中给予你最积极的配合,这样就成就了你的事业,成就了你的价值,成就了你自己。

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对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感恩,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他们给予你的恩典。

医生的抱怨

从前,有一位国王患了重病,全国的名医都来诊治,可是,一直没有好转。

国王很害怕,以为自己要死了,于是他请来了禅师为他开悟。禅师并没有为他开悟,而是向他推荐了一位良医。

国王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派人请来那位良医。这位良医果然把国王的重病医好了。国王大喜,决心要答谢他的恩情,便暗中命令心腹臣子,携带许多财宝,到医生的故乡,建造一栋富丽堂皇的巨宅给他,各种医疗设备,应有尽有。这时候,国王才允许医生回去。

谁知医生的感想不一样。他心想,自己替国王诊病,也曾一番苦心,采了各种良药,才好不容易医好国王。结果,他不见国王对自己有什么感谢表示,空手回乡,心里虽难受,但也无可奈何啊!

谁知道他走到家门附近,却见到一群牛、羊、马在拥挤嘶叫,好不热闹。他十分好奇,回到家,发现家宅成了富丽堂皇的建筑,房间装饰华美,有绸缎、金银器具,还有各种家具,妻子也佩带璎珞,穿了高贵的服装。

放眼四顾,全是不可思议的情景。他不禁自言自语:“这哪是我的家?根本就是一座天宫嘛!”

他问妻子说:“到底怎么啦?”

“难道你还不知道?因为你医好国王的大病,他十分称赞,才特地派人来建造这座漂亮的房子呀!”

医生这才明白,但也懊悔自己无知糊涂,还曾不断博限国王的无情无义,知恩不报!

【智慧小语】

放下抱怨,处处有禅

抱怨很宝贵吗?为什么执著不放?感恩生活,一切人都是有缘之人。

在工作中,我们也许会受到许多委屈,这时我们可能会牢骚满腹、抱怨连连。

可是,当你抱怨时,你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老板真的如你想像中那样无情无义、无知无能吗?

退一步想,如果没有老板和他领导的公司,你就没有这个工作岗位,也就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因此,你应该感谢你的老板,至少他为你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一个让你得以生存发展的机会。

报佛恩

一日,临济禅师向老师黄檗禅师告辞,准备去别处参学。

黄檗禅师就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临济禅师答道:“不是到河南,就是去河北。”

黄檗禅师当场就打临济禅师一拳,一临济禅师抓住黄檗禅师回打他一巴掌。

黄檗禅师被打后,哈哈大笑着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师的禅板和经案给我拿来!”

临济禅师也高呼道:“待者,顺便把火也拿来。”

黄檗禅师道:“话虽如此说,火是烧不着的。你尽管去你的吧,今后你必须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后来,沩山灵佑禅师就这件事考问仰山禅师道:“像临济的言行,是否背叛了老师黄檗?”

仰山:“并非如此。”

沩山:“你究竟是如何看的呢?”

仰山:“只有知恩的人才懂得报恩。”

沩山:“在古代圣贤之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仰山:“有的,只是时代已经很远,我不想向老师叙述。”

沩山:“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可是我并不知道,还是请你说说看!”

仰山:“例如在《楞严经》中,阿难赞叹佛陀说:‘我愿把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给像尘埃那么多的国家和众生。’其实,那就叫做‘报佛恩’。这不就是报恩的实例吗?”

沩山:“的确如此,的确如此!见识和老师的程度相同,会减损老师的一半盛德;惟独见识超出老师时,才可以传授老师的遗教。”

【智慧小语】

待人如己,多为老板着想

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指点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

不错,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不应该有一点知恩感恩的成分吗?

凡事为他人着想,身为一名员工,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以同情和理解。

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自己身上。

其实,只要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外界的认可,疲惫无奈地生活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我们就会真诚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