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16

第16章 事无完美 但能完成(1)

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 才算尽到己责。

铁眼乞讨

有一个叫铁眼的和尚,他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他也知道其中困难重重,但既然已经立下宏愿,就绝不退缩。

一天,他去了闹市,向路过的人乞讨施舍。过了不久,就有一个武士走过来了,铁眼急忙行礼,并且说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可是武士却迈着大步从他身边走过,像是没听见他所讲的话。铁眼立即追了上去,向其发出低声的乞求。那武士不耐烦地吼道:“滚开,臭和尚!”

但是铁眼还是不放弃,他又继续跟在武士后面,一直走了1 O多里路。最后,那个武士实在无可奈何,才扔了一文钱。铁眼马上从地上捡起钱,并立即向武士行致谢礼。

行完礼,他又按原路回去继续化缘。如此经过无数个风霜雨雪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凑足了资金,建起了一个佛的金身。

【智慧小语】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在拥有了一个中心目标的基础上,充满信心,并且不遗余力地朝着中心目标迈进,那他一定会获得成功。

人人都知道,要做大事必先精神集中,而这种精神集中却只能在怀着一个中心意志、生命目标时才能办到。对于那些令人不感兴趣、不生热诚的事情,人们是不会精神集中的。

假使一名职场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态度游移,则可断定,他还没有怀着一个中心目标,他的工作便与他的天性不尽适合。

在心中决定一个意志,寻觅最高的生命理想或目标,并且觉得不能不实现,必须实现而后已;不论怎样费力、怎样费时,也仍然不会放弃追求、停止努力——这是使我们的生命成为有价值与得到胜利的原则。

胸前一抓

有一次,达观禅师对一位学僧说:“诸佛祖从无中说有,在无意义的空虚人生中找出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了解脱。世间万物均为烦恼所缚,因此,想在现世的生命意义中寻求未来不死的灵魂,如同水中捞月,只有真正了却自心,方可无惑。”

学僧问道:“心如何了却呢?”

“无论善恶是非、得失成败,都别去想,别去计较。”

学僧追问:“如果不想,怎么知道心在哪里?”

“凡事多往好处想,少往坏处去,积极向上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心与生命的融合了。”

“那么,人死了之后,心在何处?”

“不知生,又如何知死?”

“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你的生命从何而来?”

“这……”学僧还是一脸茫然。

达观禅师伸手趁机在学僧胸前一抓,道:“就在你这里!还往哪里想?”

学僧吓了一跳,蓦然领悟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智慧小语】

把握现在,珍惜生命

修禅要把握时机,现在不修,过了就没了。该做的时候,要又快又准,把它抓起来,这就是禅,因为这个时候,你心无旁骛。

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不要一直等明天,要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把握当下,这才是真的,才是永恒的。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在世不要过多计较成败得失,生命是虚无而短暂的,放下心中的不快,把握好现时的人生,去安心体会生命的意义。

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只有今天才是你拥有的现金。我们只有这样做,才算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的、充实的、愉快的生活。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效率的原则。这一点对每位职场中人来说更是重要。

点燃一炷心香

有一位修行多年的宝通和尚,就要到一座新修的寺庙里做住持了。

临行前,他向老法师海帆方丈求教:“佛海无涯,何日是归期?人生有限,哪天成活佛?”

海帆方丈答道:“香火不断,水浸灵山亦通明,天天是归期;风雨飘摇,一炷高香常相伴,即刻成活佛。”

宝通和尚到了新修的寺庙后,便把敬佛上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的禅房和卧室里,高香常明,及时续接,片刻都不曾断过香火。即使外出化缘,他也手持高香,从不间断,风雨无阻。

可是,三年过后,宝通和尚感到自己的道行并无长进,就又返回往日的故庙,想再次向海帆法师求教。可是,当他手持高香刚刚踏进海帆法师的禅房,海帆法师就端坐圆寂了。

这时,一滴清泪悄悄滑下宝通和尚的眼角,正好滴落在他手拿的香火上,哧啦一声,他手里的香火湮灭了。可是,出于敬重和无奈,他又在自己的心底为海帆法师点上另一炷更加旺盛的高香。而且,他马上联想到海帆法师曾经说过的话,意识到——只有心中虔诚的香火才能够“水浸灵山亦通明,一炷高香常相伴”。

此时他终于开悟了。

【智慧小语】

心怀挚诚,前途光明

心是假,什么都是假,心真即是真,心诚一切就化为光明。

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的事情,心中的挚爱、虔诚和持守,才是最真实和长久的。外在的形式并不是十分重要,甚至是一处缺乏心灵底蕴的虚设和矫饰。

作为一名员工,只要心怀挚爱、虔诚和持守之心去工作,他一定会取得圆满的业绩,才会受到老板的认可。

任何外在虚设的东西都不是重要的,只要用心去体味工作的内涵,任何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了。

清风是知音

乐天和尚非常喜欢佛曲。无论在寺院里值更,还是到各地化缘,他总是乐陶陶地唱个不停。

有一天,一个跟随他化缘的小和尚,终于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问乐天和尚:“师兄,你整天乐颠颠地唱个没完,究竟是唱给谁听呢?”

“当然是唱给佛陀、唱给菩萨听了。”乐天一边哼唱着一边说。

“在寺院里是唱给佛陀、菩萨听,来到乡间野外,也是唱给他们听吗?”小和尚笑嘻嘻地说,“你有时间唱,佛陀和菩萨还不一定有时间听呢。”

“那就唱给自己听。”乐天依然乐呵呵地说。

“拿佛曲唱给自己听,不是有失敬仰吗?”小和尚故意装着严肃的口气。

“那就唱给清风听,”乐天和尚笑得更舒畅了,手舞足蹈地说,“对了、对了,清风是佛曲的载体,清风是我的知音。”

此时,小和尚也心服口服了。

【智慧小语】

一流状态,一流业绩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你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老板所期望看到的。所以工作就算不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无所事事,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一切变得积极起来。

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了,别人也越发认识你的价值。

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财富,但它会带给你财富,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般特说法

般特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个徒弟,他生性愚钝,佛祖让500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开窍。

一天,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接着说:“你不要认为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认真地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是不容易了!”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学这一首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不久,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在讲经说法之前,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女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可是,般特却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

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

于是对他肃然起敬,再也不取笑他了。

【智慧小语】

学不在多,贵在力行

般特只学了一偈,可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于行动之中,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可见,拥有一门技能要比有10种心思来得有价值,有专门技能的人随时随地在这方面下苦功求进步,时时刻刻都在设法弥补自己的缺陷和弱点,总是要想到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而怀有10种心思的人就和他不一样,他可能会忙不过来,要顾及这一点又要顾及那一个,由于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只能做到“尚可”为止,结果当然一事无成。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所以每名员工必须专心一致,对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会有出色的业绩。

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大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汾州太平寺任住持时,其师五祖法演曾谓之日:“住持此院,即是给你自己的劝诫。”

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

(1)福不可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