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合同担保中,戴维斯的公司卷入了债务纠纷,因被担保者无力偿还债务,戴维斯又一次倾家荡产。年过四十的他再一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人们都以为他这次真的完了,年过40的他,再也不可能承受这样大的挫折了。然而戴维斯再次让人们的预言失误了。他承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过两年的学习、准备,他不顾家人亲友的劝阻,再一次办了一个投资代理公司。
在这两年中,他自学了MBA的大部分课程,加上多年来的商业经验,使他新开的公司一举成名。如今的戴维斯,已经是功成名就了。他的公司下属的子公司遍布美国,经营业务种类达几十种。
许多人都特别害怕失败,生怕跌倒了爬不起来。其实,这是错误的。失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还是对我们有益的和必需的。正如日本管理专家土光每夫所说的:“遭到一次失败,实际上不见得就是失败。重要的是,如何转败为胜。”美国企业家玛丽·凯·阿什也说过:“我的第一次发表会惨遭‘滑铁卢’(滑铁卢是指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打了败仗),但是我拒绝投降,反而转败为胜。”
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处女作《气球上的五星期》写成后,当时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这本书一连被退稿15次,当书稿送到第16家出版社时,才遇上“伯乐”。如果凡尔纳没有妻子的鼓励,在第15次退稿时就不再坚持试一试,那么《气球上的五星期》就可能夭折。
在成功的路上,败而不馁,再坚持一下,往往能取得反败为胜的关键性成功。相反,许多人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就半途而废,结果常常与成功擦肩而过。
电话是谁发明的?恐怕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美国发明家贝尔这个名字。其实,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就是莱斯。
莱斯研究过一种传声装置,能用电流传送音乐。可惜这套装置不能用来传送话音,无法用来与远处的人相互交谈。莱斯的装置之所以不实用,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装置的一颗螺丝钉往里少拧了二分之一圈--大约0.5毫米。
贝尔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采取了新措施(例如不使用间断的直流电,改为使用连续的直流电,从而解决了传送短促多变讲话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莱斯装置上的那颗螺丝钉往里拧了二分之一圈。莱斯的疏忽被贝尔纠正了,奇迹也随之出现:不能通话的莱斯装置终于成了实用的电话机。
贝尔的改进不仅使莱斯本人瞠目结舌,而且感慨万千。莱斯说:“我在离成功0.5毫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莱斯的教训值得每一个人引以为戒。因半途而废造成的失败,会让你终生遗憾。如果一遇到失败便灰心丧气,半途而废,那么成功永远只能是海市蜃楼。
55.正确对待你以往的失败
成功,需要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能够始终不丧失信心的能力。成功是一位贫乏的教师,它能教给你的东西很少。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最多。因此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你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远没有失败过的人。
在商业领域,期望自己事业成功,仅有学校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具备街头的智慧。生活是最严厉的老师,与学校书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后从中吸取教训。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如何犯错误和从错误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挫折和失败。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本身已铸成大错。还有一些人遭遇失败和挫折却没能从中吸取教训。这些都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学校,你可能会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为你犯过错误,并且能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一个人真正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那么,他获得的就不是经验,而是智慧了。
有两个这样的例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案例1:
一头小象出生在马戏团中,它的父母也都是马戏团中的老演员。
小象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便在它的腿上拴上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小象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却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过了几天,小象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还是没有挣开,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
一次又一次,小象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了链子,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小象一天天长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也想不到要这样做。
案例2:
有一个人将一条鱼放在一个特殊的鱼缸里,鱼缸的中间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把鱼缸隔成两半,一半放着鲜嫩的水草,另一半则放着这条鱼。鱼儿饿的时候,就游过去想吃水草,结果被中间的玻璃撞了回来。鱼儿开始并不罢休,接着又朝水草游过去,当然每次是被撞得“鼻青脸肿”,却仍然没有吃到那些美味的水草。如此折腾了一周左右,鱼儿累得不想动了,饿了也只是望望那诱人的水草,却再也没有采取过什么行动。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把隔在鱼缸中间的玻璃取了下来,结果是什么呢?这条鱼每天都可以在这些鲜美的水草中间游来游去,却从来也不张开嘴去吃这么水草,它已经认定了这些水草是吃不到嘴的,所以最后这条鱼就饿死在这些鲜美的水草中间。
奥格·曼狄诺说,人应该是成功而非失败的。如果能确信这一点,我们必然会充满信心,并且了解跌跤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而是迈向成功的另一个机会。
重要的是能以勇气、决心和乐观的心境继续努力。经验教育我们:只要我们持续地用力敲门,它最后总会开的。
失败常常会转化为胜利的祝福。因为:首先,它能使人们放弃那一旦实现就将造成不幸或彻底崩溃的目标,不管这目标之制定是否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其次,它可以打开新的机遇之大门,并通过“试验-错误-再试验”的方法,给人们提供现实生活的有用知识;最后,它能让人们发现什么是过时的方法,给那些骄傲自满者注入一针清醒剂。
失败到底是福佑还是惩罚,这要看个人对它的反应。若某人能够将失败看作命运之手对他的无形引导,并接受这一信号,把自己的前进方向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那么失败对他来说就是福佑;若某人将失败看作是天意对他本身软弱与无能的暗示,而从此心灰意懒,那么失败对他来说就是惩罚。如何对失败做出反应是极其关键的,它决定着整个的命运,但总是在个人的完全控制之中。
没有谁能够免于失败与挫折,有的人在一生中会跟它们打很多次交道。但是,每个人也同样地具有以自己的主观态度来对失败做出适当反应的特权与方法。在犯了错误之后,绝对不要采取下面的行动:
(1)说谎或否认、掩饰自己的行为
说谎的人总是说:“我没做那件事,”或者“不,不,不,那不是我干的”,或者“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有“我发誓……”之类的话。还有一类人犯了错误后,习惯于说:“噢,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情况会好起来的。”或者“出错了吗?哪里出错了?”或“不要着急,事情会如你所愿的。”
(2)指责别人,开脱自己的责任
这类人犯错后往往会说:“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或者“如果我妻子花钱不大手大脚的话,我就不会落到如此的地步”,或者“如果没有孩子拖累的话,我早就很富裕了”;他们也会说:“顾客只是没有注意到我的产品”,或者“我的雇员对我不忠实”,“他们说得不清楚”,还有“这是老板的错”等等。还有些人会说:“因为我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业不如意”,“如果再给我点时间的话,我会做好的”,或者“噢,我再不想变富了”,或者“人人都这样,我为何不可……”
(3)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的人经常说的话是:“我早就告诉过你那样做不管用。”或者“这件事太难了,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还是换个简单一点的吧!”或者,“瞧,我都做了些什么啊?我不想自找麻烦了。”假如一个人说:“我所得到的教训就是再也不那样做了。”那么,这个人也许还没有领悟到犯错误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个贫穷的世界里,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对自己说:“我再也不那样做了。”而不是说:“我很庆幸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我从这次经历中受益不浅。”避免犯错误或浪费犯错误机会的人,不能算具备较高的智慧,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会受到限制。
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的环境会导致失败。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环境,能阻止人们对失败做出最有益于自己的反应。
只有少数人能从经验中得知坚忍不拔精神的正确性。这些人承认失败只是一时的,他们依靠不衰的愿望而使失败转化为胜利。我们站在人生的轨道上,目击绝大多数的人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再爬起来。对此,我们只能总结说,一个人没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会得到成就。
56.失败过不等于失败者
美国的华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合作撰写《领导人物》一书时,访问了不少杰出的成功者,尤其是那些最高层领导人物。这些杰出的成功者在性格方面和一般人具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发现,杰出的成功者“不会想到失败。他们甚至不用‘失败’这个词,必要时就用毛病、差错、错误、困境之类的字眼来代替,但从不说失败。”
从这些杰出成功者的性格中不难看出:失败过不等于失败者。杰出的成功者也会遭受失败,也曾经失败过,可是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失败者。
可是,有些人失败过一次,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一次失败,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失败者,整日灰心丧气,抬不起头来,就会渐渐地以失败者的心理来看待周围的一切。长此下去,说不定真的会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失败者。
失败是成功之母,谁承认了这一点,就已经迈出了战胜失败的头一步。失败未必败,失败过不等于永远是个失败者。鲁迅先生曾经就把竞技场上落在最后而又不气馁坚持到底的运动员和对这样的运动员不嘲笑的人,称做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因此,当你突然遭受失败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天下就你一个人会“享受”这样的“待遇”,实际上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人人皆有失败的可能。世上没有天生的成功者,你那所谓的失败只是证明你离成功尚有一段距离。成功只是生活的一半,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这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失败了,我们没有必要因此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而应该客观地看待失败,全面地分析失败,然后制定反败为胜的计划与策略。一般来说,对于失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把失败看成是表面现象,从本质上看你不是个失败者。有个推销员当场碰了个钉子,与他同行的人很气馁,以为他们都是失败者。可是这位推销员不这么看,并说:“这样,推销才有趣呢!我们还要再去推销!”在这位推销员看来,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相反失败令他奋勇向前。后来,他们的推销果然成功了,而对方恰恰正是拒绝过他们的人。对一个能不断战胜失败的人来说,失败乃是表面现象。只要他不怕失败,就能反败为胜。谁是天生的失败者呢?失败过又何妨?
把失败看成是局部现象,从全局上看你不是个失败者。有些青少年朋友某门功课没学好,就觉得自己什么也学不好。事实上,某门功课只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某门课程没学好,不等于其他功课也学不好。相反其他功课学好了,反而为学好各门功课提供新的可能。
把失败看成是暂时现象,从长远看你依然不是个失败者。
英国作家卡莱尔潜心撰写《法国革命》一书,谁料书稿竟被女仆当做废纸烧掉了。仅有的一份手稿被付之一炬,使卡莱尔悲痛欲绝。后来,他振作起来,开始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重新写他的不朽之作,终于把《法国革命》重新写成。
一次失败不等于次次失败,失败了再来,只要屡试不馁,失败肯定只是暂时现象。
有一位知名的作家说:“失败应成为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掘墓人;失败是暂时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如果你能这样看待失败,你就能轻装前进,最终战胜失败,获得成功。
57.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失败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出现失败后怎么办?如果你因此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则只能坐以待毙,一事无成;如果你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条路不行走那条路,这种方法不行用那种方法,你就一定能够走出失败的阴影,迈向成功的目标。
马克·吐温这位美国大文豪写下了许多鸿篇巨着,写作是他的长处,那么经商呢?恰恰是马克·吐温的短处。他两次经商活动,给他带来的是两次伤心的“彻底失败”。
马克·吐温的第一次经商活动,是从事打字机的投资。1880年,马克·吐温已经45岁了。因为那时他在写作上有了名气,家中有点积蓄。这时一个叫佩吉的人对马克·吐温说,谁投资研究打字机,谁就能发大财。马克·吐温爽快地拿出2000美元,投资研究打字机,并想象着自己因此会发大财。可是,佩吉不断地对马克·吐温说:“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后一笔钱。”一年、两年、三年……时间一晃就是七个年头,据说“快成功”的打字机还没有出现。马克·吐温屈指一算,先后投资2万多美元,于是责问佩吉:到底何时才能“真正的成功”?
佩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这回可是“真正的”接近成功了,只要马克·吐温“最后一次”投入美元。无奈,马克·吐温只好再掏腰包。谁知,从45岁起投资研制打字机,到60岁,马克·吐温连打字机该什么时候研制出来都不知道,而总投资已达19万美元。最后马克·吐温才醒悟过来,他痛心疾首地说:“我完全明白了,现在我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
马克·吐温第二次经商是开办出版公司。马克·吐温成名后写了不少畅销书,眼看自己作品收入的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他不甘心,于是想自己办个出版公司。可是这位大文豪没有经商经验,又聘请了不懂行的外甥当公司经理。这样,马克·吐温的出版公司成了一个门外汉和另一个外行的活动场所。待出版公司倒闭时,马克·吐温已经负债94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