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经商失败,使马克·吐温损失近30万美元。伤了元气的马克·吐温痛不欲生,幸好他的妻子奥莉薇娅深知自己的丈夫是文学巨匠和天才演说家,而经商并不是他的专长。于是,奥莉薇娅开始帮助马克·吐温清除扬短弃长的“梗阻”。他们制定出一个四年还债计划--巡回演讲。马克·吐温以幽默的故事和语言征服了千千万万听众。由于扬长避短,发挥了优势,使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1989年,马克·吐温终于还清了全部债务。
我们应当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样样精通的全才。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是行家里手,在另一个方面却可能一窍不通。
《水浒传》里的李逵在岸上是一员虎将,但到了水里却有劲使不上。如果让李逵扬短弃长,去做水军头领,那非败下阵来不可。瑞典的博格曾是网坛巨星,打网球常拿大奖。后来,他改行做生意,因扬短弃长而不断赔本,最后不得不拍卖掉自家豪华别墅,以付经商“学费”。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是非常易懂的道理,可见出现阴差阳错是自己给自己制造“梗阻”。马克·吐温、博格等人经商失败的经历,提醒我们只有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雷·迈耶是位带传奇色彩的篮球教练,执教于迪保罗大学,他曾率队赢得过37次冠军。有一年,他的队从冠军宝座上跌了下来,当人们问他有什么感想时,他的回答是:“太好了,今后我们又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如何赢得第一,而不是怎样保住第一了。”
作为一个年轻的漫画家,沃尔特·迪斯尼曾多次因被认为没有才华而遭到报社的拒绝。一天,一个教堂的牧师雇他去画一些卡通画,当迪斯尼在教堂附近的一个老鼠洞旁干活时,看到一只小老鼠,于是突发灵感,就这样,米老鼠诞生了。
俗话说:“成事犹如针挑土,败事好似水推沙。”这话充分说明了在世上要干成一件辉煌的事是很艰难的。成功与失败是一对亲兄弟,如影随形,难分难舍。人们常常乐道于某人事业如何成功,某人怎样发了大财,谁知道他们成功的背后包含了多少失败的辛酸。可以说,三分成功是以七分失败为代价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家的发明,没有一项是一次就成功的,成功者的生涯,也不可能是事事顺利、时时如意的。重要的是遇到挫折、遭到失败后,不要恐惧,不要一蹶不振。要告诉自己,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要保持坚定的信念,迅速走出失败的阴影,及时抓住再次成功的契机。
58.寻找失败背后的原因
失败的结局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但我们有如何看待失败的主动权。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利用失败的高手。
台湾塑胶集团是跻身“世界之最”的企业。这家能立足于世界“石化王国”的着名企业,其创办人及董事长就是被台湾人称之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王永庆有一个独特的见解,就是“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王永庆有自己的一套企业“管理模式”,共五条。其中第一条可概括为:立足竞争,“检讨才是成功之母”。王永庆认为,无论工作再苦、再乏味、再沉重,都要坚持。他相信失败并不完全是成功之母,只有从失败中查找原因,及时克服,才有成功的希望。
王永庆先生创办塑胶公司初期,生产出来的塑胶数量少,价格也不能与日本塑胶竞争,因此最初产品严重滞销,失败使股东们心灰意冷,相继要求退股。经过一番检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王永庆的公司才获得竞争优势,转败为胜。王永庆就是从多次失败中才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深信“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有些人把“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解为失败会自动转化为成功,这自然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其实,失败是不可能自动转化为成功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认真地检讨和反思。因为从失败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要深入了解失败的缘由。一位名叫伊哈德的学者认为,转败为胜的关键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我认为,要判断失败会不会阻止一个人,要看他怎么样看待失败,而不是看他是否失败过。面对失败,我唯一要说的话是,自己应该对失败负责。这句话不是说我们要自怨自艾,要对失败怀着罪恶感,而是要承认失败的原因。假如我为失败辩护,为失败找借口,甚至感到难过,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我们能对失败负责,我们才能比成功者更伟大。”
20世纪60年代,日本“九井”公司社长到美国去作商业考察,发现美国的“超级市场”很兴旺,其集生活日用品于一处,任人选购的销售方式与销售业绩,使他产生“日本开这种超级市场也一定大有发展前途”的新构想。于是,回国后立即付诸行动,在他经营信用卡的公司六七楼开办了“生活日用品超级市场”,并启动他的全部经营手段经营。然而开办一年多后,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大本,赤字3000万日元。
面对这次失败,该社长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找出了失败的症结。他发现,开拓新领域必须要谨慎。
第一,要懂行。他们原来经营生活日用品不懂行,又经营信用卡业务,因此就吃了大亏。
第二,“追二兔者不得一兔”。在他们经营生活日用品时,分出了40名年轻力壮的管理人才,使他们原来生意兴旺的信用卡业务受到损失,结果两种经营都没搞好。
第三,要选择好经营地点和需求。他的超级市场卖生活日用品,开在六七楼,又没电梯。许多人不愿意为了买一二种蔬菜、鱼肉或日用品而上楼。
第四,当发现有问题时,应当立刻“刹车”。该公司在六七楼,经营三个月没有生意,明知是错的决策,社长为面子一还独断专行,又在平地另开了两个“生活日用品超级市场”,结果花费越来越大,生意也不好,赤字增大。
经过这一番深刻地检讨与反思,他们调整了经营部署,果断退出了他们不熟悉的生活日用品经营业,继续拓展信用卡业务,最终成为日本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美国企业家吉尼认为:“失败后怎么办?有三件事要做:一是找出问题;二是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解决问题。”他的话启发我们,要想真正实现“检讨才是成功之母”,应该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通过检讨找出问题。有些人并不是不愿检讨,但是检讨自己的失败时,说声“付学费”或“下不为例”便心安理得、万事大吉。这种所谓的检讨于事无补。遭受失败不必灰心丧气,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有人作起检查来,洋洋洒洒,归纳这、总结那,而说到问题则不知所云,无的放矢。这样,即使把“失败是成功之母”重复说一千遍,也无济于事。王永庆的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失败了,在分析检讨时,王永庆先生首先找到了“成本高”这个问题。于是,他采用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结果吸引了很多客户,销路远达海外几十个国家。
第二件事:借助检讨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把主要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王永庆先生失败后,从自身找原因。过去,台湾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保护,现在这些优惠条件正在减少,所以王永庆认为只有靠自己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才能不被别人挤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还不断检讨自己在企业管理中失败的原因,这样才使自己的资本额由50万美元发展到30.7亿美元,成为名列世界20名以内的大企业家。
第三件事:利用检讨解决问题。弄清问题所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塑胶产品的主要原料是氯气,而台湾烧碱生产中有70%的氯气没有被利用起来。王永庆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生产塑胶这一有利资源。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事前有计划,刻苦精神和提高员工素质。王永庆还让员工明白产品成本与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并对股东负责。由于着力解决问题,王永庆先生也就成功在握了。
在检讨失败的过程中,最为难的是找出并且正视导致失败的个人弱点。这个过程需要有真正坦诚的个性,并且一旦你看清了自己的弱点,就要开始努力克服。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确实有不少失败是因为客观原因使我们栽跟头,这是事实。但更经常的是我们自己跌倒的,这也是事实。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不足,有自己的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这一点,才能真正找到失败的症结,真正反败为胜的途径。因此,要想从失败中奋起,就需要经常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
59.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对许多人来讲,失败就意味着完结。但是,对那些有所成就的杰出人物来讲,失败是新的开始,是达到新高度的跳板,这些人根本不把失败放在心上。有人专门调查研究过90名这类人物,其中有总经理、参议员、教练等,发现他们甚至不用“失败”这个字眼,而是代之以失误、受挫和“新起点”等词。
有一天,爱迪生观察一部矿石压碎机时,发现它的运转还不理想,便吩咐助手把运转速度再提高一些。助手回答说:“再提高速度,矿石压碎机会坏的。”爱迪生此时经济状况不佳,可是他坚持要提高速度。突然轰隆一声,矿石压碎机果然坏了。助手问爱迪生:“怎么样,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什么?”爱迪生微笑着说:“学到我们可以把制造者所定的动力极限提高40%,只要不超过最大极限就行。”
面对失败,爱迪生的乐观态度告诉我们,失败并不意味着完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有些人在失败时总认为那是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世间并没有神主宰人们浮浮沉沉的命运,人若自败,必然失败。
有一些人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很少去想想它蕴含的意义:教战争史的人,喜欢讲述历史上失败的战例;经济学家总是迷醉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生产线上出了废品,工程技术人员总要千方百计搞清楚原因……从成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现象,说明一些人失败了,而另一些人却在失败的基础上成为伟大的成功者--这是一个规律。
在一般的情形下,失败一词是消极性的,其实,失败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只要正确对待,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失败可以成为成功之母。
首先,我们要鼓起战胜失败的勇气。
据说,爱迪生的第一项专利是电动投票记录器。这项发明很快成了无用的“废物”。爱迪生遭到第一次失败后,心里虽然不是滋味,可是并未因此灰心丧气,而是鼓足勇气继续搞发明。
有了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爱迪生勇敢地正视失败,不断去探索,最终使自己在失败中成熟起来。所以爱迪生给后人奉献的不只是种种发明,还有他面对失败和挫折所表现出的勇气。
其次,我们要树立战胜失败的信心。
爱因斯坦读小学时,有一次上手工课,别的同学都交上了自己的手工作品,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个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教师看了很不满意。小爱因斯坦却左手举起一个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另一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个强一些。”
人们都说,爱因斯坦的这三个小板凳引人深思。小爱因斯坦失败了再干,对做好手工充满信心,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失败并不遗憾。相反,一个人最大的遗憾也许是从来没有经历或很少经历过失败,因为他对要在哪一方面有所成就可能会缺乏信心。
再次,我们要运用战胜失败的智慧。“吃一堑,长一智”是成功者们的经验之谈。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许多成功者面临失败时能冷静处理,启动聪慧头脑和运用思维睿智,最终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古印度莫卧尔皇帝在一生中也经历过许多次失败,有一次他不得不在一个马槽里躲避敌军的搜捕。作为一国之统帅不得不躲在马槽里,他越想越丧气,简直忍不住要冲出去拼掉自己的生命。但就在这时,他看到马槽里有一只蚂蚁在艰难地拖着一颗玉米粒试着爬过一道看上去它不可能过去的坎。已经是第六次了,蚂蚁从坎上翻滚下来,但小小的蚂蚁似乎没有意识到困难的巨大,他又一次衔起玉米粒爬了上去,终于它成功地翻了过去。莫卧尔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脱险后他再一次招集军队,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最后建立了中世纪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美国思想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所得一样多。”当然,关键是你要在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愚蠢到不可救药的人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样的人也不会从失败中把握未来,实现命运的转折。
60.始终保持强烈的成功愿望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不愿付出代价。他们有能力,但缺乏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愿望仅仅是观念的一部分。如果你具备了这一品质,你就会无所不能,任何事你都能干,最终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在阿特·威廉当足球教练的时候,接管了一个弱队。这全是些体重不足、经验缺乏的青少年。这个队久经失败,队员们不愿意穿上运动服出去训练。威廉清楚,在一个季度内,让他们达到体格完善并变成职业足球运动员是不可能的。任何教练也做不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胜利者。
起初,队员们以为威廉疯了。但是渐渐地他们开始相信他的话,并开始把他们自己当作竞争者。第一场比赛赢了,他们竭尽了全力,什么也阻挡不了他们。他们已经形成了胜利的观念。一夜间,他们并没有变,同其他的足球队仍不是一个等级。但他们认为自己是胜利者,这一观念改变了一切。
作家和学者们年复一年的对事业成功之人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胜利的观念是取得成就的关键。成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才能,一部分是“机遇”,一部分是“成功的愿望”。成功者的普遍标准是正确估价自己作为胜利者的能力。这一点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辜负自己的希望。胜利者一般都有一种想要成功的“火一般炽烈的欲望”。这种品质提供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动力。
为了成功,你必须追求胜利。行动上的“胜利愿望”意味着即使在逆境面前都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态度和成功的决心。有人给胜利者这样下定义:“大多数人能坚持两三个月。许多人能坚持二三年。但是胜利者总是坚持到底,直至胜利。”
每个人都有能力在现有的水平上,使生活有所转机,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这样做的决定就是起点。你能做的态度--胜利的观念--将促使你达到目的。
要形成成功的观念,一定要重新学习如何梦想。一定要再一次变得振奋、自信和热情,在屡受挫折之后,把这一切转化为成功的观念。在这方面,辛迪的经历值得每一个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