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83个性格要素
20541700000021

第21章 永不言败的性格(1)

要想获得成功,你就要在一切挫折面前永不言败;永不言败的性格是一种无悔的执着,让我们守护自己的使命;永不言败的性格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让我们在成功与失败的夹缝中傲雪凌霜;永不言败的性格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让我们从失败的对面发现成功。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如果你真的失败了,那就要体现出你永不言败的性格。永不言败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大事最直接、最鲜明的性格体现。

52.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失败,失败往往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所以,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果我们是真正不懈的追求者,在挫折和失败降临时,千万不要停下脚步,因为,很多时候,失败只是滔天大水上的一座恐吓人的独木桥,走过去,等待你的就是成功!失败是人之常情,它是成功的一部分,很多成功都是由于失败的累积而产生的。

有一次,一个人提醒爱迪生说,他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但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却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共得到1093项发明专利,例如留声机、电影、电动笔,蜡纸及日光灯,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他非凡的生涯中,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我们要庆幸他有拒绝接受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可见,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要渡过了这个难关,成功就会离我们不在遥远。人生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所以心中不能缺少一盏灯。只有心中装盏灯,才能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光明,信念就是人生的一盏明灯。

信念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支撑力量,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心中没有了信念,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打击,每一次损失,都蕴藏着成功的萌芽。

我们已经尝到了成功的甘露,但是以后的日子并不总是在成功的巅峰上。无论我们尝试了多少次,无论我们在选定的事业中多么坚忍不拔,表现出色,无论我还将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挫折与失败还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如影随形。我们每个人,即使是最刚毅最具英雄气概的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失败的恐惧中度过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吗·不,它们永远不够。我们受到保护吗·安全吗·可是,安全又意味着什么·没有疾病、不会失业、免遭抢劫·我们有亲密的伙伴和充满爱与关怀的家人吗·友谊是永远值得信任的吗·爱会长久吗·

失败的恐惧使我们的生活笼罩在灾难的阴影中。失败形形色色,变幻莫测,既是想像的又是现实的,既模糊混沌又清晰明朗,稍纵即逝却又挥之不去。为保住工作而奋斗的工人感到这种恐惧,养家糊口的成年人感到这种恐惧。这种恐惧折磨着每一个人,王子与贫儿,智者与蠢才,圣者与罪犯。过去,我们不知如何对抗逆境,失败的创伤使希望的天空布满阴云,使梦想化为泡影。现在,这一切不会重演了。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无论失败何时降临,我都有方法扭转乾坤,从中获益。

坚信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能让我们正确的对待失败,走向成功。不再对失败耿耿于怀,不再逃避现实,不再拒绝从以往的错误中获取经验,经验是来自苦难的精华。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不能从一次的失败中得到为下一次准备的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校,得到不同的经验。除此之处,别无他法。

许多人害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许多天不从人愿的时候,像功课不及格、失恋、计划泡汤等等。我们不应该包这种情况称作失败,而应该称其为“结果”。这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每天我们都是站在峭壁上,身后是昔日无底的深渊,前方是未来,未来将淹没今天降临到我们头上的一切。无论今后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命运,我们都将细细地品味它,痛苦也会很快过去。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理,其他人一旦苦难降临,希望和目标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些不幸的人们至死都在苦难的深渊中,每天如坐针毡,乞求别人的同情和关注。逆境从来不会摧毁那些有勇气有信心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苦难的熔炉中锤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再生。

在每一次困境中,我们总是寻找成功的萌芽。我们发现苦难有许多好处,只是很少为人察觉罢了。苦难是衡量友谊的天平,也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使我们挖掘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顺境中往往处于休眠状态。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离不开受苦。宝玉不经磨砺就不能发光。没有磨炼,我们也不会完美。生命热力的炙烤和生命之雨的沐浴使我们受益匪浅,但是每一次的苦难都是伴随着泪水。

现在我们知道,灵魂遭受煎熬的时刻,也正是生命中最多选择与机会的时刻。任何事情的成败取决于自我寻找帮助时的态度,是抬起头还是低下头。假如我们只会施展伎俩,使出种种仅宜之计,那么机会也就永远失去了,我们会生活得不那么富裕,成就也不太大,痛苦更深,我们会更加可怜,更加渺小。但是,如果我们百折不挠,坚定向前,那么从此以后,任何苦难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胜利的转折点。

在每一次苦难中,我们总是寻找成功的萌芽。

无论何时,当我被可怕的失败击倒,在第一次的阵痛过去之后,要想方设法将苦难变成好事。伟大的机遇就住这一刻闪现……这苦涩的根必将迎来满园芬芳。

53.面对失败不要有恐惧心理

平常我们所说的失败,实际上只不过是挫折而已,这种逆境中的挫折,可以使我们学到在顺境时很难学到的东西,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并激发我们的各种潜能,使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表明,失败本身并不会导致一个人的真正失败,只有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的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失败者。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把失败当做指导我们生活的老师,从挫折中不断走向成功。

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你越重视你的错误,你就越容易犯错误,你越害怕失败,你就越容易失败。因为你的行为在服从你的注意力。当你的头脑中充满了混乱、矛盾、错误、失败时,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消极方面,给你重犯错误制造一个思维背景。而且每一个问题或错误,都存在着扩大的可能性,当你对它们过于紧张,就会阻碍自己迅速找到解决办法,使事情越来越糟。

一味地忧虑,你就只能看到失败和失败后的糟糕局面;相反,如果你笑对失败,心情放轻松一些,保持充沛的精力,那么你就能够积极地搜寻答案,并力图解决问题,寻找自己翻身的机会。

对失败保持心情愉快,并不是说让你放纵失败,而是意味着面对失败,仍能保持你的洞察力和进取心。美国富翁瓦利·艾玛斯,是高美饼干集团的创始人,在他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曾将事业推至顶峰好几次,也曾失败而变得一无所有,一切得重新开始。但他从未忧心忡忡,丧失希望,他说:“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忧,忧愁对事情毫无裨益。分析当前的情况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任何事都是有答案的。”

英国作家约翰·克里奇生前写过564本书,约4000多万字。他的着作垒起来达2米之高,比克里奇自己的身高还多0.3米。然而,这位成功者创作生涯并不顺利,开始寄出去的稿件都被退了回来。但他不怕失败,在退稿多达743次时,仍不死心,也不浮躁。这种“不言败”的执着精神,终于让他在第744次投稿时成功了。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把小说稿送到老师福楼拜那儿,一次一次几乎都被当成废纸要他烧掉。面对失败,莫泊桑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当莫泊桑写出成功之作《羊脂球》时,他的习作已经堆得同书桌一样高了。

爱迪生作为发明家已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从事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中,曾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

爱迪生在试制电瓶时,曾做过5万次试验,一直未取得成功。对此,爱迪生没有气馁,仍坚持继续试验。见到这位发明家屡遭失败与挫折,有人问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何苦还要往这死胡同里走呢?”爱迪生听了乐呵呵地回答:“失败?我没有失败,我收获可大了,因为现在我已经知道,有5万种试验电瓶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9999次失败。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1万次失败?”猜猜爱迪生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他说:“那9999次并非失败,它们只是在告诉我如果再用以往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爱迪生凭着锲而不舍的毅力,终于在10100次试验实施之前发明了今天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电灯。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也因经商失败而导致破产达五次之多。而他却说:“人一旦心生恐惧就会限制自己的行动,其实,失败只不过是让我们有个更聪明的开始而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不能害怕失败,反而要把失败看做是一种“收获”,这就是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世界着名发明家的秘诀。许多人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做过一些尝试,但却没有成功,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这种不怕失败、勇敢向前的精神。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失败者往往是那些不晓得自己已经可以接触到成功就放弃尝试的人。”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没有哪件大事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哪个成功者是一步登天的。没有战胜失败的勇气,没有克服挫折的毅力,肯定是一事无成的。

老汤姆·沃森说:“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那就请加快你失败的速度。”如果研究一下历史你就会发现,所有成功的故事中同时都充满了许多失败的细节。但人们并没看到失败的一面,他们只看事物成功的一面,并就此认为那些成功者运气好:“他一定是生逢其时。”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怕失败,敢于尝试,敢于挑战。

1903年12月10日,一位《纽约时报》的编辑在报上对怀特兄弟试图发明一种比重比空气还大的飞行器表示怀疑,以为他们很不明智。而一个星期后,怀特兄弟在基蒂霍克展示了他们的飞机。

1913年,三极管的发明者李·德·福雷斯特被当地律师控告,说他宣称自己能够把人的声音传过大西洋,从而误导公众购买公司的股票,他为此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但你能想象假如没有他的发明,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吗?

山德士上校在65岁时,只有一辆老爷车和一张100元的社会保险支票,他意识到自己该做点什么事情。他想起了母亲的菜谱,于是就决定做食物到外面去卖。你能想象在他得到第一份订单之前他敲了多少家的门吗?据估计在他得到第一份订单之前,他至少敲了1000家的门。

而我们有多少人在尝试了3次、10次、100次之后就放弃了,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因此,我们说,不要害怕失败,要相信:失败不过是成功路途上的垫脚石。

54.失败时决不气馁

所有成功的故事都伴随着一些失败的故事,两者的唯一不同就在于,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们总能在每次失败之后都重新站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在失败中前进,而不是在失败中退缩。失败者和成功者,他们在年龄、经历、种族、背景等方面都相类似,但只有一点例外,即他们各自对失败的反应不同。失败者跌倒后,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他们甘愿接受失败;平庸者跌倒后,他们往往跪倒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爬行。可是成功者不一样,他们跌倒后,会马上爬起来,拍掉身上的灰尘,搬掉让他跌倒的障碍,然后沿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1914年,在托马斯·爱迪生67岁时,一场大火把他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工厂烧得一干二净。看到自己花费一生心血苦心经营起来的工厂,在一片火花中变成废墟,年近七十的爱迪生并没有气馁,反而说:“这场灾难有很大的价值。因为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了。”就是因为有着如此积极乐观的态度,有着如此坚持不懈的毅力,在这场灾难发生的三个星期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留声机。

积极的人生,应当是不断进取的人生。在失败时,决不气馁,而是时刻挺起胸膛,哪怕是白手起家;而在成功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周围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抓住机遇,谋求再度发展,这样才称得上“积极”二字。

据统计,美国每天都有上万家小企业倒闭,破产,每天都发生从老板到乞丐的故事。

戴维斯就是有过这样遭遇的人。

戴维斯20多岁时,血气方刚,凭着青年人的聪明和冲动,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经营书刊业。但是他30岁那年,在一桩生意中,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欺骗了,将自己所有的家当赔得一干二净,连房子也拍卖出去抵债,只得回到乡下母亲的住所中。然而戴维斯并不放弃,认为自己还有能力重新再来。

又过了两年,戴维斯看准电脑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又办起了自己的电脑公司,而且规模比前一次还大,生意也比经营书刊业的生意好的多。这时,以前认为他会一蹶不振的人们转变了看法,对这个执着的人表示了极大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