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的固权术
晋厉公从鄢陵回来后,打算铲除周围的所有大夫,另立宠信之人于左右。这便激起了近臣们的不满。公元前573年春季,宋书和荀偃派程得杀了晋厉公。随后,又派人到周王室的京城迎接公子周回来做君主。
公子周当时才14岁,虽然很年轻,却很有政治头脑。他有一位哥哥,是个白痴,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因此,他知道肯定不会立其哥哥为国君,国君之位,非他莫属。但是,他却装出一副很不情愿当君主的样子。当晋国大夫们到清原去欢迎他时,他当即对大夫们说:“我并没有想到要做国君,现在既然到了这一步,恐怕也是天意的安排。人们要求拥立国君,就是为了让他发号施令。如果立他为君而又不听从他的命令,那么要他有什么用呢,你们诸位今天要想立我也可以,不想立我也可以,恭敬而又听从君命,那就是神灵所赐的福气了。”接着,他要求众大夫当场表明态度。大夫们都表示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公子周在武公庙里接受了群臣的朝贺,正式当上了国君,即晋悼公。
晋悼公一上台,便开始整访内政。任命魏相、士肪、魏赵武为卿,苟家、苟会、架书、韩无忌为公族大夫,让他们教育卿的子弟知道恭敬、节俭、孝顺、友爱。任命土涅为太傅,负责修订土会制定的兵法。任命贾辛为司空,负责修订士会制定的法令。由齐纠驾车,掌马之官也归他管辖,让他教育御者要懂得礼仪。苟宾担任车右,所有的车右都归他管理,让他教育勇士们要及时效力。各军主帅和副帅没有固定的彻者,设有专门军官统管此事。任命祁吴为中军尉,羊舌赤为副职;任命魏绰为司马,张老为侯奄之官。任命锋遏寇为上军尉,籍但为司马,让他训练步兵和车兵,做到步调一致,听从命令。任命程郑为乘马御之宫,六种马宫归他管辖,让他教育马官懂得礼仪。
由于悼公在即位之前向群臣打了招呼,同时任命的也都是才能称职、德行称佳之人,从而上下一心,得到民众的拥护,为悼公“复霸”打下了基础。
晋悼公犹抱琵琶半遮面,运用半推半就的谋略。其用意有二:一是试探一下众大夫是不是真正拥戴他,如果并非真心,也好及时刹车,免得以后不好下台;二是以此计套牢群臣,既然是你们大家拥戴我当国君的,并且表示愿意听从我的命令,那么我上台后,就要服从我的命令,惟命是从而不得违抗。悼公的这一谍哈,作为当权者,无论是今天哪个行业、哪个领域的攀权者,都可以引以为鉴而用于巩固自己的当权地位。
学会保全自我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他的兄弟们十分刻薄,防范也十分严密,虽然这些兄弟都被封为“王”,也都是徒有其名。他们全都被打发到远离首都的封地,不许随便回到首都来;每个人手下只有百十名老兵作为守卫,使他们无法凭借武力作乱;还派了官员来监督他们,有点小错就被上报朝廷,遭到谴责。这些兄弟虽然贵为皇天贵胄,实际上连个平民百姓也不如。
只有北海王曹衮,为人谨镇,勤奋好学,没有任何过错。那些监督他的官员说:“我们奉皇帝的命令来监督大王的行动,有过错的就应当举奏,有善行的也应该据实报告。”于是联名写了份报告,称赞曹衮的美好品德。
曹衮一听到这个消息,吓得大惊失色,指责官员们说:“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任何人都应该如此的,而你们却报告了朝廷。这岂不是给我增加麻烦吗?如果我真的有什么好品德,朝廷自匆会知道,你们这样联名上书,只怕要适得其反了:”
他曾对儿子说:“与其因受到宠爱而遭受灾祸,不如贫贱而无灾天难*”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如同平民之家一样,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隋炀帝写过一首《燕歌行》,命大臣们和作,大臣们都故意让他一筹;王胃偏偏要逞才,所和《燕歌行》超过了隋炀帝的原作。其中“庭草无人随意绿”一句尤为有名,这自然也招来了隋炀帝的妒意,后来王胃被诛时,隋炀帝幸灾乐祸地问:“你还能吟出‘庭草无人随意绿’那样的诗句吗?”
唐代的刘希夷,写过一首《代悲白头翁》,其今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旬,甚为其舅父宋之问所喜爱,要求割爱让给自己,刘希夷不肯,硬是被宋之问用土囊活活压死。
才高从来都是遭忌的。自掩其才便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全的固权谋略。因为:土堆于岸,水必湍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出于众,人必诽之。
虎落平原遭犬欺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他凭借武则天的关系,当上了特进和太子宾客。武则天经常到他家中去,对他十分宠信,大加赏赐。武则天病重时,大臣张柬之等人诛杀了武则天宠信的张氏兄弟,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张柬之当上了宰相,武三思对此极为不满。有人劝张柬之诛杀武三思,但他没有同意。
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祟训,深得武则天和中宗信任的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干预期政,上官婉儿向韦皇后推荐了武三思,使他受到重用,参与朝政,张柬之受到他的制约。
张柬之发现武三思有野心,多次劝中宗诛杀武氏,中宗不但没有采纳,反而提拔了武三思,并委以重任。
武三思一旦大权在握,就一心想除掉自己的政敌。他多次同韦皇后一起向中宗进谗言,说张柬之和敬晖等五个大臣居功专权,对朝廷政治十分不利,不如将这五个人封为王,罢免他们的官职,这样既夺了他们的权,又使外人觉得皇上善待功臣。
于是,中宗将中书令张柬之封为汉阳王,敬辉封为平阳王,另外三人也封王,免去其官职,大权集中在武三思一人手中。但武三思仍不甘心,又密谋放逐五人。他暗中派人罗列韦皇后的丑行,张榜贴在天津桥,要求中宗废剔韦皇后。中宗见榜后非常气愤,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处理这件事。李承真是武三思的同谋,他借机向中宗诬告说这事是张柬之等五人干的,他们名义上要求废除韦皇后,实际上是想篡权。
中宗听后怒不可遏,下令将五人放逐。张柬之被流放到广东罗定,敬辉被流放到海南琼山。其他三入郝流放到了边远地方,他们十六岁以上的子女也遭到流放。
肃清了政敌之后,武三思在朝廷中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虎为兽中之王、山林中的主宰,但只有在山林中,它才会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一旦虎落平原,离开山林,天下就不是它的了。调虎出山只要略施小计,便可以将它骗出山来;设法激怒它,设法引诱它,还可以设法蒙骗它。凤凰落架不如鸡,虎落平原遭犬欺。一旦离开山林,虎便不成为虎了,有可能付出血的或生命的代价。调虎之人便可以为所欲为了。武三思就是这么做的。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对武三思这样的人多加防备,并且千万不能对这样的人仁慈,一旦这种人得逞,那么,最吃亏的就是自己。因此,对这种人不妨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杯酒释兵权”的启示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夺得帝位,任用赵普为枢密直学士,凡国家大事都与他商量。当时,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是在“陈桥兵变”中拥立赵匡胤称帝的人,在军队中有很大的势力。
赵匡胤曾经问赵普说:
“唐末以来,几十年换了若干姓皇帝,天下不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卿又有何良策呢?”
赵普回答说:“天下不安的原因是将权重而君权轻。欲长治久安,就要夺其权,收其兵,控其钱谷……”
心有灵犀一点通。赵普的话尚未说完,赵匡胤便止住了他。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赵匡胤准备了丰盛的壁席,特邀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宴饮。酒至半酣,赵匡胤突然感叹说:
“我不是靠着诸位的力量就没有今天,但是,做皇帝也难啊!反倒不如做个节度使快活。自从当了皇帝,我没有哪一个晚上睡安稳过。”
石守信等人听了急忙追问这是为什么。赵匡胤回答说:
“你们想想看,皇帝的位置谁不想要呢?我时时刻到担心着有人夺取帝位,能睡得安稳吗?”
石守信等人连忙说:
“皇上怎么这样说呢?现在天下已定,谁敢图谋不轨、自取灭亡呢?”
赵匡胤冷冷一笑说:
“你们几位当然不会。但是,假如你们的部属硬要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逼你们造反,就像你们当初对我那样,那恐怕就由不得你们了望!”
石守信等人慌忙起身叩头,说“臣等愚昧,不曾想到这么远。还望皇上开在多年追随的情份上,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