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更抢手
20506100000019

第19章 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3)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除了企业组织的培训外,更多的要靠自学,就是自己进行的“自我再教育”。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局限于时间、场所、形式等等的限制。学习不拘泥于哪一种形式,可以有多种渠道。如:电视、网络、广播、书籍、报刊、杂志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比如:向领导、同事、客户学习。时时留心他们待人处事的方法、技巧,看别人是怎样稳妥地处理问题的,为什么处理得好,运用的是什么办法。要始终以谦虚的态度多看别人的长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

遇到困惑的时候,要虚心向有经验、懂技术的老前辈请教,寻求他们的帮助。不要认为这样有失自己的面子,如果你觉得难以启齿,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结果等工作上出了问题,才发现悔之晚矣,那才是真正的丢面子。其实,对于那些谦虚好学的人,同事们不仅喜欢帮助他,上司也乐意提拔他,更可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观察领导是如何工作的,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很多管理者的修养和能力超强,在和他们一起工作时,如果你细心去观察和体会领导的一点一滴,就能让你受益匪浅。当你有机会和领导打交道时,就更要留心他们的每一次教导,这能使你很快掌握工作的方法。

在领导安排工作之前,你可以设想,领导可能会做出什么判断、决策。在工作完成后,你可以用心琢磨,领导为什么会这样判断和决策,他是怎样权衡其中的利弊的,自己原先的考虑有哪些不周的地方。这样,慢慢地你处理问题的思路就比较开阔了。

学无止境,社会在飞速向前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你在上班时间之外为工作所投注的心力,虽然不能立马在工作中见到效益,但是,这种努力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一旦停止了学习的脚步,那么他的工作能力、思维也就停滞不前,就会被社会慢慢淘汰。

在未来,真正有能力的人,是那些学得最快的人。你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企业里成长最快的员工往往是那些最善于学习的员工。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才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不少科研成果和工艺技术的淘汰周期缩短,这使得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我们人类在几十年间所创造的知识,就相当于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所创造的知识的总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这些都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然要求其成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员工故步自封,满足于自己目前的现状,不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习惯用以往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不再尝试新的方法,就可能应付不了出现的新问题,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这不仅会阻碍自己的成长,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正如美国金融家罗伯特·魏因加登所说:“在当今世界上,能达成一笔交易,通常靠的是知识而不是人们带到谈判桌旁的金钱。就某些方面而言,赚钱比获得知识更容易。但唯有知识才是真正的权力杠杆。”

一个人要想有更高的成就,他要面对的问题也会更加复杂、困难,这就需要他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掌握工作领域内所涉及的多方面的知识,甚至达到精深的程度。这样他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不再把学历和工作经验作为录用员工的必要条件,而更看重他们是否具备进一步发展(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潜质。因为,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而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胜任工作。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道:“每个人都得和成千上万的人竞争,所以,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学习新知识,并且要从工作中虚心求教,学到新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更上一层楼;也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成为失业统计数据里头的一分子。”

未来职场实力的打拼将愈加激烈,没有谁能给你“终身就业”的保证,只要你努力培养自己“终身就业能力”,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你就会在职业的舞台上越来越抢手。

把自己变成“名牌”

摆放在商场中同一种类型的商品,不同生产厂家的价格是决不可能一样的,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可能有十几倍的差距。譬如同样是手表,有的只需十几元,有的却要成千上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却没有因此而大惊小怪,能够坦然地接受。你或许会说那些价格成千上万元的手表是名牌啊!不错!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同一类型产品价格之间的差距,那些成千上万元的手表能被人所接受,便是因为它的做工精细,品质优良。

其实,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抢手的员工,就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名牌”,让自己成为周围人的榜样,成为企业中最优秀的员工,表现得更好更出色。

管理专家指出,老板在为员工加薪或提拔时所考虑最多的,往往不是因为你本职工作做得好,也不是因为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对他的未来是否有所帮助。身为员工,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如果公司解雇你,有没有损失?你的价值、潜力是否大到老板舍不得放弃的程度?

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贝多芬谱曲、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对一名优秀的员工来说,就需要拥有这种敬业精神,有要让自己成为周围人榜样的毅力和志气。

曹阳是一个凡事力求尽善尽美的人。上学时,他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年级前三;工作后,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尽管这样,曹阳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些地方还可以再改进一些。曹阳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引起了总裁的注意,他问曹阳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严格。曹阳说:“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潜能挖掘出来。”后来,曹阳成了总裁的助手。

我们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立于不败之地。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工作表现,做最好的,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才能让自己成为周围人的榜样。

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我们就能比原来做得更好更出色,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对于我们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平庸是你我的最后一条路。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平庸?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让自己成为他人心目中的“名牌”。这样在你的意识中才有信心做到完美,你的个性也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铭记一生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其一生平庸度过,不能出类拔萃。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因为筑堤工人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筑造石基,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许多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发悲剧的事实,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懒的错误。每个人如果都能凭着良心做事,并且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不但可以减少不少惨剧的发生,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

养成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

许多员工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是无法令人满意。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上下,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

有一位管理上千名员工的经理,以前不过是一家家具店的学徒工。当他还是学徒工的时候,一有空闲,就琢磨修理家具,很快他就熟练地掌握了修理家具的精湛技术。他如此认真仔细,甚至连店主都觉得有些过分。不满足于良好状态,坚持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他的工作习惯。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将这位年轻人推上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位置。

当你工作时,应该要求自己忠实履行日常工作的职责,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以一种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现在企业里,有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思:别人不做自己也不做,不要出风头。这样想的员工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抢手的员工都知道要从自己做起,自己就是大家的带头人,自己就是“名牌”。

树立目标,掌控命运

目标是人们做事的灯塔,人们所有的精力与力气都是为它储备的。目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成功事情的大小。正如拿破仑所说:“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用这句名言来形容韩国三星企业集团前董事长李秉哲标榜的“第一主义”,可以说最恰当不过了。

到目前为止,李秉哲仍是韩国首屈一指的企业家之一,他所创立的三星集团,现在拥有44家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包括了制糖、毛纺织、食品、电子、建筑、造船、金融、保险、证券、报纸、旅馆、百货公司、医院等,几乎网罗了各行各业,拥有员工19.6万人,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居第32位。

基于李秉哲的“第一主义”,他提出“事事第一”与“利润第一”的经营口号,并且要求所有的三星企业,都必须做到“第一”。盖肥料工厂时,他要求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厂;兴建电子厂时,其面积也要超过日本最大的电子厂;到日本,他要住当时东京最大的大仓大酒店;定做衣服,他要求用最好的料子。

李秉哲常说:“生产品质低劣的产品,虽不犯法,但有失公德,将受社会正义的挞伐。”所以,每当三星要开发新产品时,他都会先到世界各国搜集同类的高级产品,以之为学习对象。

有一次,三星投资兴建新罗观光大酒店,他指示必须是韩国首屈一指的酒店。结果,其设施输给了几乎与“新罗”同时落成的乐天大酒店。为了此事,他大发雷霆,把施工负责人找来痛骂一顿。他最在意的就是--不如人。

此外,“人才第一”也是李秉哲重要的经营哲学,他,唯才是用。每年的2月和11日,所属各企业的负责人,将因个人业绩表现,或奖或惩,或升或降,毫无人情可讲;任何不称职的企业主管,都将在这一天遭受申斥之后,并予免职。

三星在韩国的知名度极高,已达妇孺皆知的地步。常听韩国人说:“三星是韩国商场上的‘大白鲨’,不管什么行业,三星一插手,别人就甭想混了!”由此可见三星在韩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了。

李秉哲说:“谁不想成为第一呢?三星的第一是靠智慧、力量与机缘所造就的。”

虽说目标能够刺激我们奋勇向前,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拟定目标实在是不容易,原因是我们每天单是忙日常的工作,就已透不过气,哪还有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将来。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每天才弄得没头没脑,焦头烂额,这只是一个恶性循环罢了!

另外有些人不敢去承诺是因为他们不敢接受改变,与其说是安于现状,不如坦白一点,那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和挑战。这些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在人生旅途上,没有承诺就好像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而所谓的承诺,就是你对自己未来成就的期望,确信自己能达到的一种高度。这种承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目标为我们带来期盼,刺激我们奋勇向上,当然,在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挫折,但仍能精神抖擞。

美国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退休以后,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假若没有任何生活目标,每天只是刻板地吃饭和睡觉,虽然生活无忧,但他们未来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七年。心理学家说:“没有了目标,便丧失了生存的目的和方向,而潜意识地决定生存也没有什么意义。”

清晰的目标能协助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少走许多冤枉路,就好像赛跑选手一样,他们都是朝着终点进发,目标就是第一个冲线。

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能使我们集中意志力,并清楚地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获得要追求的成果。

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影像研究所主任乔治·布森对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他将被调查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定好目标,再制定一套行动策略去实现目标的人;一类是没有特别设定目标的人。结果,有目标的人,平均每月赚7401美元;没有目标的人,平均每月赚3397美元。正如所料,奋勇向前的那一类人,较有冲劲,对生活及工作很满意,婚姻很和谐,身体也很好。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没机会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个目标明确的人,生活才有意义。不幸的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愿望,仅有一点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数人会贯彻这模糊的概念。一般人每天上班的理由,是为了重复昨天的工作。假使这是今天去上班的唯一理由,那么你今天的工作很可能与昨天一样。想来真是可悲,许多人在公司五年,却没有五年的经验,只能说有五次一年的经验。他们一再重复过去的表现,对于来年从不订立特定的目标。

美国作家福斯迪克说得好:“蒸汽或瓦斯只有在压缩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推动力;尼亚加拉瀑布也要在巨流之后才能转化成电能。而生命唯有在专心一意、勤奋不懈的时候,才可获得成长。”

不论是个人、家庭、公司或国家,都需要目标。目标牵涉的层面很广,为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当亚历山大大帝拥有远景,而远景盘踞他的心时,他便能征服世界。如果他的远景或梦想消失,就连一只酒瓶也征服不了。正像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奥里森·马登说的那样:“没有目标的生命是盲目的,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个目标组成的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