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更抢手
20506100000018

第18章 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2)

不论国家或个人,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同样的道理,没有反省的公司,也会停滞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是由反省诞生的。不能因为业绩上升,就认定昨天和以前的做法是对的。一定要知道,今天的做法并不能得到满分,一定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然后每个人都以100分为目标去努力。即使做不到,也要经常保持这种反省的态度。我认为我们的今后会有大的发展,不过希望各位能认清这一点,即是否成功,完全系于这一年的反省上面!”

是啊,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人只有不停地通过自我反省,方能不迷失方向,方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在做人、行事、学习、人际上有哪些问题,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错则改之,对则勉之。要经常解剖自己,发现自身的缺点和过失,并立刻改正。人如同一块天然矿石,需要不断地用刀去雕琢,铲去不必要的部分。虽然这个过程有些痛苦,但只有经过细心雕琢后的矿石才能更光彩照人、身价百倍。其实,自我反省就是自我提升。

着名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同时也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他的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问其成功之道时,凯因斯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因斯说:“只有计划还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想办法弥补回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这些言论,实质上阐述的都是反省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反省,是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从而才能取得更出色的业绩,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地发展。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进行反省,并将之列入每天的计划,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工作,最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唯有反省才能进步,一个人不管失去多少,只要还能够自我反省,就没有完全失败。不仅要在逆境时反省,还要在顺境时反省,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消除于无形。

反省还要增加其广度和深度,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并将反省的思考付诸实践。歌德曾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经验当成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更多,而且更为深刻。

时下,许多企业、团队都很注重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这样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美德修养,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也能让员工认识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长处,从而发扬长处,改正缺点,以达到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同样,作为一名员工,也要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这样业绩才能提高,事业才能突破逆境,从而得以长远的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

任何成功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每天都进步一点,哪怕只有千分之一,说明你也是在进步,在超越。对那些锐意进取的人,他们始终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持之以恒、忘我工作,成功终将是属于他们的。

某银行招聘3名营业员。他们经过3个月培训后,走上了工作岗位。

甲开始工作时有种新鲜感,干得挺卖力,可是不久,面对单调而忙碌的工作便厌烦了。在他的眼里,干这一行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另找工作吧,又没那么容易。于是他消极地对待工作,能拖则拖,能少干就少干。由于心态不好,他心情很烦躁。而心情一烦躁,错账就多;错账一多,心情就更烦躁。因此,他常常陷入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里。

乙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也觉得储蓄工作实在是单调,不过他想,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什么工作干久了都会感到单调。于是,他耐下心来,认真学习储蓄中的各项业务,苦练储蓄的各种技能。因而,他不但整天乐呵呵的,还很快成为了业务尖子。

丙熟悉储蓄业务后,发现储蓄工作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于是,他一项项地琢磨。不久,他摸索出一种新的点钞法,大大地提高了点钞速度。一年后,他设计出一种“自动分币机”--不同硬币放进该机后,币筛一摆动,就能将不同面额的硬币分捡出来。后来,他与人合作,发明了便携式点钞机和液压式捆钞机等。

三年过去了,甲仍然是一名业务水平低下、心情糟糕的储蓄员;乙是该部门颇有成绩的业务主管;丙已离开银行,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研制、生产银行所需的各种用具,生意红火。

最后,三个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不同。一个不断改进的员工,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及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一个持续改进的员工,他的事业每天都向前滚动、壮大。

一个积极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之中都要求自己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必然有一个不断锤炼、努力拼搏的过程。付出与所得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成就越大。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在工作中,很多人心境浮躁,不是静心工作和学习,而是急于求成。还有些人,在平常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变得按部就班、安于现状,总是埋怨工作没乐趣,或者叹息如此乏味的工作没有发展,却从来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当他们麻木、忽略的时候,他们身边的人却在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投入的是冷淡、懈怠、无所谓时,工作除了回报他空虚、无聊、失望、沮丧和平庸之外,还能给他带来什么呢?相反,当一个人以满腔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生活自然不会亏待他,他一定能从工作中收获杰出与成就。

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便是在贫穷困苦的环境当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最后就会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如果我们能把充分的热忱投入到最平凡的工作中去,也能够成为最精巧的大师;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能处处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使在最平凡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你的威望和财富。

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天天都要记着这句话。虽然工作比较单调,但是如果能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脚踏实地去对待,工作才有进步。每天打下一点基础,长年累月,时机成熟,当量变积累成质变,你就会成为更抢手的员工。

视优秀为使命,敢于追求卓越

奥运赛场上高手云集,能拿到奥运奖牌是非常难的事情,是什么激励运动员们奋勇前进的呢?当我们的奥运健儿获得奥运冠军,奥运会赛场上响起中国国歌,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时,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们这些优秀的同胞心怀祖国,铭记祖国的恩情,他们以感恩为动力,视夺金为使命,寒来暑往坚持锻炼、春去秋来坚持练习,主动追求卓越,从而取得赛场上的胜利,为祖国争得了至高的荣誉。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之前,举重运动员刘春红就说:“竞争虽然非常残酷,但我想只要我能去,就一定能拿金牌!”果然,8月19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刘春红易如反掌地连破世界纪录,在抓举项目上刷新了自己创造的120公斤的世界纪录,将成绩又提高了2.5公斤;接着在挺举中,刘春红又以153公斤的成绩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152.5公斤的世界纪录;在总成绩上,刘春红也以275.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原来270公斤的世界纪录。现场解说员惊呼:“从未见过这么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的场面。”

“只要我去,就一定要拿金牌!”刘春红把优秀视为自己的使命,正是她积极追求卓越,才一次次地刷新了世界纪录,创造了奇迹。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人们都会记住刘春红。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员工对企业、老板都是非常忠诚的,他们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老板,他们很积极,总是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地工作。

陈嘉良是一位跨国集团的总裁。有一次,陈嘉良出差到日本东京,东京的夜景世界闻名,一天晚上,陈嘉良请在日本工作的同学陪他上了住友三角街的屋顶,这里是东京观赏夜景的最佳地点。与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等地金光闪亮、耀眼的夜景不同,东京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

看着无数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陈嘉良问同学:“为什么这么晚了,办公楼还都亮着灯?”同学回答道:“一般公司员工都会工作到很晚。”

在日本出差期间,陈嘉良白天有自己的安排,傍晚下班时,他总在同学工作的公司附近与他会合,两个人一起逛街。

有一天他们走散了,陈嘉良等了很久也不见同学的踪影,于是就到同学的公司去找,陈嘉良本以为这么晚了,公司里肯定空荡荡的,谁知当他推开办公室的门,却看到里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大半人都还在忙碌着,而这时已经下班一个小时了。

遇到同学后,陈嘉良问他:“下班这么久了,你的同事怎么还不走?”

同学说:“日本人就是这样,其实他们也不是非加班不可,只是他们对公司心存感恩,还想再找点事干。”

那天乘火车返回东京远郊的住所时,已是深夜了,而车厢里挤得满满的,望着这些满脸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陈嘉良内心受到深深的感染。正是因为有众多的优秀员工懂得感恩、追求优秀,把任何一项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日本的产品才能成为优秀的代名词。

在企业里,如果你愿意积极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能获得成长的机会;如果你把企业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企业自然也会为你的成长创造机会;如果你以自己的优秀成绩回报企业,那么你就会在企业中得到飞速的进步,你的积极精神也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就满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说这句话的青年在当时还没有当上司机,他在铁路上工作了两年之后,还只是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一个加煤炭的工人,月薪40美元。

老司机对他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发财了吗?我老实告诉你吧,你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再做四五年,才可能升为月薪100美元的司机。如果你幸运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个司机。”

这个青年便是佛里兰,他听到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并不满足。他所说的话,后来真的实现了,他一步一步地努力,后来当上了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

如果我们的愿望很小,认为做到一般就好了,我们就会因为满足而失去向上的力量,那种懈怠和厌倦的感觉就会随时左右我们,使我们委靡不振,无法激发大部分未被利用的潜力,也就很难创出什么成绩。

对身处职场的人来说,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者的动力是不断追求上进而来的,不爬到梯子的最高处就不要回头,这是成大事者的行动准则。在职业领域中,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视优秀为使命,敢于追求卓越!

学习领先机,努力创未来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成为一个“知识型员工”,才能更为抢手。

李瑞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现为中央电视台业务指导执行主席、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李瑞英的播音主持风格端庄大气、字正腔圆、自然流畅。2009年1月18目,李瑞英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在《新闻联播》工作,责任非同一般,李瑞英的压力异常巨大。播音主持工作看起来很风光,实际却非常辛苦。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实现了直播,直播体现出了及时、准确、生动的特点。《新闻联播》稿子一般提前10分钟左右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越晚。由于现在的信息量太大,播音员的语速也越来越快。

这些都对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多么重要的任务,她总能在关键时候担起重任,并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她始终没有出现过丝毫的差错,让所有人都对她的业务能力竖起大拇指。

语言不是孤立的,有的人嗓子好,但在其他方面没有积累,事实上是无法胜任播音工作的。李瑞英把她成功播音的原因归结为七个字--“处处留心皆学问”。她认为,正是这种处处留心,自己才能在每一次的播音中做到把握得当,自然流畅。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台里,甚至在出差途中,李瑞英总要翻看《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现在她已经能够认识《新华字典》所收的所有字,并能说清楚每个字的意思。汉语的人名和地名有不少是多音字,如果直播时有不认识的字或咬字、发音错了,那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所幸的是,平日的积累让她避免了在工作中出错。

除了熟读《新华字典》,李瑞英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拿一个笔记本,见到好的语言总会随手记下来。有时候和朋友谈话中忽然迸发的灵感,李瑞英也会详细地记录。在她看来,要想在播音中不出任何差错,必须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李瑞英坦言,一个播音员必须在政治、文化、专业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不断磨练自己,再经过多年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李瑞英对工作有着自己的感悟:“我们的工作中处处是地雷。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学养、厚实的人生积累和多方面的锻炼。内心的东西多了,思想的表达就流畅了,遇到地雷也能轻松地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