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更抢手
20506100000014

第14章 做个善于思考的员工(1)

拿破仑·希尔说:“一旦思维插上想象和自信的翅膀,它就会无所不能。”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你主动打开思考问题的阀门,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便会突破逆境的桎梏,化腐朽为神奇,把独木桥走成阳关道,从而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打破思维的定势

有些人对工作会有自己的创意,但是假如你的创意仅存留在心里,既不付之行动,也不向你的老板说明,那么它将仅仅是个想法罢了,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你能够说出你的创意,你完全可以做出不平凡之事来;你继续沉默,让你的创意烂在心里,你注定会平庸一生。

四川有位“豆子大王”,他的生意十分红火,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豆子生意的吧!每当豆子滞销时,他分三种方法处理:

第一种:让豆子沤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第二种: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彻底发酵后,改卖腐乳。

第三种: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各大中小学门口摆摊或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住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

假如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主题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另外,最好还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写几篇文章,说不定同时还可以拿点稿费呢!

假如行为艺术没人看,稿费也拿不到,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几个月后,收获豆子,再拿去卖。

“豆子大王”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没赚到钱,但也不会赔钱,反正几个月后,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豆子大王”真的无愧于此称号!

由此可见,谁要能寻找到最佳方法,抓住创新思想,谁就能做不平凡事;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永远是职场中的输家。

在现代企业之中,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老板,只有重视创新,企业才会长久生存,否则必将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掩盖。基于这种情况,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及富于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员工也就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有价值,成为企业和老板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内蒙古金河集团董事长王晓东曾经有这样的经历:

19岁时,王晓东独自一人带着6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从小山村到离家8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他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做打杂小工的工作。一天的工钱是1.7元,这对他来说只够吃饭,可王晓东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1元钱接济家里。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可王晓东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两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每天的工资加了1元钱。

就靠这份努力,王晓东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就得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成为单位不可缺少的人。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冥思苦想之后,王晓东终于想到了一个小点子:工地的生活非常枯燥,他想,是否能够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里,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着,认真阅读后,讲给大家听。这样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总是大家最开心的时间。每天,工地上都洋溢着工友们欢快的笑声。

有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王晓东有很好的口才,于是决定将他提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诸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王晓东备受鼓舞。于是,他便将主动找方法、为工作找点子的特长,运用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工地上出现的所有问题,王晓东都抱着一种主人公的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想尽办法让大家文明如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与承包方要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可领导都看在眼里。渐渐地,王晓东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由于王晓东心中有点子,经常主动找方法,终于等来了一个创业的良机。有一天,工地领导告诉他,公司本来承包了一个工程,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度太大,决定放弃。

但是,王晓东觉得放弃实在可惜,于是力劝领导千万不要放弃。领导看着他充满热情,突然说了一句话:“这个项目我没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准,可以由你带头来做,我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王晓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以自行创业的绝好机会吗?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项目,然后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

王晓东从一个小点子和不断想办法解决难题中获得了益处,从此更加努力。如今,他不仅拥有当地最大的建筑队,还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草业经营者之一,每年有1万多户农民给他的企业提供玉米、草等饲料。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王晓东,在贫困的家乡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金霉素生产厂,许多父老乡亲跟着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王晓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主动运用我们的大脑,让最佳的方法如泉水般涌出,我们便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的坐标。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缺乏的不是有创意的人,而是有创意并敢于表达出来的人,有创意,就大胆的说出来,为什么要等它过时,等别人抢先获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更多的收益,当你提出一个好的创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也必然会给你发展的机会。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不会由于你属于平凡的员工就不会有创意,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不会对平凡员工提出的好创意视而不见的。所以,如果你想做不平凡事,有创意就大胆地说出来吧!

而且,在许多现代企业之中,老板都会鼓励员工在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也会对那些卓有成效者进行提拔和奖励,即使你的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老板多半也不会责怪你。因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要比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人更能获得老板的重视,更有机会做不平凡事。所以,每一名平凡的员工在工作中都应打破方法的桎梏,别让传统的观念封住自己的心门,尝试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大胆地提出来,这样,才有成大事的可能。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着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选手创造佳绩,都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因此,假如你想改变命运,那就突破传统的思路,避免中规中矩的做事方法吧。身为平凡人,假如你总是困守着常规的工作观念,你一定永远是一个平凡的人。

总而言之,在工作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旧的思维及行为模式,找到最佳的方法,走一条创新之路。这样,你才能赶上迅速前行的时代列车,让自己更为抢手。

用思考赢得高效

同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方法。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抢手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用思考赢得高效,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有个小村庄,村里缺少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两个愿意接受这份工作的村里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的一个人叫王二,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一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子,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比其他村民起得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王二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王二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他对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签订合同的人叫李三。自从合同签订后他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李三。这令王二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李三很有头脑,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几个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六个月后,李三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李三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每当你要做出工作决策时,这个故事或许能给你以启发,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许多人确实试图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但结果又如何呢?工作需要弹性,它就像是一种气体,会膨胀,并填满多余的空间。

时间管理专家并不鼓励你为解决时间问题而延长工作时间。如果一个计划到下班时还没写完,也许你会自然地想到晚上继续加班,你把晚上当作了白天的延伸,不仅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生活,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你成了整个事件中唯一的受害者。

科学家牛顿说:“无头绪地、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然而,很多人却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急事,他们每天都在处理危机、“四处救火”。每天下来,他们总是身心疲惫,但收效甚微。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是,有些人用同样的时间做了比别人更多的事,这些人显然更有掌握时间的窍门。这种窍门是我们可以获得的,它可能成为高效能人士最有价值的工作方法。

玫琳凯创办化妆品公司初期,听到一则有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每天写下六件最重要的事,然后按顺序执行”。因此,她开始在每天下班前也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六件重要的事情,而且也鼓励业务员这么做。今天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为十多万名业务员印制了上百万份的粉红色的小便条本,每一张便条纸上写的都是:“我明天必须做的六件重要事情。”

玫琳凯说:“我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收集了一些自己安排时间的最佳技巧。每天留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来做计划,坚持不懈的确有点困难,不过拿出20分钟不受干扰的时间来做计划,效果与90分钟总被打扰的时间相同。如果你挤不出20分钟的时间,留出10分钟也可以。你对时间的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的。

“集中处理,把事情放在一起做,把所有的语音邮件都一次做完;把所有的电话都一次回完;把备忘录和信都一口气写完。尽量减少从做一件事转到做另一件事的次数。检查放入文件柜中的每份报告,真的有必要看每一份报告吗?如果没必要看的,扔到一边去。对回复电子邮件进行控制,把回复邮件放进时间表中,这样电子邮件就不会干扰我的时间了。清理办公桌,混乱不堪的办公桌会让人觉得你没有条理--你不得不在桌上翻来翻去地找东西。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表,既要尽可能注重成本效益,也要尽可能将精力集中,把每项可能的工作推向前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效率胜于完美,时间决定成败。完美主义的人常因过度在意无法达到百分之百,而使不完美的部分反而愈来愈多。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里,你必须学会运用高效的方法让自己赢得抢手的机会。

激活自己的思维

创新思维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但多数人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事实上,打破常规,借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

1965年,约翰·里德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了花旗银行。不久后,时任花旗银行总裁的威斯顿召见了他,并说道:“我们需要一个最好的财务系统和预算系统,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回去后,约翰·里德作了大量的研究,在以前的财务系统和预算系统的基础上作了很多创新性的改动。

当约翰·里德把这个新系统摆到威斯顿的面前时,威斯顿既惊讶又兴奋,他认为这个新系统十分具有创意和远见。于是,花旗银行采用了里德做的新系统。直至18年后,威斯顿离开花旗银行时,花旗银行仍在使用约翰·里德的这套系统的变形。

此后,花旗银行出现了亏损,约翰·里德又自告奋勇,担任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上任后,他立即对银行内部进行了整顿:解散了以前的后勤部,重新组建了一个由几十位年轻的工业自动化专家组成的后勤部;接着,对客户银行进行了整顿,把花旗客户银行改变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家大规模使用高级计算机传呼机的银行。

约翰·里德的这一系列创新思维,为花旗银行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在约翰·里德担任客户银行负责人时,刚刚有了信用卡,约翰·里德将之大胆引进。虽然有一段时间,由于利率上升而导致了亏损,但他并没有放弃。

最后,事实证明他的这个改革和创新是卓有成效的,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而且使花旗银行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保持在很好的水平上。

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约翰·里德使花旗银行走出了困境并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促使自己的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花旗银行的CEO。

可见,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的叠加,平凡人与天才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的。它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而许多人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在工作中一味地墨守成规,害怕改变,不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做事。还有的人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对得起那份薪水就可以了。假如你这样想,那么你充其量只能作为“垫底”的员工,虽然让老板放心,但决不会做出一番业绩的。因为在这个以新求胜、以新求发展的世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