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07

第7章 能言善辩的幽默技巧(2)

当你不能不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时,直接拒绝会导致不必要的紧张。如果以谬还谬,让对方去体会他自己要求的不妥之处,比正面顶回去要文雅得多。

上个世纪末,伦琴射线的发明者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说他胸中残留着一颗子弹,须用射线治疗。他请伦琴寄一些伦琴射线和一份说明书给他。

伦琴射线是绝对无法邮寄的,如果伦琴直接指出这个人的错误,并无不可,但多少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教训的意味。伦琴采用了以谬还谬幽默口才。

伦琴提笔写信道:“请把你的胸腔寄来吧!”

由于邮寄胸腔比邮寄射线更为荒谬,也就更易传达伦琴的幽默感。

这样的回答是给对方留下了余地,避开了正面交锋的风险。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夫妻生活中,针锋相对的争执常引起不良的后果,而以谬还谬的幽默,有利于把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和。

一对夫妻闹僵了,妻子动手收拾行李:

“我再也呆不下去了,我要永远离开这里!”

丈夫这时如果去拉她,可能无济于事。聪明的丈夫可以同样的方式提着皮箱冲出门外。向正在远去的妻子呼喊:“等一等,我也呆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

“如果丈夫也走了,家不就没人管了吗?”想到这妻子便又回到了家中。

妻子出走已不成为其家,丈夫也出走,更不成为家,这是一种荒谬。丈夫本该留她,却和她一起走,这是双重荒谬。正因为双重荒谬,丈夫的真正意图才能让妻子自己去体悟,而不是由丈夫以冲突形式去勉强。

歪曲经典:幽默地讽喻他人

歪曲经典的幽默口才,是利用众所周知的经典作背景,然后作出歪曲的荒谬的解释。这种幽默口才的戏谑性极强。

有一个县官处理一切事情的惟一依据是一本《论语》,他常说:“人家都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何况我有整整一本。”

有一天早上,他升堂判处三个贼人。

第一个贼人偷了一只小鸡,县官一翻《论语》,便判道:“黄昏时分,将此人判死。”

旁边一位幕僚暗暗对他说道:“太重了!”县官瞪大眼睛道:“《论语》上不是说过。‘朝闻盗夕死可矣’吗?”,其实,原文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二个贼盗了一口钟。看过《论语》以后,县官匆忙宣布释放,幕僚莫名其妙,县官说:“《论语》云,‘夫子之盗钟,恕而已矣。’圣人规定盗钟是要宽恕的。”

其实原文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他不但读了白字,而且断错了句。

第三个是杀人放火的惯犯。县官看了案卷,知道此人的父亲也是个大贼,三年以前已经被斩首。竟马上离座,对贼人纳头便拜,连声说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你是个大孝子,公差无知,还请见谅。”

三个案件由于对《论语》的曲解程度和宣判失当的程度越来越离谱,因而显得越来越荒唐。诙谐效果也就随之层层递加。

歪曲经典幽默口才除了用于自我调侃之外,还可以用于讽喻他人,有时不便指出对手的错误,可以借故事的形式,把对手的错误转移到他人头上去。

当然,这时需要类比得当,而且分寸也需斟酌。如果类比不当,对方可能无所感觉,如果类比过分直露,可能失去分寸,不但显不出你的智慧的丰富,而且还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窘中求趣:幽默地调高情致

窘中求趣的幽默口才,是一种化窘境消极的现实为积极情致的幽默。它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产生窘境的原因,对产生窘境的原因作想象的、玄妙的甚至荒诞的解释,并让在场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精神的自我解脱。

幽默家兼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密西根外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座位不到五成。他当时不但失望,而且很窘。但是他没有为窘所拘,相反,他在窘中求趣,以幽默的语言打破了窘境。他走向舞台向听众说:“福林特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张票。”

于是大厅里充满了笑声。

这位钢琴家的成功就在于他对空座位的原因解释得如此荒诞,又是如此奇妙,以至于一刹那,由于幽默的胜利产生的喜悦感大大压倒了演奏会失败的挫伤感。

对于这位钢琴家来说,与其说是幽默的胜利,不如说是他敢于荒诞地曲解失败的胜利。他的奇妙解释是进入了荒诞境界的结果。如果荒诞性不够或不奇妙,则幽默感也会相应地减弱。

有一次,着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天水关》,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开演前,饰演魏延的演员突然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开帐发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位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并没有难倒马先生。他先是一怔,随即向“魏延”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站过来。”“魏延”一听,只好走到“诸葛亮”跟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下身体,俯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了句什么,那“魏延”口中连呼“丞相好计!”然后赶忙下了场。

这一段临场现加的戏,连台下的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捣蛋的同行骂了一句:“你还不快点滚下去!”

马连良先生遇困不乱,巧言解围,不愧是一个艺术大师。

可见,许多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幽默之妙,首先是他在不利的境遇中常陷入精神的被动,不能以轻松的心情来自由变换自己的情感的视角,总是被习惯的实用价值所困,所以,你的情感不能获得自由。

窘中求趣,是一种愿望,但如果没有相当勇敢的、超乎常人的想象,那也只是愿望而已。有了这样的想象而不善于在想象中借助偶然的时机,也是很难成功的。

机智巧辩:幽默地自我保护

机智巧辩的幽默口才,是当你陷入困境之时,以冷静、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的、活跃的状态,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起来,作出超常的理智的发挥,从而达到解脱困境的一种机智而诙谐的幽默法。

一般说来,在不利情境中,越是带着自我保护色彩,后果就越不严重,幽默的成分就越多。这种特点在日常交往中更能看得出来。因为日常交往的情境一般并不严峻紧张,人们有更多的情感自由天地以充分的幽默感来进行自我保护。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卖乌龟的人吹牛说他的龟是万年龟,能活一万年,一个孩子买了回去。第二天龟就死了,孩子便去责问卖龟的人,卖龟的人答道:“噢,昨天我忘了告诉你这乌龟到昨天为止,刚好活了一万年。”

当然,幽默并不完全是用来自我保护愉悦情感的,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能带着攻击性的。不过这种攻击在形式上是软性的,不像一般的讽刺那样尖锐。

传说有一个百万富翁在左眼部装了假眼,与真眼无异,有人恭维他说:“你的左眼比右眼更像真的。”

一次,他让马克·吐温猜猜哪一只眼是假的。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因为在这只眼里还有一点慈悲。”

这样的回答,既有攻击性也有幽默感,但二者相比,其攻击性较强,其犀利的锋芒更甚于情感的幽默。由于这里突出一个鲜明的思想观念--资本家是没有慈悲的。鲜明的思想观念越占优势,幽默的意味就越弱。

欲擒故纵:幽默地说服于人

欲擒故纵幽默口才,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合乎逻辑地推出荒唐可笑的结论,简言之为引申归谬,设真推假。

欲擒故纵幽默口才在不便直说或不愿明说的场合下都可使用,关键就在于处理好“纵”与“擒”的关系。它的诀窍是:明看是放,顺着他人的意思说话行事;暗中却是收,迫使对方就范。

“纵”的语言形式要设计得巧妙,要达到表面上看起来是纵,实质上却蕴含着擒的内容。即可以先纵后擒,也可以纵中有擒,纵擒合一。

日本大银行不允许职员留长发,因为留长发会给顾客留下颓废和散漫的印象,有损银行的声誉。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接见一批经过笔试合格的考生,发现其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能使这些留长发的考生都留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词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他杰出的口才和幽默感,只说了几句话,便使留长发的考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怎么说的呢?

人事部主任留着陆军式的发型,他说:“诸位,敝行对于头发的长短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可以了。”

众人立即把目光投向经理,只见经理先生面带笑容站起来,徐徐脱帽--露出了一个光头。

人事部主任使用的就是欲擒故纵法。他的本意是要求考生都留短发的,但他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故意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似乎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表面上看来,银行对于头发长短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好像是“纵”,实际上“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可以了”,却是“擒”。他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

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有时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有时不同的语词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人事部主任所说的两句话,表达的显然是同一个概念,它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这种先纵后擒法,很有效力,一是增加了幽默感,从而使他的要求更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因为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同一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客观效果是不一样的。二是先放后收,使对方难以讨价还价,只得照办。

指桑骂槐:幽默地攻击对方

指桑骂槐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此法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人类的语言非常奇妙,它的功能变化万千。同样一个词语,只要换一种语言环境,意思和味道就很不一样了。不懂得这个门道的人,是很难利用语言的这种活性来开拓他的幽默途径的。

指着槐树骂槐树,不可能幽默;指着桑树而实际上骂槐树,才有可能幽默。指桑骂槐幽默口才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扯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一双清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在这里,瞎子采用的就是指桑骂槐幽默口才,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造成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从而达到“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他说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盲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瞎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问话,从内容上看却是“骂槐”,即暗中讥骂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骂槐幽默口才,痛快淋漓地讥骂了昏官,又使县官抓不住什么把柄。

指桑骂槐幽默口才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

出人意料:幽默地表达情理

什么是出人意料的幽默口才?即事物发展的结果有多种可能,可以让我们产生多种想象与预测,而实际的结果,与这些想象与推测的结果又是完全分歧的、不一样的,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出人意料幽默口才,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幽默技法。在幽默笑话、影视、相声中,可以说没有出人意料幽默口才,效果就会减去一半。因为它的幽默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最能激起人的心理反差。

先看下面一个幽默:

一位有五个孩子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个刚买的玩具回到家里,他把五个孩子全叫到跟前问他们这个新买的玩具应该给谁。他说:

“是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而且总是把妈妈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得很好呢?”

五个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异口同声地说:“爸爸,这个玩具应该给您玩。”

这个幽默使用的就是出人意料幽默口才。

因为按照我们的想象,这个玩具不是给老大,便是给老二、老三或老四、老五,而实际的结果呢?却是给爸爸,因为爸爸“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想象与实际的反差,令人意想不到,幽默之感油然而生。

可以看出,出人意料幽默口才包含着构成幽默的最一般的法则,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内涵与特点,需要悉心体味。

出人意料幽默口才分为两部分。一是想象部分,要尽可能地激起人们对事物的结果的种种想象,想象得越多,就越成功。二是结果部分,结果部分一定要和想象部分不同,这样才能造成反差产生幽默。因此,实际的结果一定要不符合常规。因为人们的想象多是常规想象,是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想象,结果不合常规,性质一下变了,纵然你常规想象再多,也难以与结果相同了。

出人意料幽默口才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使用得也相当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实际的结果可以不合常规,但一定要符合情理,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随机套用:幽默地即兴发挥

随机套用幽默口才就是预先熟练地掌握一些与本人工作生活有关的幽默范型,然后加以灵活的套用,最好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即兴加以发挥。

随机套用幽默口才是先有了幽默故事,然后再创造一个话头,使二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套用这些范型的能力和自由转换这些范型的能力,套用的惟一要求是天衣无缝。

张大千是我国着名的画家。他颏下留长须,讲话诙谐幽默。一天,他与友人共饮,座中讲笑话,都是嘲弄长胡子的。

张大千默默不语,等大家讲完,他清了清嗓门,态度安详地也说了一个关于胡子的故事:

三国时候,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随刘备率师讨伐吴国。他们两个为父报仇心切,都想争当先锋,这却使刘备左右为难。没办法,他只好,出题说:“你们比一比,各自说出自己父亲生前的功绩,谁父功大谁就当先锋。”

张苞一听,不假思索顺口说道:“我父亲当年三战吕布,喝断坝桥,夜战马超,鞭打督邮,义释严颜。”

轮到关兴,他心里一急,加上口吃,半天才说了一句:“我父五缕长髯……”就再也说不下去。

这时,关公显圣,立在云端上,听了儿子这句话,气得凤眼圆睁,大声骂道:“你这不孝之子,老子生前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你不讲,却在老子的胡子上做文章!”

在座的无不大笑。

张大千巧妙地套用了关于胡子的幽默故事,不仅使自己摆脱了众矢之的的困境,而且也反击了友人善意的嘲弄。这就是运用随机套用幽默口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