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运动适合“广步于庭”
关于春季运动养生,《黄帝内经》中说“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披散着头发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步。
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在看的时候,不要只是理解它表面的东西,譬如说这句话,把它翻译成现代文,还不算是真正的理解,要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经典的东西一般都是要人们去反复推敲的。
我们先来看“广步于庭”,“广”就是大的意思;“庭”,在这里不是指野外,而是指自家的院子,表示有一定的约束,不是说运动没有约束。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在自家的院子里大踏步地活动。引申一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春天的时候,人们的活动量不要太大,只要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散步就可以了。
“广步于庭”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黄帝内经》说要“被发缓形”。“被”,不念bèí,而是要念pī,在这里它是一个通假字,通“披”,“被发”就是把头发披下来。古人告诉我们,在春天里别约束自己,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在春天梳个马尾辫就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了。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让它生发起来。另外,头发在中医里是一味药,叫血余。血余就是血剩余的东西,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那血又跟什么有关系呢?肝是主藏血的,而且肝在五行中属木,也就是在侧面地告诉人们春天要护肝,要让肝气畅通。“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要穿宽松的衣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春季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晨炼不宜过早
邻居家60多岁的王老先生有一天早晨5点多起床后感觉胸闷,自认为是室内空气不流通,便决定出去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但出去锻炼活动后胸闷、胸痛逐渐加重。家属赶紧将其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诊断为大面积心肌梗塞,经过紧急救治,才稳定了病情。
老年人是晨练的最大群体,实际上,老年人自身的体质不适合过早去锻炼。尤其是清晨天气寒冷,容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加上睡了一晚之后身体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最好把锻炼时间调整到一天之中温度较高的时候,这样才能发挥运动的养生效果。
大多数人都养成了早起锻炼的习惯,但是太早进行晨炼,效果并不一定好,在春天,早上的气温一般很低,并不适宜进行锻炼;太阳升起一段时间后,气温开始回升,才是锻炼的最佳时机。一些地区早晨的雾气较重,坚持早起锻炼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大雾条件下,空气中的杂质不容易消散,吸入后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应该在太阳出来雾气消散之后再进行锻炼。
已经习惯早起的人,可以先在户内做一些不太消耗体力的活动,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晨炼。晨炼时应尽量选择太阳可以直射和有草有水的地方。春天的太阳并不灼人,反而会使人体有温暖的感觉。晨炼过后,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在心跳等恢复正常之后再洗澡。如果过早洗热水澡,会造成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影响到心、脑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易发生危险。
二、控制运动量
记得冬天的时候,记者采访太极拳寿星队,队员都说,天气太冷,所以基本上不大外出锻炼。春天到了,老人们又开始相约一起去打拳。队长江老先生则提醒队员,春天运动不能操之过急,要合理不逞强。
江老的一番话颇符合春季运动的原则。由于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因此刚开春的时候进行体育运动,应主要以恢复人体机能为目的。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身体活动量过大、出汗过多,一旦被冷空气侵袭又没有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很容易受凉感冒或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应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为宜,比如爬山、慢跑、步行、放风筝等,多到户外汲取“空气维生素”。
三、锻炼前先热身
过完元宵节后,也就是春天了,邻居家小章下班后去打篮球,不小心扭伤了脚,虽说骨头没事,但因为伤到韧带也就不得不跟单位请假静养一段时间。这就耽误了工作,也伤了身体。
大家要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肌肉弹性也就增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个塑料盆,或者其他塑料制品,在温度低的时候特别容易损坏,而到了夏天,也就是气温高的时候,它就会变软,也就不那么容易折坏了,人的身体也是这样的。春天虽不容易造成骨折,但如果忽视了热身,肌肉缺乏对运动姿势的适应,就容易出现扭伤状况。
此外,不同的运动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热身方法:打篮球前,需要针对手指、手腕、膝盖、脚踝等部位热身,具体方法是双手互压手指韧带,向4个方向转动手腕,前后跨步压腿。打羽毛球前,应注重肩、背肌肉的热身,压肩、拉背等方式最适宜。打乒乓球前,应进行手腕、脚腕的绕环和拉伸运动。打网球前,要针对小臂和腰部进行热身,比如拉伸、绕环。跑步前,需要格外加强双腿热身,如脚踝绕环、下蹲、拉伸等。
四、小孩锻炼长个子
看着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春季正是宝宝蹿个子的季节,千万别错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整个春天的气就是这样的,就是一个生发的气,不光是小孩子在这个季节里长个,小草也是在这个季节里发芽,这就是生发的气。
一般说来,春季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是秋天的2至2.5倍。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春季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激素增多,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作为父母,除了给孩子营养上的保证外,还要提醒孩子多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通常运动后半小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
那么,哪些运动对身高增长有效呢?大致有三类:一是伸展运动,如悬垂、做操等;二是跳跃运动,如跳绳、跳起摸高等;三是全身运动,如篮球、游泳、舞蹈等。另外,锻炼需要持之以恒,最好每周锻炼四五次或每天锻炼一个小时。
春季多运动,远离“春困”
春天来了,“春眠不觉晓”,人们常发生“春困”现象,有睡眠不够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春困”是因为冬春之交,气候渐暖,人的皮肤血管和毛孔由冬季时的收敛状态逐渐扩张,皮肤血流量大大增加,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机体尚不能马上协调适应;此外,春天昼长夜短,人们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活动量也较冬季有所增加,所以使人产生疲乏的感觉。
“春困”虽不是病,但疲惫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工作或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如果在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预防或减轻的“春困”带来的疲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到户外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就会缓解。
2.夏季运动要把握自己的“出汗量”
一、认识自己的“汗”
中医上讲“汗为心之液”,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气化生,所以说“汗血同源”。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为血之液,由阳加于阴,气化而成,故称“汗为心之液”。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脏,汗又是心之液,所以在夏季我们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汗的问题。
中医里有句话,“夺血者无汗”,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失血过多,此人就无汗。还有一句话,“夺汗者无血”,意思是人要是出汗过多,就会出现血枯的象。在夏天,出了大汗,一定要及时补水,否则就会出现伤津。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作用就是调节体温。但是,根据出汗的情况,也是可以诊断疾病的。下面对常见的汗症一一阐述。
1.自汗。自汗,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出汗,指的是不用发汗药而经常自然出汗。中医认为是卫阳不固所致。所以经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对于此症,可以采用桂枝汤医治。
2.盗汗。盗汗是指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的出汗,打个比喻,好像有一个贼偷走了汗液一样,所以称之为盗汗。祖国医学认为,大多是因为阴虚所致。阴虚则阳亢,阴不敛阳,津随阳泄而形成汗,随意经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伤寒论》中提到的白通汤可以医治此病。
3.绝汗。久病突然汗出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精神不固,元气欲脱为亡阳危症。这种病症多见于心衰、虚脱病人。其实我们平时在看武侠电视剧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况:里面某个人因为中了剧毒,而大汗不止,这就是绝汗,如果没有人救他的话,他可能就死了。
4.手中汗。手心出汗过多,又口干舌燥、便秘尿黄等,就是阴经郁热熏蒸所致。
5.冷汗。中医认为,多因阳虚,胃气不足,肌表不固所致。也有因为惊恐所致的一过性冷汗。
出汗对人体来说是意见极其重要的事情。中医养生自古就不主张在体育锻炼时出过多的汗。夏季是人体出汗最多的季节,夏季运动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出汗的度。
二、夏季运动,该出汗时就出汗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从中医的角度讲,夏天的时候,我们人体需要打开毛孔、好好宣泄体内的垃圾,这样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把营养物质吸进来,到了冬天也就有东西可以藏了。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我国古代就有这样的学术见解: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另外,夏天如果不能很好地出汗,生长之机不能养好,就有可能导致秋天肃降之时出现咳嗽等一系列的病症。有些人在空调房里运动健身,这是不合理的。在大自然之中,接受天地之气的运动才是有益于身体的。
炎热的夏季,运动过后出了一身汗,养生方面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年轻人在这里要注意一点,运动后不可以用自己的体温烘衣。夏季运动汗液分泌多,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有些人自恃体格健壮而懒得换衣,时间长了,极易引起风湿病或关节炎等疾病。有一个朋友,他身材较胖,每逢夏季出汗很多。一天傍晚,他跟同事去打篮球,几个灌篮下来,衣服湿了一大片。然后,他并没有去换衣服,而是和同事一起去吃饭了,一吃吃到半夜。第二天,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的脖子和手臂均出现了淡红色斑块,一团一团的,还有些痒。后来找到我,问我这是哪门子病,我就跟他说,你这是夏季皮炎。可以泡一些浓绿茶,冷却后用毛巾浸湿来敷患处,每次需敷20~30分钟。如果患处实在刺痒难忍,可以适当涂抹药膏。
其次,运动后不可以立即洗冷水澡。锻炼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机体从热环境一下进入冷环境,来不及适应调整,常容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肠痉挛等。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这时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夏炼出汗后应适当饮用一些盐开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作一些准备活动再洗凉水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洗温水澡。
还有一点,运动后不要大量吃冷饮。体育运动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大量的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者引起消化不良,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
最后注意的一点是,运动后不要大量饮水。夏季运动时出汗多,如果此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同时,大量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进一步丧失,引起抽筋症状。夏季出汗多,大家在喝水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一些盐,来维持体内阴阳的平衡。
三、夏季出汗不宜过量
随着天气转热,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主动出汗是人体主动运动所出的汗,是为了保持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所以有利于身心健康。那是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呢?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出汗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散热降温,大量的出汗会流失体内的水和盐份,导致人体处于失水状态。我们知道,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过多的话,实际上也在损伤心。
此外,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应注意:运动中饮水不可过量。大量饮水会导致出汗更多,而盐分也会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
大汗过后,人会感到虚脱、疲劳、困顿。中医认为,出汗多易伤阴伤气,因此要多补气补阴。西洋参性平,偏凉,益气生津。可以取6~10克西洋参,切成片,泡水喝一天;也可以取手指头长短的西洋参切成段,煎煮喝。特别是感到乏力、疲倦,体质虚弱的人群可以放心吃,西洋参是首选的补气保健药材。
3.秋季运动宜“养收”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从秋天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祖国医学主张秋季多做“静功”锻炼,如六字诀里默念呼气炼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等,道理也就在于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秋季的运动项目。
一、户外运动选登山
说起秋季登山,我们先讲一下重阳登高的习俗。长期以来,我国有着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呢?过去的传说一般都源于《续齐谐记》一书里所记载的一个神话,说东汉时代有一个叫费长房的道士。他预测到桓景家里九月九日有灾难,就劝他于该日离家到山上饮菊花酒。那一天桓景家里的鸡犬牛羊全部暴死。至于怎样死的,原因不详。但后来在《幼学琼林》一书里,就有“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的说法。这些传说其实查无实据,不足置信,一些研究民间风俗的学者认为,重阳登高,其实是古人在丰收以后,趁秋高气爽,外出郊游;对“登高”一说也另有解释,即高者并不一定是高山,也可以是高台。
其实这也是古人养生的一个方法,登山是可以拉伸膀胱经的,膀胱经只有拉伸才会通畅。人们在丰收后登山也是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秋日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但是,要注意,再好的东西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
二、适当提高自己的耐寒能力
秋季讲究“秋冻”,其实,除了年老体弱以及慢性病和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符合健身养生的科学道理的,特别对于健康的少儿尤为必要。对寒冷的适应,医学上称为“低温习服”或“冷习服”。是指在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使人对低温产生一定的适应性,也就是对低温耐力的提高,对低温生理反应的减轻。
任何物体对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热胀冷缩。人体也是一样,皮肤黏膜受到冷刺激首先表现为血管收缩。鼻腔粘膜是呼吸道的门户,此处的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新陈代谢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便会乘虚而入,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感冒又引起一些并发症,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在气候多变的秋天,人们对冷一般都以加衣盖被来御寒,但这是被动的、身外的。积极主动的办法是:尽早地进行耐寒或冷适应锻炼,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以便在秋冬寒冷季节,战胜寒冷,保护自己。耐寒锻炼有益于健康,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
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所以在忽冷忽热间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的。从秋天开始的耐寒锻炼就是提高调节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手段。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则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过度保暖,身体出汗又易觉察,反而容易感冒。另外,不要放过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特别是秋日的清晨。
三、秋天宜练六字诀里的“丝”字功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每到秋天就感到伤悲,肺病也越发加重。不止是她,很多人进入秋天都会引发肺病。秋天肺气最旺,最容易发生肺病。另外,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现象。人们可以在吞吐呼吸方面养肺养阴。
六字诀是一种古代养生术,属于呼吸锻炼功。它是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丝、吹、嘻”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来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从而起到健体强身、祛病益寿的作用。
六字诀的正式提出是南北朝时期的梁代陶弘景,其时华佗弟子吴普又把此功与脏腑相配,提出“丝主肺”、“呵主心”、“呼主脾”、“嘘主肝”、“吹主肾”、“嘻主三焦”。这样把嘘、呵、呼、丝、吹、嘻,分别与脏腑联系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里的肺脏与秋季相应,秋季宜注意保养肺脏,这个季节可以日常适当多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养肺益气的功。如呼吸吐纳都能有效润肺。而“丝”字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休息间歇可以锻炼念字养肺。具体功法是:
预备功:头顶如悬,双目凝神,舌舐上腭,沉肩垂时,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双脚分开,周身放松,大脑入静,顺其自然,切忌用力。
念“丝”的时候,口型为两唇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呼气念“四”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拇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此套“四”字功治咳嗽、咽炎、鼻炎等肺经疾患。
秋季若常练此功,可治痰多气壅、口干咽痛;早晨练功一定要到空气新鲜,树木茂盛的公园中,在练功时应防止七情干扰,不恣意房室等。
4.冬季运动要多动腿、勤扭腰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气温低,要想保暖,除了多穿衣服外,多动腿是最好的治“冻”方式;当然,人是有惰性的,谁也不愿意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跑步,那么,还有一个办法来加强你的冬季锻炼,那就是扭腰。
一、跑步
太阳膀胱经走腿后面的正中线,日常做的运动中,跑步是可以拉伸膀胱经的,膀胱经也只有拉伸起来才会通畅;此外,冬天多跑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让血液流动到身体的末端,是最好的保暖运动。那么,如何进行跑步锻炼呢?
做好跑前准备工作。冬季气温低,外出晨跑穿着不能太单薄,尤其是上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脾胃不适。出门前最好喝一杯白开水,喝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解除一夜的口干舌燥,而且能降低血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有些人习惯于一出门马上就跑,其实这样不好。最好先搓搓手和脸,轻揉两耳廓,戴好手套,以防止冻伤。再分别转动左右脚腕,活动膝关节。最后,深呼一口气,调整一下心理情绪。这时,你可以起跑了。
掌握正确的方法起跑后,上身稍微前倾,两眼平视,两臂随跑的节奏自然摆动,脚尖要朝向正前方,不要形成“八”字,后蹬要有力,落地要轻柔,动作要放松。长跑脚的着地动作有两种:一种是脚前掌或脚掌外侧着地。这种方法速度快、效果好,但比较费力。它适合于提高成绩的专业运动员;另一种是全脚掌落地过渡到前掌蹬地。这种方法,腿的后面肌肉比较放松,跑起来省力,但速度较慢,适于大多数人和初学者,平时健身很适宜。
跑步的呼吸很重要。跑步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的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要很好地注意呼吸节奏。一般情况下,可二步一吸或三步一吸,注意节奏不能起伏过大。吸气方式上,应采用鼻呼吸和口鼻混合呼吸,可用舌抵住上颚,以避免冷空气直接大量吸入而造成对胸部的刺激。在跑的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因此在跑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使人感到腿发沉、胸发闷、呼吸困难。这时,要适当降低跑速,调节好呼吸节奏。
许多人习惯于一跑完马上就回去休息,其实这样不好。跑步后,人体全身上下得到活动,这时,进一步做好基础素质锻炼,就能取得好的健身效果。可以做一套广播体操,也可以进行压腿、踢腿、跨跳、纵跳、单腿跳和高抬腿练习,发展下肢力量和提高耐力。整个练习做完后,不要急于休息。可以原地蹦跳踢腿,注意全身要放松,两臂自然抖动,两条腿交替前后左右自然摆动。然后,抬膝俯身,两手握拳或成刀形,捶打大腿和小腿肚,使肌肉充分放松生保健专家提醒大家:冬季养生第一要务就是锻炼,但锻炼必须讲究科学,如果锻炼不得法,不仅不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跳操和跳绳
跳有氧操是非常适合冬季的室内运动,它是前身形的运动,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都能参与运动。高冲击有氧操能更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另外,跳操时的防震很重要,所以说,最好选择气垫鞋。
下面讲一下跳绳,其实,跳绳是女性冬季最佳运动,一来省钱,二来方便。
美国著名健身专家里奇-桑旦勒认为: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而且对女性尤为适宜。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基本上是一样的,是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对哺乳期和绝经期妇女来说,跳绳还兼有放松情绪的积极作用。手臂的摆动、双腿的跳跃,让四肢充分运动,是促进血液循环的理想运动。
蹦跳过程中,应该是脚掌落地,而不是脚跟落地;胖人适合采用双脚同时起落的方式跳绳。同时,上跃也不要太高,以免关节受伤。
跳绳运动相关提醒
1.跳绳者应穿质地软、自重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
2.绳子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3.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作场地,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
4.跳绳时须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用力要协调,防止扭伤。
5.胖人和中年妇女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的方式,上跃也不要太高。
6.跳绳前先对足部、腿部、腕部、踝部进行放松活动,以适应接下来的运动。
三、扭腰
“腰为肾之府”,而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所以,在冬季的运动保健中,不得不强调腰部的运动保健。
腰是身体躯干胸腔底部和骨盆间的部分,对于一般人来说,更通俗的解释是系腰带的部位。大家记住,腰部是不受寒的,所以平时穿露脐装的女性患妇科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不穿露脐装的女性。
那么,在冬季,我们应该怎样做腰部运动呢?下面介绍一种效果好、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
首先,静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全身放松,意守丹田。放松后,双手抬至胸前,双手手指相对,手心向前胸,此时双腿分开与肩宽。
轻轻由左至右,以腰部为支撑摇转臀,整个摇转方式应为腰部的动作,腿与上身都随腰自然摇动。待能很好地站稳后,扭转的幅度可以加大。意念想腰间的肌肉不断结实起来,多余的脂肪全随脚心排至地面。两肩放松,自然抖动。如此9圈。摇满9圈后,由右至左逆向摇动9圈。扭动约3分钟。
扭动完后,以腰部为中心,前后俯仰摇动,动作不宜太急太猛。身体摇向前时,背略弓向前,臀部向后撅。当动作熟练后,前后摇动的速度可略加快,摇动幅度加大。时间约3分钟。
以上动作完成后,放下双手置身体两侧,双腿收回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