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加入WTO如何经营私营公司
2041900000033

第33章 制定发展规划,不做无头苍蝇(1)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企业也应该不断地向前发展,在企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切忌不可忽视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致使企业因一时的辉煌而掩盖了种种缺陷。从而使公司发生种种危机。中国加入WTO,更应该注重公司的发展规划问题。否则,容易使公司重蹈覆辙,从而走下坡路。

◆走进WTO:私企一路冲向前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为私营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1年11月10日,多哈,中国走进世界,世界走进中国。

这一天是令全国人民激动的日子,它的到来使历尽沧桑磨难的中国进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中国私企走向市场从此将一路欢腾,直冲蓝天。

中国与世界在此刻融为一体,在过去15年的谈判中,两个市场不断寻找各自力量的动态均衡,而11月10日这一天成为两者时间和空间转换的均衡点。这一天,世界的市场成为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天空开始豁然开朗。

对中国正式加入WTO,人们对它的看法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较乐观的开放思想观念,认为WTO会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扬起一张高高的风帆;另一种是对企业加入全球市场没有信心,面对如此之多的强大对手感到恐慌。入世是双向的,利弊也是双向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加入WTO都是为了有利可图,中国也不例外。从长期来看,WTO带来的是新的市场游戏规则、新的理念、知识、技术、资金、人才和全球的宠大市场。虽然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全体对全球的大、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中国的市场消费能力和发展国家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而由于市场壁垒的减少,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的发达的消费市场中展示实力和发展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全面的深刻影响,这对大多数已经习惯于在市场经济海洋中遨游的私营企业而言,存在很多机遇。集中体现在国内市场的统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私营企业相对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等三个方面。

一项对35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加入WTO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是他们首要选择的应对措施。

入世将为中国的私营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私营企业家的认同。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今天的调查结果,对于“中国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问题,65.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利大于弊,9.9%认为影响不大,仅有8.1%认为弊大于利的主要是橡胶、化纤、汽车、化工和造纸等行业的企业。

私营企业对私营企业入世所持态度比较乐观,认为加入WTO对本企业利大于弊比弊大于利分别多39和31.7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感觉压力相对较大,认为利大于弊比弊大于利仅多9.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更乐于接受挑战,认为利大于弊比弊大于利多23.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有46%左右的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对本企业及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影响不大。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对WTO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因为加入WTO,中国企业受到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很难有置身度外的。

对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中国加入WTO,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都将“加强国际市场的了解”列为首选,认同率66%,“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经营管理”的认同率也都在60%以上。其他几项的选择比重依次为:提高国际经营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产品服务价格、转变主营业务投资其他行业、多进口外国设备。

首先,“入世”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速度。既然国内市场的现象也将得以改变,那么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割裂国内市场的现象也将得以改变,国民待遇的享受将使私营企业在各个行业实现公平准入、公平税负、公平竞争。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取消企业所得税而只征收个人所得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其次,私营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前景将更为广阔。“入世”将使中国享受多边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组装设备。从“入世”的客观要求出发,目前诸如对自行生产的私营企业才具有产品自营出口权和自行进口有关设备的限制性规定,将必然得到松动和化解。

第三,与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相比,私营企业在行政约束少、自主独立性强、且无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有直面市场的灵活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使其适应力和竞争力占据上风,“入世”时的阵痛也要小得多。

以上海的私营企业为例,由于这些企业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总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等方面的缺陷,“入世”后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使私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近年来,此间的私营企业在总量上虽快速发展,但半数以上集中于从事商贸性的业务,占历年消亡企业的主体。此外,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己占了九成,而在500万元以上的仅为2.3%,“入世”以后,私营企业面临的是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其抗风险能力弱的劣势将更加突出。

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较低。上海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在上海私营企业经营者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人才匮乏导致管理模式的落后,势必会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此间私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

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虽然“入世”有利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上海私营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如拥有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私营企业只有区区一家,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困难重重。更何况,“入世”也将使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阻力相应减少,这将对刚刚起步的科技型私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面对“入世”,作为政府部门应如何为私营企业兴利除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呢?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转化机制,各政府部门应以市场经济观念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克服部门利益,坚决消除行政保护和行业垄断,尽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吻合的运作机制。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竞争性行业全面向私营或企业开放,在公平税赋、信用贷款、进出口自营权等方面对私营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同时要全面落实促进小企业发展政策,继续构筑和完善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另一方面,要加强立法、依法行政。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清理不适应形势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证私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实现。同时要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依法行政,维护私营企业的正当权益。

面对急剧转变的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私营企业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升经营质量:第一,学习新的游戏规则。“入世”后私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也要掌握不公平贸易的投诉等应享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与狼共舞”。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数量和配额上受发达国家的限制最多,随着这些不平等条款的取消,私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扩大产品出口。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要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私营企业必须改变目前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的现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优化提升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第四,重视培养人才。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入世”意味着要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竞争,私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奋勇杀敌还须强身健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公司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改革开放之前,私营公司经济所拥有的资产占全资产的比重不到5%,而现在已超过20%以上,且势头不减,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相当活跃的成分。

然而,当前中国私营公司在其发展规划上,具有许多不成熟的表现,私营公司发展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盲目的多元化

我国许多较大的私营公司现在都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为什么呢?因为最初进入的产业市场日渐饱和,利润越来越微薄,而要在技术上、产品质量和结构上、管理运营成本上等许多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在同行中占领先地位,不是那么容易。过去许多国有企业效率体制不灵活,私营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建立在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拥有专利上的。甚至不是建立在管理科学上的,而是在机制上更灵活,甚至主要是钻了制度的空子。比如知识产权不落实,国家一时也监督不过来,所以有些私营公司便大量模仿生产,甚至是靠侵占他人知识产权,造假而发大财。我们相当一批制造加工业中的私营公司开始并没有自己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主要是冒名仿造,随着这方面的管理加强,继续下去越来越难,风险也越来越大。又比如过去国有企业决策慢,在体制上不灵活,许多可做的事情做不了,一些私营公司就专门盯住国有公司的这种制度缺陷。一些私营公司的基本经营策略就是盯住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研究开发出一个新样品,拿到市场上去试销,他整天派人在市场上转,看到市场上哪种产品式样好销,赶紧买回样品,迅速批量生产。等到市场信息反馈到国有企业,准备上批量时,市场早已被仿造品占领了,而且仿造品质量不差,成本低,价格又低。这等于国有企业在前面给私营公司探路。但这些年国有企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有了很大决策权,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层层批,延误时间。私营公司再想钻空子就很难了。又比如过去有的私营公司在同国有企业竞争中,明明实力和技术都不如国有企业,但在争夺项目,争夺订单时往往屡战屡胜,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主要是向有关人员行贿。有位私营公司家曾经非常有体会地说,在中国,什么产业新的增长点啦,什么高回报高成长行业啦,都不行,最有效和回报最高的行当是行贿。行贿作为投资是最有效率的。但近些年行贿越来越困难了,至少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大。总之,私营公司过去许多赖以成功的办法和经验失效了,在原来产业中的优势也就渐渐消失,要保持企业高速发展,怎么办呢?很自然就想到多元化。就是说,这块不行我去搞那块。东方不亮西方亮。

实行多元化是私营企业家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逼出来的,他们只有走这条路,才能使企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推行多元化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企业的能力相适应,不能盲目地搞多元化,至少要经过慎重考虑和深入学习。国外的一些大公司,他们往往都是恪守一种产品或相互有关系的产品,不断占领市场,同时不断进行技改,不断更新换代,所以有些著名的企业,多少年下来,甚至几代人下来都是搞同一产品,成为“百年老店”。如果要向其他领域发展,他们通常也是向与自己最熟悉、最有优势的传统产品在产、供、销方面有关系的领域进入。如果要换一个领域,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这些企业家往往事先要经过几年的调研,包括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考察,同时还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学习,有的甚至派人抽出几年时间到大学或有关研究机构去进修,准备一批骨干,才敢进入新的领域。而我们的一些私营公司,多元化的选择常常过于轻率,盲目性很大。这种在发展战略选择上的盲目和轻率给公司造成的损失非同小可。因此而破产的事例大有人在,元气大伤更是数不胜数。

盲目进入的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危害是异常深刻的。从目前私营公司发展现实来看,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过快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管理起来很难,自己根本不懂这个行业,找人代管又容易受骗。对新产品的市场也不了解,人而使风险提高。

二是分散了资金,分散了精力,使自己原有的强项受到削弱。有的私营公司,为了发展新产品,进入新行业,不得不从原来的强势产品中抽资金,抽人力,结果是使活钱变死钱,把从优势产品中赚来的钱,投到自己根本不熟悉,根本无法控制的产品上,结果可想而知。最典型的例子是珠海的巨人集团,开始从做电脑起家,发展相当快,而后搞保建品,如脑黄金什么的,也是很快红火起来,再往下发展房地产,而且雄心万丈,准备建设一个珠海最高最大的巨人大厦,结果资金跟不上,只好把从保健品赚来的钱投到大厦上,典型的活钱变死钱,最后,巨人集团垮了,垮就垮在这个巨人大厦上。

三是私营公司多元化经营往往在投资地域上脱离本乡本土,离开自己长期生活和早已习惯的地方。过去私营公司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了人缘关系,通过当地较熟悉的人际关系,取得外来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多元化进入新的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后,随着产品生产、开发、销售的发展需要,往往要异地办公司,而在那些地方,人缘不熟,交易成本明显上升,还可能发生很多其他问题。私营公司多元化一定要小心,换地方不要换产品,换产品不要换地方。如果想从事其他行业,最好在已经熟悉、人际关系深厚的地面上,这样你原来的地缘、人缘优势可以帮公司克服对新行业的不熟悉。公司要想到其他城市发展,最好还坚持生产原有的优势产品,这样你原来的产品竞争优势可以帮你克服对新地方的不熟悉。总之,在轻易不能改行的同时改地方。

2、过高的增长欲

我国较成功的私营公司,多数带有“爆发”的特点,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发达起来了。究其根源,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客观上中国的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为私营公司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我们许多私营企业家过去的才干被压抑着,突然释放出来,对发展的机遇有着特别的敏感,成功地把握住机会。其实,中国成功的私营公司,在发家初期以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实是一种“能人经济”。特别的能人在特别的时代爆发起来当然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