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加入WTO如何经营私营公司
2041900000016

第16章 腾飞中的私营公司(6)

第四,把不着企业的“脉”。

“跟着感觉走”而获取初步成功的企业可以因为“糊涂的爱”而一举成名,但同时也种下了由“明星企业”向“流星企业”过渡的种子。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老总或老板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创业初期,他所面临的常常主要是资金、产品、技术和局部市场方面的问题,凭借他以往的经营经验或行业管理背景的支撑,总能够把握到他所需要的“感觉”。但是,这主要是对行业和局部市场的“感觉”,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的“感觉”。当他处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他主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怎样挣钱发工资、养活一家老小);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问题而不是市场需求问题(通常是在本能地发现了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主要侧重的是资金的筹集而不是资金的运用的问题(通常是有地方用钱而缺少钱),他的一竿子插到底、管钱管物管生产、管服务甚至管接电话的经营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人员之间几乎不存在内部冲突问题,因而大致可以应付经营实际的需要,他基本可以依靠“行业感觉”来对付可能需要“企业感觉”解决的问题。当企业规模有所扩大,内部人员有所增加的时候,凭借创业时期与创业伙伴形成的合作关系和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借助相对熟悉的行业市场,他可能依然能够基本控制企业的经营运作而不出大的偏差。但是,当企业成功跨越初创时期而进入成长时期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金调度、技术开发、市场拓展和生产作业都开始出现仅靠原有的“行业感觉”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经营者更需要面对的已经是企业的未来产品问题,市场需求变化问题,资金运用效率问题和企业内部合理运营的问题。即企业经营发展问题。这不是“行业感觉”能够解决的事,如果仍然要找“感觉”的话,这应属于“企业感觉”的问题,要找“企业感觉”,重要的是首先要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大局观”,即关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和意识。

第五,缺乏五种精神。

大多数中国私营企业家缺乏五种精神:

1.“大赢”的精神。不管是大号企业还是小号企业,他们其实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是大赢家,这些大赢家在管理上有一种很突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尊重人的精神。

2.尊重员工的精神。国内企业家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管理上的缺欠、思维上的缺欠。中国企业家最爱打出的一个时髦口号是: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员工。中国的老板往往爱说中国人最难管理,但很少问自己:我的管理是否有问题?

3.让管理亲和于人的精神。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里距离缩短,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世界级企业家的心中越来越获得共享。

4.兼容并蓄的精神。中国不少企业家不尊重人的另一种表现是思维求同,这种心态使得企业家爱重用那些表面上所谓听话的老实人。要创新,管理就要有弹性。管理是对的,但不要让员工定型,让人定型的管理是高科技企业里的一大灾难。

5.“道”的管理精神。做人需要一种精神,做企业也需要一种精神,做管理也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用“道”管人就离不开企业家的境界,要想大赢就一定要有大境界,要想用“道”来管理也一定要有大境界。

◆私营企业家的全球化思维

中国加入WTO,私营公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大舞台上,将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在面临种种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企业家们应更新观念,调整战略,迎接挑战。

1、学习思维——追赶时代的步伐

认真学习世贸组织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世贸组织的核心是成员与政府缔结的各项WTO协议,这些协议“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则,其本质是契约,约束各国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制在议定的范围内。”中国正在根据入世的要求逐步清理和修改原来不适应国际惯例的法令,并已对《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企业法》进行了重大修正。企业家只有在把握好协议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带动企业发展经济。

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随着大量外国企业的进入,它们既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管理经验和新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私营企业家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当前,私营公司最迫切是变“家庭式”管理为员工、股东、债权人共同治理的现代法人治理,使私营公司的管理由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

2、可持续发展思维——常胜不衰的保证

将目光投向未来,确立这样一种理念——把自己的企业长期地发展下去,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企业能在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自我,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具体地来说,企业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培育核心力量。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真正接轨,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领域也随之扩大,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企业也向各个领域都去开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什么都想得到的企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发展企业核心力量也就成了支撑企业的关键。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的有机结合,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能进入或退出多个市场,能发现潜在的市场。私营公司更应加强企业内部培育和充分利用外部交易,构建企业的核心力量,并直接表现在核心产品和服务上。

形成竞争优势。在竞争中企业是否具备优势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它能使企业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竞争中的胜者。企业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则要求企业能长期拥有竞争优势。没有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只能是见好就收的短期行为。作为私营公司,可以通过防御性战略和进攻性战略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防御性战略是将竞争对手的攻击所造成的威胁尽可能降低。从本质上讲,防御性战略并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是将其现有的竞争优势保持得长久一些。进攻性战略是通过不断改善自身的相对成本地位和歧异化经营状况,使自身竞争优势得以不断提升,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这样的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地位就很难被撼动,就可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要成功地实践进攻性战略,技术的利用不可忽视。企业只要能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技术用于生产活动,就有机会保持和赢得竞争优势。

不断创新。企业核心力量的形成、发展乃至维护和变革,都要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是指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手段和方法,创造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使资源效率更高,创造出新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全方位创新,使得企业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在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中能领先于竞争对手、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个企业长期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的竞争优势,而长期的竞争优势源于有一个不断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的变革与发展则是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

3、信息思维——竞争博弈的关键

据世贸组织预计,2001年全球网上交易额可达3000亿元。到2002年通过网络进行国际电子贸易可能占到世界贸易额的10%~15%。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等大量涌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得到更快的发展,而最大的受益者也将是私营公司。作为私营企业家的信息思维,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首先要树立信息化战略意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些领导观念陈旧,对飞速发展的新经济、新技术缺乏正确理解和把握,靠传统的领导方法指导工作。热衷于“短、平、快”的眼前利益,而对信息网络的建设这一成本高、周期长的建设项目却疏于过问,造成企业发展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然而,随着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信息化的程度成为经济成败的关键。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

因此,私营企业家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1)对信息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捕捉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其价值所在,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2)掌握信息的延续性,对信息的关注成为一种习惯的倾向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工作范围以内,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敏锐的眼光,从情报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去思考问题,把这些信息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3)懂得判断信息价值,具有对信息价值的发现以及分析加工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信息管理的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提问和自查文献资料能力和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的能力,特别是洞察信息所含情报的能力。(2)加工信息的能力,即对原始信息的处理能力,经过组织、分析、评价、综合成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3)应用信息的能力,就是把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通过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能。

4、全球化思维——走向世界的基础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无疑是一项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在新世纪里,中国经济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有赖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而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就需要更多的“全球化企业家”。

全球化企业家,是指能推动或带领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发展的企业家。中国企业管理专家孟宪忠博士认为,一批全球化企业家的崛起并被承认,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成功与强大的标志。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空间变大,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企业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企业家是否具有国际经营的战略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家应该意识到,一方面,我们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在国内“抢滩”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让我们的企业突破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培养自己的全球化能力,以全球化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企业全球化离不开企业家的全球化。企业面对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培养能够理解并有效满足国际商场需求的全球化企业家,已经成为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称为“全球化企业家”呢?首先应该具有“全球意识”,善于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具体说,一是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放眼远大目标,不能目光短浅。二是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尝试新的经验,不能墨守陈规。三是要乐于融入他国文化,视差异性为一种资源,不犯文化上的错误。四是要精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不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就领导能力而言,全球化企业家要引导企业和员工全球化,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突出促成组织向全球化方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和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领导并参与多元化工作团队的素质。全球化企业家还应有清醒的头脑,目前与经济全球化平等的贸易关系,主宰世界贸易。我们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要敢于并善于与其不平等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