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星球全知道
20416100000043

第43章 太阳的“颤抖”

在地球上,每年约有500万次地震,像1976年唐山发生如此巨大灾难性地震是极少的。

1970年,美国天文学家莱顿惊奇地发现,太阳上也有类似地震的“日震”现象。看上去太阳像个巨大的心脏在跳动,气体从太阳表面迅速升起,而后再降下,虽然升起的高度只有十几千米(比起太阳直径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产生的振荡面积却几乎遍及太阳表面一半以上,是一片波涛达十几千米高的火海,其景象极其宏伟壮观。经测量,这样的振荡约5分钟一次,因而也称作“太阳5分钟振动”。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日震太重要了,它是研究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受到人们重视。同时,天文学家也开始思索,是不是有更慢的振动存在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6年,苏联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太阳振动,160分钟发生一次。

除了这两种振动之外,科学家们还在其他的天文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振动。例如,研究水星运动中,发现太阳有一种极慢的振动,要76年振动一次。有人在分析太阳黑子的数据时,太阳有12天一次的振动,以及16天、7~50分钟、160~370分钟一次的振动。甚至日食的材料也提供了太阳振动的数据。

现在已经确认了太阳的5分钟振动和160分钟振动。但太阳为什么有如此的振荡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这些振动可以看作是许多振动叠加的结果,这些振动之间的联系也要研究。总之,太阳振动研究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快。更有趣的是,法国天文学家在1983年发现半人马a星也有约5分钟一次的振动。可见太阳振荡的研究对于类日恒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地震波研究对研究地球结构很重要,同样,太阳振动也为太阳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产生“日震学”的新学科,它非常年轻,以至于1980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还未设这个条目。

太阳还在颤抖、颤抖……揭开其中的奥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