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为什么尊崇福神
福,就是幸福,俗话称:福运、福气。古时称木星为岁星,谓其所在有福,所以又称“福星”。旧时,星相术士说:“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
福神最初源于福星,以后逐渐被人格化,才出现了福神种种。民间年画“天官赐福”中的天官是最常见的福神,天官是道教“三官”之一,三官的职能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年画中的天官,其典型形象是身着朝官红色袍服,绣龙玉带,手持大如意,慈眉悦目,五绺长髯,一副雍荣华贵之像。天官赐福的“福”,也包含着财运,所以有的年画,又把天官作为财神。
在俗语中,福和美好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好地方称“福地”,好消息叫“福音”,体态富贵是“福相”;看到好景象叫“眼福”,吃到好东西叫“口福”,连交“杉[花运”也被戏称为“艳福不浅”;那些总能不大费力气就能赶上好事的,逢凶化吉的叫“福将”;能给别人也带来好处和希望的人称“福星”。总之,人们都希望福星高照,福神也就应运而生了。
民间为什么特别喜爱“寿星”
寿,就是寿命。《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云:“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
寿,自古以来,有“五福寿当先”的说法,五福指寿、富、贵、安乐和多子多孙,可见人们对寿的偏重。寿神即寿星,又叫南极老人星,是28宿的角和亢。传说只有天下太平之际才能见到,没有它时,便兵荒马乱。每当它一出现,人们便争相向它祈求享福和长生。自周、秦始,历代皇朝都把祭祀寿星列为国家祀典,一直到明代始罢。东汉,国家还将祭老人星和敬老结合起来,向全国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授之饰以鸠鸟的玉杖。
寿,在民间美术中,常常用鲜桃作为象征。表现寿星的年画和民间工艺晶被用来作为向老人祝寿的礼品;“寿星”、“老寿星”、“寿星老儿”也常常成了对高寿者含有敬意的称呼。
3、民间为什么特别喜爱“寿星”
民间传说,寿星为司长寿之神,并把他画成老态龙钟的老人模样,满脸白须,持龙头拐杖,头部长而隆起。民间叫做“寿星头”,是个慈祥和善的老者,深得人们的喜爱。
寿星为什么是个大脑门的老人呢?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说寿星怀胎九年,尚未诞生,他母亲十分着急,问他:“儿啊,你为何还不出世?”寿星在娘肚内回答:“如果家门口石狮双眼出血,我就出生。”不料,此事被隔壁屠夫知道了,就用猪血涂上石狮双眼。他母亲见了,就告诉儿子。寿星急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因为年份未到,他的头就变得长了。因为一般凡人都十月怀胎,传说寿星要十年怀胎。当然,这是一则故事罢了。
3、人们崇拜的“四灵”是指谁
四灵,是指麟、风、龟、龙四种动物。古代人们认为这些动物都是神灵之物,因此称之为“四灵”。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这种信仰民俗,即所谓“象物”。《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郑玄说:“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这四种动物,除了龟以外,其余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物,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些动物的形状都十分神奇,如风,是由鸡头、蛇颈,燕颔和鱼尾等组成;龙,则是“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如鹤,掌似虎”。麒麟则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麟角,足像马蹄,尾像牛。
这些集多种鸟兽形象为‘身的神异动物,是我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也是我国先民所幻想创造的一种综合灵物。古人假借一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为符号,来表示一个氏族或团体的血统,把它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称为“图腾”,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子(也有人认为是风鸟)为图腾,东夷族中部分民族以龟为图腾等。以后,由于部落经过战争,互相联合或吞并,各种图腾也进一步经过多次复合,因此产生了如龙、风等奇异形象的图腾。有些则是人们由联想而产生的神物。
古人对“四灵”的神性,还有过解释,认为“麟体倍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能变化。”(《礼记·礼运篇》)
由于“四灵”崇拜历史悠久,在民间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
5、麒麟真的存在吗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麒麟的传说。当时,麒麟和风、龙、龟,并称为“四灵”,又为“四灵”之首。它的具体艺术形象,最早可能始自秦始皇的陵墓石刻,但目前已无法见到。汉代的麒麟形象,与现在的鹿相似,唯头上有独角,角上长肉球。记载最详细的是《毛诗正义》,书中说:“麟,糜身,马足,牛尾黄毛,圃蹄,角端有肉……”民间俗称“四不象”。
实际上,麒麟这种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幻想、神化和美化了的“灵物”,主要是历代统治者在管理和政治上的需要,并藉此歌颂盛世,粉饰太平。传说中的麒麟,性格温良,“不履(踩)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生肉,是“设武备而不用”的有德性的“仁兽”。因此,历代帝王都爱麟,把它的出现,视为国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显赫,诏世清明。“麟现”被宣扬为圣王的“嘉瑞祯祥”,是太平盛世降临的象征。
5、对门神的信仰是如何来的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流行的神抵之一,门神的产生与古人鬼神崇拜有关。最初的门神是两个“桃人”--用桃木雕成神像,悬于门上。他们其实是两位神将的化身:神荼和郁垒。传说他二人是奉黄帝之命把守“鬼门”的,发现害人的恶鬼,马上捆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于是妖鬼们望风披靡。人们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样,春节时挂于门上,使恶鬼不得进入,保护一家一年平安。
唐代以后出现的最着名的武将门神,当首推秦琼、尉迟恭。秦琼、尉迟恭为唐初着名武将,帮助李世民打下了李唐天下,是唐朝开国元勋。除秦、尉迟以外,武将门神尚有赵云、马超、薛仁贵、盖苏文、孙膑、庞泪、黄三太、杨香武、燃灯道人、赵公明、马武、姚期、萧何、韩信,乃至哼哈二将等。
后来,只有驱鬼镇妖一种功能的门神,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于是又出现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寄托了人们祈望升官发财、福寿延年的愿望和心态。文官门神以赐福天官居多,大都贴于院内堂屋门上,以别于街上驱鬼镇邪的武士门神,并含有迎福进财之意。文官门神大都与升官发财有关,而祈福门神却与多子多福、福寿延年挂钩。二者有时也配双对,如天官(或状元)门神,常与送子娘娘匹配。此外,还有喜神、和合二仙、刘海、招财童子等。
6、灶神信仰是如何来的
祭灶神的民间习俗历史悠久,且影响广泛。旧时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人们一大早就把好吃的东西摆在灶神的牌位前,然后嘴里不停的念叨,大意是让灶神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说他(她)一年来受到优待,请玉皇大帝赐福本家。随后还要拿出特别粘的糖,由大伙代替灶神吃,意思是说,既使不能上天说好话,但绝不能说坏话,索性把嘴封住。
据《淮南子·汜论》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而《太平御览》186卷引《淮南子》佚文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这灶神忽而是炎帝,忽而又是黄帝,其级别还是蛮高的。有人说灶神原来是一位美女。据《经典释文》引司马彪语:“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这些都是传说罢了。
7、关帝信仰是如何来的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是一位义气千秋、忠贞不贰、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在百姓心目中成了勇武和忠义的化身。关羽本是一位历史人物,后来怎么变成了“帝”和“神”呢?
关羽是三国时代蜀国一员大将。早在唐代,民间就开始流传他的故事。到宋代,宋哲宗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封他为“义勇武安王”,这时已升格为“王”了。到元代,又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末明初,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更使关羽名声大振。明代,又为关公加封,明神宗加封其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到清代,又封为“关圣大帝”,关羽终于由一员武将变成“王”,又变成“帝”,乃至“大帝”。明清时代,关羽的地位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把他和“文圣人”孔子排在一起,称为“武圣人”。
关羽声名日隆,就连佛教和道教也争相把他拉人教门,以壮声威。佛教各寺院纷纷将关羽列为本寺护法神,道教尊其为“关圣帝君”、“荡魔真君”、“伏魔大帝”,甚至喇嘛教也供奉起关羽来。
关羽终于被神化,成为人们普遍崇拜的神明。民间将关帝视为万能之神,他既能给人福禄,保佑科举,又能治病消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道,甚至还能招财进宝,庇护做生意的人。关帝的神通越来越大,又被二十多个行业视为保护神。这些行业有皮革业、烟业、绸缎商、厨业、盐业、酱园业、豆腐业、屠宰业、糕点业、理发业、银钱业、典当业等。
关羽由人变成了“帝”和“神”,主要是由于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关羽身上的勇武、忠义等品质,符合中国老百姓的传统道德观念,人们把他看做铁骨铮铮的英雄、侠风义骨的好汉。
8、“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有什么象征意义
民间所谓的“三星高照”,通常是指福、禄、寿三星。“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民间年画中也常常把福、禄、寿三个神仙凑在一起,合称福禄寿。它们分别代表着福运、官禄和长寿,非常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在春节,许多人家的墙上都换上了喜气洋洋的“三星”年画。
福、禄、寿三星,流传我国年深月久,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我国民间一向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长寿的象征。正如江南民间小曲中所称颂:
福星高坐把福施,禄星送子下祥云。
寿星骑鹿送蟠桃,三星高照喜临门。
9、五福临门中的五福具体所指是什么
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按照一般理解,只有五福全部合起来才能称得上幸福美满,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就可能会出大问题。在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古代中国人认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随时布施行善,
广积阴德,才能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10、禄星能带来高宦厚禄吗
禄,就是指禄位官职。历代封建统治者常常通过科举,以高官厚禄来笼络天下的读书人,为巩固他的统治而效劳。在封建社会里,十年寒窗,读书做官,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过去读书人常把“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影响所及形成民间对“禄星”的崇拜风俗。《史记·天官书》记载,文昌宫第六星是专管司禄的禄星。
关于禄星,民间有几种说法:一说,张仙,姓张名远霄,五代眉山人,人青城山,学道升仙(见《苏老泉集》)。一说,张仙,姓张名恶之,越嵩人,晋末后秦人(见朱彝尊《重修张仙祠》)。另一说,张仙就是宋后蜀主孟昶,他原是孟知祥第三子,后来平步青云,当了皇帝。他曾为自己画了《张弓挟弹图》。后来,宋平了蜀,花蕊夫人带了此图到宋宫,将画中此人托名为张仙,说能使人有子,才奉祀他。传人民间就把他作为祈子之神,称为“张仙送子”,也就是传统戏曲中所唱的“禄星抱子下凡尘”。
在民间美术中,鹿是“禄”的象征物。
11、春节为何要祭财神
每到春节,举国各地均祭祀财神,祭祀方法各异。北方地区春节时,家家请回财神,供奉财神像,焚香上供晶。正月初二清晨祭焚财神像。祭祀时边行礼边诵祝词:“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
清代俗曲则云:“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祭祀场面非常隆重。
南方敬祭财神供晶内容特别讲究,供晶共分三桌:第一桌为果晶,有广橘,示生意广阔;第二桌为糕点,多用年糕,意为年年高,糕上插有冬青枝,意为松柏常青;第三桌为正席,有猪头,全鸡,全鸭,全鱼等,有招财进宝、鱼跃的吉意。祭祀时,主人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人人满怀发财的希望,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财神的踪迹,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见。
12、赵公明何以又成为武财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13、招财进宝的偏财神都有谁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做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后解去相印,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吕洞宾为师,得道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
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予。蟾,即瞻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们所崇拜。《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