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20379400000022

第22章 最有趣的崇拜信仰(2)

14、在中国有专门的司厕之神吗

在中国的民俗里,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有专门司管的神,地上有土地神、大门口有门神、床上有床神、点灯有灯神、米缸里有米神、水缸里有水神、厨房里有灶神……但您知道吗,就连我们日常方便的厕所里,也有专门的神,那就是厕神,而且这是一位女神,叫紫姑。关于紫姑神的信仰,六朝已有,唐、宋两代盛行,至清不衰。《显异录》上说:“紫姑,莱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俗呼为三姑。”

后来,世人按何媚的样子,做成纸人或木人,放在茅厕之中,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一方面祭祀;另一方面迎接厕神紫姑。传说紫姑颇有灵气,倘对着厕神占诸事,能知祸福。

16、什么节日原是纪念厕神的

我们现在所过的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后来又称元宵节。着元宵、观看花灯,以庆祝这个节日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民间纪念厕神的日子。

原来,在唐代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何媚,其丈夫被寿阳刺史害死,还将她纳为妾室,结果又遭到刺史原配妻子的嫉妒,将她于正月十五晚上在茅厕里谋害。武则天知道后,很同情她的遭遇,便下令封她为“厕神”。于是,人们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就会按其样貌制作成纸人或木人,放在茅厕中祭祀她。这便是最初的正月十五中元节。

16、三宦大帝共有几人

我国民间流传着“天官赐福”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个叫陈子祷的人得温文尔雅、俊美绝伦,与龙王的三公主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后来分别1月15日、7月15日和10月15日,生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这三兄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得到当朝太师的赞许。后来,封建统治者还把天官敕封为“紫薇大帝”,掌管“赐福”;地官封为“青灵大帝”,掌管“赦罪”;水官封为“赐谷大帝”,掌管“解厄”。这就是全国各地“三官庙”里的上元、中元、下元“三元大帝”。不单封了爵位和帝号,而且连神职、神权,也都由人间皇帝给予明确安排,难怪后来“三官庙”香火那样兴旺,因为人们认为三官大帝的所作所为一定可以尽如人意。从前民间戏班子开场戏的“天官赐福”,就是从这里脱胎过来的。

17、吉利名字知多少

民间特别讲究在一些特定场合、仪式上说吉利话,其功利性特征非常明显。如给物、事取一个特定的吉利名字。

在时令节日上,年节将给孩子的贺岁钱说成“压岁”,以象征“压祟”辟邪;将糯米团称为“双喜团儿”,年夜饭称为“团圆饭”。元宵节外出郊游叫“走百病”、“百病消”;二月二油炸饼叫“熏虫儿”;端午用丝线系于小儿臂叫“长命缕”、“百岁索”、“长命线”。通过这些以乞辟邪去灾,团团圆圆,福寿财全。

在婚嫁仪式上,婚帖叫“龙风帖”,成对的筷子、马桶、饽饽叫“子孙筷”、“子孙桶”、“子孙饽饽”,新人喝的面条叫“宽心面”,洞房红烛叫“长命灯”,坐炕叫“坐富贵”。用这种方式以乞夫妻和美,子孙满堂,生活美满。

在庆寿场合上,讲究以“寿”字冠于物事之前,如寿面、寿酒、寿宴、寿糕、寿桃。

在生育仪式上,生前娘家送“解胞粽”、“快便肉”;生孩子时打开所有门、窗和盖子,以乞生产顺利;给婴儿送百家衣、留百岁毛、贺百岁,以乞婴儿长命百岁。

在商业行为中,店名、商品名取吉利语,叫顺风、好运来、鸿运、大发、东来顺、金利来、双喜。开张日期说成“金日”,将鲤鱼叫做“财神爷”,把萝Ln㈠做“彩头”,将红包叫做“利是”,将炒蛤和水饺叫做“元宝”。

18、吉利歌是如何唱的

除了吉利命名以讨口彩外,民间常见的吉利话是唱吉利歌和祝辞。如祭灶时有祭灶歌:“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坏,五谷杂粮全带来。”二月二打春牛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喧,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辟蝎童谣:“围围,围墙根儿,蝎子出来光蜇小子不蜇妮儿。”

再如在婚嫁、生育仪式上所唱的喜歌。

新人入洞房时,要唱撒帐歌:“一洒金,二洒银,三洒媳妇进了门;进大门大吉大利,进二门万事如意。”“一把栗子一把枣,大的领着小的跑。”给新人打炕铺床歌:“扫扫窗户棂儿,生个双眼皮儿;扫扫炕,抱个状元郎;扫扫窗台,早日发财。”“哥铺床,嫂仲被,儿成双,女咸对;一年一个两年俩,三年头上去拜节,挤挤拥拥一大车。”给婴儿开奶,要唱开奶歌:“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又富裕。”在祝寿、贺岁、贺开张时则多说颂语,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多福多寿”、“新年发财”、“心想事成”、“日进斗金”、“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吉利语与禁忌语、委婉语一样,都是语言崇拜在人际交际中的表现。它代表了民间求吉求利的文化心理,体现了民族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融洽的和荧气氛。

19、为什么古时人们会祟尚九与九的倍数呢

在我国习俗中,对“九”和它的倍数极为崇尚,是颇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紫禁城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多以“九”名之,如九龙杯、九龙柱等。用九表示广大繁多的词有:九天、九州岛、九晶、九重、九流、九霄等。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据说在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因此,九被视为天的象征:天分九层--九天;极高--尹运逛筵:为性:草-兽:越二九胆九霄云外;极广--九州岛岛方圆;极深--九泉之下……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谐音“久”,象征永久和无限而成为吉祥数字。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及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9”或“9”的倍数。故宫午门上的正楼,面阔、进深均为九楹,共有九九八十一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皇帝生日,娱乐为九“九”,即81种节目,“九九大庆会”,祝颂之辞也取《诗·小雅·天保》中连用的九个“如”字句,称“天保九如”。

民间也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活到100岁以上,总是说99;天的最高处为“九霄”、“九重天”等。

20、为什么“至尊”一定是“九五”呢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就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也有人认为,“九五”一词的起源和《易经》密切相关。《周易》64卦的首卦为干卦,干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干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六个阳爻,从下向上数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就是第一位,依次向上椎,到六位(六位是上位,在干卦中,就是“上九”)。为什么放着比“九五”还要高的“上九”不用,皇帝却只占定“丸五”呢?这是因为“上九”的位置,就是“亢龙”,过犹不及,结果只能是“亢龙有悔”,这往往意味着倾、覆、亡、失、败、退。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了“九五”这个位置上。

从另外的角度看,九五也是干卦中最好的支,干卦是64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64卦384爻的第一爻了,它代表帝王之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观念在整个社会慢慢推广开来,于是人们自然就把“九五”直接和皇帝联系起来,用“丸五之尊”或“九五至尊”来代指皇帝。

21、祭龙求雨

求雨的习俗在我国民间早巳形成。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天降甘霖,首先想到了龙,因为龙在人们心中一直是能播雨的神。人们还尊称神龙为龙王爷。在这期间,人们用泥土塑成龙,然后涂上色彩,把龙放置在祭台上,摆上各种祭品,对其焚香跪拜。

到了汉代,这种祭龙求雨的仪式,又增添了许多祈祷、巫术以及阴阳五行一类的活动。求雨的人还围着龙跳舞,一直跳到天降大雨方肯罢休。后来,许多地区都盛行舞龙,这或许是求雨仪式演变过来的吧。

有资料记载,求雨风俗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当时的求雨活动中,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已形成规律。在整个求雨过程中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舞”;其二是“暴”;最后是“焚”。

所谓“舞”就是手舞足蹈,即兴跳上一番,表达一下对龙王爷的敬意,求得龙王爷的同情,解除旱灾之苦。

一招不灵,再来一招。天再热也不怕,脱得一丝不挂,在太阳下暴晒,求得龙王爷的侧隐之心。若赶上龙王爷铁石心肠,就要使出最后一招,那就是“焚”。堆上干柴,烧死自己,以求同情。

22、泰山娘娘是妇女之神吗

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如下说法:

有说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说是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位仙女,云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玉女卷》说,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叫石守道,他的太太金氏生了个女神童,慧颖无比,3岁知人伦,7岁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14岁得曹仙长指点,人泰山黄花洞修炼,道成飞升,做了碧霞元君。

还有说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以上诸说以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的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资生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所以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

23、医生之神保生大帝

北方神医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在南方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医就是保生大帝吴卒(舱。)。

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吴真君”,他姓吴名卒,宋代福建龙海县白礁人。出身寒微,自幼资质过人,博览群书,精于采药炼丹和针灸。他四处行医,治病如神,疗治妇女奶疮最拿手,是个乳疾专家。当时着名的黄医官、程真人、鄞仙估等都是他的弟子。他桃李满天下,还有医书传世。

据说仁宗的母亲患了乳疾,宫中的太医也束手无策,后来把他请去治疗,药到病除。仁宗大喜,要他留在宫中做御医,他对皇上说:“我志在修真,慈悲济世,荣华富贵非我所愿。”宋仁宗听了很受感动,也就没再勉强。他回到民间,以自己的针灸绝技救活了许多人。他去世后,乡亲们在白礁村修了个祠堂秋龙庵来纪念他。后来,高宗听说这位民间医生治好了老祖宗的病,就命人在秋龙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武庙宇,即白礁慈济宫。

到了明代,吴卒的再传弟子又治好了永乐皇后的乳疾,永乐帝特意命人雕琢了一只石狮--“国母狮”,专程运到福建慈济宫,送给已成神的保生大帝。这只奇特的国母狮如今尚在庙中,石狮右掌高擎着吴卒的印鉴。

24、城隍神是城市的守护神吗

我国很多城市无论大小,都建有一座城隍庙。过去,城隍庙里香火很盛,是城里最热闹的一个去处。城隍庙里供奉着城隍神,城隍神是一个城市的守护之神。

城隍神的来历并不显赫,相传是由《周礼》腊祭八神中的“水庸神”演化而来的。水庸,即沟渠,水庸神也就是沟渠之神。古时候,城市的周围都挖一道护城河来护卫,有水的护城河叫“池”,无水的则叫“隍”。古人认为,凡是与人有关联的事物,都有神来主宰。既然护城河有神,那么一座城池就更得有一个神来掌管了,于是水庸神就发展演变成了城隍神。

城隍神为一方神圣,民间对之十分迷信。若是有人生病,民间认为住进城隍庙即可祛病。老百姓遇到冤屈和不平之事,可以写好状子,送到城隍爷面前焚烧,以为城隍老爷不会坐视不管,一定能为之申冤。另外,当地如发生瘟疫或久旱不雨,人们就将城隍塑像抬去出巡,以镇压鬼魅,保护地方太平。还有,若有人在异乡去世,灵柩运回原籍时,必须到城隍庙去领“路票”,这样才能灵魂回籍,否则就成了异乡之鬼。

25、各地民间有哪些城隍神

杭州的城隍神是明代的清官周新。周新是广东南海人,明朝永乐年间任浙江按察使,为官清廉,人称“冷面寒铁”。他到杭州上任后,廉明公正,先清除了衙门中一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官吏、差役。接着又微服出巡,亲自查询狱中犯人的案情,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使贪官污吏闻风丧胆,而百姓则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后来,他因冲犯了权贵而被诬陷狱,他在明成祖面前敢于大声争辩,临死前还大呼:“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周新死后,杭州百姓愤愤不平,明成祖为了平息民愤,就假惺惺地说,自己已梦见周新死后升天做了杭州的城隍神。从此,杭州人就在吴山上为他立了座“城隍庙”,吴山也因此被称做“城隍山”了。

上海也有座城隍庙,一个庙里有三位城隍神,一位是汉朝大将霍光,一位是河北大名府人秦裕伯,另一位是清末爱国将领陈化成。秦裕伯在元朝末年徙居上海,对上海人民有感情。他死后因“显灵”救了上海百姓,而被立为城隍。陈化成原为福建水师提督。1842年6月16的凌晨,英国炮舰进攻吴淞口,陈化成亲临西炮台指挥应战,击沉敌舰八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鉴先和东炮台守将临阵逃脱,造成陈化成孤军奋战,最后陈化成与其部属全部壮烈牺牲。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将其塑像请进城隍庙,还将吴淞一座桥命名为“化成桥”,在吴淞海滨公园立其塑像,供后人缅怀凭吊。

此外,浙江会稽(今绍兴)的庞玉,南宁、桂林的苏缄,北京的杨椒山,襄阳的萧何等,也都是历代名臣,并与当地有某种渊源关系,因而被人们奉为城隍神。

26、“还盘王愿”是怎么回事

瑶族对盘王祭祀的原始信仰活动,称“还盘王愿”,又称“跳盘王”盘王”、“做盘王”、“祖宗愿”、“搞愿”、“跳香火”、“安庙”等。

盘王作为瑶族祖先,人们希望通过还盘王愿得到盘王的保佑,保证五谷丰登,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瑶族在许盘王愿之后,如遇丰收之年,必择吉日还愿,一般多在每年农历6月16日举行。除了纪念祖先,感谢神灵之外,还有庆贺丰收之意。

还盘王愿的仪式大体分两种,即大愿(祭)和小愿(祭)。大愿一般一代还一次,也有三五年、十多年或丰收年还一次的,由各村或各家的经济状况而定。还大愿时,一般需三天四晚,有的要七天七夜,由头人发起,大家乐捐经费,组织全族或全村人参加,在建于山中的盘王庙里举行。大家载歌载舞,杀牲摆酒宴,请师公六人至八人主持。仪式中必须挑选二至三对未婚青年男女,盛装打扮,代表盘王子孙,在巫师的带领下演唱,有的用芦笙伴奏,并协助巫师跳神。小愿又称家祭,当人丁不旺或家境不安时,通常在年初许愿,年尾择吉日还愿,时间为一天一夜。届时首先请外族外姓诸神降坛饮宴,祭五谷兵马,引禾归山,以祈求丰收。继而请祖神,供长鼓、瑶锦,由长鼓艺人表演长鼓舞,歌师、歌娘出来“围歌堂”,一俊俏童女扮作新娘,以娱盘王,最后送盘王归去。其间只需请师公一个,作法事一晚,用老鼠、鱼、鸡、糍粑作三牲供奉盘王即可,不需搞大的排场。

27、盘王崇拜有什么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