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烧七礼俗也有不少讲究。如在活动内容上,头七、二七应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僧道诵经;三七、四七,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有设望乡台、墓祭等仪式;六七由女儿或侄女备酒饭祭奠;七七供奉祭奠,并请僧道诵经除灵等。此外,烧七还有其它讲究,如“犯七”、“摸七”时还要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犯七”又称“犯天七”,指烧七之日逢“七”(当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情况,丧家要到坟上祭拜,烧纸钱,插纸旗。有的地方在三七时犯七,还有特殊的礼俗,即准备21面小纸旗,一把纸制小雨伞,插在新坟上,并带一小桶水,用手向坟的四周泼洒,口呼先人尊称,道:“风来旗内裹,雨来伞内躲。”有的地方凡遇犯七,便要按死者岁数插相应的小纸旗。“摸七”是指当烧七日逢“八”(当月的初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的情况,孝子要到坟上先烧纸祷告:“带你回家”,并将随身带来的芦柴放在地上拖至家里,烧七后再将其拖到坟地,意为送亡亲灵魂回墓。此外,有的地方对各七的时辰和人数也有一些规定,如头七上午十一时,二七至七七每七就得向后推迟半小时左右。参加烧七人数要一次比一次增加,参加烧头七者,每七均要参加,如一次缺席,则被视为不吉。烧头七时,对是否能参加烧到七七的人要充分估计,烧头七人数越少越好。
在这七个七中,以五七最为重要,所以有“五七为大七”、“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等说法。民间有一种俗信认为,死者只有到五七时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会在那天登上阴间的望乡台,眺望阳界的家人。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五七前夜搭“望乡台”的习俗。苏州一带则有“喊五更”的礼俗,即在这天五更时分,孝子们打开大门,向西连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在灵前痛哭,并设酒菜奠祭。也有的地方在五七当天,由丧家带着纸扎、冥币和香烛等到坟地祭祀等。
15、为何说“三年为大祭”
除了烧七奠祭之外,民间还特别重视烧三周年,有“三年为大祭”的说法。烧三周年一般有捧亡灵牌位和墓祭两项内容。前者源于民间认为亡灵牌位在家不得过三个冬天的俗信,故不到三周年就要捧亡灵牌位,将其安放到祖庙。实际上这种仪式也是丧家脱孝,宣布结束守丧的标志。丧家择好日子后,通知服孝的亲属前来脱孝。届时还要举行墓祭,大致类同于下葬时的规格,延请僧道诵经,封坟地焚烧纸币、冥器,供奉酒馔,加以奠祭、哭悼。墓祭之后,燃放鞭炮,为其上梁,祝其安息。此后子女不再守孝,可以脱去孝服,恢复正常生活。
不管怎么样,烧七和烧三周年等活动都是民间传统丧葬礼仪中重要的奠祭方式,寄托着生者无尽的裒思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对亡亲者的一种安慰。
16、接三是怎么回事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恶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恶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的《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放焰口和做道场目前已不多见。
17、丧葬中吊唁有何礼俗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其礼数、方式由与死者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逝者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迎接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x元”、“尊敬x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18、传统丧葬出殡前有哪些仪节和程序
传统丧葬出殡前仪节和程序主要是:
报丧。死者咽气后家人应当尽快地向亲友发出报丧帖,或登门通报死讯,对于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当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死者在人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绾发、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用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认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者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24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人棺中。
人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而脚朝外。
守铺。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人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孝,这叫做“守铺”。死者人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传统当中,守灵也是表达对逝者尊重。
搁棺。因为要选择吉田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棺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馆”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会太长。
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就会不吉利。
19、为什么要“出殡送盘缠,上坟烧纸钱”
民间俗信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像现世中的人一样生活。因此亲人去世后,要为其准备到另一个世界去的“盘缠”。安葬后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定期到坟前焚烧纸钱和纸扎,以示给死去的亲人送去钱财和物品。
“送盘缠”又称“发盘缠”或“发纸马”,是在死者下葬前一天的晚上,在村头路口(过去多建有“土地庙”)举行一个送行仪式,将纸扎的轿车、洋马、童男童女、小牛、元宝等焚烧掉,以示给死者准备了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交通工具和路费。死者下葬后49天内,儿女们每隔七天要到坟前去烧纸送钱,民间称之为“烧七”。大多数地区重烧“三七”和“五七”。焚烧的物品除纸钱外,还有“聚宝盆”、“摇钱树”、“宝柜”、“元宝”、“长钱”等纸扎晶。“烧七七”,民间也称“断七”,烧完七七后丧期便算结束了。
灵魂存在观念,是“送盘缠”、“烧纸钱”习俗在民间长期存在并流传的根源。人死了都要到阎王爷这里报到,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转生投胎,虽然老百姓并不一定都清楚道教所说的阴间冥府,但生死两界,阴阳有别,人死了鬼魂要到另一个世界是不少人们共同认可的。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那个未知的陌生世界是遥远、幽冥、神秘莫测的。于是人们按照现实生活经为去那遥远阴间的亲人准备“盘缠”和“交通工具”,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便是“出殡送盘缠”的由来。
20、打寿材是打造棺材吗
过去,在农村有个习惯,人到了六七十岁,.离死期最多不过一二十年,就早早为自己预备棺材。打寿材的日期也有讲究:要在有闰月的那年,选一个好日子打。打的地点,有的在自己家里,有的因为家里地方小,就在木厂或庵庙里打,打好后。或者抬到家里,或者就摆在里面。
打寿材的木匠是专门的职业,与普通的木匠有别。打的那天应该供应他们早上一顿面,中午-顿饭,除工钱外,还有喜钱及糕桃等。所剩下的木头,除护皮(木头两边据下来的部分,有人自己留下,或拿给木厂抵钱)外,也都归他们所有,但有时家里也可向他们要锯块,留给小孩做小板凳或小马桶等,叫做讨寿(意思是讨打寿材人的寿,希望将来和他们一样长寿)。
打寿材是件喜事,与过生日相同,亲友们应该来贺喜,并送些糕桃烛炮等物,算是贺礼,但本人的女儿们,除了糕桃等,另外还要送:扳不倒(即不倒翁,男的是男像,女的是女像)一个,纸做的万年青、吉祥草各一盒,金花一对,大红洋绉一丈三四尺。如果一个已嫁的女儿,所用的钱由她一人出,若有数人由她们一起平均分摊。若没有女儿或未嫁的,应由侄女们或干女儿出。她们如果经济拮据,由本人拿钱给她们,她们再拿出来。她们另外还要再给大木匠喜钱。
当打好的时候,那扳不倒、万年青、吉祥草就摆在棺材里,将棺盖盖起来,再把金花插在棺材的前面,红洋绉披在棺材盖上的前面(将它保存好了,预备将来死时蒙在死人身上的被单),同时外边放着鞭炮,贺客们再向本人道喜。用这些东西的意思是:扳不倒代表本人,因它是扳不倒的,所以人也不会死的。万年青、吉祥草是取万年长寿、吉祥的意思。披红洋绉及插金花是表示喜气的。
21、成殓死人的棺材有何说法
成殓死人的棺材,汉族习尚以松柏木制作,忌用柳木。因为柳树不结籽,用柳木做棺材会导致无子无孙。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还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材要放到干燥通风处,越干燥越好,据说如此则能使本人来世疾病稀少,否则,就会多灾多病。布依族棺木禁用松树和刺包树制作,因为松树砍了,再也不会发芽,若用松木做棺材,会使子孙断种;若用刺包树做棺材,会使子孙得上麻疯病,像刺包树一样癞疙癞包的。哈尼族的棺材称盖为“公棺”、底为“母棺”,两者都是一般大小的木槽,公棺槽浅,母棺槽深。母棺下设有两个支脚托着棺板,公棺棺首一般刻有一个人头形,中间刻一颗心,传说这样有镇邪避恶的作用,能让死人不会变成恶鬼来危害活人。
22、出殃日是怎么回事
北方一般认为人死之后,有出殃日。“殃”就是灾祸,这一天死者亡灵化为某种色气而出,遇者一定会有大灾大难。传说“殃”出时,碰着人人就死,撞上树树就枯。至于什么时候出殃则是由阴阳术士推算的,一般是在人死后第三日。在入殓后殡葬前,按照阴阳术士指定的出殃日、时,丧家要将家中一切门扇大开,全家老幼鸡犬畜禽全部离开宅院。大门外还要悬挂载明某日、时的出殃标志,以防他人误入而沾上凶煞之气。
传说死者阴魂不到出殃日是不会离家的,到了出殃时日其魂魄厉气才由阴间鬼差前来带走。大约过一个时辰后,家人先从墙外往院内扔一根钩担,“哗啦”一声响,把尚未离家的小鬼赶走,随后再敲锣打鼓地从大门进人家中。这样的仪式结束后,“殃”就算躲过去了。
23、为何人忌死于偏房寝室
中国古俗,忌死于偏房寝室,而要死于正室,即所谓正厅、正寝内。民间俗信以为,如果亡者是死在偏房寝室里,那死者的灵魂就会留在偏房寝室的床架上,同时也不能马上获得转生,将来还会对家人有所困扰。有些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把亡者原来睡的床(包括铺盖)统统烧掉,以促使逝者的灵魂迅速升天,或者请僧侣念经禳解。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在亡者断气之前“搬铺”。“搬铺”是有很多讲究的,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规约。搬铺时,如果快要死的人还有长辈在世,一般不能搬进正厅,只能搬到其他偏房中去;但对家庭中有特殊功劳的长子和叔父伯父等人,虽然仍有长辈在世,也照样可以搬铺到正厅中。未成年的子女死亡时只能在偏房寝室的地上铺些稻草,移铺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