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辆车都在喊“马上走”,但是哪一辆才是你的你要和谁一你要去哪
到底哪一个是“对”其实每一个都无比正确。正如没有人会一大早起来伸个懒腰,然后说“我决定过×蛋的一天”,没有人会在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人生像狗屎一坨。回归到终极价值,“宁静”“精彩”“自由”“家庭”,每一种终极价值观都无比正确,都有各种经典与哲思作为支持,有无数名言与传奇在背后做注脚,也一定都有路径可以到达。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但是你选择哪一种颜色的辉是耀眼,是气质,还是精彩,抑或是宁这才是个问题。所以,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不能粘贴!很多时候,甚至连操作系统都不同。
每个渴望成为独立个体的人,都需要创建自己的定见——一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就多收集各路信息,小范围地试试错,先上一辆最想上的车,舒服就坐下去,不舒服尽快下车,然后回到车站,这次你的选择一定会更加精准——定见不诞生于别人的建议之中,而是在自己一次次的试错里。我们不是“找”到自己的样子,而是“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什你问,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回
我也有自己的定见。我会说,如果我是你,我会尽快开始尝试一下。因为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前路是否适合。我痛恨像傻子一样站在路口等待答案,期待某一天会出现大师般的人告诉我该如何,我也痛恨某一天我随便上了一辆车,仅仅是因为那一瞬间有人声音很大,而我又恰巧寂寞难耐。
后悔没试过和后悔做砸了的量级永远不一样,前者让你更懦弱,后者让你更智慧。
不过即使你此刻再认同我的说法,也请你记得,你不是我,永远不是,也不应该是。
尝试梳理一下前面我们得到的结论:
所有的建议都是“如果我是你……”的建议;
你的人生方向是你自己“找”出来的,不是听回来的;
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至少你应该开始试着去知道。
但是我们会不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这么一个人,与我完全没有利害关系(无期待),神奇的是,他完全就是我希望成为的那个人(人生方向完全一致),我是否可以不用自己创造点什么,而去粘贴他的成功之路这样的成功是否能够复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并不少,我们奉他们为人生偶像,看他们的传记,仿他们的言行,追随他们的道路,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是件挺好的事,因为目标一致的成功,至少复制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我依然要说,这样的成功可以复制,却无法粘贴。
8如何再造一个乔布
1经历无法复制
既然那么多人要当××界的乔布斯,我就来谈谈乔布斯,以便更好地解释我的观点——成功即使能复制也没法粘贴。
乔布斯成长于嬉皮精神盛行的伯克利附近的一个寄养家庭。继父是当时最好的汽车机械工程师之一,非常善于将不同的配件组装起来然后卖掉,他从小教育乔布斯关于好产品的理念,也就是今天被盛赞的工匠精神:“一名好的木匠会在壁柜的背部也用上最好的木板。”
这种秉持细节完美的理念,让乔布斯坚持在苹果的产品上不断尝试最好的配件,当人们打开用户自己无法打开的iPhone手机,他们会被里面精致的线路设计和布置感动——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壁柜背部”,苹果也一如既往地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与精致。
乔布斯的青春期,也是美国互联网革命的青春期。他是第一批参加黑客(互联网的第一批天才)聚会的人。在聚会上他结识了沃兹,后者成为他的好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当沃兹设计第一台Mac的时候,乔布斯做的更多是“买买汉堡与薯条”的工作。他从利兹大学退学后四处晃荡,之前在选修课上接触到书法,让他意识到“工具不仅应该传递信息,还应该传递美”,这也成为他在苹果产品设计上坚持的理念——手机作为一个通话工具,不仅应该能够通话,还应该是美的。
那个年代的嬉皮士集体对西方文明感到失望,一起向东看。乔布斯辗转去印度修习禅学,禅学的苦修与极简主义深深影响了他。他认为极简使人敏锐,这让他终生坚持每天一小时的冥想与素食主义。他笃信“lessismore”(少即多),这让他敢于推出只有一个物理按钮的iPhone。
乔布斯的才干,从他不可复制的生活经历中打磨出来。
什你决定现在就背井离乡,先认个东风一汽的高级工程师做义父,参加黑客聚会,退学学书法,然后去印度拜师然后回来吃如果你真能做到,请务必微博私信我,我们交个朋友。不过即使你做到上述一切,你也无法复制出一个乔布斯来,因为才干无法复制。
2个人才干无法复制
先放一下乔布斯,讲一个我们永远的男二号小明的故事。
小明回家路过邻居姐姐家窗口,看到她脱光衣服躺在床上,摸着自己的胸说:“我要一个男人,我要一个男人!”
第二天,小明回家,发现姐姐果然有了一个男人。
小明冲回自己家,脱光衣服,摸着自己的胸说:“我要一辆单车,我要一辆单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
这个故事的真实寓意是:也许别人的成功模式你能学会、经历你能模仿,但别人有些你永远不知道的才干。
什么叫才在“能力”一章里我们提到其定义:“个人所展现的自发而持久的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才干常用来形容人的个性、品质和特征,它对职业业绩优秀有很大的贡献,在生活和工作中被无意识地使用。
这些才干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来自数万小时的练习,让某些能力习焉不察地融入你的能力中。最要命的是,正是因为这些能力如此习焉不察,很多时候使用者并不自知,只能通过测评、亲友认证,加上自身体验交叉验证。所以即使在他们本人亲笔撰写的回忆录中,也不会提到自己的才干。你只能从一些旁人的描述了解到这一切。
还是拿乔布斯来举例子。乔布斯的审美是书法课培养的,还是有天生的成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是养子,亲生母亲在他之后又生了一个妹妹。当乔布斯知道这件事,他决定去寻找他素未谋面的妹妹。在《乔布斯传》中,他这样描述与妹妹的第一次见面:
“我们非常之像。”
他们相约去了附近一座教堂,在那里他们发现他们喜欢同一个细节,对于美有非常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表现出类似的审美才干。而后天的生活让这种审美的才干开出不同的花朵:乔布斯的继父是机械工程师,乔布斯选择了退学,专注于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渐成iPhone;而妹妹跟着妈妈,她拿到了文学硕士,成为作家。
这种对美的判断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这才干到底是天生,还是有什么小概率的后天巧合,让他和从未见过面的妹妹拥有类似的才真的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虽然并未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乔布斯却无比依赖这种才干。前段时间爆出乔布斯曾经对AppleTV的界面说过“不”,但是在他离开以后,再也没有人对产品说过“不”。所有乔布斯年代的设计师,都对乔布斯说“不”的速度与坚决感到震惊——而正是那种斩钉截铁的审美能力造就了今天的苹果店、iPhone和iPad,这种果断背后凭借的不是某种训练出来的能力,而是一种才干与直觉。
我自己有过类似的例子。有一次在与朋友闲聊的时候,他们开玩笑说你可能是“世界上最有亲和力的生涯导师”,我觉得很好奇: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亲和力,在我的自我概念中,我可是一个长发迎空、桀骜不驯的少侠(说到这里大家都建议我照照镜子……)。后来我看自己的咨询与培训录像——看到自己很自然地在上课前走到陌生的学生堆里面去聊天,看到自己蹲下来听某个人说话,看到自己舒服地坐在咨询椅上,对面的来询者逐渐放松下来……我深深地意识到我真的有“亲和力”的才干。而我竟然20多年对此一无所知!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能牛×到值得被写传记的程度(我宁愿被归为“少儿读物”,也不要被放到“成功励志”那一类),我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告诫我的后人:做培训与咨询时,讲话一定要犀利,笑话可以再贱一些,全然不顾那是因为我有很好的亲和力在托着。
所以即使你读完了名人所有的故事经历,他的天赋和才干你也很难觉察,更不要提复制了。最诡异的是,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说,而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与其说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不如说是世界选择了让乔布斯发动这个改变。
3时代无法重来
好的,我们大胆狂想一下。这个叫小明的家伙,坐时光机,回到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关于乔布斯所有的不靠谱的修炼,拿到乔布斯的DNA给自己注入审美的才干,然后带着这一切回到现在这个时代,他能通过复制乔布斯的经历成功
答案还是:不行。
比起乔布斯的个人经历,对他的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硅谷,这让他与世界上最伟大的IT领袖成为朋友或者敌人。他的导师是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他的敌人是IBM和微软的比尔·盖茨,先友后敌的是百事可乐CEO史考利和Google的拉里·佩齐……
一个人伟大,往往不仅因为他的经历,更因为他的伙伴、他的对手,还有他的时代。
伟大从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东西。
在今天这个时代,经济、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和改变这个世界。各个行业随着不断地网络和电子化,边界逐渐融合,形成新的商业版图——这也意味着,即使乔布斯本人直接复活,也无法以相同的方式取得成功。
如果你在20世纪80年代照过照片,你一定还记得柯达这个品牌。柯达胶卷以化工产业起家,以色彩还原逼真为竞争力,与颜色鲜亮的富士公司分割了世界几乎90%的胶卷市场。从1888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感光的胶卷,一直到2012年9月19日宣布破产之时,柯达已成立130余年,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柯达的破产主要是因为跟不上数码相机的潮流,但讽刺的是,数码相机技术正是柯达自己在1975年发明的。不过当时柯达的胶卷实在是卖得太好,所以一直没有真正关注过数码技术。
几年后,当柯达惊觉数码相机渐成趋势,自己大势已去,尼康、佳能、索尼等品牌早已占据市场。从此开始了数码相机群雄割据时代。一个做胶卷的化工公司,却受到来自电子产品的围剿,估计是谁也无法想到的吧。
好景不长。很快,数码相机厂商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智能手机。诺基亚在2004年推出第一部百万像素级的手机7610。当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时,谁又愿意专门带一台累赘的数码相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名。数码相机除了高端的数码单反一支幸存,其他都慢慢衰落。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诺基亚代表的传统手机也没有挺多久。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五年后其市场份额超过诺基亚。诺基亚这个北欧“贵族”放不下身段,既不愿意抄袭苹果,也不愿意投入安卓门下,而选择了和另一个迟暮的巨人微软合作,推出了WP(WindowsPhone)系统,结果反响冷淡。
在2013年9月3日,诺基亚的手机部门正式被微软收购,一代巨人从此倒下。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的理念是“最好用的手机”,而iPhone的理念则是“能打电话的随身电脑”。虽然一直到今天,诺基亚Lumia的信号和结实程度依然一流,但人们还是难以抵挡在手机上使用各种软件的诱惑。
在20年前,商界人士无法想象:一个百年的化工公司竟在10年内被数码产品商打败,手机厂商则在10年之内逐渐取代数码产品,而一个硬件厂商在五年内动摇世界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而且不可预测。
再回观苹果,它现在面临几大强敌——做搜索引擎的Google、做手机的三星(以及中国市场的小米),还有做电子书的Kindle。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这个世界改变得比他想象的快多了。
几年前,杂志社的编辑永远无法想到网络媒体(我曾经在2003年遇到过一个名刊的编辑,谈到网编,他翻白眼、咧嘴、嗤之以鼻:那也叫编)会如此迅速地取代纸媒。而由网编摘录来提供内容的网站,几年之内迅速被博客所取代。博客写手的热气未散,有一天突然又成为播客的天下。然后是140字的微博,然后是读图时代,最近大家连140字都不愿意写了,点赞就好。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
我也不知道,崔健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