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2023400000022

第22章 关于成功这件事(2)

想想扎克伯格的职业发展经历:他懂得定期套现自己的内职业生涯——他的编程能力外化成Facemash网站(外化),这个网站让他有了参与Harvardconnection网站编写的机会(内化),而这个机会又让他孕育出facebook(外化)。

所以,较好的状态是,内职业生涯保持超前外职业生涯一步,这样的状态最舒心。内职业生涯超前一大段时,你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比较虐心,觉得无趣,打不起精神,觉得没有价值感。而当内职业生涯超前太多——这是企业和你的双输,你真的应该认真思考这一点——你就会想为什么企业看不到我的能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如果是前者,你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自我营销的话题;如果是后者,你真的应该动心,和自己甚至其他更多企业谈谈,转换个岗位或者职位,否则对双方都是损失。

4努力就一定有回报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如何努力套现内外职业生涯,接下来我们尝试探讨一个话题:社会中的两个人,拥有一模一样的能力、素质和投入,他们会获得相同的成功他们的成功概率一样大

或者进一步说,这个世界对同样努力的人,真的会给予同样的回报

如果你是一个真诚、勇敢同时又有一定阅历的人,你一定无法回避这个事实:我们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

这个社会有很多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公。这些资源有的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比如说眼界、工资、能力;有一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比如说更好的教育、平台、名声、地位;还有一些则完全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如天赋、体质和机遇。

如果你是一个真诚、勇敢同时又有一定阅历的人,你会清晰地意识到,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我们就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穿着不同的鞋的人——有人打赤脚,有人穿回力到最新款耐克跑鞋,还有人甚至根本不跑,而是开着法拉利——向着不同的终点奔跑。

正如在操场上跑圈,当你第一圈超过前面那个看起来比你健壮得多的男生,你千万不要窃喜。你不是比他强,只是比他的起步线靠前一点。他已经跑了15圈,这是他最后一圈的冲刺。而后面那个看起来文弱的女生像小鹿一样轻松地点着地滑过你,你也不要沮丧——她出身体育世家,六岁开始田径训练,每天以你想象不到的毅力跑10公里,至今已经12年啦。

还是安心算你的圈,跑你的步吧。

5贫富由什么决

歌路营的杜爽老师推荐我看一档2011年的香港真人秀节目《穷富翁大作战》,她说这个节目对她的公益之路影响很大。我很尊敬她正在做的事情,就赶紧回家补课。

我本来以为会看到一部严肃的纪录片,看无数打着专家头衔的人蹦到字幕上,却没想到这个节目做得非常有趣。一群香港的有钱人,包括G2000品牌创始人田北辰、某跨国公司亚太区主席之女模特儿Juju、富家太太Cisy和谢瑞麟副主席黄岳永,自愿参加一档真人秀节目。这群社会精英被收走手机、信用卡,不能靠原来的人际网络,24小时摄像机跟踪,在一个社会底层人士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天,分别做流浪汉、茶楼妹、新移民妈妈、清洁工人。他们要感受低收入家庭如何在三顿饭生存线上耗尽心思,体验流浪汉怎么在晚上找到一个栖身之地。

他们要用五天的时间去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

贫富由谁来决

A靠双手

B命中注定

之前,他们都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A,他们都认为,今天的成功是自己亲手一点点做出来的。田北辰,新民党副主席、哈佛大学MBA,笃信市场竞争与弱肉强食,他在开始时对自己很有信心,说:“如果有斗志,弱者也可以变强者。”

五天的艰辛在此不表,你可以自己搜索来看。真正有趣的是他们的答案:在五天的穷困生活中,这些商界高材生和名门贵族无一能凭自己的能力“翻身”,他们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五天以后,四个本来想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通过智慧和努力获得的富人,全都改变了主意,急切地想要结束这段生活。

富家太太Cisy被分到一个从内地到香港的妈妈家帮忙。这个家庭有一个和她女儿Tifany年龄相近的女儿海萍。

Tifany的理想是写书赚钱。当节目组问海萍她的梦想时,她回答是当医生,因为能赚大钱。

节目组继续问,你觉得你父母可以供养你成为一个医生

海萍笑笑说,应该不行吧。

Tifany从小坐飞机环游世界,而海萍连地铁都不会搭。

Cisy说:“起跑线相距很远,如果他们在跑100米比赛,我相信我女儿的起跑线是在200米。”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名的帖子:《我花了18年,才能和你在一起喝咖啡》。

G2000品牌创始人田北辰参与体验的角色是流浪汉,他在街头流离失所了三天,终于找到一份工作,不到一天就被开除了。

“流浪者的生活,不是像削铅笔那样慢慢削尖,而是慢慢钝了、断了,最后剩下的只有笔头的橡皮了。流浪者不说改善生活,就是维持生活也得每天每天不停地工作,人的意志可能就在其中慢慢消磨掉,就算有机会,也未必有信心去挑战原有的状态。我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个真人秀,有五天的期限,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没有期限。”

讲完这段,他哭了。

最后这些精英与富人一致投票,答案是B。无论是他们的商学院知识、斗志、商业模式,还是精英思维,都无法让他们抵御穷困起跑线带来的绝望。今天如果你把那些成功人士拉到社会底层,也许有三分之一的人永远无法回到原位,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及他看不上的穷人。富贵靠什努力只占一小部分,命运比努力要重要得多。

请尊敬你身边的穷人们,他们也许不比你懒惰,不比你无能,仅仅是因为命运的安排而活得不如你光鲜。如果你陷入过命运的深渊,你也一定能体会他们的绝望。

如果他们活得比你差,请理解他们的困窘,感恩自己的幸运;如果他们活得和你一样快乐,请为他们感到高兴;如果他们活得比你还要好,请学习他们的智慧,他们用比你少的资源,换回来比你多的快乐。如果你帮不了他们,至少还他们以敬意。

简爱对庄园主罗切斯特说的话,我也替穷人说给富人听:

你以为我矮小、卑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

如果上帝给我点美貌和一些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不是凭借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肉体在这里与你对话——我凭借我的灵魂与你的灵魂对话。就像有一天我们死去,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原本那样。

在微信公众号“新精英做自己”输入“穷富人”,给你推送这档改变我人生观的真人秀节目。财富到底是天注定还是靠双让四个有学识、生活无忧的富人像穷人一样生活五天,他们有没有可能翻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一定要看看的片子。

6巨大财富背后的巨大好运

有一次为了去北大光华讲《创业者的生涯》,我专门对那些顶级的华人成功者——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华人做了一个生涯研究。

本着大家对于巨款和富翁的八卦精神,我罗列一下所有入榜的人。

富翁们平均年龄56.6岁,财富为60.94亿美元。所以我们所谓的富“翁”,看来财富的积累的确要到近60岁才到顶峰。但是当把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富翁数据分开来看,则开始出现好玩的规律:

大陆富翁们平均年龄47.6岁,净资产40亿;

台湾富翁们平均年龄56岁,净资产49亿;

香港富翁们平均年龄71.8岁,净资产99.8亿。

台湾富翁们比大陆富翁们平均年长约9岁,而比香港同行们年轻约16岁。为什么三地的创业者会有这么大的年龄差难道大陆的富翁们更加聪还是大陆的富翁们比其他两地的更加努

我们可以继续从他们的创业史里面找答案。当你观察他们的创业史,你会发现除了顶级成功者们自身的努力,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幸运地在恰当的时候,遇见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高潮,抓住了自己的机会。

大陆的经济发展高峰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化腾在1998年创业,一年后QQ上线,那一年他28岁。20世纪90年代,大陆的创业者们的平均年龄为28~38岁。

台湾的经济发展从1974年10项基础建设时打下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郭台铭在1974年创立“鸿海”,1977年扭亏,1982年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奠定现在的地位,那一年他32岁。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创业者平均年龄是27~37岁。

香港的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腾飞。李嘉诚1950年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在1958年投资地产,1967年地价暴跌,长江工业收购大量地皮储备,五年后公司上市,股票超额认购65倍,他因此奠定江山。那一年,他44岁。香港的创业者那个时期的平均年龄为32~42岁。

三地的顶级者有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恰逢一个百年不遇的经济高增长时期。

第二,他们都在增长的关键行业(大陆的互联网和台湾的电子、香港的地产),抓住了一个机会。

第三,他们当时基本都在27~40岁之间,而且在这个关键领域已有一段时间创业积累——等你看到机会再开始往往就跟不上了。

以上三条,成就了他们的财富传奇。

从生涯的角度看,27~35岁是人们开始创业的最好时机——此时人的智力、社会视野和眼界慢慢成熟,人脉也渐广,同时还没有太多的家庭和思想负担,正好可以开始。一旦过了这个时机,不是负担太重,就是害怕失败,很多人宁愿做职业经理人。

如果第二条“在关键行业抓到关键机会”考的是后天的眼力的话,第一条和第三条则有很大幸运成分在——谁也无法独立掀起大潮,而谁又能管得住自己的年

他们恰好在百年不遇的经济腾飞时期(天时)、在合适的行业(地利)、在最合适的年龄(人和)做好了准备,才成就了他们幸运的财富传奇。这让我想起中国一句古话: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机遇、天赋与勤奋是获得巨大财富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成功者一定都是努力奋斗的,但是努力奋斗不一定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应得的财富,甚至走上时代的顶峰,但是那些走上顶峰的人,需要多一分幸运和机遇。

只要努力,定有小成,但是极端的贫穷和富有很大程度由机遇决定,成功路上的竞争,并不公平。

7成功可以复制,可没法粘贴啊

如果巨大的成功如此依赖机遇,那么模仿成功人士的故事,似乎是最好的方式——毕竟这些方式他们尝试过。这也是成功故事如此泛滥的原因。

但是大部分的成功故事可以复制,却无法粘贴到你身上。听听这个生涯案例:

志明22岁毕业,父母帮他在家乡电厂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想要离开这个安逸的二线城市,去大城市里尝试一下。他找周围的人寻求建议。

他的二姨,一个在电厂工作多年的会计,告诉他:“没意思,外面还是一样,我好多朋友都出去又回来了,混得还不如我。叶落归根,你最后还是要回来的。”他在老家地税局的发小儿则劝他说:“去吧,一定要出去看看!我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特没意思。”他来自上海的室友告诉他:“肯定是大城市啊,大城市发展机会多,而且眼界也不一样。年轻时多体验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母亲很心疼他:“傻孩子,外面哪里有那么好物价高、房价贵,还是回来吧。你爸给你安排的工作多好啊,回来离我们也近,你以后就会知道,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你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当爸妈的不会害你啊……”说到这里,妈妈哭了。

志明很困惑:我到底该过什么样的生

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困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像站在任何一个城乡接合部的车站,这里停着无数快载满人的车,在每一辆车上,都站着一个人在卖力兜售:快上快上,马上走了!这个时候,你会上哪一辆到底哪一辆车,是你的命运终

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二姨、发小儿与室友都是真心为志明好,他们也给出了自己所相信的最真实的看法,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建议那么不哪个才是最合适他又该怎么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老故事小马希望过河又不敢,老马建议他问问朋友们。老黄牛说河流很浅,过河就是apieceofcake(小菜一碟);小松鼠说河水深不可测,有去无回。小马困惑了……回去问妈妈。

老马鼓励小马自己试试看——当然老马自己走过,知道那条河不至于把她亲儿淹死——最后小马成功渡河,并且理解到:

别人的建议,总是别人的。主意只能你自己“生成”一个。

智慧的老马懂得这个秘密。当人们告诉你“你应该……”的时候,他们其实真正在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我把这个思维模式称为“建议翻译器”,你可以自动把他们的话改个内容,很多事就会豁然开朗。

一听到:你应该……

就换成:如果我是你,我会……,因为……

让我们翻译一下对志明的建议:

二姨说:“如果我是你,我还是要回来的!我喜欢宁静的生活,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发小儿说:“如果我是你,我当年就会离开的!我渴望激情的生活,在这里过得很无聊,真的不想一辈子这样过下去。”

室友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去大城市!我喜欢未知的可能性,从小在城市长大,觉得机会和视野非常重要!”

母亲则说:“如果我们是你,就选择安安稳稳的生活。我们事业上已经没有新的可能,所以觉得家庭最重要。”

当你安装上建议翻译器,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你“好”,之所以建议不同,是因为他们对“好”的标准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人啊。就像那些拉你上车的长途汽车售票员,他们每个人都希望你坐上他们自己的车,这天经地义。问题是:你自己想去什么地

我的一个兄弟来深圳玩,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叫他“靓仔”,问之,和帅哥同义,狂喜。终于邂逅能欣赏自己气质的审美群落,让他卸下多年不堪重负的压力。第二天,我们去机场接宿舍公认的猥琐男,他一出机场,就被一群浓妆艳抹的大妈拿着小旗子围住——靓仔,要不要住旅

每个人对“靓仔”的评价标准不同,其实大家对“好”和“幸福”的标准也各异。二姨觉得“少走弯路”是好,发小儿认为“精彩的生命”是好,室友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好,而父母则认为“家庭和谐”是好。所以虽然每个人都很真诚,但他们都在说“如果我是你,我会……”的建议。

这些建议都没有问题,而志明之所以困惑,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我到底是我想要什

志明和你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是独特的。你们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意义,有独特的能力、天赋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上帝保佑你真的有),对未来也有各自不同的期待,你们还有独特的能力和资源,能创造与其他人不同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