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2023400000012

第12章 价值观:做个有定见的人(4)

阅历阅历,第一需要经历,第二需要审阅。前者只能自己使劲,生涯规划师则可以加速后者,帮你照镜子,帮你更快地了解自己,不需要栽太多跟头。

重要性让你按照你认为的这些价值的重要程度排列:有什么是不可或缺有什么是没那么重要哪些即使不太满足也能生哪些是一旦抽离就会让生命大楼坍塌保护好最重要的,找机会做次重要的。

1632年,68岁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因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被罗马宗教裁判传讯。第二年5月底,伽利略被软禁。此前两位同行的惨状历历在目:哥白尼被迫害多年,临终前才出版自己的著作;布鲁诺则因为坚持学说,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伽利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6月22日,罗马宗教当局审判,他面临的只有两条路:当众被烧死或者放弃自己的学说。

让众人吃惊的是,脸色苍白的伽利略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代表悔罪的白色长袍,手执蜡烛,当众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心说的错误和异端”,保住了自己的命。在接下来的九年里,作为宗教法庭的囚犯,他被软禁在佛罗伦萨城郊的一所农舍里,直至去世。他被软禁期间,凭借微光所写的关于力学与落体定律的《对话录》,最终由他的学生安德雷亚偷偷带出意大利。

据说,安德雷亚与伽利略有一段有趣的狱中对话。见到被软禁的老师,安德雷亚说:“我们说,您的双手有污点。您说,有污点比双手空空要好些。”

伽利略说:“这话听起来很现实,很像我说的话。”

安德雷亚:“您还说过:‘考虑到种种障碍,两点之间最短的线可能是一条曲线。’您赢得了闲暇时间来写只有您能写得出来的科学著作。倘若您在火刑柱烈焰的灵光中了此一生,那人家就是胜利者了。”

伽利略:“他们是胜利者。没有什么科学著作是只有某一个人才写得出来的。”

安德雷亚十分费解:“那么,当年您为什么要悔罪”

伽利略:“因为我害怕皮肉之苦。”

伽利略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发现推进了整个人类的认知,在我看来,伽利略在定见方面的修炼也令人尊敬:他承认和接纳自己作为“老人”而非“科学斗士之神”的一面,保护一个花甲老人觉得更重要的价值——“安全”;保护核心价值观后,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追求后面一点的“智慧与进步”,甚至也没有去争辩那个“谁的胜利”的问题。

从价值观来看,真实比伟大更重要。太极拳经云:守正出奇。一旦重要性确认了,我们就能找到生活的重心,一旦守住了重心,其他部分的价值缺失,即使摇摇晃晃,也能回来。

就算会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五月天

价值观的练习

下面是18种常见的生涯价值观,请仔细阅读每一条解释,并假设:获得和失去这个价值观的感受是什仔细掂量这个感受。在里面挑出你觉得自己此生最重要的八个,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舒适的生活:一种充足丰富的生活

平等:机会均等,人们像兄妹一样友好

振奋的生活:一种新鲜、有趣、有活力的生活

家庭安全:家人的身体、精神安全

自由:独立与自由地做选择

健康:身体和心理健康

内心和谐:没有内在冲突,宁静祥和

成熟的爱:精神和身体的亲密无间

国家安全:国土与家园不被攻击

快乐:一种享受和闲暇的生活

救赎与超脱:灵魂被救赎、解脱

自尊:自我尊重

成就感:持续地有所成就

社会认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

真实的友谊:紧密的伙伴关系

智慧:对生命的成熟洞见

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争斗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自然和艺术的美丽

(资料来源:TheNatureofValuesbyRokeach)

①八项最重要的价值观:

②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失去其中两项,保留六项,你会选哪两

③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再失去其中两项,保留四项,你会选哪两

④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再失去其中一项,保留三项最核心的,你会选哪一

2.他人认同

这种人永远也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排序。你明明决定了说些什么,但是一看到大家略带疑问的眼神,你又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你心中无数次预演这个情景——你推开键盘,冲着老板大吼一声:要加班,毋宁死!但当你听到背后有脚步声、屏幕上有身影闪过,就马上转过身去堆起笑脸说:“老大您来啦,我这儿正忙着哪。”当看到自己的价值观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开始焦虑,偷偷地调整自己的价值排序。这种人其实有一个最深藏的核心价值——你把“认同”排在第一位。

你可以在一段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也能在所有时间获得一些人的认同,但是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认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

“让所有人都喜欢我”这个想法,和“让我集所有的美德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一样荒谬。所以一旦把“获得大家认同”的价值观放到首位,就等于你把“永远随着别人的要求来委屈自己”作为生命的必然脚本,而你如果决定出演这么一场戏,你死得一点都不冤。

在微信公众号“新精英做自己”里输入“价值观”,推送给你一个“职业价值观”的在线测试。

8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要什

如果你是个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其实你的价值观列表里面有两项“隐藏价值观”:求完美或追求认同。

1.完美主义

你有一个虚幻的价值观叫“完美”。你希望“既可以要到这个,又可以保持那个”“既学好,又不难”“既可以获得,又不用付出”。

一个选择了“完美”的人,就是选择了“不损失”的人,背后真正的价值其实是“安全感”。因为值得去的地方永无捷径,困难重重,所以这种人也就是间接选择了“不可能”或者“累死你”的人。

我有一位朋友长年陷入这样的心智模式:

面对问题—安全—求完美—纠结不选择—拖延—事情变糟糕(要么就是必须选一个,要么就是两个都选不上了)—自卑—更不安全

这种模式每隔一段时间蹦出来一次,好像一个拦都拦不住的流氓,把她精心布置的生活场景重新打碎、扯烂。

一旦你有了“完美”的心智模式,就会看哪个目标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你会一直等待一个“好的机会”,却在最后发现,因为常年纠结而无力,最后哪怕最差的都选不到了。不做选择往往是最坏的选择。

这些人也最容易成为各种成功学、伪大师或骗局下手的对象,因为他们自己在心里已经给自己摆了一道——他们还真的相信值得去的地方总有捷径,免费午餐会到处发。

安全感是重要的价值观,但是完美并不指向“安全”——因为所有的完美都是减出来的,而不是加出来的。不用取舍的完美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幻觉——即使生命真的有完美存在,那也是在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之后留下的东西。

很多强者也容易陷入这种心智模式,这必然是他们在更大格局上落败的前奏。即使你的能力超群,是120分,别人的能力只是70分,但因为你要完美的同时达成两个目标,你的实力其实只有60分,最后你会被两个70分的选手同时在两个战场打败。

所有的完美都是减出来的,不是加出来的。

2.相关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相关性是指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看看你在重要性练习里留下来的三样,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内在的关系——有些人只有“自由”了,才有机会过“振奋的生活”,才会“内心和谐”;同样,在职业中,“智慧”会促成你的“成就感”;“工作生活平衡”可能是你“利他助人”的前提;“挑战”是“成就感”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样的生活感悟,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这就是价值观的相关性。

随便在身边找一个人,问“你想要什”如:

Q:你想要什

A:我想要1000万。

Q:如果你已经有了1000万,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

A:我会买一座大房子给我老婆。

Q:如果你老婆住进了大房子,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

A:这样我就觉得对她有交代了,我可以安安静静地不上班,天天在家里看书。

Q:如果你能天天在家里看书,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

A:那样我会慢慢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Q:如果那样

A:那样已经很好了,我不想有什么改变,我就希望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当你这样追问到最后,总会发现对话指向某个让人觉得“这样就可以了”的“值得”的状态。这就是罗素所说的“知识之外的感觉”,是“与情绪相连的信念”,也被称为终极价值——所有对内心的探寻,都会走到一个终点:只要这样,本身就是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需要达成很多外在目标——1000万、大房子、给老婆一个交代、不上班看书,这些都属于具体的目标,也被称为工具价值或替代价值。我们无法直接实现终极价值的时候,替代价值就是我们努力的路标。

把这些东西都连在一起,你应该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价值链:

1000万—大房子—对老婆有交代—不上班看书—智慧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能看到生活中很多约定俗成的价值链条经常被当成生活的真理本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只有早点生孩子才算孝顺!(生孩子—孝顺—认同)

没有事业的男人叫什么男(事业—男)

劳斯莱斯,成功人士的选择。(名车—成功—有能力)

你上这么个二流学校,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学校—社会地位)

在北京收入至少要一万二,才有可能活得像个人样!(钱—舒适生活)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爱情)

办了健身卡,你就能有健康的体魄。(服务—健康)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冰激凌—爱情)

我们在小的时候,接受过很多这样的“工具—目标”价值链条,比如父母对你说:“成绩真好!真是我的好孩子!”你强化的就是“成绩认同”。这样的孩子会努力在各方面做到最优秀而期待认同,想象一下他们在不以成绩定对错的职场、感情中感到的无助——他们努力提高成绩,却发现并无认同;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提高哪些方面来获取认同——他们越努力就越远离。

今天,社会也在反复地给我们输入各种价值观链接,比如深深链接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农业社会的乡土价值观“房子—安全感”,再比如在商业文化冲击下形成的“有钱—幸福”的价值链。这些链接如街道纵横交错,变成我们心中的世界地图。

这些价值观系统在我们生命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地被传达、固化,并无数次被强化,就像分子的结构组合,在我们生命中慢慢地固定,形成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世界观)以及如何应对的心智模式(人生观)。如果缺乏有意识的觉察,我们不仅不会主宰自己的人生,反过来还会被这些地图主宰,带到沟里去。可悲的是,我们还一直以为那是自己想要的。

我们当然需要工具价值,它为我们指出一条实现价值之路。但是现代人的人生就像疯狂扩张的城市,而我们却往往拿着10年前的地图(以前形成的工具价值系统)。如果我们把过去的路标认为是唯一的通途,通还好,一旦不通,人生就会越走越窄。

今天的世界变化实在太快,我们从前积累的价值地图需要经常更新。屡次走不通的人会安静片刻,停下来思考一下,是不是路标定错此时我们的心智模式开始调整,我们的人生也会完全不同,这正是我在《拆墙》里所描述的情况。我们需要明白路标并非终点,目标并非目的,月亮并非手指。我们可以走不同的路,达到最终的目的。

比如说前面那个有着“赚1000万—智慧”的人,他会认为如果赚不到1000万,他永无可能成为智慧的人。这想法本身就缺乏智慧,1000万能否赚到,不仅取决于能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无法独控。他的人生梦想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他心里的焦躁可想而知。

他也许没有想到,成为智慧的人,除了在家里看书,还有很多很多方式。一个追求智慧的人,在生活的任何空隙都能找到智慧;他也能意识到,除了买座大房子之外,还有很多方式让太太满意。最后他也许会发现,智慧之路其实并不遥远,生活和工作中有各种通往智慧的路:可以在下班路上坚持听自己喜欢的有声书;可以空出陪客户喝酒的一天时间去附近大学蹭课;可以和太太做一次深谈,发现她最需要的其实是多陪陪她……他可以在这样的宁静和充实之下,慢慢地成为一个智慧的人。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赚到1000万的概率也会大很多吧。

真的高手,总在城市的任何角落,找到回家的路。

9假如你迷失了梦想的路

满月时,老和尚带小和尚们出庭院,指着月亮说,看月亮!

大家顺着老和尚的手指看过去。满月当空,月光洒向山里,把夜里深蓝色的山涂上一片暖色,庙顶的青瓦,此刻看起来像是冰凉的玉。

第二天,老和尚又指,看。

大家顺着老和尚的手指看过去,一片乌云遮住了月亮,月亮没有了。

但是,是不是月亮就不在是不是在所有的山、任何的手指那里,月亮就不在

智慧的人知道最近的能看到月亮的山头,而顿悟的人甚至无须手指就能知道,月亮还在。

但在真正的生活中,为什么人们总是只看到手指

“老师,我很绝望……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能力、有学识的人,但高考没有发挥好……”这是一条发给我微博的私信,单看名字,发信人雌雄难辨。

“我高考就差了三分,结果从北大掉到这个鬼学校。这是我生活悲剧的开始……这两个学校的水平差太远了,你要知道,北大图书馆有800余万册藏书,我们的学校只有五万本不到。所以我只能无所事事地打游戏。”

我问他:“你看了几”

过一会儿他回:“两本。”

寻梦路上熙熙攘攘,你却因为暂时没有资源(手指),就放弃了梦想(月亮),掉头直奔现实而去。这就和一个人本来要飞去哈尔滨,没有机票,于是就去了有票的海南一样荒谬。其实人们应该意识到,机票只是指向哈尔滨的手指,如果你真的要去哈尔滨,你可以坐火车去,你可以坐汽车去,你可以自己开车去,甚至骑单车去。当找到手指背后的月亮,然后从月亮往回看,你会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

生活的高手最常用的招数,就是“价值探戈”。探戈你没跳过也一定见过,先后退一步,站稳重心,然后找到节奏向前走一步。还记得前面谈到的价值链比如“钱—幸福”“房子—安全感”“公务员—稳定”“早结婚—父母安心”。当你想达成的目标暂时无力达成,不妨在价值链上后退一步,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再找到可以实现的方式,向前一步。

名校的确是一个通往智慧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你能看到“名校”背后指向的“被认同”“智慧”“成就感”等终极价值,你也可以选择在一所相对平凡的学校被认同,追寻智慧和成就,而没有必要把人生的全部得失绑定在一所大学上。

成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你找到“世俗成功”背后指向的“成就感”和“幸福”,你将意识到,成功的经历带来成果,而失败的经历带来智慧,不管成功与否,都不要因此丢掉自己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