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女白领的职场胜经
2021200000012

第12章 处处谋略步步惊心(4)

李义府学富五车,极有才华,与当时的来济并称为“来李”。但可惜的是此人的道德口碑却不怎样,所以和来济的距离越拉越大。当来济已官至中书令时,李义府还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摸爬滚打。一想到与来济职位相差如此之大,就让他感到郁郁不得志。而且他还得罪了当时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权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便决定将他贬为壁州司马,调往地方上去。在公文尚未下达之时,李义府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顿时傻了眼。李义府思来想去,想到了他的好朋友王德俭,便马不停蹄地去拜访这位好朋友,让他给出出主意。王德俭就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现在皇帝急切地想立武昭仪为后,而迫于宰相的压力无法实现,如果你能够出面支持武昭仪,皇帝肯定龙颜大悦,你也就转危为安,万事大吉了。”

在王德俭的指引下,李义府深夜叩阁上书,恳请废王立武,这让李治和武则天大喜过望,他们终于找到了同盟战友,而且李义府的这一举动,也让李治隐隐约约地看见,外廷并非像他之前想的那样铁板一块,只要他找准突破口,必定能瓦解这个阵营,获得他想要的结果。

为了获得更大的力量,李治立刻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侍郎,还赐他一斛珍珠。李治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全体官员发出一个信号:只要你支持圣意,就能升官发财。利益的诱惑力是无穷的,很快,一大批官员集结在武则天的周围,武则天渐渐感到,她的人生之旅再次闪现出了曙光。

支持武则天的势力暗流涌动,反对她的大臣也开始逐步集结。随着两派官员的或升或降,原本看似铁板一块的外廷队伍逐渐分化,每个人都在观察,考虑自己的立场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据《唐会要》记载,永徽六年九月的一天,唐高宗在退朝之后单独留下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和李勣四位宰相,说是有要事商量,被留下来的宰相也心知肚明,知道皇帝找他们谈的,必定是废王立武的事。为了统一思想和口径,他们商量开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李勣推脱说是带病上朝,已经支持不住了,为避免等会儿失了朝仪,不如先走为妙。虽然一个已经走掉,但是并没有减弱剩下这三个宰相的底气,他们与皇帝见了面,并与之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无硝烟战争。在褚遂良慷慨激昂、论点充分、无懈可击t:措辞下,唐高宗霎时没了对策,不得已败下阵来,失望而归。

武则天是一个在绝境中尚且不会放弃的人,更何况是曙光乍现的现在。在她强有力地推动下,促成了二次会谈,在这次谈话中,李勣依然推脱不来,事情的结果依然和前次如出一辙,在这群咄咄逼人的宰相面前,李治再次输得一塌糊涂。

更让皇帝愤怒的是,褚遂良还演出了一场戏,他突然丢了朝笏,脱了官帽,扑通一声跪下,梆梆地磕起头来,弄得满头鲜血。如此威胁让李治甚是恼怒,躲在帘外的武则天更沉不住气了,她怒喝道:

“何不杀了此僚!”武则天的一声怒喝,惊呆了朝堂上的四个人,也将这件本该在小范围内解决的问题扩大成了朝廷上下人尽皆知的奇闻。

闻听此事后,另外两位宰相韩瑗、来济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他们也立即上表,坚决表示反对立武为后。看着来势汹汹的宰相集团,唐高宗和武则天顿时没了主意。事已至此,李治只好重新再梳理一遍头绪,看能否找到新的缺口。褚遂良自是不用说,为反武连性命都不要的人,自然和他不是同一战线的;韩瑷、来济也不必说,宸妃风波和这一次,都旗帜鲜明地表态反对废王立武;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在那次他和武则天驾辇到长孙府后的表现也足以说明一切;于志宁虽然在两次会谈中,都没有说过半句话,但两次都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此外还有宰相崔敦礼,但是此人年事已高,行将就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七个宰相中只剩下了李勣,唐高宗回想起李勋还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在他的心里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为了弄清楚李勣的真实想法,李治主动出击了。一日退朝后他叫住李勣,试探他说:“我想立武昭仪为后,你看如何?”李勣是个胸中有丘壑之人,他避开正面回答问题,只是微微一笑说:

“这是皇帝的家事,有什么必要去问外人呢?”李勣此话一出,正合了李治的口味,看来此次突破口就在李勣的身上。

李勣和其他几位宰相不同,他是武官,最初效力于瓦岗寨,后降了唐,因战功卓越,赐姓李。当年那些开国功勋不敌时间的摧残,早巳没入黄土,只有李勤一人,还依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了军方的代表人物。李勣的态度其实就是在告诉李治,他们军方并不想掺和到宫廷斗争中去,这让李治踏实了很多。凭借李劫的一句话,朝廷中一股新的势力悄然形成,这就是中间派。这种做法很是符合儒家一直强调的中庸之道,是没有政治野心的人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路径。

朝廷中有了派系之分,就相对容易下手了。李治和武则天根据各个派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策略,归纳起来就是利用支持派,团结中间派,打击反对派。人心是向着利益而生的,虽然反对派的宰相占着大多数,但是已经不具备整体优势,而且没有军队的支持,李治和武则天已经胜券在握。于是他们决定敲山震虎,将反对派中的中坚支柱褚遂良贬出京城。这个杀鸡儆猴的做法,确实使反对派闭上了嘴巴。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弱势,也意识到了武昭仪的厉害,人性中懦弱的一面一旦占了上风,坚持的勇气便荡然无存了。为了保全自己,他们就统统沉默了。

既然外廷的障碍已经消除,武则天便将目光收回在了内宫,再一次运用她卓越的手腕将王萧二人废为庶人,其家属均被流放到岭南。皇后已被废,中官不可一日无主,许敬宗就联合百官上书,请求重立中宫。当日皇帝就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册封的当天,武则天在肃仪门接受文武百官和四夷酋长的朝拜。这在中国的封建史上是第一次,武则天在经历了和外廷的艰难斗争后,尝到了权力运作的好滋味,那只伸出宫外翻云覆雨的手不愿再缩回来。

经管真谛“说”

抓住了李勣这一点,是武则天最终得以称后的关键。

在得不到兵权支持的情况下,尽管反对派的理由冠冕堂皇,可是终究无法与皇权对抗,最终只得败下阵来。

抓住关键点,永远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在企业发展中,掌握了核心科技,可以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在员工任用上,抓住了核心人才,就等于拥有了可信赖的左膀右臂;在前景判断上,抓住了核心点,就能让企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哲理故事。

在一次表演前,一位弟子提醒大师:“您的鞋带松了。”大师先是点头致谢,随后将鞋带系好。在弟子不注意的时候,大师又将鞋带弄松,然后才走上舞台。

表演结束后,有一位目睹了这一切的人问大师:“您为什么要将鞋带又弄松呢7”大师回答:“因为我表演的是一位旅途中疲惫的行者,这样做更符合情况。”“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您的弟子呢?”大师又回答:

“他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他很用心,我又何必去打击他的积极性呢?”

在同一时间,一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学会抓住关键,才是智慧的体现。

创业者必读

武则天抓住了重点,最终得以击退反对派。在现代管理学中,抓住重点也是一门必修课。下面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抓住关键的重要性。

动物园召开大会,讨论如何解决袋鼠从笼子里逃出的问题。最后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将笼子加高10米。没想到的是,袋鼠们还是持续不断地从笼子里跑出。于是,笼子又被加高了10米,可是依然没能阻止袋鼠们逃狱的脚步。

管理员们愤怒了,他们一气之下将笼子的高度加到了100米。

有一天,长颈鹿在和袋鼠们聊天:

“你说,他们还会不会再把你们的笼子加高啊?”“不太清楚。”袋鼠回答:“如果他们继续忘了锁门的话。”

这个故事听起来荒诞而可笑,却真的有可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创业过程中,我们往往可能在小的问题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而忽视了一些关键性的因素,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学会抓住关键,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学会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