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时不要大嗓门或吃东西
电话不仅传递出声音,也传递出我们的态度、情绪和品质。虽然电话是通过声音交流,对方看不见我们,但是我们说话的语气、语调、姿态等都能通过声音的变化传递给对方。因此,接打电话时一定要注意用礼貌语言,切忌“喂,喂!”地大喊大叫,也不能吃东西、喝水等,因为这些不礼貌的言行都会影响交流的质量,从而使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连基本礼仪都不懂的人。试想一想,连基本礼仪都不懂的人,又怎么会受人欢迎?又怎么会有人和他交朋友呢?
很多成年人在打电话时,都喜欢大嗓门,如果电话的效果不好或对方听力有问题,这样做倒还可以理解。但是,很多人还是习惯于不管对方是谁,即使在通话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也喜欢大嗓门,而且还边说边嚼食物、喝茶或做其他事情。殊不知,这样的不良习惯就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因此,只要留心,就不难在生活中发现下面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赵叔叔,我是爱华小学校报的小记者陶丁,我明天想来采访您,请问您有时间吗?”这样一句简单的话,陶丁在说的过程中就非正常地停顿了两次,一次是往嘴里塞了一颗话梅,另一次是喝了一口可乐。
赵叔叔拒绝了叶陶丁的采访请求,不是他没有时间,也不是不喜欢小记者对他的采访,而是他从电话里清楚地听见了叶陶丁吃东西的咀嚼声和喝水声,他认为叶陶丁是一个不讲礼貌、举止粗鲁的孩子,因此他拒绝了这次采访。
镜头二
“喂,喂,晨晨,明天咱们去清河公园玩,你有时间吗?”诚强一边对着电话大喊,一边用手指猛敲着电话机旁的桌子。
“哦,明天……明天我去不了。”晨晨边说边把电话从耳朵旁挪开,因为诚强的声音实在太大了,而且他还听到了敲击物品的声音。本来晨晨是想说明天一起去玩的,但话到嘴边他还是改变了主意。
镜头三
“喂,你听到没有,聋子呀!我都说了半天了,不来我家玩?你不来就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的!”萧歌不等同学解释,就“啪”的一声把电话挂掉了。
想想看,以上这些镜头是不是也经常在我们成人身上发生?所以当孩子打电话时大嗓门或吃东西,父母在教育孩子改正的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的言行。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打电话时大嗓门、吃东西的坏习惯呢?
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打电话时用正确的语言,如“您好!”、“请”,等等。在这里,父母一定要向孩子强调,虽然打电话时对方看不见自己,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吐字要清晰,声音不能忽高忽低,也不要抢对方的话。如果某件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说完,也不要在中途吃东西或喝水,这些不礼貌的行为都会影响和对方的交流质量。
另外,家长自己在和别人打电话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听到一些不礼貌的语言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对着话筒冲对方发脾气,或大喊大叫,或是摔电话、跺脚、拍桌子、摔茶杯,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也会影响孩子。
打电话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也隐藏着很多学问,就像与人面对面交流一样,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涵养。因此,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打电话时要注意的礼节,这样孩子在用电话与人交流时,就不会产生障碍,还会因自己的彬彬有礼而赚得好人缘。做好准备工作。打电话前先想好要与对方说的重点,如果是讨论事情,可以事先准备好纸和笔,这样在通话的过程中就能随时记录那些重要的内容。除特殊情况外,打电话时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使对方有不恰当的语言,也不要在电话里争吵、辩解。打电话前最好把自己的水杯、零食挪开,以免通话时让自己分心。通话完毕时,要说“再见”,等对方先挂电话后自己再放下话筒;即使要先挂电话,也要轻轻地放下,切忌“啪”地一声扣上,因为这声音传到对方耳朵里,会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不说脏话,尽量使用礼貌语言
曾子日:“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时应注意言辞语气,避免粗俗和污秽。同样的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会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说话人用的语调不同。与人交流时,语气温和,语调平稳,言辞礼貌、得体,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一些聪明的父母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常用礼貌语言,比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早、您好、再见,等等。
星期天,去动物园游玩的人特别多。在排队买票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的。突然,队伍中出现了一阵骚动,只见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拉着自己的女儿,正面红脖子粗地朝她前面的一位妇女大嚷道:“我女儿骂你儿子脏话又怎么了?骂得好,骂得有理,谁让你儿子踩了她的脚呢?”
“可是,我儿子不是已经向你们道歉了吗?再说,他又不是故意的。”前面那位中年妇女说道。
“阿姨,小妹妹,我都已向你们说‘对不起’了,请您不要再骂我妈妈。”前面那位中年妇女的儿子诚恳地说。
“踩了我一脚,那么痛,一句‘对不起’就以为没事了吗?”那位小女孩也冲男孩大喊道。紧接着,母女俩又都满口脏话地骂了起来。
前面那一对母子只好转身退出了买票的队伍,但这对母女还不罢休,又提高嗓门接着骂,直到队伍中出现了对她母女俩不满的“嘘嘘”声才罢休。
两位年龄相仿的孩子一个破口大骂,一个谦谦有礼,这与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女孩的妈妈张口就骂,不接受对方的道歉,小女孩也如此。小男孩能主动真诚地向她们道歉,其言行也是受妈妈的影响,他的妈妈一定是一位注重礼仪、讲礼貌、有良好修养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孩子养成了说脏话、骂人的习惯,作为父母是有责任的。部分父母对孩子说脏话、骂人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自己在外面稍不如意,也会破口大骂,在家里也经常打骂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骂人和被骂都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认识到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还没有太强的是非观念,并且模仿能力强,他们往往会从父母、同学、电视或电影中学会许多脏话,因此父母非常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好表率,带头说文明语言,引导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戏,并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看的、健康的影视节目。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讲文明语言,不说脏话,不骂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可操之过急,希望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变成“绅士”、“淑女是很困难的”。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骂脏话的坏毛病时,要立即制止,并加以矫正,直到孩子克服为止。父母千万不能把孩子的许多问题都集中起来,一次性地解决,而应该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总之,一个人如果语言美,行为美,走到哪里他都会受到欢迎,而一个满嘴脏话,不讲礼貌的人,则会被人们所唾弃。做孩子的榜样。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礼貌言行。在家里,要求孩子和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敬语;在外面,要主动和人打招呼、问候。模拟训练。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熟悉在什么下说什么样的话,才符合礼节、礼仪要求。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应该和孩子做朋友,多交流,并明确告诉孩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好孩子。说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 在很多人眼里,说话就是一问一答,没有什么技巧。其实不然,说话看似简单,但如果不注意细节,就会显得没有礼貌,就会因为没有尊重对方而招致反感。孩子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他们不懂得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最得体,因此在与人说话时,经常会显得不专心,或东张西望,或盯着某一事物发呆。这就需要父母经常提醒他们改正这个缺点,同时还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在和他人谈话时,就不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没弄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特别是在发现孩子与人交往时,东张西望或手里干着别的事,父母事后都要立即提醒他,绝不能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而放纵他,否则,当孩子养成了与人谈话时心不在焉的坏习惯后,再想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星期天,李美娟带女儿张娜去同事家做客。到了同事家后,女主人热情地拉着张娜的手,并让张娜坐在自己身边,问起她的学习情况和爱好来。张娜一边回应着,一边东张西望,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让一旁的李美娟看了都觉得不好意思。
回家的路上,李美娟问女儿:“娜娜,你不喜欢今天那位阿姨吗?”
“喜欢!”
“那她和你说话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看她,而是四处张望,心不在焉地回应着?”
“妈妈,我眼睛看别处了,但我的耳朵在听阿姨说话呀。”张娜委屈地说。
“妈妈知道你在听,但你没有认真地听,你虽然嘴里在回答阿姨的问话,可眼睛却东张西望,这是对阿姨的不尊重,表示你没有用心去倾听她说话。”
“和别人说话还有这么多学问?”张娜不解地问。
“对,以后和别人说话时,你一定要看着对方。当然,在这里要注意分寸,让你看着对方不是让你长时间冷漠地盯着对方,而是要面带微笑,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并通过点头、摇头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作出反应。”
好习惯都是由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养成的。当您发现孩子与人交往时有欠缺的地方或坏毛病时,一定要及时提醒孩子,并帮助他改正。孩子与人谈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受重视,也表明孩子在认真地倾听,对方就会以同等的热情反馈出来,他会为孩子的懂事和认真而真心对待孩子,这样孩子的社交局面就会逐渐打开。谈话时,语气要温和,不要太生硬。脸上要带着真诚的微笑。对方在讲话时,要安静地听,不要发出怪叫或抢话。多用礼貌语言。如果对方有批评之语,而且是合理有分寸的,要虚心接受。
尽量不发牢骚,不说过抱怨的话
“爸爸,您怎么那么没本事呀!我要好的几个同学的爸爸,要么是经理,要么是局长,最次的也是个小学校长。您倒好,既没钱又没权,现在还下岗了,您让我怎么有脸和他们一起玩啊!”
“妈妈,我这套衣服也太俗气了,你什么时候给我买套新衣服?您知道我们班的小芸有几套裙子吗?告诉您准会吓您一大跳,人家有7套耶!您总说没钱,可小姨上学,你一下就给了她1 000元,小姨不是姥姥领养的吗?我可是你的亲生女儿呀!”
“我们班没有被评上先进集体,主要是受王英俊的影响。如果他上次不打架,又不正巧被校长碰到,我们班肯定会被评上了。”
在很多场合,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出自孩子之口的抱怨。可能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之所以抱怨,的确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或是有其他的原因。总之一句话,孩子抱怨得“有理”。因此,面对孩子的抱怨,他们往往听之任之,认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殊不知,孩子抱怨多了,又没受到制止,时间一长,便会养成抱怨的习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不论场合,不论对象,只要自己发现了别人的失误,或是不满别人的做法,抱怨就会脱口而出。如果孩子抱怨的对象是父母,父母听后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如果总是一味地抱怨同学、伙伴或其他的亲朋好友,那么就会遭到别人的反感或厌恶,因为没有人喜欢与一个爱抱怨、不会体谅他人的人打交道。
当然,父母发现孩子经常抱怨自己或他人时,要立即制止,并向孩子解释不能这样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一味抱怨他人是不对的,即使他人真的有失误,也要教育孩子能体谅他人,同时也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当孩子学会了体谅他人时,就能宽容地对待他人,也能更深刻地体会父母的处境,从而把对父母的抱怨转化为感恩。培养孩子的宽容与大度,告诉孩子不要斤斤计较,要多理解别人,而不是一味抱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出现失误时,告诉孩子要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或找理由让别^来承担。注意自身的言行。父母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相互之间不要经常唠叨,或为某事喋喋不休。
不要逞口舌之快
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说:“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这句话提醒人们,犀利的语言有时像刀子一样,能伤人心灵。因此,在话说出口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言”,切忌让自己的语言伤害到他人。下面这则寓言故事就说明了不要逞口舌之快的重要性。
刺猬从猎人的捕网里救出了一头狮子。狮子为了报答它的救命之恩,便请它到自己家里做客。
刺猬从狮子家里出来时,说:“你的饭菜丰盛,我吃得很饱。但是,你身上发出的那股骚味,让我难受极了。”
狮子听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一想刺猬曾救过自己的性命,便说:“既然如此,你就用身上的刺扎我一下吧,说不定你心里就好受些。”
刺猬照狮子的话做了,它就用身上的刺扎了一下狮子的背,便回家了。
后来,刺猬又遇到了狮子,便问它:“你背上的伤好了吗?我那次扎得可能重了点。”
“哦,那伤口早就好了,我也忘了那件事。不过,你那次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狮子说完,便走开了。
人类也常和狮子一样,能轻易地忘掉身上的伤疤,却忘不掉别人在语言上对自己的伤害。在和他人交流时,成年人大部分都知道说话要有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但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的思维不像成年人那么缜密,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说话常常直来直去,有时为了图个痛快或消消心中的怨气,还会故意说一些伤害人的话语,这样就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孩子还会因经常说一些嘲笑别人的话语而使同学和伙伴们疏远他。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正上初二的江雨最近有点烦,原因是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区里原先的玩伴也不愿意理他,江雨感觉到孤单极了。每天放学后,江雨只好早早地回家,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妈妈发现后,问他缘由,江雨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江雨以前与人说话的片段吧。
“嗨,小涛,听说你爸犯事被抓了。哈哈,以后再也没有司机开车接送你上学了。恐怕你现在连坐公交车的钱都不多吧,我看你该练出一双‘飞毛腿’才行,否则,上学非迟到不可!”
“就凭你这身板,整个一个武大郎翻版,还想进校篮球队,没门!”
“什么?你也想竞选班长?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那熊样,你是成绩优秀,还是品德能服人?别忘了你初一期未考试因抄袭受过处分呢。”
不难想像,江雨现在之所以成为“孤家寡人”,在很大程度上与他说话没分寸、尽揭别人短处和嘲讽别人有直接关系。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孩子爱逞口舌之快,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