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20193300000003

第3章 仁果类(3)

白梨:约有450多个品种,果形有长有圆,肉质细嫩无渣,水分大,品质极佳,9月下旬成熟。白梨主要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淮河流域。白梨中以鸭梨、雪花梨、莱阳梨、冬果梨、平梨、酥梨、茌梨、秋白梨、新疆库尔勒香梨最为著名。此外,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所产的苹果梨,亦属白梨系统。它黄里透红,皮薄肉细,鲜嫩多汁,甜脆爽口,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6.16克,可溶性固形物14%,果核小,耐贮藏,稳产性好,在1991年全国水果鉴评会上,被评为全国梨类产品第一名。

沙梨:果形近圆,皮色黄褐,肉质较粗,产于长江以南和淮河流域一带,约有420多个品种。著名的品种有:苍溪梨、晚三吉、二十世纪等。

西洋梨:原产欧洲,于1871年传入我国烟台,而后逐渐传播于旅顺、大连、西安、云南等地,约有近30个品种。西洋梨果形歪斜,皮黄绿,经过“后熟”,果肉柔软多汁,香味颇浓,如巴梨、伏茄梨等。

另外,近年来我国各地果树研究机构育成的优良新品种有:早酥、锦丰、晋酥梨、黄冠、中梨1号、硕丰、七月酥、红香酥、黄花梨、翠冠、西子绿、金水2号、雪青、大南果梨、寒香梨、蔗梨、金花4号等。

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优良新品种还有:韩国的黄金梨、大果水晶、圆黄、晚秀,日本的丰水、金二十世纪、爱甘水、新高、南水,美国的红安久,澳大利亚的红巴梨,意大利的粉酪等。

医林逸事。

梨自古有“药果”之誉。传说在唐代时,宰相魏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热咳嗽,老医生曾用清热止咳的中药为其治疗,但魏母吃药不下,以致病情不断加重。后来这个医生突然想起了梨的止咳功能,便用桔梗、半夏、生石膏、麦冬、芦苇根、白茅根等清热止咳化痰的中草药研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熬成黏稠的膏剂,然后制成膏糖块,让其一天3次食用,过了几天,魏母的咳嗽病就好了。宰相魏征令人整理推广了此方,还把这种中成药起名为“雪梨膏”,并一直流传至今。

还有一则记载:唐武宗李炎一次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咳嗽痰喘,服了许多药物均不见效。御医及满朝文武都焦虑不安。此时从青城山(今四川省灌县西南)来了个道士,自称有妙方可治皇帝的病。道士将秋梨绞出汁,配上蜂蜜熬制成膏,给皇帝服用,连用几天后皇帝的病果然好了。这个妙方就是流传至今的“秋梨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其制作方法:梨“取汁以蜜汤熬成瓶收,无时以热水或冷水调服”。

宋代司马光等人编纂的《类篇》中,有一则记载更为有趣:据说北宋时有个秀才,多年来一直觉得烦渴喜饮,时常面红耳赤、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经人指点,前往名医杨吉处求治。不料杨吉说:“你的热证已极,气血消铄,病到这么晚才来找我,还有何药可治?恐怕你的寿命只在三年之内了。”心情抑郁的秀才回到家里,又听邻里说,茅山道观里有个道士,医术高超,不妨前去试试。秀才心想,如今已到了这步田地,不如就把死马当做活马医吧。那位茅山道士按脉之后,笑着对秀才说:“杨吉说的没错,不过尚可救治。你放心下山去吧,只需每天取一只好梨,食渣饮汁即可。我看,要不了多久,你的病症便会慢慢消失的。”秀才大喜,拜谢下山,天天坚持食梨,一年多以后,症状果然逐渐消失。此说虽未考证,但却说明梨的疗疾作用早就在民间流传。

古代用梨治病的医案很多。由于梨能生津清热,润肺化痰,所以历代医家常取之入药,治疗秋燥、阴虚咳嗽和热病伤津之症。

此外,在民间一些地方有“二人不分梨”的习俗。这是指:夫妻、母子、兄弟、姐妹等亲密群体不可同吃一个梨。因梨、离同音,不大吉利。还有看望亲戚朋友或看望病人,亦不能单独送梨,须与其他水果混在一起送才行。这与人们喜聚不喜散的美好愿望有关。

《文士传》载:“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取最小者。人问其故,答日:‘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之所以能代代相传,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表明了我国自古就有谦恭知礼的良好传统。

营养食用。

梨的营养成分,见表2。

表2梨(鸭梨)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88.3,硫胺素(毫克)0.03,锰(毫克)0.06。

蛋白质(克)0.2,核黄素(毫克)0.03,锌(毫克)0.1。

脂肪(克)0.2,尼克酸(毫克)0.2,铜(毫克)0.19。

碳水化合物(克)10.0抗坏血酸(毫克)4.0镁(毫克)5.0。

热量(千焦)205.2生育酚(毫克)0.31钾(毫克)77.0。

膳食纤维(克)1.1,钙(毫克),4.0,钠(毫克)1.5。

灰分(克)0.2,磷(毫克)14.0。

胡萝卜素(毫克)0.01,铁(毫克)0.9。

此外,尚含苹果酸、柠檬酸、果胶和其他一些营养物质。梨所含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均是参与人体造血的重要物质。

梨既可生吃,也可熟食,不同的吃法,可产生不同的功效。古人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之说。一般来说,体格健壮,大便不稀,有实热者,可多吃生梨;年老体虚,疾病初愈,特别是热病后津液不足,总觉喉干舌燥者,宜吃熟梨。熟吃时,以冰糖配梨用沙锅或搪瓷器皿炖煮为好。将梨子去柄挖核装入冰糖蒸后食之,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亦为气管炎患者的良药。民间还流传着“睡前吃梨除口臭”、“清晨嚼梨洁白齿”之说。

梨可以做菜以及调制成多种美味食品。

雪梨浆大雪梨1个,切成薄片,放在碗中,加入凉开水,淹没梨片,浸泡半天,用纱布绞汁。顿饮,1日数次。本浆具有滋阴养胃、清热除烦之功效,适用于热病伤阴所致的心烦口燥、大便干结等症。

秋梨白藕汁秋梨3个,削皮去核,白藕500克,去节,分别切碎,一并用纱布绞汁。每日分3次饮完。本汁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痰热蕴肺所致的发热、咽干口燥、咳嗽、咯黄痰或痰中带血等症。

鸭梨柳枝饮鸭梨1个,洗净切片,柳枝3截,同水煎,喝汤食梨。本饮具有保肝、助消化、促食欲之功效,适用于传染性肝炎等症。

五汁蜜膏鸭梨5~6个,洗净、去核;白萝卜1000克,生姜250克,分别洗净。三味分别用纱布绞取汁液。将梨汁和萝卜汁放在锅内,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时,加入姜汁,再加炼乳和蜂蜜各250克,搅拌均匀,继续煎熬,煮沸后停火。晾凉,盛入瓶内。每次1汤匙,1日2次,用沸水冲化饮用。本品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肺阴亏虚、虚热内灼所致的午后低热、久咳不止、痰少质黏、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症。

薄菜雪梨冰糖汁梨5~6个洗净切片,蔊菜10~20克,同放不锈钢锅内,加水没过梨及蔊菜2~3厘米即可,用旺火煮开,改小火煮5~10分钟,加冰糖适量搅匀即可,待温后食用(剩下的待凉密封放入冰箱备用)。在食用该汁时还应在早晚食用蒜泥醋蛋羹,做法是:鸡蛋2个,打碗内搅匀,水蒸20分钟,蒸好后入3~5瓣切碎的蒜末,倒入醋及芝麻油即可食用。本品具有清肺、润喉、消炎之功效,适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痒、灼热、干燥、干咳等症。

川贝酿梨雪梨3个,去皮切半,挖出梨核,浸没在白矾水中,以防色变,用前入沸水烫一下,捞出沥干;糯米15克、薏苡仁10克、川贝3克用清水泡胀,与蜜饯冬瓜条(切粒)及冰糖适量装入梨肚内,放入蒸碗中用湿绵纸封严碗口,大火沸水上蒸1小时至梨熟烂,取出装入盘中。将梨原汁倒入锅内,加清水少许,再放入冰糖溶化后收成浓汁,浇在梨上即成。本品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益气健脾之作用;适用于秋燥引起的肺热咳嗽咽干等症。

川贝雪梨炖猪肺雪梨2个,切成小块,川贝母15克洗净,猪肺40克,洗净挤去泡沫,切成小块。三者一并放入沙锅内,加适量冰糖和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3小时左右。吃雪梨、猪肺,喝汤。本品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咯血、潮热颧红等症。

另外,雪梨与罗汉果合煮,候温饮汤,可治慢性咽炎;雪梨洗净,捣泥成梨糕,加冰糖食用,能清热、治风热咳嗽;也可连皮切成块,和木瓜、蜜枣、猪骨一起煮汤,有消暑、清肺热、开胃作用。将腌好的鸡脯肉片和鸭梨片等炒制成鸭梨鸡片,又脆又嫩又香,食之妙不可言;拔丝糖梨外热内凉、脆酥爽口;梨与百合、糯米煮粥,既补阴虚又香甜适口,名“离(梨)合饭”;将梨削成圆片与荸荠同拌白糖食用,名曰:“天地凉”;用酥梨、山楂、白砂糖为原料制作“红果梨丝”拼盘,即开胃消食,又清热下火。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滋润肺胃、清热化痰、养血生肌之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热咳烦渴、咽干失音、反胃便秘以及因热所致的咯血、便血、目赤肿痛等病症。

《备急千金要方》:“除客热气,止心烦。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产妇勿食,令人萎困寒中。”

《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

《日华子本草》:“清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化风痰。”

《本草纲目》:“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

《食物本草会纂》:“治咳嗽,止渴,止心烦气喘。风痰,胸中痞塞热结者,宜多食之。润肺凉心,消痰降火,痰喘气息,赤眼肿痛。”

《随息居饮食谱》:“梨甘凉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解丹石、烟煤炙煿、膏粱曲蘖诸毒。”“中虚寒泻,乳妇,金疮忌之。”

《增补食物秘书》:“多食寒中,产后及金疮与冷泄者勿食。”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梨是高钾低钠食物,新鲜梨有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促进大便排泄的作用。对胃阴亏虚所致的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疗效颇佳。梨所含的纤维素多为非可溶性纤维,可净化肾脏,清洁肠道,并有助于预防结肠和直肠癌。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者,每餐后食用1个梨,则大有裨益。因贫血而显得苍白的人,多吃梨可使其脸色红润。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梨所富含的碘能有一定的疗效。吃梨还对肠炎、尿道炎、尿道结石、痛风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疗效。中老年人多吃梨,可帮助人体净化器官、储存钙质,同时还能软化血管,能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送到骨骼。

梨中含有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及慢性扁桃体炎等症具有较好的辅助食疗作用,同时对咽喉还具有养护作用。梨汁尤其是梨煎汁可医治心血管病和肾病,消除水肿。凡因肺阴亏虚引起的发热口渴、烦热不安及痰热蕴肺等症候均可以梨汁治之。有名的“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中即有梨汁。

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嘶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糖类物质中果糖含量占大部分,易被人体吸收,促进食欲,有较好的保肝、养肝作用。梨含有天门冬素,对保护肾脏有益。含有的维生素B1、B2对调解神经系统、增加心脏活力、减轻疲劳有一定作用。高血压患者多吃梨,有清热、滋阴、镇静功能,可缓解血压升高引起的口渴、头晕、烦闷、便秘症状。肺结核患者吃梨,可缓解肺阴虚引起的干咳、痰稠、咯血、五心烦热等症状。

药理研究证明,梨果具有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的作用。其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对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人,常食梨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等症状。

研究认为,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因而能够防癌抗癌。肿瘤患者吃梨可缓解消瘦、烦热、厌食等阴虚症状。梨含有大量维生素C,对抑制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形成有帮助。头颈部的放射治疗常引起口干舌燥、味觉障碍等热毒伤阴症状,多吃梨也很有好处,酸甜多汁的梨常可刺激口腔唾液的分泌。《本草求真》即记载,梨对“血液衰少,渐成噎膈(即食道癌)”有疗效。

据2005年3月22日《现代保健报》报道:韩国汉城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科杨美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饭后吃个梨,可使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大量排出。调查结果显示,吸烟或吃烤肉等在人体内聚集的强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在吃梨后会显著降低。研究人员对吸烟者进行了试验,让他们在4天内连续每天吃750克左右的梨,并测定吃梨前后小便中多环芳香烃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含量。测后发现,吸烟6小时后再吃个梨,人体血液内1—羟基芘含量会大量经尿液排出。如果不吃梨,1—羟基芘毒素只能排出很少量。调查结果显示,加热过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质—多酚。给注射过致癌物质的小白鼠喝这样的梨汁,白鼠的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羟基芘毒素从而预防癌症。“梨和加热过的梨汁,都有加速排出体内致癌物质的功能。”专家建议,在人们热衷于吃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的今天,饭后吃一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梨汁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梨汁内服还可治疗食物中毒,小儿疝气。

梨皮也可治病,能清心润肺、除火生津,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咳嗽、痢疾等症。治痢疾时与石榴果壳同煎服,效果更佳。秋燥咳嗽可用梨皮泡开水代茶频饮。捣烂外敷可治痈疽肿毒。

梨树叶(尤其是沙梨叶)有解毒敛疮之功效,主治食菌中毒、小儿疝气。晒干泡水可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和尿路结石。捣汁能治疮疖。如食梨过多引起胃肠不适时,煎梨叶汁服有效。

梨树皮可治久痢不止,并能解伤寒时气。外敷可发背疗疮等症。

《圣惠方》称梨枝煮汁饮可治霍乱。梨木灰用于治气积胃郁,结气咳逆。梨木根50~100克煎汤饮服,可治疝气、止咳嗽等。

梨还有一个特点,即贮至冬天治病,效果尤其显著,所以有的处方上称作寒梨。这是因为梨子刚下树时,水大糖高,久放一段时间后,其味道转甘、果肉变暄、石细胞因脱水变糙,不会助湿伤脾,也不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所以,梨子到了冬天身价倍增。

食用须知。

梨性偏寒,多食易伤阳气,有助阴湿伤脾胃之弊,故脾虚泄泻、腹部冷痛、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等患者应少食。凡肺有热燥,干咳无痰,或咳痰黄色,兼觉胸中烦热,食雪梨可以治疗;但如是肺寒咳,咳痰清稀,就不宜吃雪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