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初时,只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长;取得知识,增长才干。长大之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人生之路漫长,有坦途,也有崎岖之处和险滩。当走到崎岖之处和险滩地方的时候,就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此时则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贪小便宜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启程的脚步就会被羁绊;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该得的就可以得到,不该得蓟的也不要勉强。不知是哪位作家的格言:“来的偶然,去的必然。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去之间,能留下多少就算多少。”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己的前因而造的后果,还有什么喜与忧呢?又有什么要埋怨的呢?把握当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哪怕只是跨出一毫一厘,哪怕是失败。其实失败是最终的成功。也许今天的舍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舍弃你的贪欲,也许就可以轻装前进;舍弃贪欲,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舍弃该舍的贪欲,这样,会改善你的气质,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任,更会使你变得精明、理智。
舍弃失意带来的痛楚,舍弃屈辱留下的仇恨,舍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舍弃耗费精力的争吵,舍弃没完没了的解释,舍弃对权力的角逐,舍弃对金钱的贪欲,舍弃对虚名的争夺……
今天的舍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一例。舍弃是为更好地拥有!
“勤——繁——清瘦——生”是板桥追求画竹艺术中所经历的四层境界,也正是人生所成就事业的一般规律,其中的要诀在于学会“取舍”。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趋于完善的,发展的过程实质是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在量的积累中,取舍不当便会迷失发展的方向;面临着质的变化,不能推陈出新地舍弃,就没有突破,没有开拓进取,就没有质的飞跃。从一层境界跨越到另一层新的境界中是很艰难的,它更要求我们有取舍的勇气和魄力,更要求我们善于取舍。
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好好地经营它。
因此,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是要我们取舍的,“舍”,有时表面上看来令你有损失,但实际上善于“取舍”,往往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学会取舍也是一门艺术。
狼道智慧之七十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认真观察和寻找目标和猎物,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着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因此,狼在那个优胜劣汰的动物界中,从不守株待兔,它会主动出击,所以,它们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狼,虽不是高级动物,但却是很优秀的动物之一。它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的大家庭中,正是这种精神在鞭策着它。
生活,就是生存中发生的事情,生活根本就不会静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事情的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所以,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变故时,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失败和挫折时,当我们的生活降临厄运和灾祸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有一只虎皮鹦鹉飞出笼子逃走了。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后,人们在森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竟会有鸟饿死!用看林老人的话讲:“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饿死。”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因此,生存如同登山一样,经验丰富的人,便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往往会到达光辉的顶点。缺乏锻炼的人,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而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体质太差而被淘汰。“自古英才出寒家”,寒家之子,在忧患中学会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成为人生的“适者”。那只饭来张口的笼中鹦鹉在累累秋实面前饿死,原因很简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死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本领,这样才会使生命繁衍不息。
同样,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是热闹的,就是因为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与别的生命相比,我们人类能如此“高级”,就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我们这一代要想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只有从小、从现在起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共同去面对将来的艰辛和苦难,致使自己在道路上出类拔萃。
国外的一家森林公园里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但是过了几年,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大大违背了养殖者的初衷,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接受建议,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给捕食了之外,其他的鹿体质不但日益增强了,而且数量也迅速地增长。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提示的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法则。人类社会也同样是遵循着这样的法则——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的意识、追求、精神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成为影响我们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得学会适应: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适应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和竞争。否则,我们面对的只能是被社会所淘汰的结果。
达尔文曾经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也有经济学家曾说: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就是适者生存。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富贵贫贱的因素,始终脱离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遭淘汰的原则。因此,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会成为一个人行为的导向。因为适者才能发展,不适者就将被淘汰。竞争生活的人都按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于是一个社会衡量人成败的准则,就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
1977年出生的金忠玉,18岁到了长春市的轧钢厂,做了一名轧钢工,在一年的时间里,刚满19岁的他便下岗了。可以说为了能让他端上个铁饭碗,将来有个好前程,他的父母供他读技工班,又费尽周折进了轧钢厂,终于让他当上了一名国企职工。可说下岗就下岗了,一切都成了泡影。金忠玉说什么也别不过这个劲儿,家里人想尽办法、四处托人,试图把他调到别的国有企业,保住这个铁饭碗,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在一次次没有结果的等待中破灭。
在梦醒以后,金忠玉就开始出去找活儿了。应该说,与众多的下岗职工相比,金忠玉有着他绝对的年龄优势,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哪都有人要。他先后跟车跑过运输、当过家具搬运工、喷漆工。后来,他听说完达山乳业公司招聘业务代表,也就是送奶员,他就报了名。那天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系着领带,打扮得特别酷。其实,当送奶员哪里用得着这身行头呀?招聘者便问了他一句:“你是来应聘站长的吗?”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问话,却让金忠玉的心里撒下了希望的火种。
在他以后做送奶员期间,做得极其投入,也极其认真。有一位客户要求每天在5点半把奶送到,因为他女儿6点上学,送晚了怕耽搁女儿上学,送早了按门铃怕影响睡眠。于是金忠玉每天在5点半之前就赶到这个客户家的楼前,看着手表等,留出1分钟的上楼时间,5点半准时按响门铃。日复一日,风雨不误。金忠玉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感和信任。有的拉他进屋吃饭,有的往他手里塞水果,有的干脆把续订奶的钱直接放到奶箱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支送奶员的队伍里,金忠玉的工资始终名列前茅,从送奶员升到班长,终于又成为一站之长。金忠玉也没有想到自己对于这个工作竟能干得如此得心应手,一种久违的自豪感、成就感在他年轻的胸间久久涌动。
有人问他,想长期干下去吗?他想了想说:“这不好定,但有一条我认定了,无
论是‘铁饭碗’还是‘泥饭碗’,适合自己干的就是最好的饭碗。”
的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我们去适应所在的环境,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时代给淘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它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面对挑战,学会在压力和竞争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根据问题的发展使自身做出正确的变化和调整。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是工作中的大忌,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懂得创新,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生活中大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里,也只有竞争才能让我们永葆活力,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我们生存在一个毫无竞争压力的“温室”中,我们的意志也最终会在安逸中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从而失去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当然,我们也应当明白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我创新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就不敢参与竞争,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自己的生存空间,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市场经济却教会我们,“适者生存”也是一个硬道理。
因此适应便是金。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坚定了意志、磨炼了毅力、增强了自信、培养了才干、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从而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体验了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
优胜劣汰,鼓励竞争,鼓励公平的竞争。这样才能激发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风雨和坎坷中学会适应,在适应中去显现人生的风流,谱写人生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