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智慧
2014600000034

第34章 进退有据八面玲珑(1)

道就是不断挑战敌人,不停地在战斗中磨炼自己,增长自己的战斗技能与生存经验;然而,狼并不仅仅凭借蛮干而为人瞩目,狼的狡黠与智谋同样出色,勇猛、耐心与智谋三者结合,造就了狼在自然界长达上百万年的生存历史。

狼道智慧之七十二:退后一步天地宽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点亏。

一位住在山中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

当散步归来时,他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

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肯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见禅师,正感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看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说完之后,就看着窗外的明月,开始了打坐。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十分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挫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写信告诉了马克思。过了两天,他收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信中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意外,也极为震惊。”接着,笔锋一转,就说自己陷于怎样的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

“太不像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像20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气。过了几天,他给马克思去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脆写上:“那就请便吧!”

20年的友谊发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他感到自己写那封信是个大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释得清楚的时候。过了10天,他想老朋友“冷静”一些了,就写信认了错,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坦率和真诚,使友谊的裂痕弥合了,疙瘩解开了。恩格斯在接到马克思的来信后,以欢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再看一个事例:

历史上的舜敬父爱弟,可他的弟弟——象,表面看起来敬兄,内心却总想害死他。

有一次他们俩去挖井,舜正在井内时,象却突然把井口封死;象认为舜必死,就想打他两位夫人的主意,于是来到舜家里。

不料,舜大难不死,已从井的另一个出口脱身回到家里。象刚进门,见舜在弹琴,只好尴尬地说:“我正惦记看你呢。”

舜只是平静地说:“多谢你的美意。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以后你协助我一起管理臣民吧。”

舜有如此广阔的胸怀,是他成就一代帝王大业的重要基础。

老子说:“约束自己而丰厚他人,所以群众乐于被用,而所得是平时的几倍。……谦逊辞让,作为德的首位。”

一个人,对于事业上的失败,能自认错误,就能让人感德;有成就时,能让功于他人,就能让人感恩。老子说:“事业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仅让功要这样,对待善也要让善,对待得也要让得。凡是坏处就归于自己,好处都归于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这个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这个心。二者之间,真正聪慧者自会权衡其轻重。

曾国藩说:“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诿。念念不忘这两句话,就能长期履行大任,福祉无量。”

有人说:“自谦,人们就越服从;自夸,人们就越怀疑。我恭敬就可以平人的怒气,我贪婪就可以引发人们的争端,这都是在于我的为人而已。”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不能没有交往。而交往就必须有个准则,使大家共同遵守,才不至于乱套,这就是对待人的道理。而对待人的道理,最高的准则,就在于儒家所提倡的:“一切在于求取最完美最高尚的道德。”

能有所追求,一方面在心中有所持守,另一方面在执行时有所遵循。这就是准则,也有人称为规范。因此我们如果以宽容的心境和幽默的态度对待他人有意或无意施加的羞辱和难堪,我们往往可以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免得事态恶性发展。

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在郑国与弟子们失散了,他只好独自站在东门等候。一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长得奇形怪状,累得好像丧家之犬。”子贡把这句话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坦然笑道:“说我像丧家之犬?确实是这样,是这样的啊!”

作为一代宗师的孔子居然能在学生面前对这种侮辱性的语言一笑了之,的确表现出万事师表的气度。

当你心胸开朗、神情自若的时候,对于那些蝇营狗苟、一副小家子气的人,就会觉得他的表演实在可笑。但是,凡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自尊心特别强烈和敏感,因而也特别脆弱,稍有刺激就有反应,轻则板起脸孔,重则马上还击,结果常常是争了面子没面子。

试问,当你说我是傻瓜,我说谢谢你的赞誉,你还能说什么呢?

狼道智慧之七十三:顺势以为,避免冲突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不能说没有它的道理。

发生在台北县萧某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地调查之后,已宣告侦破。犯罪嫌疑人邓某被捕后,坦承因受经营起重机生意的萧某“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邓笑文表示:两个月前,死者萧某用话刺激他、耻笑他,并用手指指他胸前,笑他“没什么用”,开起重机那么久了,仍然是“给人请(聘雇)”,不像他自己开起重机没多久就当了老板。对这样的“讥讽”,邓某怀恨在心,后来萧某只要与他碰面,就不断嘲笑他,以致使他萌生杀人泄恨之心。据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邓某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地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虽然属于极端事件,但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或者与他人“抬杠”为乐子,也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其实,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不只是在中国会发生,国外亦有所闻。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不是特别赞誉某家餐厅,就是严词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状态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后鼻青脸肿。宜兰县头城镇有两家相邻的家具行,因同行竞争而相忌,又因轿车被刮痕而引起言语冲突,于是两家除了动口怒骂、动手狠捶互殴外,又用口“互咬”。结果,41岁的林先生鼻子被咬落于地,他忍着疼痛拾起半截鼻子,赶至罗东博爱医院求救缝合,另一方是53岁的许先生,也在“口齿互咬大战”中,下巴被咬下一块肉,鲜血溅满脸孔和家具,也痛苦万分地赶赴医院缝了十多针。

上述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及打得鼻青脸肿、咬掉下巴的实例,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到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

“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哪顾得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错矣!

不拘小节常被人看作是大度潇洒的表现,知道吗?大事全部是由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唯有把每件小事做好,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业。更何况,许多生活社交上的所谓小事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财富收人,但却是一个人修养素质的全部体现,是一个人潜在的形象及人际资源方面的投资。

给我触动很大的是一位同学的话,他说他不会同我们另一位同学合作。我很惊讶:大家都是同学,生意上又可互惠互利,为什么呀?他说:“这么多年了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听着他嚼口香糖的声音就想吐。还有我拉他去跟人家谈判,出来后我真为有这样的同学而丢人,他的形体语言太夸张了。总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一直到双方都十分尴尬的时候才住嘴。让对方觉着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层面上,怎么做生意啊!”

这位同学人不错,也有不少其他优点,但修养、个性上的这些小问题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如果你抬杠、辩论、反驳,有时或许会取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最为空洞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狼道智慧之七十四:做人办事别怕扮黑脸

常受人请托的人往往具有某些相当正面的评价,受人尊敬,脸上风光。所以有些人认为,倘若拒绝别人的请求,恐易对自我面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于是,拒绝与否在取舍之间便难以掌握。如此一来,原本帮忙的意愿不高,却又勉强答应,结果发生后悔的情形就相当常见了。

事实上,那些考虑形象会受影响的理由往往是一种借口,由于自己意志不坚,丽勉强答应请托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意志不坚的人,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而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叉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若因此事而与要求请托的对方,发生不愉快的情形,甚至产生怨恨、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岂不更得不偿失?

对于必须拒绝的事,究竟该如何面对呢?简单地说,只要有点勇气和智慧,不顾忌脸面,你就能够轻松过关了。

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应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

人要想活得轻松,最好不去背无谓的“人情包袱”,不要因为拒绝了别人而有愧于心,不要为说自己对别人的请求无能为力而感到丢脸,不要因为扫了别人的面子而难为情,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意去硬充大头,不要怕扮黑脸。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接连不断,简直踏破了门坎。

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可谓寥如星宿。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捧场;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字,一则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视为可居的奇货,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一一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要累死?那些人个个是厚黑高手,全有一套死缠硬泡、登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地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黑”起脸来,将其拒之门外。

一日,电话铃声忽然大作,启功先生正在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问:“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对方称没事,就是想看看他。先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出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打电话的人脸皮够厚,老先生脸子够“黑”,看谁能斗过谁?

狼道智慧之七十五:韬光养晦,掩饰锋芒

有些人,总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以表示他的博学多才,殊不知这是有智者最忌讳的;而“小心眼”的人并非如此。

当领导的,没有哪个人不想美名远扬的,殊不知这里面都潜伏着无数的危机。因此,古代大臣中的一些大智者,总注意把握住一个分寸,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为耀眼,以致使得君上的形象显得相形见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