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20136500000030

第30章 信用回归,敢问路在何方--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刻不容缓(9)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在2001年3月份的“两会”上,信用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所关心的热点,构建信用体系成为日渐迫切的问题。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经贸中小企[2001]368号)等,国家经贸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信用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个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值得我们警视,如何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

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前,个人与企业的信用被国家计划掩盖了,信用问题并没有突现出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信用恶化问题日渐突出。1998年,全国有68.4%的消费者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这说明中国正面临信用危机。前几年,中俄边界贸易格外红火,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使我们丢掉了这个市场,以至于许多店挂起了“本店不卖中国货”的牌子,信用恶化甚至影响我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由此可见,欺骗别人,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这都源于混乱的信用秩序。我们必须认识到,信用问题,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恶化,会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生产与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二是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三会社会投资环境因此恶化。因此,如何逐步构建信用体系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石,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种种失信行为会妨碍市场的有效运行。严格意义上讲,中小企业应当指那些在市场中不占主导地位、处于市场边缘或接近边缘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不占主导地位,它们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在市场上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更大。在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或由于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恶化,一旦价格低于它们的“生存线”,这些企业只能倒闭退出市场。经营状况恶化的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敢借高利贷、敢以次充好、敢占别人便宜,并且敢于承担损失。加上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本来生存周期就比大企业短,信用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本身就有很大关系,无法评价与预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无法评价与预期企业的信用。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一般就比大企业信用差,这首先由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所决定。例如,1999年的广州大亨卢俊雄卷巨款潜逃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卢俊雄20岁出头就靠炒卖邮票累财上千万元。1991年卢进军房地产业,局面搞得很大,一年后资产累计2亿元。1995年,卢由盛转衰,生意出现了危机,束手无策之际,我们所说的信用危机就开始出现了。他租下东方宾馆计划改建为东方时代广场。在招租广告中,卢的所有办事员一律身着宾馆制服,造成东方宾馆自由物业招租的假象,最终招揽160个租户,并预付租金足以支付广场改造费用。广场竣工后,每年收益颇丰,却不按合同办事,拖欠东方宾馆租金近亿元。1998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赖债大户,卢列第三,但他表示愿意还款并愿意拿出一套房产作抵押,于是法院未对其下达限制出境的禁令。直到次年4月东方宾馆起诉卢俊雄拖欠巨额租金,并申请执行时才知道,卢已经逃之夭夭了。此外,卢还涉嫌卷走广州天河区天龙花苑业主7000万元,使其成为广州著名的“烂尾楼”;他还涉嫌用征订香港回归邮票的机会骗取全国邮票爱好者2000万元,挪用隆城大厦建设资金2000万元致使其“烂尾”。

二、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与其自身治理机制有关。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多多少少与其信用问题有关。这除了取决于企业所处市场地位的外部因素以外,另外一个起决定的作用的内部因素就是其自身的治理机制。一般来说,企业越小,其透明度越差,社会就越难监督,尤其是家族式私营企业,比透明度好的大企业更容易违法乱纪,不讲信用。由于评价资信的成本很高,中小企业资信很难得到有效保证,所以也给企业自身发展造成很多障碍,如融资困难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有三种渠道:一是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融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债券等,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者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实现直接交易。由于交易是直接的,所以它需要投资者对资金使用者有所了解与判断。但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尤其是小额投资者,很难控制资金使用者的行为,其所面t临的不确定性更大;二是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融资,即企业通过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融资。资信问题也成为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这在于对中小企业提供单位贷款,其获取企业内部经营信息的成本与其所付出的监督成本要比对大企业贷款高。而且对中小企业贷款所承担的风险也要比大企业高;三是依靠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积累,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正因为如此,资金不足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北京市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问卷调查,在1997年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630家企业中,只有54家获得了银行贷款,占总体的8.6%。86.7%的企业自有资金占投资比例的80%。而在流动资金的来源方面,1402份有效回答中只有253家获得贷款,占18.0%。有77.4%的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的80%以上。

由于产权的有效配置是建立在市场竞争充分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来看,也只有主要通过产权改革才能够推动中小企业朝高效率的治理机制方向发展,并促进市场竞争。建立信用体系首先要考虑怎样完善产权改革,一方面要保护所有者、创业者的产权,虽然我们建立了一些法律制度,但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消费者、经营者、技术人员、工人的利益。我们从后者的表现看,情况更严重一些。如深圳劳动监察大队2001年1月对该市用人单位进行了一次欠薪大检查,共查出欠薪企业1040家。占被查企业总数的20%,涉及员工57000人,除欠薪面广以外。欠薪额也很大,共欠薪9200万元。问题出现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和传统加工行业,这些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检查有几个动向还须注意:一是一些企业,包括个别社会公共期望很高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二是许多非国有企业拖欠工资,不发、少发奖金的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社会管理边缘地带开办的一些无证无照的私营企业小作坊,内部管理极其混乱,已成为辖区生产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隐患。也不光是这些,卷款潜逃、对银行借钱不还、股东投资分红回不来、非法集资、恶意敲诈等问题,在私营企业中更为严重。信用制度不通过完善产权来确立,企业之间就无法通过信用来进行交易,企业也无法发展壮大。若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不善待技术工人,它们的劣质产品就卖不出去,在它们进行技术升级的时候,技术工人就没有动力,这种因果关系就是因为没有信用基础。由此可见,企业有完善与透明的运行机制,其社会信用才能得到保证。

三、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议。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有些国家的信用状况之所以好,就在于在他们的市场中谁不讲信用,谁就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讲信用比不讲信用更有利。有些问题,光依靠市场制度来约束还不行,外在的法律制度也显得十分重要。法律的作用就在于约束人们的短期行为,维持市场竞争的效率。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市场,二是法律。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市场竞争,建立资信服务体系。

不讲信用是短期行为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市场有效竞争。产权改革的有效离不开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竞争就是要降低进入壁垒,新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老企业可以自由退出。现实问题常常出现在进入或退出这两个环节上,比如非法集资、蓄意诈骗以及倒闭企业的财产处置问题,这都与市场、与法律制度不完善有关。因此,在2001年3月份的“两会”中,有些委员提议建立社会化的资信服务体系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即首先建立征信数据的开放制度和征信数据的商业化,发展信用服务行业。这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就很难在市场中经营,以至于无法生存。促进市场竞争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资信体系的作用就在于规范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如果一个市场中大家都不讲信用,谁也不信赖谁,市场交易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信用如水,市场体系中缺乏信用,犹如洗脸盆养鱼,大企业养不活,小企业也长不大,市场也繁荣不起来。

2.加强产权改革,完善治理机制。

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市场边缘,并不主导市场,因此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产权改革已经证明,竞争性市场中的产权改革在实践上有效,它更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之所以很差,这与中小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及其治理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盈利状况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它很难保证借钱就还。当前的产权改革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保护产权,二是规范产权。保护产权不仅要保护自己的产权,还要保护别人的产权。我们的企业有时候在进行相反的比赛,总想着占别人的便宜,不讲究商业信誉。因此产权改革对于中小企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改善了企业的治理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事实上,在竞争性市场上,产权改革的结果使个人更加注意对方的资信。在长期合作中,人们会发现,讲究信用比不讲究信用更加有利,这个时候信用秩序才会确立。因此,信用秩序的建立也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它是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合作中的一种有利于双方利益的选择,但是建立这种秩序必须通过产权改革来完成。

3.继续完善立法,促进信用秩序改善。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信用秩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制定的《民法通则》《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票据法》《担保法》《合同法》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体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法律体系就已经完善了,法律在现实中就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如《企业破产法》在1986年通过时,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尚未开始,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与其他不完善之处,对各方面的利益保护还很不够,例如企业职工的安置、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以及破产条件等。鉴于我国信用秩序的混乱状况,建立失信约束惩罚制度十分有必要,加强立法已是当务之急,如制定《信用信息法》、修改《商业银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而且政府也应在这方面起积极作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民建中央副主席 张榕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民建中央联合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今天在兰州召开“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研讨会”,我感到非常及时,很有必要。作为会议发起单位的代表谈几点看法。

一、信用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今年全国政协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建中央对此表示拥护和赞成。

信用问题是关系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根本性问题,完善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发达的市场体系、完备的市场规则和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维护,关键是各市场主体能否诚实守信,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否成熟和发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一切经济活动服从计划安排,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政府信用来维系,交易意义上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基本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计划指令的作用逐步弱化。信用关系的功能越发突出。但是在体制转轨阶段,虽然旧的经济关系已经打碎,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信用意识的淡漠、信用体系的脆弱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用危机的产生。这就提高了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把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看作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要,将之作为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分析导致信用缺失的深层次根源,研究有关体制性障碍,总结经验(据悉,国家经贸委推动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征集系统,国家工商局推动的工商企业注册登记与信誉管理系统都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培育全民族的信用意识,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制度,构造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二、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