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有的资料说800万家、有的说900万家,这些是不同媒体引用国家经贸委的数据),占总企业数的99%(有的资料说90%);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已占全国的60%和40%,提供大约75%的就业机会;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问题。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信用度低,加之信用担保业务进展迟缓,很多银行因惧怕信用风险,不愿将资金借给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可以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而且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所以我们选择以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据悉,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从1999年组织地方进行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们这次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民建将致力于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
民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具有与经济界联系密切的特点和优势,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负有配合有关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一直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给予很大关注,并将其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向党和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就建立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并与有关单位加强合作。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黄淑和。
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民建中央、国家经贸委共同举办的“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研讨会”今天在这里正式开幕了。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和有关委员的关心和重视,也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省经贸委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国家经贸委感谢全国政协和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0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工作情况。
2000年第四季度,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会议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中小企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1.国办发5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积极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工作体系。截止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24个在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处,上海专门成立了市小企业协调办公室,浙江省成立了由省经贸委管理的中小企业局(副厅级),甘肃、云南在经贸委设立了非国有(私营)经济办公室。北京、河北、辽宁、湖南、深圳、青岛等十多个省市还成立了以省市主管领导为组长,经贸委、财政、银行、科技、社保、工商等部门参加的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本地区中小企业工作,合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工作体系正在形成。二是制定配套政策,把59号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截止目前,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已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关于公布列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人民银行还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8项政策。科技部利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共支持项目1961项,安排资金14.8亿元。上海、黑龙江、河北、北京、重庆、山西等11个省市制订了贯彻落实国办发59号文件实施方案;江苏拟订了《中小企业振兴纲要》;四川、福建、河北、山东、广东等省择优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甘肃从本级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私营企业技改贴息等。
2.《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明显加快。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小企业促进法》纳入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并于1999年4月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起草组。目前,该法草案已形成,12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坚持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强调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着重发挥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创新活力及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草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适应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草案》还就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信用担保、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作了规定。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截止到2001年6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各地组建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60个,共筹集担保资金76亿元,预计可为中小企业提供400亿~500亿的担保贷款。全国已有18个省组建了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有的已试办再担保业务。担保业务也从原有单一的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向流动资金贷款与项目贷款并重,及履约担保等多品种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
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也取得初步成效。上海、深圳、青岛、哈尔滨、成都、兰州、镇江、抚顺、温州、滁州等10个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方案已批复组织实施。各试点城市都成立了以市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动试点工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4.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成效显现。
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6年底在册的国有小型工业企业63490户,到2000年底已有51698户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占总数的81.4%。通过多种形式改革,企业亏损面缩小,绝大多数地区效益好转,国有及国有控股小型企业总体为盈,摆脱了连续六年的净亏损局面,北京、河北、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西藏等实现了增盈。
5.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根据江主席的提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决定把新世纪的第一年作为“APEC中国年”。2001年我国将主办APEc的一系列会议,其中,国家经贸委负责主办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会议定于8月29~30日在上海召开,同期举行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和中小企业成果展览会。届时将有21个经济体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长及APEc秘书处的官员和代表出席会议。本届会议主题为“新世纪、新挑战--创新与发展环境”,并设三个分议题:即推进技术创新、便利融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正抓紧起草联合声明,以为10月江泽民主席主持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做好准备。
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需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交易行为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目前,企业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企业无法正常地使用信用工具;信用观念薄弱导致的账款拖欠和欺诈行为,也致使不少企业陷入危机;不讲信用导致的从众效应,使众多企业既是不讲信用的受害者,也是害人者。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发展与发达的程度决定着市场经济发展与发达的程度。“讲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以德治国”在企业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如果连最基本的信用关系都建立不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2001年初,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肃信用秩序,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依法惩处经济欺诈、逃废债务、不履行合约、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很多委员认为,信用落后的状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常委会已确定将“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作为2001年的重点调研工作,为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0年底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2001年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为此,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外经贸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十部委通力合作,于2001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起步。目前,领导小组正按照《意见》的要求抓紧研究起草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最近,国家经贸委主任、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荣融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暨中国中小企业网开通新闻发布会”,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已通过由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对外发布了“重合同守信用”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中小企业、关闭“五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四个方面的名单。目的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真实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现状,依靠社会公众监督,引导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鼓励和支持守信企业,确立信用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的观念;同时,惩罚失信企业及其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成本,形成上一旦失信就难以生存的威慑,这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还配合全国政协、民建中央召开此次研讨会,这必将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要求,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意见》是目前国家指导信用工作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对《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研究和解决贯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继续推进作为信用建设重要补充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工作,抓好第二、三批试点担保机构和政策的落实工作,筹备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和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结合进行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三是按照《意见》的要求,抓紧出台《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突出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发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制度),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主体作用(资格认证、信用评价),营造社会信用的法制环境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2.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市进行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社会化信用体系试点。
信用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在我国尚属首次,无现成经验可循。推进此项工作,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探索解决如信息披露的依法问题、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信息平台及接口等技术性问题,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等问题。因此,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并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开展信用制度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试点,探索建立信用体系的途径与方法,这为指导全国面上工作提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3.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
信用中介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信用中介机构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信用制度能否真正建立。因此,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应是信用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适时公布政府部门拥有的企业信用记录(“五小”企业名单、质量低劣企业名单、逃废债务企业名单、偷骗税企业名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单等),营造良好信用氛围。同时,推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企业登记年检和信誉管理体系、户籍与个人信用管理系统以及质检、税务、海关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部门间和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二是探索组建国家企业信用股务中心,把分散于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业信息记录进行收集、分析和发布,建立政府企业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系统。三是选择社会信用中介机构进行示范。为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信用公开与保护商业秘密等的具体措施,目前可选择社会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进行中介层面的信用调查、征集、评价、管理等示范。四是培育企业信用中介市场,为信用中介机构提供平台。
4.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信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