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违法经营者上“黑名单”,把那些制假售假、恶意经营的企业记录在案,是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一种有效办法。一旦不讲信用的企业被记录在案,在招标、贷款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对有严重违法“前科”的经营者,其经营活动也将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再注册新企业等。这样,无论是企业还是经营者,不讲诚信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建立违法经营“黑名单”的同时,还应为守法经营的好企业设立一个“光荣榜”。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52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这些企业多年来在经营效益、合同履约、诚信守法等方面表现均很突出。国家工商总局表示,今后将不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单,并对这些企业在年检、商标、广告、经营范围、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守法企业尝到甜头。让违法企业付出代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敢违法,有更多的企业自觉守信,这对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打击与惩治企业失信行为的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1.浙江一批信用欠佳的骨干企业被淘汰出局。
浙江一批信用欠佳的骨干企业日前被淘汰出重点培育的“五个一批”企业的行列。据悉,这是浙江省首次施行信用一票否决机制,以此为打造“信用浙江”、着力塑造信用典范发挥示范作用。
被列入“五个一批”的企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在新近的一次调整中,共有29家企业被调整出“五个一批”企业名单,同时,增补了44家信誉佳、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经过这次调整,全省“五个一批”企业为338家,包括大企业大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巨人”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出口创汇大户等五类企业。这次调整以2000年年报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2001年前10个月的企业经济运行监测数据。
浙江省在这次调整中特别强调,要将企业信用作为“五个一批”企业考核和调整的重要指标,施行信用一票否决机制,凡上信用“黑名单”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出局,以构建起以企业信用征集、查询、评估、披露为主要内容的全省信用评价体系和制度。一批信用欠佳的企业因此令行禁止地被淘汰出局。
统计表明,近5年来,在“五个一批”企业中,半数企业拥有浙江名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全国驰名商标”15个。“五个一批”企业不仅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行业排头兵,同时也是浙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2.不讲信用的中关村企业将被记上“黑名单”
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不讲商业信誉,搞技术欺骗、合同欺诈,破坏中关村信用形象的企业将被记上“黑名单”。
据了解,目前中关村八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信用记录,又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和融资难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企业之间谈生意、订合同,也由于不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很难达成协议。
当前启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试点工作目的是,建立一个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这个信用服务体系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和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两大部分组成。信用服务中心从工商、税务、劳动、质监等政府部门采集信息并向中介机构提供,信用中介机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评估、证信、信用管理等业务。
为尽快形成健康发展的信用体系,中关村还将推出一整套信用激励机制,对已经取得良好信用评价的企业,可享受银行授信贷款、担保公司免于评审担保、贷款贴息等奖励。
近日,中关村已开出了首批信用“红名单”,和利时、21世纪科技、时代科技等28家经营状况良好、技术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榜上有名。
3.上海首次吊销不诚信企业营业执照。
上海10家企业因涉嫌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
据介绍,这10家企业有的倒卖经济合同,或利用经济合同及其他手段骗买骗卖;有的制造推销冒牌商品、劣质商品,或掺杂用假、偷工减料,坑害消费者;有的在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或采用其他欺诈手段获取公司登记资格,严重背离了市场诚信原则。
去年以来,上海工商部门通过建立企业“经济户口”,加强对企业的动态管理。凡是年检B级企业和被立案查处、被责令限期整改、被处以特定行政处罚的企业,以及按规定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的人员都会被列入“黑名单”。工商部门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对这些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监控,督促企业守法经营,珍视信誉。
2002年新年伊始,向不讲诚信的企业开刀,已成了不少地方的政府亮出的第一个“杀招”。
继浙江、北京、上海之后,青岛也遥相呼应。媒体报道说,青岛规定,一批被列入信用黑名单的企业负责人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将不允许在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任职。在北京,信用成为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说,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作准备的“单位身份证”已在登记中。有政协委员呼吁,让失信者“失信一次,刻骨铭心”。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我国正在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银行、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部门都在建立记录不良行为的“黑名单”制度。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将限制其扩大经营的申请。事实上,国内建立“信用经济”的措施已开始在京、沪、深等地开始。
1.上海着重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上海银行机构成立了,一家叫个人资信公司的单位,只要户口在上海市的公民要在上海市各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其名字就自动进入该公司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上海的银行等企业或机构,通过拨号上网,5秒钟后就可调阅到某贷款人的信用记录,并据此决定是否与其发生信贷关系。
2.北京正注重企业信用建设。
北京市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企业信用制度的试点,该体系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和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两部分构成。信用服务中心从工商、税务、劳动、质监等政府部门采集信息并向中介机构提供,信用中介机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评估、证信、信用管理等业务。
3.深圳关注的则是政府信用制度。
即将公布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将个人信用信息分为4大类:一是个人身份情况,包括姓名、婚姻及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职业、学历等。二是商业信用记录,包括在各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及偿还记录,个人信用卡使用等有关记录。三是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包括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四是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诉讼和行政处罚的特别记录。
刚刚过去的2001年被媒体称为“信用年”。但是对失信者动真格的,让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则始自今年。或者说,今年即使不会成为失信者的清算年,但至少,“失信成为失信者的通行证”的日子从今年开始远去了。
这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变化。当信用开始成为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并且失信开始成为失信者的墓志铭的时候,转轨期的中国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走出混沌。
建立对失信企业的惩罚机制,是信用体系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信用体系的建立则将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据一组数据表明,信用体系的建立还将有效地促进信用消费领域和深度的扩展。据统计,中国城市居民中只有5%向银行借过钱,信贷消费只占国家信贷总额的1%,而在美国,信贷消费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尽管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种种,但信用的缺失,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失信行为缺乏惩罚机制,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信用收益,应该是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大幕已经拉开。今年应该成为更确切意义上的“信用年”。尽管在建立信用制度管理网络和平台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部门分割带来的信息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疏漏和查询困难。但是可以肯定,这一切的解决,比我们曾经想像的会快得多。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维护信用担保有序运行。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其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看,资金供应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我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40%。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营主体,因此,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中小企业发展始终面临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融资难、信贷难。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解决的当务之急。
1.融资难的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工商联合会会长、商会会长任文燕女士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信用度不足。
据有关材料,导致我国企业形成不良信用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1)重复建设导致大量企业出现支付危机。
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盲目导向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的许多“世界第一”就是明证:如彩电生产线的数量世界第一;汽车整车生产厂的数量世界第一;电冰箱厂家数量世界第一;摩托车厂的数量世界第一;高星级酒店的数量世界第一等。市场旺盛的短暂需求盲目引导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企业因其商品价值不能实现而面临淘汰。这些面临淘汰的企业,无例外地发生支付危机,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不良的发源地。
(2)企业集团不良信用成为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
企业集团的组建,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不可否认,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形式,在生产的集约化、产业的互补性、资金的集中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主要推动者就是按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等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集团。即使是现在,企业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西方国家企业集团的组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其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自然组合。
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拉郎配”的产物,如早期自行车行业中“永久”集团、“凤凰”集团的组建,就是把生产同一类产品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经营机制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的企业人为地拢在一堆,事实上成为一个松散的企业集团,这并非生产要素自然组合的结果,除了商标统一外,根本失去了企业集团资源优化组合的意义。遗憾的是,类似行为在我国风起云涌,呈不断蔓延之势。90年代以来,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入了集团化改造的行列,“企业集团”队伍更是空前膨胀。由于我国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较多。如对工商注册资本金的真实性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对企业集团并表核算的资产负债无权威机构去加以认定并负责;加上社会中介机构过多过滥而导致的不规范操作使企业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真实评定等,导致大量的企业集团空壳运行。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化的“集团”往往成为巨额融资的载体,集团在运行时其债务往往被架空,而一旦停止运行其债务就会落空。虚化的企业集团已成了吞食资金的黑洞,其不良信用是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
(3)泡沫经济逐渐破灭,为不良信用火上浇油。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经营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我国生产型企业的营运资金中,负债要占到。70%以上,流通型的企业这一比例则为80%以上。尤为突出的是负债基本上是银行贷款(近年来拖欠应付款已成为企业负债的重要部分,但归根结底,这一部分拖欠款又会主要转化为被拖欠企业的银行负债)。这样的资金结构,使我国市场经济对银行信贷的变动过度敏感。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与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在投资主体对投资冲动的自我约束力度上是绝对不同的,“拿来”的钱用起来总是“大手笔”!由于我们的市场靠信贷支撑,信贷一倾斜,市场就繁荣,反过来又需要更大的信贷投入去支撑这种繁荣,一旦这种繁荣畸型化,则大量的信贷资金就无法正常循环,社会信用就受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的例证和我国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靠高额信贷刺激和支撑的泡沫经济必然会逐渐破灭,进而导致大量的信用链断裂,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根本的破坏。1996年以来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近来已严重危及到号称世界经济强国的韩国、日本,并有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迹象。有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归罪于国际金融炒家的袭击,这仅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事实上,卷入此次危机的国家均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信贷扩张的高泡沫经济国家。泡沫经济表面上十分繁荣,在金融领域风平浪静的时候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兴旺发展,但过度依赖信贷的脆弱性,决定了其经受不起冲击,出问题、甚至发生危机只是迟早的事!
欧美国家对这个问题认识得较早,解决得较好。这些国家的企业,其营运资金中绝大部分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只占其总资金运用额的15%左右,无论是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是比较高的。这些国家市场经济的运作基本建立在平实的基础上,尽管发展速度可能没有搞泡沫经济的国家快,但安全性、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任文燕委员认为,我国市场经济已经由过去的有产品就有市场和有广告就有销路两个阶段过渡到有信用才有市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保证。
她说,当前有悖企业信用行为的表现主要集中五个方面:一是签约积极履约消极债务逃废;二是假冒伪劣穿行市场屡禁不止;三是企业披露虚假业绩时有发生;四是不实信息广告充斥各类媒体;五是知识产权随意侵害缺乏保护。为了制止这些行为发生,确保企业信誉得到提高,加快企业信用建设。确保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任委员认为应当由企业、国家、担保机构三个方面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