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质疑导致的创新,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们想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要学会“质疑”,因为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往往忘了质疑现状或自身,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由于可能输掉的筹码增加,我们冒险的意愿也跟着降低。企业、产业以及科学领域也是如此,发展日渐成熟之后,创新活动可能变得比较按部就班。其实人到中年正是寻求正面改变的大好时机,成熟的企业、产业以及科学家也应该学会质疑,并大胆、广泛地追求创新。在这阶段的改变或许比较困难,但好奇心和评估工作不应该随着年纪或成长而停顿。
总而言之,当企业遇到了困境,我们首先要学会质疑——我们为什么会无路可走?我们能否再开发出一条新路……质疑,很有可能就是一次创新的开始,这是斯坦福公开课上的结束语。
警醒之言:
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
——未来学家托夫勒
第三节 保持好奇心,保持创新
成功者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保持一颗永远好奇的心。但是自从我们懂事开始,就会接受这样一种早期社会教育——父母和老师往往教导我们行事要稳重、谨慎,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提倡办事按照规矩来,走之前别人走过的路,反对冒险行事。或许你现在还记得那些幼年时期家长和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
“做事千万要三思而行。”
“不要动陌生的东西。”
“别去做任何没有把握的事情。”
“不要到陌生的地方玩。”
“不要冒险。”
“千万不要涉足未知。”
而就是这种早期教育,从小就给我们的心灵设定了一道障碍,这道障碍无时无刻不在阻挠着我们的好奇心、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许多时候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错失了很多机遇。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都是一些勇于探索未知、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时常对未知作出挑战,这正是由他们的好奇心所驱使的。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毕生都在探索未知领域的人。他有一篇名叫《我的信仰》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物便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
其实,神秘的未知不仅是艺术和科学的源泉,也是我们人类发展与激情的源泉。
爱迪生从小学习成绩并不好,他家里十分贫穷,他从小就要到火车上卖报纸,结果有一天在卖报纸的时候得罪了一位乘务员。
原来,乘务员看到脏兮兮的小爱迪生,生怕他弄脏了列车,于是他就想赶爱迪生下车,但是爱迪生还没有赚够今天的饭钱,于是央求这位乘务员:“先生,你让我再卖一小会儿吧,只要卖一小会儿我就可以赚够今天的饭钱不用挨饿了。”
但是这位狠心的乘务员并没有允许爱迪生继续贩卖报纸,反而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巴掌,导致爱迪生左耳失聪。
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孩子,却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而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就在于他无处不在的好奇。
爱迪生好奇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老师每次带着教具来给大家上课,爱迪生就一定要打开来玩,来看看,来探索,想弄明白这个东西的原理是什么,有时候甚至会拆开来看。但是问题是,他每次拆完之后,就装不回去了。这让他的老师非常头痛,于是就交代他的妈妈说:“你儿子这种对什么都好奇的毛病一定要改。”而爱迪生的妈妈却这样回答:“老师,我看你的看法不对,因为我观察我儿子这么久,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如果你让他把好奇心改掉,那我的孩子就会跟其他普通孩子一样了。”
事后,爱迪生的妈妈还告诉爱迪生:“儿子,你这个对什么都好奇的习惯一定要保持下去,因为只有好奇心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机遇。”
爱迪生妈妈对爱迪生好奇心的鼓励也奠定了爱迪生一生成功的基础。
同样,一个人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保持好奇心,只有充分发挥好奇心的力量,才能迎来更多机遇,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会不自觉地想要探究事物运作的原理或方式,或是思考能不能以新的方式进行。只要给他们探索的空间,这样的好奇心只会有增无减。“我的人不管有没有薪水可拿,在家照样都会研究技术,”联邦快递实验室(FedEx Labs)信息科技总监麦利·安斯沃表示,“渴望追求新的事物是他们的天性。科技刚好是他们的工作,但同时也是兴趣。”在这种无穷无尽好奇心的启发之下,创新人员在其他人忽略的地方,反而能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契机。
在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的发展初期,开发重点在为分散各地的计算机建立可以互通的网络。
当时任职于全录的包柏·麦特卡夫对于人们戏称的“乱伦流量”——也就是同一栋大楼之内,各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以太网络的开发工作随之成形,而这也正是地方局域网络的基石,让人们可以和同事、朋友、家人分享信息。
斯坦福大学教授戴维·克勒在公开课上这样形容好奇心:“好比老觉得地上有东西,用脚踢了半天,心中不禁怀疑‘到底是什么’,往下一看才发现原来地下埋了一块大岩石,你踢到的只是地面上的一小块而已。”有时候人们也会对人们认为“不存在”的事物感到好奇而受到启发。“有一次,当我三岁的儿子学着看交通标志时,他问我:‘爸爸,为什么没有任何表示可以通行的交通标志?’小孩可以注意到这些事情,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克勒表示。
当然,创新并非仅仅是保持好奇心那么简单,还要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公开课上,克勒提出了利于创新的六方面,分别是:
(一)创新团队与关系网路
创新的基础在于优秀的创新团队及良好的关系网。创新团队的成员要具有多元的特质。创新团队要有自主性,享有自由探索性观念的自由空间,免于受组织规范之约束。
创新团队要有评估各项创造性思想的能力,并积极试验,成功地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各种新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应受到肯定。失败常令人获益,应予以支持。要有一套衡量绩效的指标,借以评定创新试验的成效。领导人须鼓励、指导及协助创新,以确保良好的新思想能成功地被采用。创新团队需跟大学、研究机构、各种学术研讨会等相连接。创新团队也须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要跟客户、员工、供货商等密切结合,以探索新观点。
(二)领导
领导人须具有眼光、勇气与智慧,不要陶醉于昔日之荣光,也不可安于现状,要时时力求创新。对大型的成功企业而言,创新本身通常兼具创造与破坏的特质。创新会攻击、破坏及贬损原有的营运模式与公司资产,令人深感威胁,且会引发排斥或抗拒心理,因而较难获得创新成果。相反地,许多小型的新企业,因没有旧包袱,且将创新视为机会,能开创新的竞争优势及产业地位,因而乐于创新,并获得明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