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28

第28章 画龙点睛即兴发挥秀(1)

名落孙山巧点化

据宋朝范公《过庭录》记载,滑稽才子孙山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起去考举人,孙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孙山回家以后,这个同乡就问孙山,他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仿照欧阳修的词《踏莎行》中“平鞠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这样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你的儿子没有考中。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榜上无名说为“名落孙山”。在这里孙山的回答就使用了“点化”·这种修辞方法,他把欧阳修词中的句子巧妙地加以改造,委婉而风趣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所谓点化法,就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别人的话或诗词句子、格言谚语、寓言典故等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翻出新意,为己所用。在口语交际中,点化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效果。在实际运用中点化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办法:

触类旁通

这种方式是指不改变原话的逻辑形式,而进行类推式的仿拟。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有些同志为评级而哭鼻子时,点化了旧小说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级时”,善意地讽刺了那种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同志。再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谈到培养口才必须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时,这样说道:“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培养口才也应读书,读好书。同样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开口如悬河’。”对杜甫的诗句进行了触类旁通的类推仿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反意而用

此法即是对原话反其意而用之,翻出新意,使表达的思想更深刻隽永。例如,清华大学女学生周怡在《要事业,也要生活》的演讲中,以饱满的政治激情阐述了女大学生要有志气,有能力,既要事业,又要生活。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同伴们,我们走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叫女人!”最末一句话就是点化的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周怡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反映出新时代的女性敢于向传统习惯势力挑战,具有昂扬奋发、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也显得简洁有力,警策动人,同时又富有情趣。

点石成金

此法适用于论辩中把论敌奚落自己的话,巧妙地加以改造,然后拿去回敬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周恩来同志在南京与国民党反动派谈判,没几个回合,就把敌人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国民党代表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说什么同共产党代表论战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同志淡淡一笑慢条斯理地接过话头,说道:“对……牛弹琴。”他在“对”字后面作了很大的停顿,这样就把敌人的叫嚣比喻为“牛弹琴”。周恩来同志略施小技,点石成金,敌为我用,以毒攻毒,堪称绝妙反讥。

推陈出新

在日语交际中,有时对某些已经陈旧的寓言典故进行加工改造,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意,化腐朽为神奇,推陈出新,可以使谈话别开生面。例如,1958年1月上旬,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同上海的几位老知识分子深夜长谈,在谈到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时,幽默地说:“登徒子娶了一个丑媳妇,但是登徒子始终对她忠贞不二,他是模范地遵守‘婚姻法’的,宋玉却说他好色,宋玉用的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为登徒子翻了案,指出登徒子对爱情的态度,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的,使这个陈腐的寓言故事具有了新意,也使谈话妙趣横生。

总之,在口语交际中妙用点化法,可以使你的谈吐更新颖隽永,文雅风趣、辞锋犀利深刻。它可以象神话传说中吕洞宾的“点金术”一样,增添你口头语言的艺术魅力。

巧言辩驳攻荒谬

抓住实质进行反驳

在论辩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根本进行反驳,这样才能击中要害,使反驳具有强大的力量。苏联大革命时期,无政府主义者曾,经卑鄙地把“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偷换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填胃的理论”。对无政府主义这种卑劣的行径,斯大林对他们进行了坚决的驳斥:“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主义著作十引出一句话或者一个字来证实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的,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象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和人们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斯大林由于抓住无政府主义者通过偷换“经济地位决定人们思想”这个命题而否定马克思主义这实质性问题进行反驳,着重阐明“经济地位决定人们思想”这一命题的特定含义及与他们所偷换的概念的本质区别,因而彻底地击中了无政府主义的要害,使其荒谬的论调不攻自破。

利用视听资料或书证反驳对方

在论辩中,如果对方否认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则可以利用视听资料或书证进行反驳,迫使对方缴械投降。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法庭调查阶段,江青往往以“不记得”、“不清楚”、“忘记了”等言词对罪行予以抵赖。每当这种情况,法庭工作人员或出示书证,或播放录音,江青再也无法抵赖了,不得不承认“是我写的”,“是我说的”。

可见,利用听资料或书证反驳对方,即使是再狡猾的诡计者也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因为事实胜子雄辩。当然,这种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法庭辩论。

感谢的功能和实质

有个笑话:七岁的小彬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我买的。”

爸爸说:“你说了‘谢谢’吗?”

小彬说:“没有呀。”

爸爸说:“真没礼貌。快去!对张叔叔说声‘谢谢’。”

过了不久,小彬回来了。爸爸问:

“谢过了吗?”

“谢了,但已经没用了。”小彬回答说。

“为什么?”

“张叔叔说不用谢。”这则笑话是富有启示力的。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就是这个小彬。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陷:一是认为有需要说:“谢谢。”

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

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是观众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改变。

首先要了解一下“感谢”的性质与功能。“感谢”,就是在对方对自己作出一些善意言行之后,自己的言辞上所作的一种情感回报。概括起来,“感谢”有四种功能:

显示礼仪规范

现代社会中,感谢别人的好意帮助,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一个社会才是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

表达自我情感

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一般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发乎言辞。一句“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强化对方的好感

人际关系学认为:人际交往足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达到融洽。

调节双方距离

任何一次或一种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感谢语言是调节双方距离的一种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感谢起着调近双方距离的作用。但有的时候,感谢也有着拉大双方距离的特殊功能。有时在某些亲密的人际关系中,例如恋人、亲人、密友之间,我们会使用一些社交场合中标准的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冷淡态度,拉大对方的心理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要运用好“感谢”这种交际手段来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

要针对交往对象的不同心理需要与不同的身份特点

“感谢”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

就不同的人来说,其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的行动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个人进行感谢。

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小伙子对大姑娘表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行动采取慎重的态度。

诸如:“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对对方行为本身进行感谢。

因此,感谢一定要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而发。

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结果,“谢谢你,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感到满足,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孺子可教也。

女同志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际魅力,因此男同志感谢他们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

要声情并茂,表情恰当

“感谢”应该是心中一腔感激之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目此,感谢的最大要领也就是要情动于衷,言为心声。在情感真挚的前提下,我们要在言语行为的表现上下功夫,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

首先,语调要欢快、明亮,而不能沉缓、哑暗,其次,吐字要清晰,节奏应有抑扬,而不能含混不清,咕咕哝哝;其次,眼睛要看着被感谢的人,脸上应有诚恳、生动的表情,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避免两点:夸张,生硬。

可以设想一下,你在感谢时,倘若手舞足蹈,举止轻浮,一下子拍拍对方的肩,一下子拉拉对方的手;倘若表情木然,低着头或看着别处,那么,你的表情、举上实际在抵制你的语言,你的感情将没有任何积极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要注意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

感谢一定要注重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她)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但在众人之中挑出某一个人来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人难堪。“感谢”也要注意双方的关系。例如双方是一般熟人或同事关系,可以用直接感谢,“感谢您”或“非常感谢”;但双方是至亲与好友时,一般应少用“谢谢您”或“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可用称赞语或陈述语来表达谢意。儿子对妈妈就可说:“妈妈,您真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有时候感谢也可利用人际关系。例如你非常感谢张三,你却向张三的家长、女友、领导等张三欲获得其好感的人表示感谢,这样的感谢比你直接向张三感谢更动人,更具有积极效果。

要注意感谢的类型与渠道

感谢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种类:有对对方个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单位的感谢;有对对方行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人品的感谢;有个人之间的感谢,有群体之间的感谢,还有国家之间的感谢;有语言的感谢,有礼物的感谢;有口头的感谢,有电话感谢,有信函感谢……等等。

口语速度要把握

演讲的音调要有节奏,快、慢配合情节而调整,才能使演讲生动感人。

为什么听众会腻?

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常因司机在驾驶车时打瞌睡而引起车祸。原因之一是长而直的道路和长久保持同样的速度,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精神容易松懈,一不小心就会进入梦乡,以致肇祸。

演讲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不肯下苦心研究听者的反应,自始至终都以固定的速度讲话,观众席上难免会出现打呵欠、打盹的现象。

在演讲前,你对现场听众的理解能力,必须有所了解,然后才能调节速度,迎合听众的理解和喜好。否则演讲过程中,速度太快或太慢,都将成为导致听众不专心,不耐烦的原因。

演讲研究专家费森和汤姆曾经在《演说的基本经验》一书中。说:“速度须有变化,是演讲的主要原则之一。”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有数点说明:

减慢速度的场合

强调重点时,反复叮咛时,有所疑惑时。此外,严肃的事情,被压迫的感情,数字、人名和地名等,也须减慢速度。

速度加快的场合

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太重要的事情,故事达到最高潮时,不能压抑感情时,都得一口气说下去。换句话说,要在哪些地方加快速度、减缓速度,应有充分的心得。以统计表的内容为例,讲快一点可以使听众有个全盘概念,但是详细一点,又何尝不是可以逐项讲得更清楚呢?

有时快、慢可以作妥善的运用,如“……以下分三项来说明。”这句话采用快速的讲法。“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这时候就需要慢慢讲解了。有时,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方法。

“一看表,时间还早,因此舒舒服服的又睡着了。”到此为止都是缓慢的语调,接着“突然在三更半夜中,听到砰、砰、砰的枪声,于是立即跳起来。”就较为快了。像这样,快、慢配合情节而调整,才能使演讲生动感人。否则说话没有节奏,就像音乐缺乏旋律一样,单调乏味,无法引人人胜。

快慢的技巧

江户军说过一个故事:神田派创始人神田伯龙的门下,有两位杰出的弟子——伯丹和伯山。

大师兄伯丹是个能说善道的雄辩家,但是一直深怕被师弟赶在前面,基于这种竞争的心理,他私下对演讲术的研究相当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