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27

第27章 委婉含蓄即兴发挥秀(3)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所要说的话,以此安慰他人或赞美别人,这样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用习惯风俗去解决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以及特殊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就构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汗珠尚未流干前领取报酬”是阿拉伯的一句谚语。有一次,我在某个广播节目中,邀请一位派驻此地的阿拉伯记者,到节目中接受访问。节目结束后,导播对这位记者说:“实在对不起,钟点费还未领到,明后天再补送吧!”。而这位阿拉伯人却说:“在我们国家,工作的报酬应在汗未流干前领取。”使得全体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只好临时到银行领款,虽是如此,却不觉得对方失礼,因为那是一种“风俗习惯”啊!

大家一定觉得很新奇。原来“风俗习惯”也可适用于说话上。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言辞往往无法说服对方,尤其是在请求别人时,总是提不出有力的证言,这时我们不妨利用“风俗习惯”来解决。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皆不同。因此当你遇到不知如何开口的情况时,你可以这样说:“在我的故乡都是……”或“在我的国家,习惯上是……”以此作为说辞,不但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也不会使对方认为是“胡说八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激发别人的自尊心

“求好向上”是人性中的一项特点,可以促使一个人不断地奋发、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是发现别人有某些小缺点,或是某些地方需要提醒,便可利用旁敲侧击的方式,鼓励对方,使他在自尊心和荣誉心的驱使下,自爱自觉,这样收到的效果远超过直言责骂。

有一位棒球投手从A队调到B队,由于这位投手平日的言行举止较散漫,因此,在他刚加入球队时,教练便这样告诉他:

“你是众所皆知的明星投手,在投球的技巧上已十分熟练,我也不必再多说了,因为那些对你来说是毫无问题的。今后你有充分的自由,无论以什么方式练球我都不会干涉。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好自为之。”

我想大家看了这段话,一定已经明白了话中的含义。教练为了提醒该投手要他谨慎地待人处世,才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些话。但我们也可看出,教练并没有严厉地告诫他:“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是让他有自由裁决的权力,该怎样做由他自行决定,旁人不加干涉,所采取的是完全信任的方式。

而这种自由裁决,完全信任的方式,并不会使这位投手为所欲为。相反的,却是积极地提醒他:“你的影响力大,所以在一切的言行举止上,要十分负责,十分小心。”可能是教练的一番话,让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受重视,如此的具有影响力,基于荣誉心的驱使,于是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作风,成为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青年了。

人们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因此,不论任何事,只要我们时时看重别人,鼓励别人,激发他的荣耀感和自尊心,以此来代替正面严苛的责骂,相信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

先贬后褒有方法

当我还在A电影公司服务时,有一天,有位B电影公司董事长派来的密使,约我在××餐厅见面,因为各电影公司互相约定,不可有挖墙脚行为,因此这次和B公司的约谈,自然是在非常隐密的情况下进行。

当时我心里不断地盘算着,B电影公司要请我参加一出大歌剧的演出,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不禁使我跃跃欲试。但是A公司是我起步的地方,为了培养我,曾经给我许多机会,使我有今日的成就,怎可不顾人情义理,说走就走呢;再者,一个习惯在摄影机前演出的工作者,一旦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出,是否能够胜任,谁也无法预测。想了许久,真使我左右为难。

经过几日的考虑,最后,我决定换个工作环境,面对更新的挑战,于是便向A公司辞职,随后就到××餐厅与B公司董事长派来的人见面。

刚开始我非常紧张,正襟危坐,战战兢兢地有点儿不知所措,稍后这位K先生对我说:“最近,我看了一下你过去所拍的影片。但我坦白地说,以往那些作品,无法垂名影史。”

一听这话,我真是愣住了,心想:“你把我请来,非但不称赞我,反而先贬损我。”但过了一会儿,K又说:“可是,如果你投入我们的歌剧行列,必能大红大紫,且名垂青史。”听了这话,才使我有起死回生之感。于是,我便又客套一下说:“还请您多指教!”这才圆满地加入B公司的行列。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K先生的游说方式,他利用先贬后褒的方法,使我能在“灰心失望”之余,投效他的公司,参加他们歌剧演出的行列。

如果您是身为某公司的主管,而正想招聘理想人才,不妨试试这种“先贬后褒”的办法,也许因此可以得到您想要的优秀人才。

至于我,能否像K先生所说的“名垂影史”,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要到百年后,才能知晓,到那时我们再来讨论吧!

善意的谎言树希望

川岛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噪一时的谍报工作者。但由于日本战败,盟军方面要将川岛芳子处死。听说在行刑时,执刑的宪兵长向她说:

“我非常同情你的处境,也相信你是无辜的,不过这个判决是各战胜国所决定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不能不执行我的任务。但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照样开枪,然而那只是空包弹;你听见枪声后,马上倒地,假装死亡,而后我再悄悄送你回去!”

川岛芳子听了这救命良药,心神大悦,也不假思索,便信以为真,因此非常镇定地接受执判。而那位宪兵长也因此顺利地完成他的任务。

“死亡”是众人最害怕的字眼。任何人听了这两个字。莫不悲伤欲绝。即使平日身强体壮,胆色过人之人,也会战栗不已。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人,他内心恐惧惊怕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对一个生命已至尽头的人来说,若以实言相告,只会增加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促使他更早离开人世而已。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为了缓和他的心情。“谎言”便是最佳的镇定剂。

“谎言”使用最普遍的场所,我想要算是医院了。若有一个病者,不幸得了癌症或是病症已无药可救,只有听天由命。这时,身为一个医生,基于人道立场,绝不会对病者说:“唉!你得了癌症,只有3个月可活了!”而会若无其事地对病者说:“没什么关系,一点儿小毛病罢了!”

对一个病者来说,身体上的病痛已使他苦不堪言,倘若再把“无法挽救”的实情告诉他,必增添他的心理负担,更使他痛不欲生。所以一般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把真相告诉病者的家属,而对于病人本身,则尽力安抚,使他能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不过,在有些地方,由于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医生就会把真想告诉病者。曾经有位著名记者,去采访一位已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病人,那记者头一句话便幽默地说“你不久就要‘蒙主宠召’了,你对神有什么感想?”那位病人回答:“噢!我每晚都和神见面!”记者又问:“那么神给你的印象如何?”他回答:“神的慈爱,非我所能测度,远胜于父亲对孩子的疼爱……”

这真是一个光明的国度,对死亡一点儿不畏惧,但我认为,如此开明的作风毕竟少之又少,只有在有坚定信仰的人身上,才可能如此。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

根据哲学上的说法“人是非常脆弱的”。这话若使用在别的方面;可能未必是如此,但若使用于有关生死的问题上时。却又是不变的真理。因此,一旦在我们的四周,不幸发生这类问题时,我们也要以“善意的谎言”,来安慰那些身处不幸的友人,燃起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能继续奔向前面的路程,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