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史记·绝代凤凰
19970900000025

第25章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谜(5)

自从恭亲王奕去世,军机处最受慈禧太后信任和重用的就是荣禄,可谓言听计行,大权实归。徐桐和崇绮将废立之奏稿密请慈禧太后阅后,慈禧太后说: “你两人须先同荣禄商定。”于是两人便去见荣禄,说奉太后懿旨,将此稿给荣禄看。

荣禄接稿看后,突然以手捧腹大叫道: “啊呀,这肚子到底不容啊,适才我正在茅厕,泻痢未终。闻两公来有要事,提裤急出,今乃疼不可忍。”说完,荣禄丢下他们两个踉跄奔入茅房,良久不出。这时天正严寒,徐桐二人纳稿于袖,移座围炉。

再说荣禄,其实他哪里是什么肚子疼,他是偷偷出去找幕僚樊增祥商议对策去了,却把徐桐和崇绮两老头撂那儿。荣禄“如厕”回来,却说: “刚才还没看明何事,今请一看。”于是又接过奏稿看了数行,突然将稿子往火炉里一塞,还连声说:“我不敢看呐!”

徐桐大怒,说: “此稿太后阅过,奉懿旨命尔阅看,何敢如此!”荣禄说: “我知太后不愿做此事。”徐桐两人争说实出太后之意。荣禄说: “我即入见,果系太后之意,我一人认罪。”于是荣禄便去见慈禧太后,痛哭叩头,说冒此大险,万万不值,一旦引起大变,恐怕祸及太后,慈禧太后这才惧而罢之。

有人说荣禄之所以反对废帝,是因为李鸿章的意见,如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里说,荣禄将废立之事告知李鸿章后,李鸿章起而大声道: “试问君有几许头颅,敢于尝试此事?这事要真举行的话,实在是危险万状。首先是各国使臣起而抗议,继而各省疆臣仗义声讨,无端动天下之兵,为害何可胜言……”荣禄听后急忙回报慈禧太后,说以此事不可行。

不久,慈禧太后召集近支王公贝勒、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上两书房、翰林部院尚书在仪鸾殿开会。当时人都以为要行废立之事了,内廷苏拉还交口相传:“今日要换皇上了!”不过最后诏书下来,却是立端王载漪的次子溥儒为大阿哥,这就是历史上的“乙亥建储”事件。

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溥倩是入继穆宗同治为嗣,名号为“大阿哥”,与光绪无关。

眼前的皇位与他无关,未来的皇位也与他无关。他只是一具行走在皇宫里的躯壳,除了等待死亡和未来的评说,再也没有其他的使命。

人生太短,苦难太长,也许只有死去,光绪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3,“中国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皇家也不例外。慈禧和光绪之间的仇恨,即使是宿命,也未必是天生。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敌对?

要看清那场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轨迹的纷扰,我们要再沿时光之流上溯,回到光绪的童年。

光绪名叫载湉,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妹妹的孩子,在同治帝死后,过继给慈禧。据说光绪刚进宫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日夜啼哭,慈禧本就不是一个会带孩子的人,她也是束手无策,最后只得派人去醇王府问怎么办。奕譞说,大概是因为载湉的乳母没去,去了可能就不会哭了。

按当时的规矩,没有四品以上的官职是不可以进宫的,但慈禧太后被小皇帝的哭声弄得实在是头皮发麻,她为求一时清净,只好赏与光绪的乳母四品官服,并将之召进宫中,小皇帝这才破涕为笑。

以上是野史,当不得真。不过话说回来,慈禧太后对光绪的态度也未必全如外间人所传的那样恶毒和刻薄。事实上,光绪进宫的时候只有四岁,便由既是姨妈又是伯母的慈禧太后照管,她亲自过问小皇帝穿衣、吃饭、洗澡、睡觉等生活琐事,拳拳爱意,清晰可见。

然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尽管慈禧太后很想做好,但由于其性格和耐性方面的缺陷,其表现实在算不上合格,就像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应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对光绪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光绪五岁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他精心挑选了师傅,包括书法和学问都闻名遐迩的翁同龢等人。但慈禧对光绪的教育方法十分急躁而粗暴,光绪稍微不合己意,便是讥讽、呵斥甚至责打,这对后来光绪的性格影响极大。

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在被父母讥笑或者虐待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但在父母的威权下,这种逆反心理又诱发一种内疚感,从而否定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这种环境里长大下的儿童往往患得患失,做事情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慈禧对光绪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以至于影响到他的一生。在自卑的同时,光绪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消极反抗,比如见慈禧太后时总是一脸死相,让慈禧太后扫兴,这种关系就像是噩梦一样。

光绪亲政后逆反的表现,更是加重了慈禧太后对光绪的不信任,在她眼里,光绪始终是个懦弱自卑、犹豫不决、依赖性强、难以独当大任的孩子。她在光绪亲政后对朝政的不断干涉和把持,很大原因就是出于这种心态。但她从不去想的是,光绪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格心理存在严重缺陷的人,正是由她的粗暴教育造成的。

光绪自从进宫之后,慈禧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他与醇王府的关系全部切断。他由慈禧的外甥和侄子变成了继子,而在慈禧的授意下,服侍小皇帝的那些太监宫女也向光绪灌输“皇帝的母亲是慈禧”的观念,据宫中太监说,光绪后来一直称慈禧叫“亲爸爸”,不知是真是假,亦不知何解。 鉴于同治从小就贪玩、不爱读书的经验教训,慈禧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对光绪严厉管教、严格要求。

当时在宫中服役的太监寇连材在他记的《宫中日记》中说,慈禧对待光绪一贯是疾声厉色,在光绪小的时候,每天总是呵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笞,或罚长跪。长此以往,光绪见了慈禧太后如同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胆为之破。光绪本就胆小,在慈禧的威严强压之下,以至于长大之后都害怕听锣鼓吆喝之声,有时候听到天上打雷也会吓得腿直哆嗦。光绪每次到慈禧那里去请安,只要慈禧不命他起来,光绪就只能跪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

寇连材还说,光绪每次吃饭的时候,虽然有十几种菜肴馔品,罗列满案,但离光绪坐的地方稍远的菜大多已经臭腐,原因是菜几天都没有换过,而离得近的菜虽不臭腐,但因放得较久,一点都不可口。光绪也不敢说,每次都吃不太饱,有时想让御膳房换一馔品,御膳房就必须奏明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往往要光绪从小培养勤俭之德,最后光绪也就不敢再提要求了。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说: “光绪在十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经常吃不饱,他每至太监房中,必先翻吃食,拿起就跑,等到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帝已经将馍馍入肚一半矣。小皇帝如此饥饿,实为祖法的约束,真令人无法。”

由于慈禧过度地强调威严,使得光绪从小就缺乏母爱,成天生活在恐瞑当中。

据光绪的师傅翁同龢在他日记中的记载,他第一次见到光绪的时候,发现小皇帝性情敏感,体弱多病,这也说明光绪在宫中的第一年过得并不开心。在光绪四岁半的时候,慈禧便按祖制给他安排帝师开始上学,由于翁同稣曾做过同治的师傅,而且教书尽心尽力,于是便让他继续做光绪的师傅。

一开始,由于光绪年龄太小,学习内容又枯燥乏味,因此经常哭闹不止或者静坐不理,让师傅翁同稣也极为头疼。不过,在翁同稣的谆谆教导下,从小缺乏母爱和父爱的光绪却突然找到了久违的人间情感,他逐渐接受了这个对他关心备至的师傅,并渐渐爱上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