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史记·绝代凤凰
19970900000016

第16章 从绝境中走出的强者(6)

劫掠商船是郑芝龙军事生涯的起点,他很快在战斗中体现出好勇斗狠与坚忍的一面,他在军事上的才华也是通过实战而无师自通。郑芝龙以自己的才干迅速在海商集团中崛起,成为李旦集团中的核心人物,此时的他才二十岁左右。

不论是在商业贸易上还是海上的战斗中,郑芝龙的表现足以令李旦刮目相看,同时也对他越发的信任与倚重。最后李旦宣布了一条令海商集团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的消息:他将收郑芝龙为义子。这意味着没有子女的李旦死后,他所有的财富都可能会遗留给这个年轻人。

郑芝龙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使他赢得一个女人的青睐,这个女人是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名叫田川松。翁昱皇的籍贯是泉州,他擅长铸刀剑,与郑芝龙住在同一条街,郑芝龙对刀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两人的友谊迅速建立起来。经常负责接待客人的田川松也因此认识了郑芝龙,她被翁昱皇收养的事实,可以隐约透露出早年生活的不幸,这使她比一般的女人更加坚强。多种史料均证明郑芝龙英俊潇洒,加之年轻有为使他赢得女人的芳心,而日本女性所特有的柔情与体贴,足以令这个漂泊海外的浪子有一种温馨的陶醉。1623年,二十岁的郑芝龙与十七岁的田川松结为夫妻,离家三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家。

郑芝龙在李旦的海商集团中崛起,只是他事业的开端,但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并非是李旦,而是平户的另一位华人英雄颜思齐。

颜思齐的老家是漳州海澄,是当时中国唯一开放港月港的所在地。颜思齐习武出身,后来被官宦人家所辱,一怒之下打死官宦家的仆人,闹出人命,闯了大祸。颜思齐辗转到了日本的平户,避开了仇家与官府的追杀。

到日本后,颜思齐投入海上贸易的暴利行业之中,经过数年的积累,他也成为平户有名的富翁。颜思齐与李旦是平户华人海商中最著名的两个,但两人的志趣并不尽相同。李旦是纯粹的商人,而颜思齐则像是传说中的梁山英雄一样,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几乎是以英雄人物的行动规范来要求自己,仗义疏财、性情豪爽,这使他在平户华人世界中赢得了尊重,他甚至还赢得了日本当地政府的重视,被任命为“甲螺”。

但这点成就对颜思齐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他雄心勃勃,想建立一块中国人的海外殖民地。

海上贸易的暴利虽然十分诱人,但是日本始终是中国政府明文规定的出口禁运国,在中国政府眼中,这帮暗地里与日本人贸易往来的华人海商就是一群海盗,一群走私分子。

颜思齐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中国政府之所以禁止与日本通商,是因为日本长期以来留给中国人恶劣的印象,明代中期中国沿海的倭寇之乱;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发动朝鲜战争。这些历史都告诫着中国政府,日本人是靠不住的。颜思齐是那个大航海时代所涌现出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物,他的想法是:如果日本的政府是由一群中国人来控制,那会怎么样呢?

一个美好的蓝图出现在颜思齐的脑海中,由华人领导的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威胁将不复存在,中国政府将会修改、调整政策,日本作为被中国禁止贸易国家的历史将被终结。到了那个时候,在日本的华人海商们,将摘去“非法”、“海寇”等可耻的帽子,不用在海洋上对中国的官方兵船躲躲闪闪,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将会成倍地增长,财富与利润将源源不断。

要建立起一个由华人把持的日本政府,首先必须要颠覆现在掌握日本大权的德川幕府。

颜思齐深知这件事一旦开始策划,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他并不是知难而退的人,闽南文化中有一种“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人生有时要豪赌,赌输赢,甚至赌生死。

颜思齐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自己的最好朋友杨天生,杨天生比颜思齐小六岁,泉州晋江人。杨天生成为颜思齐的第一个支持者,他是一个天生的鼓动家,有着非凡的组织才能,他精心制订了一个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他首先要收罗一批敢作敢为的华人海商,然后秘密结社,以中国特有的江湖结义的方式,结为异姓兄弟。

很快,颜思齐与杨天生收罗了二十六人,这些人几乎都是福建人,这个不奇怪,当时平户的华人海商以泉州、漳州:二地最多。

这二十六人当中,便包括了郑芝龙。

三、生死攸关

郑芝龙结识颜思齐,大概是在他到达平户之初,当时的郑芝龙无亲无故,生活潦倒,他很可能得到过颜思齐的帮助。

1624年,郑芝龙从澎湖岛返回平户,很快他就接到颜思齐等人的邀请,加入了二十八人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成员除了颜思齐、杨天生、郑芝龙之外,还包括有陈衷纪(一名来自颜思齐老家漳州海澄的海商),莆田人洪升、惠安人张弘、同安人林福等人。

颜思齐的小团体中并没有海商巨头李旦,作为平户华人商团势力最大的李旦,不可能愿意屈于颜思齐之下,而李旦似乎也没什么政治上的抱负。

农历六月十五日,郑芝龙、颜思齐等二十八人正式结义为弟兄,他们举行了古老的结拜仪式,效法桃园三结义与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方式,以年龄的大小排序兄弟的位次,颜思齐作为最年长者以及海商巨头的身份,理所当然坐上头一把交椅,这一年他三十六岁,而年仅二十一岁的郑芝龙则是最年轻者,位列末席。虽然这次位次排名对郑芝龙来说显得无足轻重,但实际上他作为李旦的义子,身份自然重要,至少在颜思齐眼中,郑芝龙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

郑芝龙在日本的三年里,不仅成为李旦、颜思齐两大海商巨头青睐的对象,而且他与重要贸易伙伴葡萄牙人与荷兰人也有密切的交往,他的才能随着阅历的增长而越发的突出,他身上有海盗好勇斗狠的本性,有商人的精明与干练,这使他在众多的华人海商中脱颖而出。

不过在这个时候,包括郑芝龙在内的二十六人,都不知道颜思齐的真实意图。杨天生在这个秘密团体中扮演军师的角色,他站在台前,而颜思齐居于幕后。

杨天生开始鼓动造反的言论,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他放出风声: “日本地方广阔,上通辽阳、北直,下达闽粤、交趾,真是鱼米之乡,若得占据,足以自霸。”

这番充满煽动性的话,若是在文人书生听来,恐怕要吓出一身的冷汗,但对于提着脑袋纵横无边海洋的郑芝龙等人来说,真是令人兴奋不已、刺激神经的言辞。这群17世纪的水浒英雄们开始以高昂的热情,将颠覆日本幕府的密谋转化为行动。

他们中的很多人有自己的船只甚至是船队,有武装到牙齿的私人雇佣军,有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他们开始囤积武器与粮食,秘密招华人中的勇士,将船只进一步改造、武装起来,配备铳炮与火药。

七月十二日,在杨天生家中又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再次重申这次行动须绝对保密。“座中诸人,敬有异心者,天其殛之。”并且共同宣誓, “富贵与共,生死匆替,若有违约者,鸣鼓共诛。”

在诸位兄弟的拥戴之下,颜思齐理所当然地被推为大首领。伟大的事业似乎触手可及,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今天他们还被称为“海寇”,明天呢?是开拓海外的民族英雄吧?

这群在辽阔海洋上打打杀杀多年的年轻人,忽然感觉到他们事业中神圣的一面。在海外称王割据,这个想法并不是始于颜思齐,实际上,在颜思齐之前的二百年,就有华人先驱迈出了这一步——在南洋的苏门答腊岛,梁道明割据一方,成为三佛齐的国王。

在这次聚会之后,郑芝龙返回家中,他的夫人田川氏已经怀胎十月,一个新的生命将降临到这个家庭。

可是郑芝龙必须全力以赴地投注在秘密造反的准备工作上,腾不出时间陪伴在妻子的身旁。

两天后,即七月十四日,西历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到海滨散步,忽然腹中一阵剧痛,她倚靠在海边的巨石上,产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坚强的女人轻轻抱起婴儿,用长袖将婴儿裹起,抱在怀中,很艰难地走到岩石边的一棵古松下,让树荫遮住耀眼的阳光。

奔走于造反事业的郑芝龙并不知道,他刚出生的儿子在日后历史中的光芒完全压过了他自己,很多人之所以知道郑芝龙,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名叫郑成功的儿子。

新生儿的来临,给郑芝龙带来欢乐的同时,并没有打消他的造反决心。相反,随着造反时机的迫近,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生性敏锐的郑芝龙也越来越紧张。他选择的这条路,大成则是颠覆日本,创立国家的辉煌成功;大败便是身死家灭。二十一岁的郑芝龙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走上哪一条道路。

就在郑芝龙紧张不安的时候,事情果然出现了变数。

颜思齐将起义的时间定在八月十五日,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然而,在八月十三日,起义的消息不慎走漏,日本的军队开始行动,准备剿灭这支海商造反队。幸好华人在平户有不小的势力,而且诸海商耳目众多,颜思齐马上通知所有弟兄,紧急向海洋撤退。

八月十四日,包括颜思齐、郑芝龙、杨天生等人在内的二十八个结义弟兄,连同他们的手下,跳上十三艘船,扬帆起航,驶向大海。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撤退非常及时,因为当他们的船只刚刚驶离海岸,设置在港口的大炮就开始开火,如果再迟片刻,这些船只将成为海上的浮靶,被大炮轰得粉身碎骨。

这一次颠覆日本政府的惊天大行动,在爆发之前戛然而止,光打雷没下雨。

郑芝龙的第一个儿子此时刚刚满月,他不得不将妻儿抛弃在平户,去面对人生的挫折所带来的沮丧。沮丧的人不只是郑芝龙,这些下满赌注的海上赌徒们,忽然间发现自己已经输得精光。不,并没有精光,他们还剩下最后的一个筹码一希望。 可是希望在哪里呢? 失去奇袭的机会,再想要颠覆日本幕府几乎不可能了。德川幕府进入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统治时代,战围时代已经远去,仅凭数百人的力量,很难能成功地推翻幕府的统治。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中国海寇,但如果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这些富于冒险精神与开拓勇气的中国人,是大航海时代的真正英雄。

其实他们绝对不是失败者,颠覆日本的失败,却使他们意外地走向另一个成功,而且其意义之深远,是连他们自己都料想不到的。 中篇:海上霸主 一.拓荒者 十三艘船驶离平户后,漫无目的地在九州岛的外缘游弋,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是,究竟要选择什么地方作为落脚点呢?要在日本重新落脚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日本幕府闭关锁国的大政方针初定,除了平户等少数几个港口之外,绝大多数的海港全部关闭,即使登陆成功,也不可能有华商的庞大势力作为强大的后援。

陈衷纪的提议迅速得到众人的认同与支持,他将目标选择在了中国东南最大的海岛:台湾岛!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这块中国最大的岛屿一直寂寞地漂浮在西太平洋辽阔的水面上,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庞大的国土上还有太多富饶的耕地可以被开发出来,数千年来,人口的缓慢增长不足以对土地构成压力,很少有人愿意漂洋过海,去往海峡的那一边建立起新的家园,只有土著居民世世代代居在这片被大海隔绝的世外桃源。

现在,一群拓荒者闯入这块神奇的土地。经过八昼夜令人疲惫不堪的海上航行,颜思齐率领的十三艘船驶进了台湾岛西部的浅滩,这个地方被称为北港。

当颜思齐、郑芝龙等人登上陆地,他们看到的是茂密的丛林、青青的绿草、淌流于其间的小溪在平原开阔地带构成美丽的图卷,但是美丽的背后却是一片让人茫然的蛮荒。

对于这群习惯在海上打打杀杀的人来说,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要在这片荆棘未开的蛮荒之地,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家园。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群亡命天涯的人所停驻的北港,自然条件十分好,北回归线恰好穿过这一区域,光热充足,雨水丰沛,土壤极其肥沃,一条叫北港溪的小河从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亚热带的气候对于来自海峡对岸的福建人来说,如同回到家乡般的亲切。

拓荒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水手们从船上卸下物品,有武器、食品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品。逃亡的仓促使得一些建筑的必需品极其缺乏,但这并不影响水手们的热情。他们用大刀砍伐树木,在离海岸不远的高地上树起栅栏,他们不是修建居家的房屋,而且在修筑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营寨,火炮被布置在营寨的周围。他们必须要提防潜在敌人的入侵,这些潜在的敌人,包括岛上的土著人、游弋在海面上的海盗团伙,以及荷兰人。

对于这群外来者,岛上的土著居民有一种恐慌心理,在此之前,他们听到从南方传来的消息,一伙红毛碧眼的荷兰人强盗式地占领了岛屿的南部地区,并开始修筑两座城堡:热兰遮城与赤嵌城。颜思齐派人与土著人的首领取得联系,强调自己与他们一样,乃是大明帝国的臣民,误会冰消云释。颜思齐与土著首领划分清各自的地盘,互不侵扰,并且以船上的物品与土著人换取食品。

占据日本称王的梦想落空了,二十八人这回真的像水浒英雄前辈一样落草为寇了, “成王败寇”的古训似乎在郑芝龙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但他的志向并没有因此而磨灭,他重新燃起潜伏于心中的火焰,将要在这块蛮荒之地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颜思齐将营寨建为“井”字形,居中是高台,可俯视四周,营寨的周围是待开垦的农田。为了拓荒,必须要招揽更多的人前来,颜思齐派杨天生秘密返回漳州、泉州一带,招募移民三千多人,用船运载到了台湾岛上。

大规模的开荒拓垦开始了,这是台湾历史一个新的开端。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之后,这批海商又开始恢复中断了的海上贸易,不过更多时候,他们以劫掠为生,他们的船只纵横于台湾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从其他的商船中抢夺物品与金银财宝,并且利用这些财富,购置更多的大船与武器,招揽更多的流民加入到海盗的队伍中。

郑芝龙在海盗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在他离家数年后,父亲去世了,留在澳门的弟弟郑芝虎、郑芝豹在得知大哥落草于台湾后,也纷纷前来投靠,此外,他的堂哥郑芝莞也前来投奔。郑芝龙虽然离开了平户,但他仍然是海商巨头李旦的义子,他与李旦的船队来往仍然非常密切,这一层关系对于确定郑芝龙在二十八人集团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也为颜思齐集团继续从事海商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初掌权柄 颜思齐海上力量的崛起,对荷兰人来说,既是一个威胁,也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在这种情况下,颜思齐派郑芝龙到荷兰人的控制区,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翻译。

郑芝龙在日本时,便与荷兰人打过许多次交道,非常了解荷兰人的底细,颜思齐集团与荷兰人共处一岛上却能相安无事,这其中应该有不少要归功于郑芝龙的外交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