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艺术5000年
19912200000056

第56章 在德国四处漫游的蒙克

蒙克,挪威画家,他的((呐喊》被称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1863年12月12日,蒙克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一位医生。在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这些不幸的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特别是他对生命的理解。

1880年,蒙克进入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随C·克罗格学习绘画。当时,印象派画展随处可见。蒙克开始喜欢印象主义画风,早年的作品深受其影响。1889年是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年,他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的变体匠《春》,获得了奖学金,这使他能够去法国留学。在法国,他跟随L·博纳学习。当时,法国的印象主义如日中天,几乎所有学习绘画的年轻人都无法避开他的影响,蒙克也一样。他细致地研究印象主义画法,转而又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他试图用它们刻画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相爱的历程。这成为他对绘画的理解,也是对生命的理解的延续。

1892年,他参加了德国柏林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这次展出的作品多半是他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努力挖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如表现疾病、死亡、绝望、爱情等。他的画对德国青年画家刺激很大,他们称他为“心灵的现实主义”。之后,蒙克开始在德国四处漫游。他郁郁寡欢,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他最苦闷的年头。他阅读尼采的著作,获得了心灵和艺术上的启迪。就是在这些最苦闷的年头里,他有了对艺术的更深刻的理解和判断。1893年,他创造了《呐喊》。画家表现了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它还表达了另外一种精神,一种充满了紧迫感的精神,这种精神把人的心灵幻化成一个具象,让人感受到魔鬼的世界与自己的距离。1894年,他又创作了《春情》,这幅画则描绘了人对幽闭的恐惧。

1908年,蒙克因患精神分裂症住进丹麦哥本哈根的一所疗养院休养,病愈后回到故乡挪威隐居。此后,他仍有不少富有激情的创作。1937年,纳粹分子把蒙克的艺术宣布为“坠落”和“颓废”的,禁止展出。德国占领挪威后,蒙克拒绝与纳粹政权合作,不再参加纳粹政权统治下的美术家协会的任何活动。1944年1月23日,蒙克在奥斯陆去世。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全部作品捐赠给奥斯陆市,包括1200幅油画、4500幅素描、1800幅版画、6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笔记和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