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49

第49章 世界级公司雏形(2)

尽管创立8年来,百度已经在中文搜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管理上也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考察,发现百度的成功更多地是其经营上、文化上和机制上的成功,很难说是管理上的成功。其中,文化在百度成功之旅中所起的作用超越了其他所有因素。

文化让百度公司内耗小、活力大、效率高,拥有可以不断自我优化的文化是百度取得过去的成功,以及将来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的重要前提。

大量领先的搜索技术人才和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构成了百度的身躯,而丰富的先进企业文化内涵赋予了百度灵魂。百度能有今天的成就,跟其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与其说是百度创造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还不如说是企业文化成就了百度。

李彦宏一直试图将模糊的企业文化,变成制度性的企业文化,因此,百度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性建设的过程,百度企业文化的移植是价值准则的移植,是制度的移植。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

如果说的长官管理代表独裁与“人治”,制度管理代表“法治”,那么文化管理则代表民主管理。当一个企业只需通过文化进行管理的时候,这个企业距离“无为而治”就不远了。

但是,当企业还没有达到文化管理的层次的时候,企业文化只能解决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上的统一问题,不能解决组织建设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规律问题。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对管理起到的是推进作用。

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运用文化构建百度的管理机制,以推动百度管理的改进与提高,使百度文化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生生不息,是百度走向世界级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百度承载着中国世界级企业的梦想

成为世界级企业,不但是百度的内在发展动力,更是这个时代赋予百度人的历史使命。

打造出世界级的企业,是中国人从清朝以来的伟大梦想。

清朝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官办(国有)、官商合办(合资)、官督商办(承包制)锻造出世界级的中国公司。遗憾的是,当时那种经过长途跋涉大大变形的舶来品与中国封建的传统价值观畸形融合,导致清朝的企业家在商业精神上更加迷失,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近代中国内地缺乏统领全球市场,或改变世界某些产业格局的行尊企业。缔造世界级的企业成为中国人的南柯一梦。

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商业精神获得了回归的可能,但来势凶猛的西方资本裹挟着西方商业思想席卷中国内地,中国本土商业精神被一再压制而部分变异。同时,这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商业精神的觉醒。中国企业家们在学习、模仿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构筑适合本土的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尝试缔造世界级的中国公司,已经成为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目标,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开始寻求自我救赎和突破,他们正行进在缔造世界级企业的的道路上。

但是,传统行业的中国企业注定难以承担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

从资本性质上看,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可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但难以成为世界级企业,再强大的国有垄断企业,也只能垄断国内市场,依靠在国内的特殊地位获得超高利润。但是,显然,这样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充分竞争性的行业,才能诞生真正可以啸傲全球的世界级企业。更何况,国有企业在产权问题上不明晰的天生缺陷,更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低下,丧失市场机遇,而市场与政府双向管理的体制,更会大量消耗企业家的精力和才智,导致难以真正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所有在完全竞争领域成长起来的中国新型企业无一不受到其中之一的困扰。在某种意义上,体制的落后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完成世界级跨越的重要根源。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统的家电,纺织,玩具,汽车等等,以原料,劳动力为核心竞争要素的产业,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对廉价劳动力的过于依赖,难以摆脱上游国际行业巨头的倾轧,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上述行业的企业,很难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世界级企业。

上述传统企业难以承载缔造世界级企业的使命。

于是,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企业身上。

与传统企业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具有产权清晰的天然优势,没有任何产权羁绊。同时,它们又与全球资本市场血脉相连,不受国内宏观调控等行政干预的过多影响,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施展。

然而,即使是新经济领域里的互联网行业,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承担那样的伟大使命——以传统的门户网站为代表的老一代互联网公司,技术门槛低,对人工的依赖依旧非常严重,商业模式陈旧,还是缺乏独立开创全新局面的能力。

以搜索和社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拥有与世界几乎同步的核心技术,在一些领域里甚至站到了世界最前沿,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向世界级企业冲刺的最佳突破口。

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百度来了。

这个野心勃勃的中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企业的雏形,同时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待解之迷。

谁是最终胜者?

就目前情况下,尽管Google在全球其他市场风光无限,但在中国市场扮演的却是追赶者的角色。而百度,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则是继续巩固、提升已经的市场份额,迅速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同时,从日本市场开始逐步实施进攻策略,稳扎稳打,一步步蚕食Google的市场。

对于与Google的战争,李彦宏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手的多少并不是最根本的,本质在于对手的实力”。摩根斯坦利笛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像是在参加一个城市的运动会,而对于百度来说,他们是在参加奥运会。他的意思是说,百度所面对的竞争对手的实力非常非常强大,是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上进行的竞争。

李彦宏说上述话的时候是在2006年,他接着说:“但是,对于百度来说,这并不表明,2006年的压力比2005年大。事实上,Yahoo!在2004年收购了3721,当时,行业内有人说2004年是搜索年,但之后并没有改变搜索产业地位的事情发生”。

当然,迈向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不仅仅是规模的提升,市场的扩张,视角的转换,更是价值观的颠覆、认识论的革命,还是文化、政治、经济变革的过程,是中国从官宦社会,蜕变为真正的商业社会的过程。

在造就企业家的机制上,我国比20多年前好多了,但仍旧多少会有些轻商观念作怪。令人欣慰的是,这种轻商重仕的观念在现在很多年轻人中已非主流,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此外,现在政府制订的游戏规则,政府官员的观念,也越来越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

遗憾的是,那些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中国企业,有时候并不能够被本国民众所理解,被挖苦、讽刺的多,能被充分支持、理解的少。

在百度已经取得初步成就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这本没有什么,建立在充分理解、尊重基础之上的质疑和批评对百度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看看前人的经验:

“在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那些习惯于嘲笑、挖苦别人的人,应该体会下约翰·D·洛克菲勒的这句话,作为美国商业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D·洛克菲勒将美孚石油公司推上了世界最大石油集团宝座。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怀抱伟大理想而不懈努力,甚至遭遇了挫折的创业者,约翰·D·洛克菲勒给予的是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今天的国人,有必要认真学习这种宽容与理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