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41

第41章 技术驰骋天下(2)

1995年,威廉·张离开基因技术行业,去了Infoseek。Infoseek可谓国际级搜索引擎的先驱,Infoseek的搜索引擎是从一个大学买来的,还不是真的互联网WEB形式的搜索引擎。威廉·张到Infoseek之前,西方对文字的处理都是以字为单元的,就是英文的Wrod,英文有几十万个Word。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威廉·张在Infoseek发明了以词为主的处理方式,设计了第一代Infoseek搜索引擎Ultraseek,成功打造了面向网络和企业应用的Infoseek自然语言搜索引擎,其特点是速度快,检索结果的相关程度高。这为几年后出现的中文搜索技术奠定了基础。

威廉·张因此成为是世界上领先的搜索引擎技术工程师。

1996年6月,威廉·张开始担任Infoseek的CTO,此时,他的工作中心要由纯技术转变为商业运营,为此,威廉·张找个人替代他原来的位置,这个人必须对搜索引擎有深刻的理解。

随后,在硅谷的一次学术会议中,威廉·张认识了比他小几岁的李彦宏。当时,李彦宏在讲解、示范他发明的超链分析理论。威廉·张知道这个发明很有意义,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威廉·张已经没有心思开会了,他与李彦宏走到走廊里坐下来,整整谈了一个下午,李彦宏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两人也就搜索技术交换了一些意见。李彦宏对搜索技术理解让威廉·张知道,他遇到了要找的人。

威廉·张后来说:“李彦宏可能是我所知道的惟一一个最聪明、最专注的人。并且他的发明,现在被广泛的使用,超链分析技术直到今天仍然是互联网搜索的黄金标准。”

这次见面后,威廉·张每天给李彦宏打电话,邀请他加盟Infoseek。那时Infoseek有近两千万用户,算是当时一个很强大的公司。如果到了Infoseek,李彦宏的超链分析马上就可以影响两千万用户,他在搜索技术上的伟大抱负就可以实现。

那时候,Infoseek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因为市场变化非常快,美国其他搜索技术公司如Yahoo!都开始改做门户网站了,Infoseek也确定了向门户转型的计划,需要在技术上重大突破。威廉·张把李彦宏请来,主要是接替他从事首席构架师的工作。作为搜索技术的重要发明人,李彦宏也迫切希望能在工业领域里大展宏图。于是,李彦宏最终加盟了Infoseek。

当时的李彦宏虽然一直在做搜索技术,但他几乎没有踏入过工业界,实用的搜索引擎系统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李彦宏不是很清楚。来到Infoseek后的头两个星期,威廉·张把李彦宏关在办公室里像武功宗师传授秘笈武功般一一讲解,哪些地方很关键,哪些地方用小的技巧可以避开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同时,威廉·张也把实现各个模块的优秀工程师叫过来给李彦宏讲细节。在他看来,李彦宏是惟一一个能够听懂所有模块的人。

李彦宏对Infoseek的搜索技术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产品被叫做“ESP”,就是特别好,特别准确的搜索,英文里,ESP的意思是第六感,意思是有了李彦宏的技术,用户在用Infoseek搜索的时候真的觉得有第六感存在,因为搜索结果特别接近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以说,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搜索引擎Ultraseek,而李彦宏则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后来,Disney入股Infoseek,推出了Go Network,威廉·张继续担任Go Network的战略副总裁。李彦宏则决定回国创业。

临走的时候,李彦宏找威廉·张吃了一顿饭。李彦宏能够放弃在美国已经得到的全部毅然决然地回国创业,使威廉·张对李彦宏非常佩服。

到2001年夏天,他创建了Affini公司,开始将对未来互联网的预见付诸于实践,也正是Affini公司让威廉·张对于公司管理和相关性的研究更加深入。

“朴素的个性是深邃思想的自然结果。”这是威廉·张最喜欢的一句谚语。他对于互联网深远的见解和他自己朴素的个性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转眼到了2006年10月。此时,李彦宏创立的百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并在美国已经上市了一年。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李彦宏,已经成为了在中国市场将GOOGLE彻底击败的互联网英雄。

一天,李彦宏打了一个越洋电话,与威廉·张探讨百度的未来。虽然一直身在美国,威廉·张却一直关注着百度的发展,他为李彦宏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威廉为李彦宏支招说: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每年吸引并来培养数百个一流的工程师,不仅仅是能够让他们做事,而是能够最终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成长为一流人才。如果百度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没有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则万事皆难。”

在有了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后,百度面临的是要解决长足发展的后劲问题,而发展后劲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积累。因此,李彦宏对威廉·张的意见非常认同,但李彦宏还有更深的想法。

又过了几天,李彦宏再次拨通了威廉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你来怎样?”

对于生于台湾,久居美国的威廉来说,到北京发展,是一个很难做的决定。但威廉最终还是接受了李彦宏的邀请,决定加盟百度。

2006年12月6日,百度正式宣布,任命威廉·张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从2007年1月开始生效。此时,距离威廉·张与李彦宏第一次见面已经10年之久。

2007年1月6日,威廉·张从美国飞到北京。十几个小时后,他便以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正式出席百度的季度会。

李彦宏在欢迎辞中说:“威廉一直是搜索领域的先驱。技术优越对扩展我们掌握互联网搜索市场至关重要。我非常高兴的欢迎像威廉这样的专家能够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威廉·张说:“我非常高兴能够非常加盟百度。百度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前景的公司之一。我期待着迎接挑战与机遇,指引未来百度的进一步革新。”

十年前,他们并肩开拓一个行业,十年后,他们重新站在了一起。

互联网行业总是这样富有创新精神,十年前的拓荒者走到了后台,开始奉献自己的经验。而十年前的毛头小伙子,却在短短十年间,站到了舞台的最前方。

威廉·张的加盟,将为百度的技术研发达到国际水平打通道路,也将为与Google今后的全面交锋奠定技术基础。

“做舒服的虫还是骄傲的龙”

威廉·张到百度的第一任务就是为百度培养大批技术人才,这是百度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才,这个高新技术企业最核心的要素,成为Google和百度争夺的焦点。

2007年9月中旬,百度2007年度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启动,这次招聘覆盖全国15个城市的25所高校,规模空前。在哈工大、浙江大学等招聘站,学生对加入百度技术团队的热情很高,“每次宣讲会场都站满了学生,几乎每个学校都要增设考场。”

李彦宏曾用一条峭拔向上、被命名为“无敌红线”的红色曲线,来说明百度员工的成长路径。这条红线通过对几年来加入百度的技术类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跟踪,可以看出员工在发展空间、成长速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着名跨国公司的水平。

“百度有1.3亿用户,占有65%的中国搜索市场份额,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能为工程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程师一加入百度,就会立刻接触到核心的技术和系统。”威廉·张介绍了百度能提供发展“大空间”和“加速度”的理由。此外,他还指出,百度的业务营收一直处于高速成长中,2007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长达109.4%,市值超过100亿美金,“挑战大、机会多,相应地工程师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工程师的快速发展自然也能带来巨大的成功和高额的回报。”

关于优秀人才到百度后能够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百度早在2006年就打出了一个形象的口号:“做舒服的虫还是骄傲的龙”。

2006年10月起,百度开展了主题为“做舒服的虫还是骄傲的龙”的校园招聘活动,现场摆放的一幅画上画着中国功夫之王李小龙,画面上的标语是:“是做一条舒服的虫还是做一条骄傲的龙”,这话是指代学子们面临本土公司百度及IBM、微软、Google等国外公司,将如何作出须选择,在百度看来,在中国公司工作,虽然听起来没有在国外那些世界最大最牛的公司那么显赫,但是,在百度,你始终是条龙,而在那些国际大公司,你只能做条虫。

百度的意思是,无论微软的工程研究院、IBM的工程研究院,还是Google中国产品工程研究院,这些在中国的研究机构是游离于其全球技术研发核心的,是********的技术研究院。在这些工程院、研究院所开发的技术,往往是美国发包过来、美国总部技术部门不愿做的事情;即使不是美国发包过来的任务,也可能是在与微软、IBM或Google设在印度的工程院士抢一些很不实际的技术。在现实情况下,中国在软件开发领域不如印度,设立在中国的研究机构,即使抢到了一些技术开发任务,也有可能只是核心技术之外的边角料。

百度认为,由于上述原因,一个优秀的人才,到Google中国产品工程研究院等国际大公司设立在中国的机构工作,工资待遇不低、办公环境也不错,但很容易缺乏成就感。优秀人才你去那些公司,代表其实是想过舒舒服服的日子,不想奋斗、不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人永远是一条小虫子,没有什么影响力和成就感。而在百度则不一样,百度提供了的这个平台虽然不大,但可以让你接触到最核心的技术,从事最核心的业务,而且,在百度工作,你必须全力以赴,发挥最大能力,因为对手是全球最好的公司,这利于激发个人潜能,让优秀人才在短短几年获得快速成长,作出成就。因此,在百度工作就如一条骄傲的龙一样,充满了自豪与自信。

基于这个原因,百度在招聘会上经常让百度人现身说法。百度曾拍摄过一个宣讲会短片,这个短片分两个片段,第一片段是百度新员工的自我介绍,他们来自清华、北大、浙大等等,快速闪过二三十人;第二片段是这些学生在讲他们在百度正做什么事情,有做网页搜索抓取的、有做网页搜索反作弊的、有做网页搜索索引的、有做百度贴吧的等等。这让应聘的学子们直观地看到,这些加入百度的新员工,正在从事百度最核心的技术。而Google的新员工,也许还在TEAM BUIDING,即使做一些研发也可能只是做用户界面、汉化等没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

在具体招聘策略上,两家公司的方式也不一样。

百度只想吸引他们想吸引的人,因此,招聘面对的人群不需要太大,因此不需要大张旗鼓、摆特大的场子;Google的招聘架式很大,到一个学校拉几个特大的场子,谁愿意来笔试就可以来笔试。崔珊珊由此认为,Google的这种规模现场招聘方式,“没有目标性”,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有课来不了,或来了的学生并不懂,只是来凑热闹的,导致招聘效果很难控制。百度招聘的时候先把简历发给用人的部门逐个筛选,符合条件的再通知网上笔试,而且会给笔试者一定松动时间。百度的这个做法,可以使招聘的控制权完全由自己掌握。

除了以民族自信心、事业心吸引优秀人才外,上市后的百度,有了雄厚的资本实力,还拿出真金白银,以实惠的高薪吸引人才。百度给予给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要高于GOOGLE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公司的水平。此时的百度,既有不亚于跨国公司的响亮品牌,又有高于他们的薪酬,对优秀人才的吸引自然非常强。

而百度也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大量职位。

2007年10月8日,百度开始公布“上海研发中心”的相关职位,包括“研发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等重要岗位。威廉·张曾在2007年7月百度世界大会上透露,为了建立国际化的技术平台,百度将在上海、东京筹建设立研发中心。当时,威廉·张向媒体证实,早期上海研发中心的技术核心,将主要从公司现有的技术骨干中抽调部分做为带头人,其他则由应届毕业生补充。

百度开始为独立研发机构招募人才,进行中长期技术研发,标志着百度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进入了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成长阶段。

在2008年毕业生招聘中,有600个左右的工程师跟百度签约,百度对人才的吸引力愈发显着了。

发掘人才的技术价值

威廉·张进入百度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百度人。

他发了一封自我介绍信的电子邮件给百度的所有员工。威廉·张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能够通过员工了解百度的使命、百度的文化。到百度后,威廉·张与百度各层次,各部门的人都谈过,甚至包括刚进来的新人、刚要离职的、已经离职的;也包括经理、总监以及与技术无关的部门的员工。两个星期以后,威廉·张跟李彦宏说:“公司的小事我知道的比你多”。

在充分了解百度情况的基础上,威廉·张对百度的技术团队管理进行了一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