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37

第37章 百度东瀛(4)

巧合的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在三天后评出了2006年度全球最佳商业领袖,百度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名列第四,成为有史以来获此奖项的最年轻的华人,而Google的CEO施密特则位居第五。这一奖项的获得,标示着中国企业家站在了世界顶级企业家行列。

虽然,百度2006年12月7日已经对外宣布进军日本市场了,但是,当时,百度日本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没有办公室,没有设备,没有服务器,甚至连公司也没有注册。但是,任旭阳负责的日本项目组决定:2007年3月20日那天,百度日本网站测试版正式上线。此时,距离2007年3月20日仅110天时间。而直接到日本去开展工作的员工才仅有一名——日本首代海腾。

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此前,韩国的搜索引擎NEVER日本数据中心半年多都没完成,某些搜索引擎则要花好几年才完成。

要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项目需要完成,也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会议室的白版上,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项目,按一个个负责人与时间点,一起来讨论可行性。排到最后,就是上线的时间。

开会当天是星期五,第一批开展的项目,就是百度日本首席代表海腾飞往日本,于下周一开始,招员工、租办公室、注册公司。

Q1(英文Quarter1的缩写,意思是一季度,常见于一些报表当中)时,在距离北京两个半小时航程的日本,还只有陈海滕和日本公司系统部孙瑞丰两个人,而孙瑞丰又经常在IDC。陈海滕身兼数职,不论事务大小,从和客户开会到接电话、办公室搬家等繁杂事务,都亲力亲为,还经常被孙瑞丰抓去买各种机房用品。陈海滕经常背着一个硕大的包,被大家搞笑地称为皮包公司。

在任旭阳的积极促使下,百度的机房建设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百度招了两个日本留学生作为系统工程师,负责机房的组建和日后的维护。日本人做事效率是很低的,百度遵循日本人的工作方式,一台一台地手工组装机器,共好几千台,按照这个速度,估计需要半年才能装完;在硬件施工环节,由于事先没有规划好就开工,布网线的时候把地板掀了一次又一次。看起来是纯手工活,但体现的都是技术。

任旭阳觉得这样效率实在太差,就从中国派了一组工程师到日本。派去的工程师开发了一套程序,喝杯茶的工夫就可以装50台机器;装网线的时候,先把所有问题都规划好,一步做完,这样效率明显提高。

遭遇了日本人这样的做事方式,不由得让人怀疑组建日本本土团队的决定是否正确。后来王梦秋曾在会上提出类似问题:日本的互联网市场,话语权基本上被国外公司控制,这导致日本市场上并不能培养出一个很优秀的PM。

但李彦宏坚持组建日本团队。至于PM,他认为,日本也有人具有PM的潜质。比如,如果中国没有百度,人们可能也会说,中国的市场成长不出优秀的PM。

此前,美国公司招人有一个先觉条件,就是必须会讲英语,这样就砍去了90%的人,美国公司实际是在剩余的10%里找优秀的PM。百度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同样曾经不被看好的还有韩国市场,但现在韩国的PM就打败了GOOGLE和YAHOO。一个本土的PM才能更了解本土市场,才能开发出符合异国文化的指引和要求的产品,才符合百度一贯的尊重当地网民的习惯、服务用户的一个基本理念。

“李彦宏平常是一个挺温和的人,但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包括卖不卖百度,百度怎么发展,他一直是很强硬的。”市场部的同事麦子说。

日本那边在紧张建设的同时,百度总部对接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2007年2月,建设专线工期非常紧,除夕那天,百度总部系统部刘栓林、张磊、刘畅等在机房呆了一天,终于将专线调通了。除夕那天日本是周六,但大家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而百度国内同事一年中最盼望的新年假期,也被紧张的工作替代了。

2007年3月20日,百度日本测试版终于按时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第一批架设于日本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器,百度终于迈出了进军日本的实质性一步。

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百度就在日本建成了IDC(数据中心),并推出了日文搜索服务测试版,这样的速度在日本、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

即使是一个庞大的项目,但只要一点一点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每一项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再大的项目也能按时完成。这就是百度文化里的“系统”思维。

一波三折

百度日本测试版通过集成试运行、以及系统测试,主要是为了测试海外大规模服务器中心的运行状况和稳定程度。百度日本(www.baidu.jp)上线公测。

由于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抓取当地网站的内容,百度采用了连续访问的方式,这对日本一些小网站和论坛的接入及访问速度造成了影响,一些网站投诉说,百度的Spider系统给了他们网站太多压力。这个问题百度在中文搜索中也遇到,中文网站的站长,总体上更看重流量,觉得Spider的抓取行为给他们带去流量,即使有些压力,也不会太抗拒。即使,某些站长不愿意被百度太快抓取,百度提供有避开抓取的方法。同时,百度还提供了很多畅通的渠道接收站长们的反馈,一旦接到不希望太快抓取的反馈,百度会马上下调某些参数,减轻对该站的压力。由于在中文搜索领域,这样投诉的站长毕竟是少数,出于更快更全地发现东西,给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更好体验的目的,以及人力有限,百度一直以来并没有把处理这样的投诉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去做。

到了日文环境下,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的站长们对这件事的重视出乎意料,他们不但来信反映问题,更有网站直接拒约百度的访问。一时间,有八万个网站同时把百度封了。这些网站平时都很忙,八万个网站同时封锁一个Spider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这让百度的工程师傻了眼。

“这是一个很大,很严重的问题,”百度首席科学家威廉-张说,作为全球顶级的搜索技术专家,威廉-张很清楚,有八万个网站把你封掉,通常意味着有八十万个想把你封掉,只是那些站没有来得及去做。

危机当前,百度赶紧给那些站长发了一封公开道歉信。

眼前的危机过去后,百度认为,百度在日本市场或者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好好沟通。考虑到百度日本公司的首席代理成陈海滕本身不是技术出身的,在跟当地网站沟通时可能有一些问题不是特别好解释,百度干脆从中国派了一个人过去。于是,王梦秋在成陈海滕的陪同下出访了日本。此次出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Spider事件”:一方面表现百度更大的诚意;另外一方面通过和日本网站的近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彼此。

在首代的陪同下,王梦秋先后拜访了一些比较大的日本网站。这次出行收获不菲,王梦秋深切体会到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城市,从跟日本网站会面的过程可见一斑——基本上要提前一两个星期预约。所以,即使百度Spider的行为非常规范,日本站长们也认为是不告而取。很多日本站长对百度在中国的地位并不了解,此时,百度日文搜索也还没有上线,这些日本站长对百度有种本能的排斥感,甚至有部分站长说,我没看到你的搜索服务,凭什么让你来采集我。

其实,绝大部分日本网站并非真正感受到了很大压力,而是对百度的采集方式有意见。尽管互联网业界的协议是:除非说明不想被采集,否则,搜索引擎会认为你是开放的。但是,基于日本人打交道的礼仪习惯,日本站长则认为即使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协议,搜索引擎也应该先给他们打招呼,经过正式许可后才能抓取。

王梦秋同时了解了日文主流网站对百度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百度并没有受到民族情绪的敌视,日本媒体、网站,尤其大网站,很容易了解百度在中国的地位,他们对百度和百度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做博客的大网站站长问到百度的响应时间,在听到“50毫秒”的回答后,他惊奇地问“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快!”百度的技术完完全全地征服了这位同行。

日文搜索服务正式推出后,百度终于名正言顺,开机运行一切正常,百度的全体工作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域名保卫战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索尼开拓德国市场的初期曾传出这么一段轶事:销售人员每去一家餐厅,菜单先搁一旁,张口就问,“你们这儿有索尼吗?”侍应生挠破头都想不到让客人如此纠结的索尼究竟是什么。三个月后索尼叫响名堂,侍应生的表情由迷茫转为困惑,“索尼不是收音机吗?”

如果说索尼的工作人员对品牌攻入市场初期的实效调查含有几分调侃意味的话,早在筹备登陆日本阶段,百度在域名的问题上就被狠狠地“调侃”了一番。

2007年3月公开测试时,百度在日本的海外域名是www.baidu.jp,.jp属于供日本个人使用的众多域名之一,只要在日本有住所,个人、组织都可以申请;日本的门户网、公司企业站则通常使用国别域名.co.jp,如日本YAHOO(www.Yahoo.co.jp)、日本GOOGLE(www.Google.co.jp)等,在日本国内登记的企业才具备申请资格。

百度把日本设为海外攻略的首站,以在日本人人可申的二级域名登场实在匪夷所思,暂且不论日本网民的使用习惯,气势较老对手已经矮上三分。这一身大众牌子并非百度所愿,缘起于百度在日本上演的域名“非常”戏码——遭遇“李鬼”。

“本公司完全合法,并且与日本百度无任何关系”,这一行字明确标识在Baidu.co.jp的页面上方,此域名持有者是一家名为CBC的日本公司,主要从事餐饮和贸易业务。百度在2006年12月曾委派代理与CBC公司交涉转让域名事宜,因对方要价高,不欢而散。随即,百度向日本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提出域名异议,该仲裁机构在2007年3月判定Baidu.co.jp应该归还给百度。

CBC公司不服,诉至日本特区法庭,诉讼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该争回来的域名,我们会争到底。”百度发言人在接受《重庆商报》采访时如是说。

百度坚持自己的发展模式

尽管该日籍香港人决定上诉,百度并没有推迟上线公测。

由于预想公测中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谈起公测,李彦宏在中国、日本两地都很低调:“就是怕太多人知道,用户体验不好,那对我们的品牌是一种伤害。”

这次公测主要面对资深网民和搜索引擎爱好者,这部分人喜欢尝试,就算在测试时体验不好,过一段时间后仍然会再次尝试。这些人的访问会给百度提供一些关键词,让百度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是百度日本最好的问路石。

尽管如此,公测还是得到了日本媒体的关注。李彦宏的一位日本朋友对他表示,日本媒体对百度的兴趣“超乎想象”。

2007年4月,******访日的“融冰”之旅中,有日本媒体问到,日本人要关心哪些中国的企业?******列举了十几个企业,第一是海尔,第二是联想,第三是百度。海尔和联想在日本市场的时间比较长,海尔是跟日本三洋合作,联想是并购IBM的个人PC部门之后,借用了IBM的影响力。此时,距离百度宣布进入日本市场仅仅3个多月。这更引起了日本媒体对百度品牌和搜索服务的兴趣。

百度日本也受到中国网民的强烈关注。上线不到一个月,百度日本全球访问量排名飙升至6528名。在日本当地的访问排名为754,其中有59.9%的访问用户来自中国本土,34%的用户来自日本。

考虑到日本用户对图片的搜索需求较大,百度日本测试版提供了网页、图片两个搜索产品。不料,正是图片搜索闯了大祸。

正当百度日本团队为百度日本上线松了一口气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问题最初从网友里传出来,有网友反映百度日本无法登录。然而,从公司内部访问却完全没有问题。出于谨慎起见,工程师们对服务器作了多次检测,却没有发现问题。

不久,有资深网民发表公测报告,称在百度检索“女优”等词时会出现大量艳照,若在百度中国搜索,这些照片是会被过滤掉的,估计这是无法访问的原因。一般来说,网站上的信息杂乱无章,混杂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百度的任务就是为用户寻找有用信息,在抓取网站的过程中,百度会把信息过滤,用户最终接收到的图片信息是经过过滤的。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也是如此。

就在百度高层试图确认上述信息时,又有消息传出,登录百度日本最终链接到的是GOOGLE日本!在百度日本的服务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可能是,百度日本被封掉了!

当初,八万个日本网站封锁百度时,也不致于无法访问,现在的局面,恐怕是日本政府出面了。李彦宏一贯的管理方式是放权,他充分信任百度的工程师团队。因此,在发生该问题后技术人员并没有立即上报,而是尝试在部门内解决。当技术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报李彦宏时,百度日本已经完全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