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36

第36章 百度东瀛(3)

在向外界公开进军日本市场的决策前,李彦宏觉得有些问题需要澄清,首先是百度更懂中文的问题。以前,百度一直声称“百度更懂中文”,如今进军日本,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嫌疑:百度不懂日文,是否能做好日语搜索?这样的疑问不仅在外部,甚至在百度内部也存在。

2005年百度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上,为了表达百度对中国市场尤为了解,其首页将英文单词“I”在中文中的38种表达法全部罗列了出来,如“我”、“俺”、“鄙人”等等。“百度更懂中文”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最初的优势,在百度进军日本市场的时候,却成为了巨大羁绊。

在百度工作超过5年的老百度人很清楚“百度更懂中文”的内涵。但上市后,百度人力资源规模扩大了许多倍,有这种误解的百度人为数不少。

陪伴百度一路走来的技术总监崔珊珊也担心百度进军日本后“容易形成误解,事实上,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才能在中国市场做得好,如果那样理解,百度将无法进军日本。”

其实,百度最初的创业团队早就达成共识:百度无论是做网页检索,提升相关性,加快响应速度,增大索引量,提高响应速度,还是推出贴吧、知道、MP3等各种新产品,出发点都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百度的成功因素中,作为本土企业、更了解中国文化不能说不是优势之一,但不是关键因素。

为了澄清这个问题,百度在一次总监会上特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百度的成功真的是因为更懂中文吗?

李彦宏首先提出问题:百度在中国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无外乎是两类:第一,中国这个市场很不一样;第二,百度这个公司很不一样。哪一个才是更根本的?如果说百度的成功是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太特殊了。那百度在走出去的时候就要再谨慎一点,因为这个市场跟其他市场太不一样了。如果说主要原因是百度这个公司太特殊了,那百度就可以相对放心地进入其他市场,因为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做成。

“百度更懂中文”的提法与百度前副总裁梁冬有关,当时李彦宏请梁冬给百度作品牌推广,他们认为“百度更懂中文”的口号更容易让人接受。其实,早在梁冬之前,也有人和李彦宏提过这个观点,包括李彦宏一些业内的朋友,如李开复。早些时候,李彦宏在一个Party上见到还在微软的李开复。李开复对搜索引擎很好奇,就过来问李彦宏一些有关搜索引擎的东西,李开复第一句话就说百度中文处理做得太好了,百度对分词和语言的理解比Google做得好。其实,当时百度内部并不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比Google好多少。但是,外界有一种倾向,宁愿相信百度的成功是因为中文特殊,百度更懂得中文。为了避免百度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李彦宏一直不愿意采用这种的说法,直到梁冬说服了他。“百度更懂中文”于是迅速普及开来,几乎所有人都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说法,并顺利成章地认为,这就是百度成功的原因。

2005年百度上市前夕,要给投资人准备有关资料。此时,百度的市场份额虽然已经是第一了,但是份额远不如2006年以后高,地位也远不如2006年以后稳固,投资者其实对百度还是有各种各样疑问的。

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致认为,讲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是最容易说服投资者的,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市场。所以百度做路演、见投资者时,跟他们解释为什么百度是NO.1时,主要讲“百度更懂中国”、“百度更懂中文”,强调百度所处的市场,跟美国市场不一样。这样说多了之后,很多百度员工也是这样的看法了。

实际上,百度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怎么样让用户能够更快,更容易地找到他们想要找的信息。所谓“百度更懂中文”,不过是一种说服投资者的策略,对用户需求孜孜不倦的研究和了解,才是百度成功所在。

明白了上述道理,百度将更懂得用户需求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这为进军日本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消除了很多误解。

从“光杆首代”开始

百度简单日化的同时,李彦宏也在搭建百度日本公司的管理团队。

在李彦宏的构想里,日本公司的团队要分成两部分,中国的工程师负责技术,日本的团队负责产品推广、市场调研和管理等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都有独特性,需要认真研究。

李彦宏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做百度公司在日本的首席代表,他对这个人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受过日本正规教育;在日本最大、最正规的公司工作过;有在创业型公司负责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

上述条件看似简单,但茫茫人海中,要找到真正适合的,谈何容易?

就在李彦宏为日本首代人选发愁的时候,日本着名广告公司博报堂旗下的DAC公司在中国的CEO陈海滕对百度心动了。

陈海滕是中国人,最初是一家旅行社的领队,1992年,喜欢看日剧和研究日本文化的陈海滕自费去日本留学,陈海滕要亲自去了解、感受日本,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正在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两年后,从神户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陈海滕成为DAC在中国的CEO。

身为CEO的陈海滕被一个朋友告知,百度有一个职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陈海滕曾就职于日本最大的电信电话公司NTT;曾在创业期加入一家叫INDEX的公司,负责开拓其在台湾、上海、厦门和韩国的新业务,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日本最大的SP,这是在创业型公司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同时,陈海滕有做跨国公司异地首代的经验。

陈海滕的所有条件都符合百度的要求。这个名叫陈海滕的人,好象就是为百度进军日本而生的。

但是,陈海滕有什么理由放弃目前舒服、体面的工作,去百度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呢?陈海滕清楚,做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的首代绝不是自己人生的终极梦想,与许多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一样,陈海滕有一个宏大的梦想——-代表中国公司到日本去创造奇迹,在新兴的领域里挑战世界一流的企业,成为领先者。百度让陈海滕看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并促使他最终来到了百度。

2006年底,成为百度员工的第二天,陈海滕以百度日本首席代表的身份来到日本,他是第一个去日本安营扎寨的百度人。

虽然带着百度国际化的宏图大志,但凭自己多年来对日本文化,以及在日本的国际竞争对手们实力的了解,陈海滕深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此时,百度虽然在中国无人不知,但是到了日本,几乎无人知道百度。百度到了日本,就好像是越南的一家公司来中国开展业务,或是一个中国的乡镇企业到北京开分公司一样,其境遇可想而知。所以,每一个与陈海滕谈生意的日本人,都不会意识到这将是一单决定未来的大生意,相反,百度越是把远景描述得宏伟,别人越会怀疑百度的真实性。

百度要在日本建立基地,首先要买设备、租机房,建立数据中心(IDC)。这在北京听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在拥挤的东京,租几百平米的地方作IDC,却成了大难题,归根结底,日本人还是不相信百度有多大的实力。因此,设备供应商戴尔把付款方式和账期也卡得很死,他们怀疑百度掏不起上千万元的购买费用。后来,通过戴尔中国了解了百度的实力后,戴尔才答应将提前现付改为货到付款。

最复杂的还是与日本主要网站之间的沟通——能够友好接受百度的spider。

日本的高档写字楼禁止外人随便出入,为了见到那些老板,陈海滕动用自己在日本的人脉,请出自己在DAC的老板出面,先给各网站负责人打好电话,再一家家登门拜访,费尽口舌地向他们介绍百度搜索的价值。

在日本,耍大牌是没人理的。遭遇了几次挫折后,陈海滕总结出:要想尽快达到目标,唯一的办法是切实以小公司的心态低调处理。他后来告诫总部去的百度人,要有心理落差准备,明白自己是在创业,把姿态放低,内心则深信百度的实力。这种诚恳的姿态和对百度价值、实力的详细介绍打动了这些网站。

到日本的第一年,陈海滕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组建队伍。由于此时百度在日本的知名度低,百度要挖到好的人才很难。最初,百度日本的临时办公场地非常简陋,当百度在日本招聘的第一名日本籍员工泉真理来报到的时候,自然产生了“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的怀疑。

即使这样,百度对应聘者丝毫不降低要求,可谓“百里挑一”。负责此项目的任旭阳在海腾去日本的时候就对他说,百度在日本招聘员工的标准,一是要彻底本地化(懂互联网或相关行业的日本人),二是要与百度总部招聘一样——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百度就是这样,走到哪,都会把卓越的精神带到哪。

为了给日本展示百度的实力和形象,百度选择了在六本木(相当于北京的国贸)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里办公。在日本东京,只有世界五百强企业才能够进驻六本木。与日本人熟悉的雅虎、乐天、高盛等全球着名公司在一栋大楼里办公。

在六本木落户对百度日本意义重大,别人看到名片上的地址立即投来敬重的目光,谈生意也容易多了。

一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员在参观了百度日本的新家后高兴地对陈海滕说:“以前国内政府官员来日本访问,我们只能带他们去参观华为,现在也可以参观百度了。”

日本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基本上在中国都有重要投资,一方面他们在中国的分公司希望借baidu.com在华发展;另一方面百度日本也可以借与他们日本总部的合作,扩大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百度日本公司一旦建立,百度将给予百度日本相当大的权力。李彦宏和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均表示:日本市场需要做什么样的产品由当地团队决定,百度中国高管只教授“方法论”。

李彦宏其实是在复制百度在中国的成功经验。

除了技术人员,百度日本公司还招募了熟悉广告的专业人员。李彦宏说:“搜索引擎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媒体,广告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广告公司的从业人员是比较容易理解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网站的发展的。”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2006年11月,李彦宏到日本参加新经济领袖峰会,受邀致开幕词并发表主旨演讲。参会的主要是日本互联网业界的CEO们。作为业内人士,这些日本互联网的领袖对百度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对百度兴趣很高,会后还有很多人过来私下交流。让李彦宏没想到的是,这些人不是“围”过来,而是按次序排好队,一个人问完了,下一个人再上前一步。20多个CEO,就这样秩序井然地一一跟他交流,直到晚宴开始。

一个月后的12月7日,百度终于正式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媒体将百度的这一决定称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标志性步伐。

在日本,百度受到的媒体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在中国。发布会当天,上百家日本媒体,无数记者,无数摄像机聚焦在李彦宏等百度人身上。随同前往的央视摄制组说,这样的场面在中国都难看到。日本国家电视台在一个相当于是中国央视新闻联播的节目里,对百度登陆日本进行了长达三分多钟的报道。

发布会后头一天,百度日本版本的流量就较之前上涨了大概六倍左右。

面对如此高涨的日本媒体,李彦宏想起了八年前百度在中国第一次公开亮相的状况。2000年,百度在在中国举办的那场发布会,到场的记者远没有在东京的这次多。那个时候李彦宏也远没有如在东京这样熟练地与记者打交道。在2000年百度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李彦宏的每一句话都是按照之前写好的稿子背出来的。之后的记者提问环节,结果几乎没有人能够问得出问题来,因为在场的记者们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李彦宏在讲什么。八年后的今天,虽然那些日本记者基本上听不懂中文,也不太懂英文,但是他们已经知道了百度是家什么公司,百度到日本开拓意味着什么。

虽然,百度要进军日本市场的消息已经提前为众媒体猜测性地报道过了,但这时,媒体和社会还是给予了百度广泛关注,其中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就揶揄说:“他们(百度)听华尔街的声音太多了,可能觉得这样能更快赚钱。”对于此类质疑,李彦宏反问:“为什么没有人质疑美国公司说:美国市场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做美国以外的市场?”

百度CFO王湛生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明确表示,百度选择进军日文市场,绝不是一时意气,而是因为,“日本的互联网产业非常的先进。特别是电子商务走在世界的前端。但是,与搜索相关的技术方面,很明显是落后于欧美的。可以说并没能充分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这正是拥有汉字搜索核心技术的百度进军日本的一个很好机会。在王湛生看来,“去日本发展是一个必然”,他更愿意把去日本看作是百度自信心的表现。”

副总裁梁冬说:百度的“近期愿景已经达到了,就是成为中国收入最高、影响力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新媒体公司。中期愿景是划洋而治……在这样一个使命和愿景之下,你就理解百度进军日本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