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35

第35章 百度东瀛(2)

对于Google的这个做法,开始李彦宏想不明白,后来他向日本一家专门协助国外IT公司了解日本市场的咨询公司询问,GOOGLE和YAHOO!日本首页上的“I'm Feeling Lucky”是什么意思?对方竟然回答说不知道。

可见,GOOGLE和YAHOO!在日本做的有多差。

他们在日本犯错误就是百度的机会。

第四,日本本土没有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

其实日本着手开发搜索引擎要早于美国,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等都曾拥有过各自独立的搜索引擎。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些日本国产搜索引擎还在相互竞争。但随着美国谷歌的出现,互联网信息检索业界的格局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剧变。YAHOO!和GOOGLE高精确度的检索服务使日本众多门户网站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搜索引擎依靠雅虎和谷歌就足够了,因此日本国产搜索引擎全线败退。

虽然2006年,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牵头,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信息大航海计划”启动,准备用3年时间开发出下一代互联网搜索引擎,但从日本IT人才缺乏的现状来看,日本搜索引擎复兴路途崎岖。

这与韩国不同,也是李彦宏不选韩国的主要原因。韩国的宽带普及率特别高,搜索引擎市场很早就出现了本土公司,像Naver、Daum等。同百度一样,Naver、Daum在本土市场上打败了GOOGLE和YAHOO!。Naver、Daum在韩国的发展方式与Yahoo!、Google等跨国公司不一样,Naver、Daum最早开始做知识搜索,开发了一些适合本土的独特功能。也就是说,Naver、Daum更了解韩国市场上互联网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

进军日本的决策,就如当年创业融资的时候考虑走什么样的路,选用什么样的这种商业模式,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是否要转型做竞价排名,2005年是要上市还是卖给别人等等重大的决策一样。

按照百度内部的说法,考虑是否进行一项新产品开发时,他们主要思考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求?现有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将用户需求满足得很好?百度来做的优势在哪里?以上几点就这三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百度的成功率有多大?

既然选择了日本,百度的成功率有多大?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的话,百度的股票应该是十倍于现在的股价值的。”李彦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虽然日本市场十分诱人,百度为此也做了充分准备,但进军日本对百度依旧是个挑战。

日本人有强烈的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个习惯的力量十分强大。Yahoo!1996年就开始运营日本分公司,GOOGLE进入的时间稍后,虽然事实上Google的搜索技术已经明显超越了Yahoo!,但是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GOOGLE仍然不能在日本市场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GOOGLE尚且如此,百度的境遇也会让人担心。

日本民众有崇尚欧美轻视亚洲的偏见。日本民众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日本人连国际化做得比较早、比较成功的海尔都没有听说过,更不论其他中国企业。在日本销售的很多产品,虽然都是注明了中国制造,但牌子大都是日本、意大利或美国的。虽然,2006年的百度,在中国是响当当的品牌,但到日本却必须从零开始。

日本本土的潜在竞争者也在加紧追赶。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不曾放弃振兴IT业,使其恢复八十年代的辉煌。2006年,日立、富士通、Nippon Telegraph等日本信息业巨头联合东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组成一个总计30个单位的科研联盟,旨在开发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技术,抵制包括Yahoo!、MSN、Google在内的国外搜索引擎公司。很多日本公司都担忧这些来自美国的搜索业巨头将在日本形成垄断。

再者,日本的用户习惯、上网方式与中国不同。日文搜索中,影视搜索占主要部分。同时,日本无线手机上网十分普遍,包括Yahoo!JAPAN、GoogleJP、Msn Japan、Infoseekjp、Livedoor、Goo、AskJP、ExciteJP、Ceek、Fresheye、@nifty、Biglobe等都有比较成熟的手机搜索网站。百度能否迅速适应日本市场的搜索习惯,是其成败的关键。

从本土市场看,尽管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场上已经占有了2/3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只有10%左右,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如果百度精力过于分散的话,对于中国市场会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这要求百度必须保证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服务、技术等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巩固与提升中国市场与进军日本市场并不矛盾。

为此,在产品策略上,百度会将已有的中文产品复制到日文系统。这样,进军日本市场,其实只要花比较小的精力,同时避免了更高的失败率。“在中文搜索领域,我们大概做十个成八个,在日文搜索领域,哪怕做十个成两个,我觉得我们的投入都是划算的。”李彦宏说。

Google、Microsoft这类跨国公司坐镇美国,却在很多国家的市场达到了NO.1,这说明,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应该有能力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获得成功。李彦宏相信,百度是不一样的公司,有这种能力。

但是,百度究竟有何方法在日本市场继续打败GOOGLE和YAHOO!?

在内部培训时,就有员工这样问:Google和Yahoo!在日本也打了很多年,美国产品我们看起来虽然很奇怪,但日本人用这两个搜索引擎用了很多年,可能已经习惯了,百度要怎样从它们手上抢市场?

李彦宏对这个问题想了一段时间,他发现,GOOGLE进来的时候,YAHOO!在日本已经是如日中天,但凭着更强的实力,沉寂了两年后,GOOGLE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迅速增加。最后,李彦宏得出结论:日本市场并不是没有机会,“但,百度必须要做得更好,才能够在日本市场站住脚”。

对于百度瞄准日本,李彦宏的太太马东敏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马东敏是偏向冒险的性格,李彦宏的性格则比较平和。在一些关键时刻,太太总是可以给李彦宏一些大胆的建设性意见。

李彦宏和太太在美国的生活很安逸,但当李彦宏决意回国创业的时候,太太没有阻拦,而是积极支持。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上,马东敏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告诉李彦宏,选择合作伙伴,最主要的还是互相比较了解,能够长期共事,能够优势互补。而对方的背景则不是最重要的。按照这个标准,李彦宏最终选择了徐勇。事实证明,李彦宏的这个合作伙伴找的很成功,两人优势互补,性格上合得来。后来,李彦宏在很多事情上都跟太太商量,包括此次到日本开拓市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智慧的女人。

不懂日本照样开发日文搜索

确定进军日本后,百度首先要做的是开发日本搜索引擎。

百度开始面向社会招聘日语开发人才,但是,那些有意于百度的应届毕业生看到招聘信息,却无力把握这个突围而出的机会。百度一个日语工程师也没有招到。商务搜索的人才本来就已经难招,因为这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职位,从业人员不但要知识面广,计算机技能好,还要数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海量数据,在上亿次的搜索请求中将广告关键次与网民的搜索习惯匹配,再加上一条懂日文的要求,“无人问津”也在李彦宏的预想中。

没有如愿招到日语工程师。李彦宏只好启用了备选方案:用原有的工程师加翻译来做日文搜索引擎。

2006年7月,百度内部正式开始日文搜索引擎的研发,李彦宏要求尽快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要在1-2年内走完中文搜索7-8年走过的道路”。

在百度,一向是由技术总监崔珊珊负责技术开发。她从做网页搜索的80多位工程师拨出十几个组成了日语搜索研发团队。这些工程师几乎都不懂日文,凭借中文搜索的分词经验和一名翻译,大家做起了百度的简单日化,即从中文切词到日文切词之间的转化。

研究发现,日文和中文有很多相似性,从技术的角度来讲都是所谓的双字节的存储。计算机科学里有CJK的说法,C就是China,G就是Japan,K就是koren,这三个国家都是双字节的语言。在计算机存储上,很多有关自然语言的研究都是同时围绕这三种语言进行展开的。从技术角度讲,双字节和单字节的第一个分别就是在切词部分。因此,对中文搜索有很好理解的人,那对日文搜索的理解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从了解日本互联网的目的出发,工程师需要懂一点日语,去判断一个网页是有效还是无效,因此百度的工程师只需要懂比较基础的日文,能看懂网页就行,不要求对话能力和对日本文化有太深入的了解。

出于对日本市场的关注,在百度宣布进入日本后,很多百度工程师开始学习日语。这是后话了。

基于上述原因,李彦宏才敢于尝试在招聘不到日文工程师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要继续上这个项目:“百度在中文搜索上使用了很多非常先进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切词,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我们进军日本市场会有很好的帮助”。

曾经有记者问李彦宏:面对不够熟悉的日本市场,你会不会有一种恐惧感,或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探索的感觉?

李彦宏回答:“其实我是有一种兴奋感。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创业者,我总是觉得面临新的挑战的时候,感到很兴奋,觉得又有一个大空间可以发展了。我本身从来都不惧怕陌生的环境。”

虽然李彦宏信息十足,但具体执行日文搜索项目的百度人,却并非都有充足的把握。

其实,公司内外一直都有质疑的声音——百度以前的形象一直是专注中文,日文搜索技术复杂,时间紧张,而且百度人对日本语不熟悉,日本用户对百度也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百度6个月能做出一个几乎全新的搜索引擎么?更多的人根本不相信。

面对质疑,技术部日文搜索经理Cremer Xiao只能说,争取体现百度最好的水平。我们很多精干同事一起努力,每天都在逐步缩小各项差距指标。何况我们的pm是一流的,能对日本用户深入理解,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目标。

百度人肖阳一直兼顾着中文和日文的网页相关性搜索,而随着公司日本战略的明晰,要求他专心从事日文搜索,告别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队伍。虽然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已经坐稳了老大交椅,可是面对崭新的日本市场,一切要从零开始。

“当时日文团队里没有特别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且日文搜索又和中文搜索一样复杂,我自己还不懂日语对日本市场没太多了解,很难做好……”肖阳是那种做事之前一定要把事情先想明白的人,他承认最重要的是,“我对百度提出进军日本战略的前因后果并不确信。”

不过肖阳并没有把这样的不确信放在心里,和其他百度人一样,他主动找到他的leader——崔珊珊,而这时,李彦宏也来到了动员会上,亲自讲解日本战略。李彦宏和珊珊指出日文市场前景广阔,百度在中国本土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日本IT业没有特别强大的公司等等。

这些理由得都很对,但是最终打动肖阳的,是关于日本市场的调研数据。这些数据证实了李彦宏对日本市场的判断。这时,肖阳才觉得百度日本是非做不可的。

但是,非做不可不代表真的能做好。

2006年末,spider的抓取质量没有预想的好,一直到日文测试版上线,28岁的百度日文搜索RD经理肖阳心里还一直打鼓。这也许是每个刚刚迈开国际化步伐的百度一线人员都要经历的痛苦挣扎——天平一端,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成熟队伍,天平另一端,是未知的、未卜的甚至未明的市场和前景。肖阳又一次开始彷徨了,“到底我们能不能做好?”

在日文网页搜索开发团队的办公区,PM和RD背靠背坐在一起,有了问题一转身就能讨论。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日文网页搜索开发过程中,“相关性”的开发速度,竟然比中文网页的提高了50%以上。因为要“抓紧时间”。日文的RD工程师虽然几乎原来都不懂日文,就算懂也就停留在“会读假名”阶段,何况日文搜索里那么多介词、助词,难度系数非常大,但是1年后,百度的工程师对日本新鲜动向已经轻车熟路了。

2006年8月5日,百度上市一周年。此时,李彦宏的心情可以用一首歌——《三百六十五里路》来形容:“多年漂泊日夜餐风露宿,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9月,这个月,李彦宏去了两个地方,九寨沟和贵州。去九寨沟是度假。九寨沟运用了现代的管理理念,管理得十分好,所以尽管游人很多,环境却保持得干净、整齐,生活设施出乎意料地完善,这让李彦宏印象深刻。去贵州出差时,李彦宏难改管理者的视角,特别留意了当地的旅游管理。

进军日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