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27

第27章 横向产业链(2)

从2007年开始,百度从对所有网吧的直接管理,转为跟中间管理软件合作。软件作者通过与百度工具栏捆绑,用户在安装百度工具栏后,点击工具栏搜索产生的竞价推广内容,软件作者就获得百度公司的竞价收入分成。

在百度看来,网民需要越来越简单的应用,然而某些操作系统从来没有给大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用户需要不断打补丁,不断升级,大环境变得非常不安全、非常地脆弱,这是装机软件的机会。过去,电脑操作系统崩溃后,大部分人是到市场上买盗版光盘重装,后来出现了操作系统一键恢复,但是仍不太好用;最后革命性的产品就是装机软件。

“装机软件就是安全市场,装机软件就是杀毒软件。”周品说,“在装机软件的发展中,我们发现装机软件成了每一个电脑用户的必备。”

奠定行业标准

事实上,百度在担当服务商角色的同时,还在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百度要研究、并做行业细分,奠定行业标准。以往行业标准往往是由占这个市场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来奠定的。不管是广告联盟还是别的联盟,一直以来都缺乏行业标准,这一直是互联网的热点话题。

百度为此推出了积分、幸运指数与大联盟认证。

2006年,百度推出积分。只要加入百度联盟就有机会获得百度联盟积分,获得积分的方式有:积极参与百度联盟的各项业务并产生收入,可获得业务积分,可参与的业务包括网站搜索业务、软件合作、主题推广、合作推广、知道联盟;和百度联盟保持长期稳定的的合作,即可获得合作积分,合作时间越长获得的合作积分越多;参与百度联盟推出的优惠活动,即可获得奖励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或以一定比例兑换人民币。

配合积分还有一个幸运指数。周品比喻:“积分等于给会员发一辆车,发一本驾照,车就是你的积分,驾照就是你的幸运指数,你在这个体系上形成你的信誉机制,这中间有开不同车的,也有上不同牌照的。”

此前,业内类似的广告联盟都将流量作为获得分成的惟一指标,由此导致了一部分靠刷流量生存的垃圾网站存在,甚至成为各种联盟内泥沙俱下、用户体验日益下降的原因。

2007年5月,百度推出钻石、黄金和绿色三种大联盟认证,这是百度联盟针对上述痼疾开出的“猛药”。在百度看来,将流量作为单一标准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网站的内容质量、流量、合作时长和大联盟认证等级等多种因素,都将作为获得分成的标准。百度联盟的目的是让专注于内容质量建设的优质网站获得更多收益,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大联盟认证体系将百度的合作伙伴门槛提高了,在对伙伴提出要求的同时,百度也给予了相应的回报,全面提高了联盟网站的分成,例如获得绿色认证的网站,分成还将高出10%。

调整联盟分成结构

2007年百度拥有约16万家联盟合作伙伴,超过5000家广告客户在这些联盟伙伴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

9月,百度开始大幅调整联盟伙伴的分成结构,基于之前推出的百度大联盟认证计划,垂直行业伙伴及认证伙伴得到更多鼓励,其百度主题推广的收入分成比例最高将增至84%,与之前的70%的上限相比有了大幅提高。

百度这一调整直接惠及其16万家合作伙伴中的所有优质伙伴。针对其调整后的标准,百度采取“分级评估体系”:首先,将根据联盟伙伴所属的行业和内容质量对网站进行评估,其中优秀者将获得百度最高8%的分成比例上浮;其次,不久前推行的“百度大联盟认证”亦成为重要指标,如果某网站获得百度之绿色、黄金、钻石等级别的认证,还将再获得2%——6%的额外分成比例。经估算,接受分级评估后的优秀网站,分成比例的最大升幅高达14%。

网站的内容质量、大联盟认证等级、流量等因素都将作为其获得分成的标准。当前,行业里内容精、质量高的网站大多集中于IT、汽车、金融等垂直行业,他们此番都成为了百度提高分成比例的最大赢家。

百度联盟发展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调整分成结构的目的,主要是为鼓励联盟伙伴专注于内容竞争力和网站质量提升,从而提高互联网流量价值。

除了从收入上调动联盟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外,此次政策的出台还将对整个联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业内专家指出,“尽管短期内百度付出了更多的流量获得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该政策将对扶植优质网站、优化整个联盟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政策将会对广告投放选择起到积极的作用,让优质的网站获得更有价值的广告,因此很多广告主表示欢迎。”

由于百度联盟的分成高了,为了获得高额分成,以及在联盟中获得较前的排名,某些网站出现了作弊现象。针对这些网站,百度一律采取屏蔽措施。

一些为此导致了一个“反百度联盟”的形成,由一名“踏雪无痕”的网友发起,声称该网友创立的“美人鱼”个人文学网站于2004年底被百度屏蔽,屏蔽原因在于网站拒绝参加百度的竞价排名。“反百度联盟”在宣言中表示,为了反对百度公司对广大站长和网友的不公正而成立同盟组织,目的是“收集百度公司对待站长和网友不公正的证据,促进监督百度公司走向公正”。

在美国,也有一个反Google联盟,情形与百度如出一辙。

百度公开表示,屏蔽这些网站的原因绝对不是他们拒绝参加百度的竞价排名,因为这些网站多数不是商业网站,并不是竞价排名的目标客户。百度屏蔽这些网站的原因在于它们无一例外都违反了百度搜索引擎的“反垃圾网站规则”,通过作弊的方式在搜索结果中获得较高的排名位置。对此,百度绝对不能容忍网站的作弊行为。

“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前百度联盟发展部总监周品这样形容百度联盟。

通过精细化的运营,通过跟联盟伙伴的这种很好的合作和共赢,2006年,百度已经建立起来一个令竞争对手嫉妒的联盟系统。

重组BD部门

2005年4月,张东晨在朋友的建议下给百度投了一份简历,时任百度战略发展和合作部总监的任旭阳约张东晨面试。

第一次面试的时候,任旭阳送张东晨一本名叫《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的书,这是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个研究成果,该书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自身的核心优势,如果所做的事情适应自己的核心优势,自己就可能发挥得最好。该书还附有一些测试题目,帮助读者判断自己是哪个类型的人。张东晨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一下测试结论是,他是个完美主义者、自信、个别。所谓个别在这里是说,有个性,同时,一些见解、做事方法又不拘一格的。测完后,张东晨觉得挺符合自己的特点的,张东晨确实有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写一篇东西的时候,对文字、标点非常注意,不能错一个地方。

这是张东晨有史以来遇到的头一遭——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对方送自己一本书。这一本书让张东晨感觉到百度的文化真是与众不同。张东晨加盟百度后,在招聘的时候也向应聘者推荐那本书,如果有特别合适、或者他觉得条件很优秀的就建议他做一下测试,双方都可以加深了解。

到百度之前,27岁的张东晨头发有点长,有几分艺术家的气质,一副很懒散的样子(他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身着西装革履的应聘者,任旭阳单单看中了他。这让张东晨觉得,百度用人真是不拘一格,不看人的外表的)。

张东晨到百度后,主要是与一些品牌企业洽谈商务合作。这个时候,他经常需要穿正装,对于自己的长头发和过于随便的装束,张东晨觉得可能不太适合,于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形象改变了一下,剪成了短头发,穿上了白衬衣。

百度的BD部门成立得很早,但是,当百度的规模、知名度、影响力还很小的时候,百度BD部门可做的事情实在不多。当时,BD只做的一件事——跟很多网站谈合作,把百度的搜索框嵌到那些网站里去,这个时候,百度的合作伙伴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的互联网公司。后来,这些业务全部归到了百度联盟发展部。

任旭阳负责BD部门后,发现百度的外部环境其实不太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连一个真正有地位的合作伙伴也没有。

2005年,百度重组BD部门,开始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开展业务。

张东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加盟百度的。

张东晨来的时候,刚刚从上海分公司调来的任旭阳正在组建BD部,当时,张东晨是BD部的第四个员工,到了七月,BD部门将近有十个人,团队基本组建起来,开始正式进入业务运作。

张东晨当时的任务是,找一家品牌知名度绝对高的手机制造企业,将百度开发的一套无线搜索软件嵌入其手机里,与百度一起推出免费的无线搜索业务。

此时,百度认识到了无线搜索业务的重要性,计划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但作为搜索技术提供商,百度需要与一个手机制造企业合作。

面对庞大而陌生的市场,张东晨有点毫无头绪的感觉,他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哪里找那些名气足够大、又能够与百度合作的伙伴。一开始,BD部门只好借用公司内部的资源,通过朋友介绍,或者去一些业界聚会。总之,通过各种方式主动认识目标企业、建立联系。

当时,诺基亚中国在百度有一些广告投放,张东晨通过私人朋友介绍,接触到了诺基亚中国有关人士。

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诺基亚也是由总部决策,本地公司执行的。诺基亚中国公司一开始对百度的这个合作提议并不是特别热切,因为他们没有详细了解这个业务,无法评估这个业务究竟有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向总部报告这个合作显然是不合适的。

最初与诺基亚中国公司谈合作的时候,百度其实也是乱撞,先后与对方的市场部、增值业务部、甚至与技术开发部都联系过。但这些部门都说自己无法决定这样的合作,也不知道应该找哪个部门合作。这种情况下,百度决定走高层路线,因为很多事情当无法确定是哪个部门负责的时候,找该公司的高层领导是最佳解决途径。即使是分公司的高层,由于经常与总部接触,对总部的战略也会比较了解,知道总部的部分需求。

经过百度多方努力,张东晨见到了诺基亚中国公司高层。从那里,百度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诺基亚总部已经定下了一个策略——发展移动搜索业务,诺基亚在其他国家已经与当地的搜索引擎合作了。比如,在欧洲,诺基亚是与Google合作的,但在中国,诺基亚的步子要慢一点,中国公司尚没有启动这个项目,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设置。

既然总部有这个大策略,那么百度就有合作的可能了。

张东晨长出了一口气,但他随即又紧张起来——在中国开展该项业务,诺基亚可以选择的对象很多,比如,可以继续与Google合作,也可以跟Yahoo!合作,还可以与其他搜索引擎合作。

实际上,当时的状况对百度非常挺不利。此前,Google与摩托罗拉、索爱、三星都有合作了,就差诺基亚一家没有达成合作了,一旦诺基亚也与Google合作,Google基本上就将全球移动搜索引擎行业通吃了。届时,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的发展就相当不利了。

作为成立不过5年、销售额不过几亿人民币的后来者,百度如何能够成功说服诺基亚?

说服诺基亚

张东晨通过与诺基亚中国有关人员深入沟通,对方就把这个信息传达到诺基亚总部了。

诺基亚总部有一个专门负责手机搜索业务合作的负责人。张东晨与其进行了长时间沟通,充分交流了百度的构想、优势和诚意,该负责人终于找了一个机会到百度来面谈。双方虽然第一次碰面,但谈得非常深入,甚至谈到了合同细节。谈判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

双方在产品形态、品牌归属、法律框架等好几个领域都有分歧。最终,双方的焦点集中在了合同依照的法律上——对于签署的合同,到底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来自欧洲的诺基亚坚持适用芬兰的法律,而位于中国的百度则坚持应该适用中国的法律。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A或B的选择题,但是实际上要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非常艰难。

百度对芬兰的法律不太了解,贸然答应对方,就会冒很大的风险。同样,对方对中国的法律也不太了解,也有这样的担心。

诺基亚公司(Nokia Ab)创立于1865年,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2003年,诺基亚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295亿欧元(约合362亿美元),利润收入为50亿欧元(约合61亿美元),诺基亚分别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以及美国的纽约挂牌上市。

客观上来说,与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店相比,百度明显处于弱势,在谈判中很难掌握主动。

百度如何能在这场搏弈中化解劣势,让诺基亚这个国际大佬顺利与自己合作?

张东晨首先告诉诺基亚,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这个优势是任何其他搜索引擎所不具备的;其次,如果合作伙伴只有一家,比如只与Yahoo!独家合作的,那么一旦今后与其合作出现问题,诺基亚今后转换合作伙伴的成本就比较大,合理的布局应该是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之间可以互相牵制。

最终,诺基亚选择了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