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读本
19636500000015

第15章 冬(3)

贫血

【健康红绿灯】

16岁的婷婷正值花季,但是却皮肤苍白、毛发干枯;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最近还出现指甲扁平、容易断裂,稍一活动就感到心慌、头晕,动不动就喊累等症状。婷婷得的并不是什么怪病,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了缺铁性贫血。

【健康探究竟】

贫血是指在人体内一定容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标准。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造血的原料不足,造血机能降低(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红细胞受到过多的破坏或损失等三个方面原因。贫血可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或几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血液检查时如果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一般症状

1.疲乏烦躁、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等。

2.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干燥、毛发枯黄。部分病人的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

3.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4.“蓝巩膜”体征占缺铁性贫血患者91%,“蓝巩膜”体征在缺铁初期尚未出现贫血时即可出现,故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

特别提示:

1.治疗贫血的效果,取决于病因的性质及其是否可以根除。

2.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

3.在引起贫血的病因诊断未明确之前切忌乱服药物,否则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

【健康DIY】

医生提醒:贫血是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查清和去除病因是治疗的重要前提!

1.缺铁性贫血在缺铁初期就予以预防治疗,对缩短病程和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2.营养缺乏引起的贫血,应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补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缺铁性贫血要补充足够量的铁和蛋白质,促进肌体合成血红蛋白。

4.治疗贫血验方

(1)龙眼肉6克、莲子10克、小米60克、花生仁20克,熬粥早晚常食之。

(2)猪蹄、花生、大枣煮汤,每日食用。

(3)菠菜6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适量,将菠菜洗净,切段,用沸水煮,水再沸后放入姜丝、盐,打入鸡蛋略煮。日服2次。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练身体,要适度。盲减肥,伤体质。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不盲目减肥。

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2.食谱广,不偏食。猪牛肉,奶制品。

不偏食挑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红肉、家禽、猪肝、奶制品、黑木耳、黑芝麻、鸡蛋、豆腐等。

3.贫血症,原因多。有出血,有感染。

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不同原因的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也可能是感染、营养不良,或用药不当等情况造成。

4.若缺铁,用铁锅。动物血,动物肝。

如果有缺铁性贫血在平时生活中可多用铁锅做菜(虽说效果不是很大,但毕竟有效果,且不用花很多钱),多吃鸡血、猪血以及动物肝脏类(这些都是比较便宜的)以及水果(促进铁的吸收),少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世纪瘟疫——艾滋病

【健康红绿灯】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在河南一些农村的农民为了摆脱贫困出现卖血潮。1998年以后,文楼村的一些村民开始感到头晕、呕吐,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症状,起初村民们以为是感冒发烧,直至这“感冒”夺去许多村民的生命,才引起了怀疑。1999年7月,医务工作者到该村考察,在多次抽血检测后找出了事情的真相:由于非法采集血浆活动以及输血不规范操作,卖血村民在不知不觉中交叉感染上艾滋病。这些被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先后发作,大批死亡,给当地经济带来的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健康探究竟】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各种感染和全身衰竭。

在正常情况下,一些微生物对健康人并不致病,但是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这些微生物却可以引起致命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而那些本来就属于致病性的微生物,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上更容易发生感染,而且症状也更重,治疗也变得更加困难,如肺结核病。

艾滋病主要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罕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氏肉瘤)。血液检查抗HIV抗体阳性。HIV携带者多外表正常,可无任何症状地生活工作多年。潜伏期时间半年到10年不等,少数可达15年。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同性恋、异性乱交等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输血、静脉吸毒);母婴传播(胎盘宫内感染、分娩产道感染、吸吮奶汁感染)。

特别提示:

1.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患者存活机会极少。

2.艾滋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在婴幼儿和20~40岁的成人身上。

3.如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消瘦明显,体重在三个月之内下降达10%~40%以上,应特别重视,到专科医院检查就诊。

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2008年2月18日,中国卫生部发布艾滋病疫情报告,2008年前3季度在中国共有6897人死于艾滋病,首次超过肺结核和狂犬病,成为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从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至今,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它就像一头难以驯服的恶魔,正在慢慢吞噬着人类,危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防治艾滋病。

【健康DIY】

医生提醒: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方法!

以下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

1.眼泪、唾液和汗液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HIV病毒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

3.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病毒。

4.蚊子、小猫、小狗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多了解,不恐慌。好行为,断途径。

多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不盲目恐慌。

自尊自爱,以自己负责任和安全的行为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2.吸毒品,易感染。血制品,要安全。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3.染病毒,勿怀孕。避孕套,可防护。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4.对病人,不歧视。要帮助,多关爱。

不歧视艾滋病人,应关爱艾滋病人。

冬季取暖小心烫伤

【健康红绿灯】

一天,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桌上放的暖水瓶吸引了三岁的文文。小家伙踩着板凳,踮着脚尖去够暖水瓶。手刚够到壶盖,只听“哇……”的一声,刚烧开的一整瓶水一下子倒在了孩子的胳膊上。妈妈闻声赶来,看到女儿泣不成声的模样和那烫得像煮熟了似的小手,心疼得直掉眼泪。文文衬衫下的小胳膊烫得也不轻,妈妈马上给文文脱下衣服,预备用凉水冲。谁知,一脱袖子,孩子胳膊上的一层皮随着袖子也一起褪了下来,妈妈立刻把文文送往医院。

【健康探究竟】

烧烫伤程度的判断

临床上常把烧烫伤分为三度,局部皮肤仅仅发红变肿的为一度;红肿起水疱的为二度;皮肤焦黑碳化或苍白僵硬的为深二度或三度。

一度和二度大约l~2周就可痊愈不留疤痕;深二度以上的烧烫伤,皮肤损伤较深,治疗比较费时间,有时还需要做植皮手术,可能留下严重疤痕或身体某部位挛缩畸形,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烫伤是因各种火热,如火焰、热气、热水、热物接触人体所引起的损伤。中医认为,热毒、火毒损伤皮肤,轻的可使皮肤发红、起水疱、疼痛;稍重的可引起皮肤及深层组织溃烂,组织液渗出,甚至引起休克。

据统计,家庭中的意外烧伤和烫伤比工业中的发生率高15倍以上,其中50%以上是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儿童更为多见。而在严冬季节,许多人开始使用热水袋、汤婆子、电褥子等取暖,取暖过程中更易发生烫伤。

特别提示:

1.用水冷却烫伤部位(10~15分钟),直到没有痛与热的感觉。

2.烫伤部位被粘住了,不可硬脱下来。可以一面浇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开。

3.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有水疱,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

4.勿在烫伤的地方涂味精、酱油、牙膏等,应赶紧送医救治。

【健康DIY】

医生提醒:离热源,冷创口。慎用药,简包扎。稳情绪,速就医。

1.小面积烧烫伤可在门诊治疗,服用抗生素、止痛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喝淡盐糖水。

2.大面积烧烫伤患者早期容易发生脱水、休克等症状,病情较严重,应住院治疗。

3.烫伤创面处理很重要,先剃除伤区及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防止伤口感染。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扑灭火,离热源。洗澡时,先试温。

让小孩子远离明火、开水等热源。管理好微波炉,电熨斗等易引起小孩烫伤的物品。

洗澡时先放凉水再放热水,防止热水烫伤皮肤。

2.取暖品,要慎用。电热毯,防漏电。

热水袋、汤婆子外面用毛巾包裹,或放在被子外,不可紧贴皮肤。

入睡前打开电热毯,温度合适后及时关闭再入睡。

3.用肥皂,先清洗。淡盐水,再冲洗。

先用肥皂清洗受伤皮肤。

再用清水或淡盐水冲洗掉创面上的脏东西。

4.小水疱,自吸收。涂药水,净布包。

剪去脱落的表皮,小水疱可待其自行吸收。

在创面上涂香油或食用油、凡士林、红药水或紫药水,用干净布或手帕包扎。约1~2周就可痊愈。

烫伤是烧伤的一种,它是由热的液体、气体、固体以及火焰(汽油、酒精、鞭炮等燃烧产生)所导致的皮肤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组织。

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米酒、酱油、牙膏、浆糊、草药等,这些东西不但无助于伤口的复元,还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甚至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除极小的烫伤可以自理外,最好将患者送往邻近的医院做进一步的伤口处理,若伤势较大需要住院治疗,则最好送到设施条件好、经验丰富的烧伤专科。

如何防治小儿烧烫伤?

烫伤是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不幸事件。这些孩子好奇心非常强,对周围的一切都想摸一摸、动一动,又很喜欢玩火、玩水,所以很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的意外情况。

小儿发生烧烫伤以后,病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烧烫伤的面积和深度,同时与烧伤、烫伤的部位和年龄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烧烫伤面积越大,危险性越大。

烧烫伤面积的大小可用患儿一侧手掌来测定,大约一个手掌面积占整个身体面积的1%左右,烧烫面积在10%以上或头面部5%以上时,都属于大面积烧烫伤。头面部血管分布丰富,皮下脂肪松弛,受伤后水肿比其他部位严重,同时头面部有许多重要器官,眼、耳、鼻、口腔及呼吸道容易受损伤。大面积烧烫伤患儿容易在早期发生脱水、休克,病情较严重,应住院治疗。面积在10%以下的二度烧烫伤为小面积烧烫伤,一般可在门诊治疗,给患儿服用些抗生素、止痛片,注射预防破伤风的针,多喝些淡盐糖水。创面消毒清创后,根据部位和环境条件,可以暴露也可以包扎,一般四肢的烧烫伤多采用包扎的方法。创面在2天内肿胀比较厉害,流水渗出也较多,这是正常反应。三天以后就逐渐好转,并开始干燥结痂。换药不可太勤,一般7~10天换一次即可,对于臂、腿、手、足等处的浅小烧烫伤,可在家里处理。先用肥皂把伤口周围的正常皮肤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或淡盐水冲洗掉创面上的脏东西、剪去脱落的表皮,小水疱可待其自行吸收,大的水疱可以挑破;其次在伤面上涂些香油或各种食用油、凡士林、红药水或紫药水,用新洗过的干净布或手帕包扎(将手帕或布洗干净后用熨斗烫一下就起到了消毒作用)。大约1~2周就可以痊愈。

预防小儿烧烫伤,应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水、玩火柴,不要让孩子在厨房内玩耍,火炉子应该围起来,开水壶、暖水瓶、热汤锅、粥锅不要放在地上或小儿容易够到、摸到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不要太高。给婴幼儿使用热水袋要包裹好。在农村,有的建造锅连炕的地炉子,大人一不注意,孩子就爬进了锅里,应尽可能不用这种地炉子。只要我们认真注意了生活中的这些细小环节,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或避免小儿发生烧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