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读本
19636500000014

第14章 冬(2)

【健康DIY】

医生提醒:胰腺炎重在预防,预防的主要环节就在于注意合理饮食!

1.在胰腺炎急性发作后,禁止吃油腻的食品,蛋白质的量也应有所控制。

2.恢复正常饮食后,也以吃低脂的食品为主,例如豆制品、鱼、虾、蛋、瘦肉等。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控食欲,勿过饱。宜多餐,量减少。

不暴饮暴食。平时少食多餐。每天吃4~6顿,每餐的量减少,不能吃得太饱。生活中就有因暴饮暴食引起坏死性胰腺炎而丧命者。

2.戒油腻,宜清淡。吃低脂,富营养。

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吃高脂肪、大肥大肉的食物是引起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禁吃大鱼大肉。

应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

3.若饮酒,定少量。戒烟酒,是最佳。

不大量饮酒,饮酒要适量。最好终身戒烟和酒,防止再度发作。

乙型病毒肝炎

【健康红绿灯】

陈某本是某公司的财务主管,多次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去年公司进行福利体检,查出陈某乙肝大三阳,但是肝功能正常,属于乙肝携带者。查出此病后,公司杜助理找到她,称集团和公司均决定她必须休假。“这明明就是对乙肝病人的歧视,他们想方设法开除我!”于是,陈某将公司告上法院。

【健康探究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或医源性传播(包括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文身、扎耳朵眼儿、牙钻、被针头意外刺伤、共用刮脸刀及牙刷等);性接触传播;其他传播方式(当口腔黏膜破损时有可能经口感染)。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总人口中近60%的人都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携带者约达9300万之多。急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治疗会转成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是感染乙肝病毒超过半年,血清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理改变就可确定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型肝炎的主要表现

轻度:肝区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泻,发低烧。

重度:出现黄疸并持续加重,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乙肝病人的特殊身体特征

肝病面容:面色黝黑晦暗。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

蜘蛛痣: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褪色。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于乙肝患者,他们无发病症状,除不能献血,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亦具有传染性,是流行病学中的传染源之一,不能献血。由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传染给别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不会对旁人构成直接威胁,但这些人不宜做幼保员、炊事员等工作。

特别提示:

1.目前尚无对乙肝有效的药物。对乙肝的治疗不宜滥用药物,否则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2.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延误治疗会发展为重症肝炎。

3.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如延误治疗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

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快,症状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健康DIY】

医生提醒: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1.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2.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复查,一般是半年到医院复查监测各项指标一次。

3.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吸烟和喝酒,喝酒会加重肝脏负担。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种疫苗,可预防。少用药,少伤肝。

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避免服用损肝药物。

2.日用品,不共用。防体液,来传播。

自我保护,不要和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能够导致体液和血液传播的危险物品。

3.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乱补。

劳逸结合,科学饮食,防止过度疲劳。忌烟酒,忌辛辣、油腻食物,忌乱用补品。

4.习惯好,心情好。不动怒,易伤肝。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愉快的心情,胸怀宽广;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病信心,避免“怒气伤肝”。

谨防乐极生悲——谈醉酒的危害

【健康红绿灯】

结婚办喜事,本是人生一大幸事,而胡某却因为在姐姐的婚礼上喝多了酒而入院抢救,至今生死未卜。据医生诊断,胡某由于长时间缺氧,大脑已经死亡,治愈的希望已非常渺茫,即便能保住生命,也将成为植物人。现在他虽然心脏还在活动,但不能自主呼吸,要靠呼吸机来维持。胡某的亲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茶饭不思,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办喜事喝醉酒而引起飞来横祸,使全家人都笼罩在一层阴影中。

醉酒的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1.兴奋期。大多面色潮红、少数面色苍白,眼结膜充血,语言多、情绪激动,打人毁物,喜怒无常,常有呕吐,呕吐物和呼气中均有酒精气味。

2.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步态蹒跚、语无伦次,呈酩酊状。

3.昏睡期。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口唇轻度发紫、心跳加快、呼吸缓慢且有鼾声、昏睡、瞳孔扩大,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健康探究竟】

醉酒在医学上叫做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醉酒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无法照顾自己,作为亲人或者朋友,必须照顾好醉酒的人。

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它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一次大量饮酒,会杀伤大量的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急剧升高;如果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对食管和胃的黏膜损害也很大,会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导致食管炎、胃炎、溃疡等疾病。

大量饮酒也会使心率增快,血压急剧上升,极易诱发脑卒中。长期饮酒还会使心脏发生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长期酗酒,还会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不管父亲还是母亲酗酒,都会造成下一代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

特别提示:

1.喝浓茶解酒纯属火上浇油!

2.水果解酒:柑橘、生梨、苹果、香蕉等有解酒作用,饮酒时适量配食效果较好。

3.生萝卜解酒:用生白萝卜捣汁代茶饮用,或将萝卜切成丝加适量米醋或白糖拌匀后食用,都可醒酒。

【健康DIY】

医生提醒:不管轻度、重度醉酒一律不准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

1.对行走不稳者,要防止其跌倒,以避免跌打损伤,对醉酒者要注意保暖。

2.对醉酒严重者,应该设法使其将胃内容物吐出来。

3.对重度醉酒者,应拨打“120”或者马上送医院急救。

4.在严重醉酒者送医院途中要专人看护,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预防误吸和舌根后坠。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悲喜事,少喝酒。健体魄,多锻炼。

保护身体健康,最好是不喝或少喝酒。

2.喝酒前,先垫底。饮酒多,最伤肝。

饮酒前要吃点东西垫底。在喝酒前先吃点饼干、糕点及米饭等食物,以减少酒精对胃肠及肝脏的损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3.选酒饮,要科学。红黄白,依次排。

喝酒时选择最佳的饮品。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几乎无损伤的品种,首选为红葡萄酒,黄酒次之,而白酒是对肝损害最为严重的酒类。

不能忽视的冬季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健康红绿灯】

进入寒冬腊月,张大爷的感冒又复发了。早上起来咳嗽,咯痰,吃感冒药效果并不明显,咳嗽反而变得更频繁,痰量也增多,深呼吸时还听得到哮喘音。持续三个月后,张大爷到医院检查,原来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医生说要是早来就好了,现在支气管炎已经由急性转成了慢性,要加强治疗,否则会终年咳嗽,到了秋冬季节会更严重。

【健康探究竟】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此病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本病在我国人口中患病率为3.82%,50岁以上的人口中患病率达15%以上。

慢性支气管炎症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两年以上,每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痰、喘、炎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

1.咳:咳嗽,以晨起为主。

2.痰:痰一般呈白色泡沫状,若伴发感染则痰量增多,黏稠度增加,可呈脓性或偶尔痰中带血。

3.喘:由于支气管狭窄痉挛和感染,发生喘息、哮喘。

4.炎:反复感染发炎,长时间不能治愈。

个月以上者。

慢性支气管的诱发因素有:寒冷,吸烟,病毒和细菌感染(如鼻病毒、黏液病毒等),理化因素的慢性刺激(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等)以及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

特别提示:

1.慢性支气管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2.切勿乱用抗生素和镇咳药,以免增加治疗难度。

3.患者应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避免因痰窒息发生悲剧。

【健康DIY】

医生提醒:秋冬季节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是控制病情加重的关键!

1.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

2.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预防复发期应教育病人自觉戒烟,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环境佳,控温湿。温18~20℃,湿50%~60%。

冬季房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应以50%~60%为宜。

2.勤开窗,常换气。气清新,少刺激。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3.戒烟酒,多饮水。忌生冷,少食盐。

戒烟、戒酒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多饮水,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4.少受寒,保温暖。勤锻炼,强体质。

冬季注意保暖。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难忍的瘙痒——疥疮

【健康红绿灯】

小强皮肤奇痒难忍已有七个多月了,手指缝、肘窝、腋窝、阴部、腹股沟有小红点,红点内有脓水,搔抓后水渗出。现在和他同屋的弟弟也染上这种皮肤病,小强非常担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皮肤病。通过医生的诊断,确定小强患了疥疮,由于没有及时治疗,不仅让同屋的弟弟染上了这种皮肤病,小强已经出现了淡红色的疥疮结节。【健康探究竟】

疥疮是一种由寄生在人体皮肤表层内的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感染疥疮以后全身皮肤可出现小的丘疱疹或红斑,特别是指缝、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等皮肤比较薄嫩处多见,奇痒难忍,夜间瘙痒更为明显。疥疮发病后3~5天内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出现淡红色的疥疮结节,这种结节往往经久不消,常伴有剧烈瘙痒,治疗难度也比疥疮大,不过还是可以治好的。

疥疮容易出现在卫生条件不好或集体居住的地方(如通铺),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如与患者同床共睡或和病人握手;其次少数也可通过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毛巾、凳椅等间接接触传染。

特别提示:

1.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

2.同居一室者需一起治疗,以避免反复交叉感染。

疥疮是性病吗?

疥疮的发病原因由原来单纯的卫生条件差逐渐转变为通过性关系混乱、密切接触而传播,故疥疮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性传播疾病范畴。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性传播疾病有30余种,其中包括乙肝、疥疮、股癣等。我国的传统性病是指梅毒、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等,而把疥疮、股癣等称为性病,很多人似乎还不能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法,是对性病概念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此类疾病,防止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3.做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

4.患者穿过的衣服、被褥等必须消毒或在阳光下暴晒。

【健康DIY】

医生提醒:早用药、早治疗,保证疥疮治疗要彻底。

1.对疥疮的治疗特别要注意被褥、内衣的消毒。

2.如家庭共患本病要同时治疗。

3.疥疮的治疗方法以外用药为主,治疗时一定要将脖子以下全身直接涂抹,若处理不彻底常导致疥疮反复发作。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日用品,不混用。早防范,不传染。

个人的脸盆、水桶、毛巾要独自使用,避免传染。

2.高温烫,再清洗。多放置,减传染。

患者衣物应先用60℃以上的热水烫洗十分钟或电熨斗烫过后再清洗。

无法烫洗或未消毒的衣物,只要停止使用四天以上,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

不能烫洗的衣服或床上用品,最好能静置两周以上再使用。 3.被褥衣,多暴晒。消毒液,多擦洗。

家中或集体有疥疮感染者要大力搞好环境卫生,清洗、暴晒衣服、被褥、枕头等。

棉被需置于阳光下暴晒。

家具、门窗扶手可用“84消毒液”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