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读本
19636500000011

第11章 秋(3)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健康红绿灯】

去年秋天,20岁的女孩张某连续几天全身起红疙瘩,很痒,一挠就起一大片,过一会儿就自己消失了,此情况反反复复。张某去找皮肤科医生询问,医生听了描述后用钝物在她的胳膊上划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沿着划痕出现了条状隆起,张某觉得很痒,又想去挠。经诊断,张某得了荨麻疹。

荨麻疹的常见病因

1.食物:含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蛋类等。

2.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疫苗等。

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4.动物及植物因素:昆虫叮咬、花粉、羽毛、皮屑,尘土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

【健康探究竟】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不传染,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伴有瘙痒。

荨麻疹发病时皮疹为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风团。呈淡红色或瓷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剧痒。皮疹可见于四肢、躯干、头面、颈部,发生和消退都较快,消退后不留痕迹。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重者可有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症状。

特别提示:

1.发现致敏原后,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2.日常看病时,要告诉医生导致自己过敏的药物。

3.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清除尘螨或灰尘等致敏原。

【健康DIY】

医生提醒:该病多病因不明,严重者会出现窒息,一定要积极治疗!

1.针对痒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对抗皮肤痒最好的方法,可以使症状暂时获得缓解。

2.可在皮疹处搽含有抗生素与类固醇成分的止痒软膏。

3.口服阿司咪唑,每次10毫克,1天1次,不可加量,以防引起心脏损害。

4.民间验方:

①将一把韭菜放在火上烤热,每天涂搽患处数次。

②食醋和白酒2:1混合成药在患处涂搽,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

我们可以做到几点:

1.皮肤痒,忌搔抓。越抓搔,会越痒。

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此病用抓的动作不但不能止痒,反而可能越抓越痒,造成病情恶化。

2.多蔬果,少辛辣。多清淡,少油腻。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果蔬,少吃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

3.寄生虫,是病因。早驱虫,早安康。

如因肠道寄生虫引起,应及时驱虫。

多休息,勿疲劳,适度地运动。

4.风疹块,禁热敷。少刺激,早缓解。

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但其实热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扩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什么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健康红绿灯】

57岁的黄某一次在家宰杀了一头病死猪,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被送往当地医院,不到1个小时就去世了。死时医院连病历都没有来得及完善。

此后,当地接连发生类似病情,经医生诊断,此病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健康探究竟】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本病主要经过损伤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夏、秋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人类感染了猪链球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此病潜伏期由数小时至数天,平均潜伏期为2~3天。传染源是感染猪链球菌的病(死)猪。主要传播途径为宰杀病死猪,切割、清洗病死猪肉等,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尤易感染;或进食未煮熟、煮透的病死猪肉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危人群是屠宰工,尸(肉)加工者,生猪贩运者,饲养人员,其他接触病死畜人群。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症状

1.急性起病,高热,伴有畏寒。

2.头痛、头昏、腹痛、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

3.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现和脑膜炎。

特别提示:

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至今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2.对于一些农村******来说,注射疫苗防止猪患病尤为重要。

3.对发病的猪应该严格隔离饲养,并将死猪做深埋处理。

【健康DIY】

医生提醒: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一旦感染,应尽早治疗!

1.如发病应及早并足量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2.如发热者超过38.5℃,应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3.同时应卧床休息,关注病情变化,特别注意血压,神志等变化。

我们能做到的几点:

1.售病猪,要严打。禁食用,死猪肉。

严厉打击宰杀、贩运、销售、购买病猪和死猪。

禁止食用病死猪肉。

2.生熟食,要分开。食猪肉,要熟透。

食用猪肉时,尽可能地煮熟并采用高温烹煮。

注意把切生食和熟食的菜刀、菜板分开。

3.病死猪,早报告。先消毒,再深埋。

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4.屠宰员,重防护。戴手套,穿高靴。

宰杀、贩运、加工人员应穿长袖工作服,戴手套、穿高靴,注意个人防护,皮肤有伤者暂不从事此类工作。

秋季当心伊蚊传播登革热

【健康红绿灯】

2005年6月,一名妇女从新加坡回到广州海珠区,两天后突然离奇发烧,高热不退且出现咳嗽症状,经确诊染上登革热,成为当年首例输入性病例。

【健康探究竟】

登革热又名“骨痛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不会由病人直接传染给其他人。登革热全年都可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气温高而潮湿的地区,发病者多为儿童和青壮年。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加以防治。登革热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但症状并不明显。

伊蚊主要孳生在居民区周围的树洞、石穴、坑洼或室内的容器积水中,尤其是在室内饮用贮水缸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它们主要在白昼吸血,通常近黄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正常人如果被带有登革登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就有可能患病。此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但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而要相当重视。

革热的主要表现

1.起病急骤,迅速发热高达39~40℃。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腰痛,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3.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4.多数病人几天后自愈,极少数人发生出血、休克等严重症状,死亡率低。

特别提示:

1.切忌抓痒。

2.勿自行随意涂搽药物。

3.不要使用太热的水洗澡。

【健康DIY】

医生提醒: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1.病人要多休息,补充水分,遵照医生指示服药,约一周可慢慢恢复。

2.高热时可以物理降温,遵照医嘱服用退烧药或针剂注射,随时关注体温变化。

3.为防止传染他人,病人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长衣裤,避潮湿。花露水,身上抹。穿长袖衬衫及长裤。

使用驱蚊剂或将花露水涂抹在身上。

应避免去阴暗潮湿的地方。

2.清积水,灭孑孓。多通风,保干燥。

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积水,将盆罐倒置,花瓶应及时换水。

3.用花香,驱赶蚊。凤仙花,夜来香。

可在室内栽一两株西红柿,在门前窗后栽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蚊子于门外。

4.杀虫剂,灭成蚊。装纱窗,为防蚊。

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熏蒸和烟熏等方法消灭成蚊。

装上纱窗纱门防蚊。

秋季谨防按蚊传播疟疾

【健康红绿灯】

2008年的一天,住在杭州郊区的王先生反映,他这几天生了一场怪病,首先是发冷,这样的大热天往往要盖几床棉被才行,然后是发高烧、大出汗,后来什么事也没有了,但就是浑身无力,想睡觉。起初以为是感冒了,但吃了感冒药也没有用。而他同时反映说,附近还有一些朋友也得了同样的病。疾控中心专家告诉他这其实是疟疾,连续下雨容易发生,提醒大家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健康探究竟】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经血液侵入肝脏和红细胞寄生繁殖而引起,由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夏秋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疟疾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几种,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