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19607300000018

第18章 世间安得太平道(七)

第十八章世间安得太平道(七)

董卓揉了揉眼睛,见眼前的刘备依旧是正襟危坐,摇了摇头道:“刘兄,你就是太紧张了。”

刘备笑了笑道:“谨慎点好,董将军,广宗城那边我们接下里该如何处置。”

董卓看了看四周已是星河低垂,伸了个懒腰道:“黄巾军绝大多数的战力都在广宗城中,若是让张角知道张梁已死,接下来我们又要对张宝有所动作,其势必会倾尽所有兵力支援颍川城。所以眼下应该做的,就是封锁消息,等曹操得手,张梁与张宝都被除掉,黄巾军士气一定大跌,到那时进攻广宗城才是最好的选择。”

话虽如此,但是董卓心中却是诧异万分,当然令他感到疑惑的事情并非是当下李儒的布局与贾诩的计策,而是按照后世的历史,张角应该时日无多,然而就现在来看却没有丝毫这样的迹象,看来自己不能仅仅依照后世的历史行事,还好这一次有李儒和贾诩二人运筹帷幄,否则仅仅是按照他之前所认为的只需在广宗城外等候张角的死讯这一计划的话,恐怕今时今日会被动许多。

当然这些事情,董卓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如果让别人知晓他是后世之人那还了得。

……

广宗城,黄巾军帅帐。

黄巾军起义以来,虽然绝大多数主力源于下层的贫苦百姓,但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不乏少数有才干却难以施展的军官,士子。据传,于吉曾写《太平兵法》十则,因此其中也有不少能文能武的良才。

而此时,黄巾帅帐内,却有一人的装束与文臣武将格格不入,此人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一身正一道袍,头上是全真道的偃月冠,偃月冠又名黄冠往往是刚入门的道士才会留的发冠样式。

站在道士身前的不是别人正是传授董卓《太平经》的于吉,而这位年轻道士任何人也难以想到,他就是那位挑起十月烽烟的巨鹿大贤良师张角。

于吉自那日别了董卓之后,便悄悄进入广宗城,作为一定程度上张角的授业恩师,却并未曾帮自己的徒弟多少,这让于吉身在黄巾帅帐中显得无比突兀。

张角看着手中,一封封斥候的奏报,眉头有如愁云锁月。

大将****义开口道:“禀报大贤良师,汉军切断了来往交通,我们失去了和别处的联系。”

张角示意****义退下,望着身前的两盏七星灯,苦笑了几声。那两盏灯,分明有一盏已灭,而灯中灯油却还剩余大半。

张角示意众将下去,此刻帅帐中只剩下他与于吉两人。

灯已灭,而这灯存在的意义,旁人不知,他与于吉二人却是心知肚明。没有说话,张角将酒杯满上递给于吉。

灯已灭,张梁已死。

张角开口道:“老师,这壶酒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了,一直在等你。”

于吉没有答话,只是默默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半晌开口道:“孩子,后悔吗?”

张角低头看着酒杯,并没有如同于吉那样一饮而尽,酒水清冽。张角望着杯中自己的影子,明明已过天命之年,却依旧年轻如青年。

堂堂巨鹿大贤良师,数十万黄巾军的精神领袖,此时却如同孩童般嚎啕大哭,于吉晃着酒杯,没有看身旁的张角,语气温和道:“你放心,你二师父已经去颍川城了,在我来之前遇到了董卓,我在他身边也留下了一手暗桩儿,明里暗里会保住你弟弟张宝的姓名。”

“董卓,”张角的神情忽然轻松起来,似乎城里城外剑拔弩张的紧迫与自己毫无关系,虽谈不上云淡风轻,嘴角玩味道:“这么说,老师也把《太平经》传授给董卓了。”

于吉点了点头,表示肯定,转而又道:“董卓跟你可没法比,毕竟你是读书人,由儒转道,一日证长生,如果不是上面一再打压地上人的气运,恐怕你现在已经是天人了。”

张角对于吉的话,不置可否。

于吉继而说道:“你这一番去了,可站在天上看人间,很多事你就明白了。”

借着三分酒劲儿,于吉的话慢慢多了起来:“很多事就是这样,你既然叫我一声老师,我就不藏着掖着,到了这时候有些话现在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当初我找你,看似是你得了天大的机缘,殊不知这是天上早就布好的局,你带着几十万将士战场杀伐,按道理来说这不是道家人所该做的事情,自古证道者最忌犯杀劫,到那时候天劫就不是三道天雷那么简单,而是九道紫雷,每一道紫雷是寻常天雷的十倍威力,要的就是让犯戒之人魂飞魄散。”

于吉见张角沉默不语接着说道:“你此番作为,让道教在民间得以立足,得了百姓的香火,这是无上的功德,所以天地自会给你开一线。”

“我想见见这个董卓。”没有理会于吉的解释,张角忽然开口,“我想见见这个董卓,毕竟他是我的厌胜之人。”

于吉笑了笑说道:“随你高兴,只是别忘记了上面的安排。”

……

颍川城,应该称之为颍川郡,自秦时设郡县制以来。由于其与洛阳还有长安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的地理位置,四百年来,虽然无法与后者相比,遍地公子王孙,朝廷贵胄,世族豪阀。但是,其却成为士子与商社的聚居地。诚如那日董卓对刘备所言,拿士族所言,王家、司马家,荀家,可以说是整个汉王朝的翘楚。而商家如蔡家、吕家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当然,其中不乏如司马懿所在家族一样,横跨儒、商两家。汉朝四百年,深受外戚与宦官为祸,朝堂之上更是有这两派把持,而以颍川士族走出的官员,却在汉家庙堂上形成了一股清流,几代绵延,其中不乏骨鲠老臣。

这些情况,曹操自然知晓,百人队伍自然还是有些碍眼,所以临近颍川城,他们这些人马上分为三批,分别由曹操、曹仁、夏侯渊带领,一方面可以打探军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混进颍川城去。

临近颍川城,曹操才发现,这里战事之惨烈远非广宗城可以相比。曹操跟随皇甫嵩围攻广宗城,其实表面上是围攻,而很大程度上却是围而不攻。汉朝军队与黄巾军连日来,互有试探,但是两者不要说没有殊死一搏的念头,甚至连万人左右规模的交锋都没有。

这些事自然早早的传到了庙堂上那些大佬的耳朵里面,为此不少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皇甫嵩年老胆小,不敢强攻,应该换一位青年将领为帅,甚至连最佳人选都想好了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袁术当家。另外有人认为皇甫嵩并非临阵怯敌,而是有拥兵自重之意,想要朝廷给予封赏,其心可诛。而更有阴谋论者,认为皇甫嵩已经与张角互通往来,有意图造反之嫌。

我们的何进何大将军,虽说是他力保皇甫嵩为帅,而就攻不下,失望之余面对朝堂上的议论,自然有了要换掉皇甫嵩的念头。据说,一日何大将军在夜晚宣了一位高人进宫,二人彻夜相谈之后,何大将军彻底没有了犹豫,坚持皇甫嵩为帅,这才算是彻底压下了这股歪风邪气。至于那晚何大将军所见何人,有人说是前朝在野的布衣卿相,也有人说是当朝神人水镜先生,因为那人着了一身颍川学院的衣服。而据当日值殿的太监、宫娥所言,来人不过是位刚刚及冠的年轻人。

其实要说皇甫嵩不愿强行死磕广宗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所带的部队大多是精锐铁骑,若是野战歼敌,其威力要远远高于黄巾军。他舍不得拿这些宝贝疙瘩,当作步兵去死磕广宗城。如今国库空虚,征战日久,原本耗资所造的攻城器械,有很大一部分被卢植带到了颍川战场。这一现象,自然是因为颍川离京城更进,那些京城里面的人物,肯定更舍得力气去保护自己。

而广宗城中的黄巾军也有自知之明,守城作战占尽上风。一旦出了城肯定不是皇甫嵩的对手,所以,双方形成了默契,你不动我不动。

颍川城中战事惨烈,这反倒給曹操混入城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他这一票兄弟,也是久经杀伐之人,接近颍川城,远远就能感受到死亡带给人的压迫感。无论是汉军,还是黄巾军都显得疲敝不堪,似乎双方都没有精力与能力去进行下一次交锋。

皇甫嵩对广宗城实施封锁,所以各地不断有小股溃败的军队,想要投奔张宝,曹操很容易就混了进来,当然为了避免他们这些人中混入奸细,伤病的被留下照看之外,还有战力的都被张宝下令,十人一组分配到了不同的营中,方便互相监视。

曹操也不例外,好在他与曹洪分到了一起。

面对这种情况,曹洪心有余悸道:“大哥,先前以我们百人的队伍,即便是刺杀了张宝,众兄弟奋力搏杀,依然可以护你周全,如今我们只能十人为战,即便有人得手,也必然伤亡严重。”

曹操拍了拍曹洪的肩膀,指着手中的锦囊道:“临来之时,贾先生给了我一个锦囊,咱们呀,肯定无碍。”

曹洪疑惑道:“锦囊不是李儒发的吗?贾先生是谁?”

曹操不再言语,眯着眼咬着草根,做养神状。

忽然来了一位校尉模样的军官道:“你就是李彦?人公将军要见你,跟我走。”

曹操来了精神,不理会曹洪的一脸疑惑,说道:“一块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