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19607300000011

第11章 两问两答

按照李儒先两问两答前扎根河东以谋天下的布局来看,解良城的经营自然是这盘棋中的一招手筋,然而除了剿灭黄巾军之外,另外一等一的大事是安插自己的人手控制解良城的官场。而今,这一步却成了董卓最为头疼的一步,皆源于手下缺乏文官的惨淡处境。

对于这个局面,董卓只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道不出。有了先前一步,董卓自然不需继续待在城外边,好歹怎么说河东太守是名正言顺的父母官。

贾诩早早差人将解良城中衙署整理完毕,董卓正端坐在大堂上,手中拿着的不是别物,正是解良城及周边地图,以及城中百姓的户籍情况。

历史上的董卓曾经四处劫掠各方财物,以至于怨声载道。而此时二世为人的董卓自然不会如此,牛辅那边自然可以确保粮草无碍。况且,对于久经战火的地方实行横征暴敛的政策,丝毫不亚于杀鸡取卵。此时,想尽一切办法让解良城中百姓尽早恢复生机才是重中之重。

李儒与贾诩虽然不解为何从来只知兵马,不知钱粮的董卓今日竟然亲自捉刀,万分惊讶之余只得陪同董卓一起登记造册。

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加上这解良城被黄巾军祸害日深,人口户籍、田亩交通确是让董卓几人从大清早忙至中午。

小小的中堂内挤着六张案几,除了贾诩、李儒还有四名年轻士子,其中两名是随军书记,另外两名据说还是华雄与徐晃从大街上揪回来的。

张皓揉了揉眼睛,一抬头目光刚好与董卓相接,不禁被董卓的面相吓得心头一惊,随即又把脸埋在了书案上。不禁想起今天一大早,被街上两个魁梧汉子一前一后拦住去路,原本以为是自己长得文气,被哪家妇人看上要他做面首,这才差了下人捉他。不曾想被一个黑脸肥头浓眉的将军看着做了一上午的书记。

董卓轻咳了一声道:“李儒、贾诩你二人留下,其余几位辛苦了,我已备好酒菜,你们去用膳吧。”

董卓语毕,两位书记起身,张皓与旁边一位同样不知为何至此的难兄难弟急忙行礼。董卓摆了摆手,两位卫士上前领着他们四人出去了。张皓倒吸了一口冷气,命是保住了,只是,只是这胖子看上去真的像一个恶人。总之,今天发生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

董卓看了看手中竹简,摇了摇头,虽说汉隶他也能认识个十之八九,但是只能怪自己语死早,通篇的文言文以及流水明细让他读上去极为的困难。平日里自己读些兵书揣摩兵法已经非常吃力,现在更是捉襟见肘,只能逼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了。

贾诩与李儒相视一眼,他们二人自然不会知晓董卓心中所想,只当他是为解良城百姓生计,城防建设遭战争毁损太过严重而叹气。

贾诩拱手道:“主公不必太过为之劳神,黄巾军被百姓称之为黄巾贼,所过之处皆被掳掠一空已是常事。”

李儒道:“岳父,女婿与贾诩先生有一事不明,还望岳父告知我二人详情。”

董卓冲门外的将士挥了挥手,并未急于回答李儒的问题。不多时,几位军士将准备好的饭菜端至营帐。

董卓伸了个懒腰道:“咱们边吃边聊吧,忙了一上午了。孔圣人说食不言寝不语,咱们三人就破一回例如何?”

贾诩轻轻一笑道:“主公,恕我直言,你变了不少,我等及众将士与你在一块轻松不少。”

董卓把玩了一下手中酒杯道:“张角兴太平道十年,而今起义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八州之内各个渠帅并未配合,兵马调度也没有良策。粮草军饷无法共济,所以无论在哪个地方黄巾军都是掳掠洗劫百姓,所以流民日增。黄巾军又驱逐流民充军,这样的队伍败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儒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只是朝廷党锢日久,宦官外戚干政,中央的权利已经大大被削弱。所以各方豪杰并起,阀主、世家、士家都趁机出头,明面上是为了替朝廷剿灭黄巾军。实则是为了暗中扩充自己的实力,互相兼并的帷幕已经拉开。”

董卓浅饮一口杯中酒道:“我们也是如此,简单的说就是咱们制定的军事策略,起兵并州,占领河东之地,如果洛阳有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兵发京城,以谋天下。可以说我们是占据了天时地利。”

李儒与贾诩二人点了点头。董卓放下酒杯,不禁暗暗称赞。虽说历史上的董家军军纪涣散,作战能力也称不上一流,不然就不会在平白波军与羌人之乱时被打的丢盔卸甲。但是,不能不说以李儒为代表一概谋臣,确是最早嗅到了乱世将起、风云变幻的契机。董卓并非世族豪阀,却占尽先机,足以看出李儒等人的智慧。

董卓继续说道:“大汉看似气数将近,但是朝中以皇甫嵩为首,建议天子废除党禁。在地方又有卢植、朱隽带领军队平乱,所以有一群骨鲠老臣在,国之根本是动不得的。”

贾诩点了点头道:“主公,确是如此。”

董卓道:“我知你二人所言何事,定然是张济与李肃那边来信让我等加快行军,迅速形成合围之事与黄巾军主力在钜鹿一战,趁机赚取军功。”

贾诩与李儒二人点点头:“确实如此,我等一直不明,为何主公打下解梁城之后,并未如先前计划一样。不过我们现在明白了。”

“好,贾诩先生说说看。”董卓嘴角有了笑意,果然是聪明人好办事。

贾诩轻轻摇了摇手中羽扇,整个人显得更加风神俊雅,每每此时,董卓都暗暗叹气为何人与人的差距这样大。

贾诩自然不会知晓自家主公心中所想,只是略一思索答道:“按照之前李儒大人的部署,主公必然要与那朱隽、卢植、皇甫嵩等人比速度,看谁的军功高,这才有底气去问朝中庙堂那边去伸手要官帽子,虽说这之中我们难免得使些银子才能让何进与十常侍两方都支持主公,坐稳河东。但是,如果朝中老臣坚持难免不会出现,皇帝陛下随便找个边陲之地封给主公,河东之地归了卢植等人。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我们的部署恐怕就难以如期实现。”

董卓点点头,历史上在钜鹿城中曾出现过董卓为了争功捆缚卢植的事情。旁人看来似乎是董卓蛮不讲理,骄横跋扈,竟然做出捆缚朝廷重臣这样的不智之举。实则,形势所迫,董卓不得不如此,因为河东之地必须得争取。

贾诩道:“如今,既然朝廷已经敕封主公为河东太守,我们大可保留实力。钜鹿城中黄巾军虽说是困兽之斗,但是也足以让各方军队喝上一壶,在这样的局势下,咱们还是让皇甫嵩与卢植等人去直面黄巾军的主力。我们以逸待劳收拾残局即可。”

……

董卓留下贾诩与李儒二人在房内,自己起身来到了庭院之中。庭院并不大,董卓来回走了一圈,发现不少院墙均以破损,后院的一方池塘中不少死鱼翻着白肚皮漂在水面上。也实在没有什么景致值得观赏。随便一走,抬头间才发现自己又绕了回来。

心下,董卓并不想去打扰李儒与贾诩,这二位跟着自己一上午“劳苦功高”,脚步一转,听闻偏厅有人语,这才想起还有四位年轻人在这里。

走进去,董卓才发现这偏厅甚小,两条食案就让这里十分拥挤。四个人就这么凑在两个案几前,此时加上董卓,这偏厅自然如螺蛳壳做道场。

两位随军书记,见董卓前来准备起身行礼,被董卓一人一只大手给按了回去。那边张皓与柳晟两位不知所措了一上午,现在更加神情恍惚。

董卓笑着说道:“你们二位回去休息吧。”

此时的偏厅内剩下了董卓与柳晟等三人。

“一早上,辛苦二位了。”董卓笑着对二位年轻人说道。

张皓二人再愚钝,且不说董家军在这解良城中这几日名头正响,单说面对董卓这体格其身份也不难猜出,眼前的这位自然就是董家军铁骑之主,朝廷刚刚任命的河东太守董卓。

“为将军效劳是我等应该的。”张皓结结巴巴说道。

董卓忽然正色道:“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想必你二位也都是解良人氏,如今虽说黄巾之乱已平。城中一切政务却早已荒废,百姓生计还是需要尽快恢复。估计过不了多久会有不少流民进程,这时候是最容易生变得时候。”

董卓道:“我等无法久留,若等朝廷派遣官吏到任恐怕远水难解近渴,恐怕日后,董某还得继续劳烦二位。”

张皓与柳晟此刻知晓了董卓的意图,二人确是不同的神色,张皓满眼热忱,柳晟却是悲喜如常。

柳晟双手握拳道:“在下,有一问,不知将军前几日于客栈中所言,保解良城中太平,可当真。”

董卓面露喜色道:“自然当真。”

柳晟道:“虽如此,恐怕还有一事需要麻烦将军。”

董卓笑道:“我留下一只四百人的队伍,供先生差遣,你就是让他们修房子、造桥也可,完全听二位的定夺。”

柳晟稍稍舒了一口气。

董卓忽然后撤一步,双手作揖,对柳晟与张皓深深施了一礼。

张皓神情激动,急忙还礼,柳晟确是岿然不动,坦然受之。

多年以后,朝中二十载居功至伟的户部尚书柳大人告老还乡,行至解良城外,确是不让任何人搀扶,冲北方深深作揖,其间因果无人知。有人猜测,是告慰一位拿命保柳大人平安的张姓同乡,却被柳大人后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