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1990~1996年任职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7月创立“我学网”——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欲建设成为“中国青年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
2005年7月加入Google 公司担任Google 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9月4日,李开复从Google 中国离职同时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2010年2月创新工厂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李开复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1.培养自信,才能迈向成功
在李开复所做的无数个演讲中,他一直强调自信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自信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关联,也有很多实例证明正是因为自信而成就了事业。在奋斗的路上,我们若是自信心不够,也不用着急,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们,自信是可以培养的。
李博士在参加关于人才的讨论的《对话》节目时,主持人曾在他一上场的时候就问他:“李博士,你觉得你是个人才吗?”李开复不假思索地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认为我是。”
1961年12月3日,李开复出生在台湾一个大家庭中,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是他四十多岁高龄的母亲的坚持才使他得以出生。
李开复一直很感谢母亲的爱,他总结他所受到的母爱是一种对等、鼓励、容忍、夸奖的爱,正是这些爱,让他的童年过得很愉快,也让他自小就培养了自信。
这种自信的根源还在于母亲对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教导。
小时候的李开复不爱睡觉,但是又不得不听父母的话,每天到点就只能乖乖地睡觉。有一次,小开复想了一个办法,要是将家里所有的钟和表都通通调慢一个小时,那样他就能多玩一个小时了。大胆假设之后,他便开始小心求证。
也就是那次,小开复成功了,他很兴奋地多玩了一个小时,而第二天,当所有人不是上学迟到就是上班迟到而回家指责他时,他的母亲带着一种笑意的生气面容批评他,这让他很高兴,虽然闯祸了,至少母亲是欣赏他的这种大胆做法的。
这件事让开复觉得挺得意的,不仅有意思,还成功了,也就是这初试虎穴而来的成功,让开复更加大胆,所以,这样的事就有了第二次。
开复的邻居说自己的鱼塘里有一百多条鱼,但是开复和哥哥姐姐们却认为那鱼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一百条,所以他们就去求证:数。但是鱼始终在游动,根本就数不清,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将鱼塘的水放干,这样就能数清楚了。
事实证明了,他们求证的精神是对的,结果是五十几条,根本就不够一百条。求证的结果是得到了,也让他们满意了,但邻居却找上门了,这一次,开复的母亲也和上次一样,在给邻居赔不是的同时,也带着一种赞许的目光,这让开复对自己的自信增加了。
就这样,李开复对自己变得很自信了,这两次的想法虽然都遭到了批评,但是他的做法也是有道理的。一旦拥有自信之后,在做其他事情时我们就会变得大胆一些,这样的尝试就能让我们增加更多成功的筹码。
李开复成功了两次,他变得自信了,但自信过头了就是自大,李开复也有过自大。
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厌倦了幼儿园单调的生活,于是他就对母亲说:
“我要上小学。”当时还很小的开复根本不够上小学的年龄,但是母亲却没有反对他,而是对他说:“好!只要你能考上,就让你上!”这句话就是说,母亲支持李开复的决定,但支持是支持,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开复母亲说:“我同意你去上小学,但是有个条件是你必须要让自己的考试成绩上那个学校的线。”母亲的这种态度也让李开复有了更大的动力。
李开复的自信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就受到了开明父母的影响,这一次,他也顺利地上了小学。
上小学后,有一个阿姨到李开复家做客,问起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他说:
“我都上小学了。”阿姨挺惊讶,说:“那你考试能拿多少分啊?”李开复随口说道:“我从来没见过99分。”但是他母亲对于李开复这一次的表现,没有了以前隐藏的笑意。
在这以后,李开复拿了一个90分的成绩回家了,结果遭到了母亲的一顿狠打,他很不理解,90分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啊,为什么还要挨打?结果母亲告诉他:“是你自己说的,从来没见过99分,我可给记着你自己说过的话。”
原来,母亲是在惩罚李开复的自大狂妄。
这件事让开复更加深刻地知道了自信的含义:盲目自信就等于自大,我们应该自信,但是不能自大,在自信的同时,还应该知道谦虚。所以,而后的开复就再也不说那样自大的话了。
开复很小就出国留学了,他的母亲也随他出国,他的童年一直有母亲陪伴在身边,这让很小就在异国的他并不孤单。如果父母是第一任给他宽松成长环境的人,那在美国的老师则是第二任。
开复在刚到美国的时候,他的学习跟不上,但他的老师对他说:“没关系,你可以翻字典做作业,带回家去做,老师相信你不会偷偷翻书。”也就是老师的信任,让李开复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不能翻书,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
就在这些宽松、鼓励的环境中,李开复从一个很害羞,英文也不好的学生变成一个自信满满的好学生。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有创业课,但是做出来的挂餐巾布的铁环基本上都是卖给了自己的父母,实际上没太多意义。后来,李开复提出建议,认为做铁环不好,应该要做一种大家都适用的能推广的东西,所以在第二次创业课上,他对指导老师说他要当团队总裁,并且很自信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肯定喜欢这样有见解的同学,所以,那一次李开复做T恤的想法在实践中大功告成,每个学生都赚到了比投资多八倍的钱。
这就是李开复的自信被培养出来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才失去了很多好的机会,培养自信需要大胆尝试,有过一两次这样的刻意培养,或许自信就是你手中之物了。
比如毕业后找工作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件事情,自信在找工作中很重要,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哪个单位敢信任你而聘请你呢?
自信不仅是你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你还得让别人对你有信心。你自信才能大胆去尝试,你的自信传递给别人,才会让他对你的能力产生信心,他才会相信选择你是对的,双方都有了自信,才能很好地达成一件事。
2.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事情
人的经验和人的朋友一样,越多越好。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经验多了路也会好走。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收获,或好或坏,它都会积淀下来,不同类型的尝试会让这种积淀越来越丰厚,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和现在很多学生一样,李开复也曾在上学时迷上电子游戏,不过他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的电子游戏还只是简单的打外太空人,连李开复日后都说那是非常弱智的游戏,但当时李开复要是有一天在学校餐厅的地下室打游戏没得到第一名,他就不会回去睡觉。而他每周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最少有10个小时。
不久后,餐厅里又新添了两台机器。于是,李开复又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打新游戏了。
终于有一天,玩腻的李开复对自己说:“太不像话了。”于是,他彻底地断了打游戏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它还能锻炼人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所以,去尝试生活中的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适当地玩游戏能调节生活情趣,但要是沉迷于游戏当中,那就是玩物丧志了,凡事,那个度很重要,不要要求真理还得向前进一步。
而后,李开复又迷上了另一个新的项目——打桥牌。和上两次一样,他也要挑战这样的游戏,最后,李开复玩桥牌给自己玩出了一个大奖,他所在的那个州的冠军。之后他总结:桥牌可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每一件事都有着它特定的意义,只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应该把握自己,不要太沉溺于某件事,因为那样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但是,一个星期10个小时的电子游戏变成了50个小时的桥牌,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大一上学期,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成绩就亮起了红灯,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他的两门功课面临着被“挂”掉的危险。
反省后,李开复对自己作出承诺,每个学期的成绩要充分保证,每天功课做完后才能去打桥牌。
在打游戏和玩桥牌的过程中,李开复变得爱挑战,爱接触和尝试不同事物,这令刚上大学的他就视野大开。
所以,不同的尝试对打开自己的视野很有帮助,成功与否和一个人的视野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想到,往往想到的人就成功了。
李开复所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有着很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西方文化、欧洲文学、美国总统、音乐经典、中国革命史、心理学实验、计算机游戏、文言文等。这些看上去和计算机没有一点关系的课,在李开复眼中却是弥足珍贵,他自己也解释:正是这些课程让他受益良多。
李开复除了对电脑依然情有独钟之外,也开始对历史和政治感兴趣,让自己的学习领域变得广泛,从哲学、音乐、艺术到法律,他还特别地选修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言文,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后,他在写《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时,思想观点上很多都受到了柏拉图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自己不喜欢的课就不去上,与专业无关的课就逃,与专业不相干的一类书就通通拒绝。再也不要去抱怨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合理,存在即是合理的,那些不合理也只是你个人的感受,学校这样做,肯定有它的道理。所以,在学生时代还是多拓宽自己在知识上的视野面吧。
李开复博士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供职于不同的公司,尝试与不同的人和事接触,他学到了很多的人生经验。而后,他又从企业家转变为热心教育的人,为更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他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领域,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会不同,但就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才显得丰富,才成就了他的事业。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常说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但是具体怎么拓宽呢?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所得到的不同收获就是你拓宽人生宽度的最好办法。
3.挫折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为什么说挫折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呢?是因为挫折让我们去反思,而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更是成长的过程。
很多人都认为李开复博士一切都很顺利,从出国留学到工作再到创业,他似乎没遇到什么困难,其实,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他的成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四次大的挫折。
第一次挫折是在1984年。
当时,李开复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他的老师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八个星期内教会一批天才高中生做计算机编程。
而从小就自信满满的李开复还雄心万丈地挑了一个编程中特难的课题:
编程和人工智能。
开始教授以后,他每天早上八点上课,上午教授理论知识,他一个人面对黑板讲话,并很认真很卖命地从黑板的这面写到黑板的那面,下午则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让他们自己动手编程。
八个星期后,四分之三的学生都学会了编程,这让李开复挺得意。当他高兴地去到办公室,正好看到桌子上放着学生对他的评语。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每天八点钟去上开复博士的课是非常大的折磨,他不看我们,只看黑板,与我们没有互动,我们就在下面睡觉,我们把他的课叫做开复剧场……”
李开复看到这些“惨不忍睹”的评语,原本美好的心情全打散了,伤心的他开始问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师。这件事后,他下定决心学会沟通,还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后,据李博士自己说,其实不是他教会了那些孩子编程,是那些本是天才的孩子自己学会了编程。
李开复开始认识到表达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会表达,那就等于没有思想。思想只有通过表达才能传达给他人,才能展现自己。
李开复遭遇第二次挫折是在1998年。
供职于苹果之后,李开复到了SGI(曾经美国硅谷最酷的公司)做项目,由他带队。当时他们很满意于自己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的创意,因为这样的浏览器既包含了三位动画功能,还有网页的动漫,像今天的FLASH功能。
在这个浏览器演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你们怎么能用这么烂的电脑做出这么好的三维动画?”听到这样的话,李开复一行人都挺自豪的,他觉得当时他都能改变世界了。但是,世界不是你说因你而改变就能改变的,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弱小的,所以,产品出来了,没有人发现它是有用的,他们想兼顾需要动画和浏览网页这两边的客户,结果两边的客户都不买账,连钱都卖不了,更别提通过它去改变世界了。